让科技架起课堂沟通的桥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篇课文、一张嘴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
  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养眼”,让学生从抽象的世界自己去观察和感悟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
  如我们在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石拱桥,看谁找到的桥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石拱桥,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很多各式各样的石拱桥。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石拱桥的外形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结构和修建过程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体验”,让他们在感悟中成长
  感悟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
  三、“情感”,让作者扣开孩子们生活的心灵窗口
  激荡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黄河颂》。课前,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四、“探究”,让孩子们在行走中长大
  拓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
   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一些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会用”,让它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用好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 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开端,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角度和深度,讲究方式方法和艺术技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设计问题的目的性、难易度、趣味性、启发性四个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
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主学习能力、提问能力、审题解题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粗浅看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视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
应该没有什么动物比鱼类更擅长游泳了,而大海更是鱼类的家园。很难想象,会有鱼类在海洋中被淹死,然而眼下,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一些堪称“鱼类噩梦”的水团在大海中如幽灵一般游荡,海洋中的鱼类触之即死……  最近比较出名的一个水团来自飓风“哈维”,它从2017年8月开始肆虐美洲大陆,并且带来了1000亿吨的降水。然后,这些雨水便一股脑地涌进了大海。也许你会觉得,雨水回归大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天都有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一首《鲁冰花》让很多人记住了鲁冰花这个名字,加上同名电影《鲁冰花》,人们亲切地称鲁冰花为“母亲花”,但是有很多人不清楚鲁冰花究竟为何物。  鲁冰花原名羽扇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含有根瘤菌,可以固氮。在还没有化肥的时候,勤劳的茶农发现路边的这种植物可以帮助茶树生长得更好,那时,人们简单地称它为“路边花”。后来,作家钟肇政在写
阿加西斯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次,阿加西斯出海航行,与他同船的还有一群商人,商人们携带了很多货物。其中一个商人问阿加西斯:“先生,很高兴与您同船。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带了不少货物,而且大部分都很贵重。看着您面生,您能告诉我,您带了什么货物吗?也许我们可以做交易呢!”  阿加西斯笑着答道:“我的货物可比你们的货物贵重多了!”然后,他就不说话了。好奇的商人们去寻找阿加西斯的货物,可奇怪的是,他们找遍了整
如今,人们可以使用各种修图软件给照片加滤镜,可是在没有照相机的古代,古人只能用纸和笔将人像画下来,那么他们有什么美颜技巧呢?  唐朝画家阎立本曾经绘制过一套《历代帝王图》,从右至左画有从汉朝至隋朝的十三位帝王画像。他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和不同境遇,通过个性化的描绘,以及对眼神、嘴角、面部肌肉的微妙刻画,表现出帝王们的心理、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为每一位帝王加上了一层滤镜。比如,阎立本将东汉开国
摘要:听和读是英语吸收和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英语生成和表达的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对这四种技能不能顾此失彼。我们要克服“哑巴英语”和“汉式英语”的现象,必须进一步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实践证明:配对形式是进行口语操练的好形式,它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我们可引导学生开展控制和自由性的对话,让学生在不断的言语实践中提高口语能力。  关键词:口语;配对;操练;控制性;自由性  中图分类号:G632.
丈夫去世的第二天,悲痛欲绝的弗朗索瓦丝有气无力地走出小木屋,她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21头大象神情忧伤,失魂落魄似的徘徊在门外,不时发出哀鸣,如泣如诉,似乎在呼唤逝去的亲人。一天、两天,一夜、两夜,象群不肯离去。  弗朗索瓦丝的丈夫名叫劳伦斯·安东尼,他的名号很响:国际环保主义者、象语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但他在朋友中被叫得最响的称呼是“傻子”。  安东尼于1950年出生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
无产阶级教育家赵君陶同志曾经指出:“在教育中要继承人类的一切知识遗产,又在遗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上出现了新技术革命,目前又进入新的阶段和新的高潮,它的标志是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光纤通信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宇航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是全面提
摘要:分子印迹,又称分子烙印。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是仿照抗体的形成机理,就是选用能与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产生特定相互作用的功能性单体,在交联剂的作用下,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在聚合物单体溶液中进行聚合,得到固体介质;然后,用合适的溶剂除去模板分子,在聚合物的网络结构中留下了与模板分子在尺寸大小、空间结构、结合位,点相匹配的立体孔穴。  关键词:分子印迹; 预组装法和自组装法 ; MIT的研究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