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祭文的价值取向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祭文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悼念死者的文学形式,在如今的苗族地区依然流行。本文以岔路村苗族祭文为例,通过对资料的收集、苗族祭文文本的剖析、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来深入探究苗族祭文的价值取向,让大家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民间文学,向读者展现更加多元、丰富的中国民间丧葬文化。
   关键词:苗族祭文 价值取向 丧葬文化
  一
  苗族祭文是苗族丧礼中重要的一环,原始的苗族祭文字数短小,只是在祭幛上面的一些词句,苗族祭文在吸收祭祀歌的部分内容、展开叙事死者一生经历后形成了内容充实的祭文。苗族人民用吟唱祭文的方式表达对亡者的哀思和悲痛。其具备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在2019年2月25日和2019年4月5日,我们小组两次前往岔路村开展实地考察工作,拜访了当地专门负责祭文撰写和当堂唱诵祭文的先生,搜集到了具有代表性的10篇祭文,字数达到一万五左右。
  当地苗族祭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尤其是其尊重生命、重视家庭教育、讴歌善良人性等价值取向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收集到的苗族祭文为蓝本,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来深入探究苗族祭文的价值取向,让大家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民间文学,向读者展现更加多元、丰富的中国民间丧葬文化。
  二
  苗族祭文是苗族优秀精神与品格的结晶,凝结着苗族人民的独特价值取向。在个人层面上,苗族祭文基于苗族的文化土壤——佛道思想,它体现了苗族人祈愿永生超脱的梦想和对高尚人格的讴歌。
  (一)祈愿永生超脱
  当地苗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直接体现是是其祭文中的佛道思想,对于长生的渴望,对于神仙的追寻,以及对于现实享乐的祈求。
  如《国堂祭母文》:“只恨阎王忙勾簿,差鬼捉妈入泉台,家遭不造有何奈,我妈辞阳奔蓬莱。”①用一种深沉的笔调写出了母亲去世的突然,表达了对于人间相对的另一个世界的无限愤恨。又如《定坤祭父文》:“怨人生,不得齐,生死存亡痛别离;阴阳路,各东西,岂可由人选择的;恸我父,病久期,良药难医驾返西。”人生在世,生离死别是不能选择的,但是苗族人崇尚现世的生活,认为死后便是地狱般的磨难,因而他们常常传达出一种“还不如赖活着”的思想,并且期待得到永生,不愿死去。这在苗族祭文中是时常出现的,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惋惜和悼念,也感叹着生命的脆弱无常。
  (二)赞美高尚人格
  在苗族祭文中,撰写祭文的先生基于对死者的尊重,一般都会从正面去评价逝者一生的功绩,尤其重在赞美其高尚的人品。他们会根据自己对死者的生平了解,或者是通过其亲人讲诉,从而对死者一生的苦难、人品的忠厚、待人的诚恳等进行歌颂,以此来宽慰逝者家属,也寄托了对逝者家人的祝福。比如《嗣勋悼岳父》:
  憶往昔,实难忘,岳父关顾人大方;教我持家要勤俭,和颜悦色笑洋洋;
  待人接物心思细,轻言细语暖心肠;敬老尊贤品行正,亲戚有难您相帮;
  吃苦耐劳总无怨,后生晚辈教有方;一举一动眼前现,一言一语响耳旁。
  由此可见,苗族祭文中歌颂死者的人品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歌颂意在告诉世人,不要做低级龌龊之事,一生都要清正自省,兢兢业业,不能做伤天害理之事,否则死后都无法得到一个好的评价。又如《定坤祭父文》:
  想我父,年古稀,行走街巷步难移;走街前,在家里,虚心好学书不离。
  人虽老,好学习,乡邻梓里尽皆提;这些事,不堪提,我父为人世所稀。
  克勤俭,志不靡,一心只望把家齐;唯只怨,为儿的,深恩未报半毫厘。
  只道是,德行齐,乐度晚年寿期颐;又谁知,天不予,一旦辞阳意凉凄。
  凡此种种,苗族祭文对死者道德和高尚人格的歌颂一目了然。正是由于这般歌颂,才警示生者要做个忠厚之人,待人诚恳,与人交,和善有节,而不是咄咄逼人。这也展现了苗族祭文中所传递的友善精神,對于现代人的生活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
  从家庭层面看,苗族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亲疏关系为标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家”文化,并将这样一种价值取向蕴藏于苗族祭文中:一是体现为重视家庭亲情;二是表现在重视文化教育。
  (一)重视家庭亲情
  《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②唯有“家齐”而后才能实现“国治”,可以说,家庭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小“国”,有了小的“国”,才有大的家、大的国。这样的情感在苗族祭文中也有着广泛的体现,直接表现为苗族人对孝老爱亲、家族团圆、阖家欢乐的期待。
  如《定坤祭父文》:“丁卯岁,己巳年,孟桃东海降凡间。于斯际,我的爸,真是喜中更喜,乐中更乐。虽年逾古稀,但时常教诲儿孙,勤耕苦读,做有文化懂礼貌的人。我父当家立计,费尽心弦。”由此可见,苗族人是非常重视家庭建设的,家人身体安康、母慈子孝、家庭和睦是每一位普通人的共同期待。
  (二)注重文化教育
  苗族人非常重视对孩子教育,在苗族祭文中对于教育有较多的夸赞,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求。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小孩子的学习教育上,也体现在年长之人的学习中,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践。如《定坤祭父文》:“想我父,年古稀,行走街巷步难移;走街前,在家里,虚心好学书不离;人虽老,好学习,乡邻梓里尽皆提。”祭文当中歌颂了老年人的好学之风气。逝者离世后,在亲朋汇聚一堂进行追悼的当天晚上,通过唱祭文的方式,以此传告乡邻,也达到一种宣传教育的功能。因此,正是老一辈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不断激励后辈的读书治学之心志,在耳濡目染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苗族祭文中值得歌颂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
  从社会层面看,苗族人受其族群认同感的影响,极具家国意识,并将这一种认同感寄于祭文之中:一是体现为苗族人对祖国人民的歌颂;二是表现在苗族人民祈愿幸福安康。
  (一)歌颂祖国人民
  苗族人在祭文中对于新中国的解放、人民在当家作主后拥有了新的生活等表达了强烈的感激之情。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和新生活的自由是当地苗族祭文的思想主旋律。例如《定坤祭父文》:“想不到,四九年,一轮红日照人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把身翻;又分地,又分田,日子越过越心宽。”每句话都展现了苗族人的感激。同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也随之颁布,老百姓受益于国家政策带来的改变,因而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领导人。如:“苦海茫茫不见边,一旦云开见青天,来了救星毛主席,穷人从此把身翻;昔日愁穿又愁吃,斯时不虑吃和穿,安居乐业勤耕种,幸福生活乐无边”再如同篇中的描述:“我父早出晚归,夜以继日,虽苦亦甜,农业政策开放之后,国家日益繁荣,人民生活大有转机。”正是国家政策带来了便利,让老百姓从心底里感激着,并在民间文化中不自觉地对这一事件进行宣传、歌颂。
  (二)追求幸福安康
  《礼记·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③在古人看来,达到了中和之境,天地便会正位,万物也可顺遂生长。其实,这“致中和”不过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实现幸福之愿景,我国传统文化的幸福为大同的幸福,其乐融融也,这体现的便是中国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对身体安康、生活安定的美好期待。而在岔路村的苗族祭文中,也可寻到普通百姓们祈愿幸福安康的心理。如《启超祭岳母文》:“祝岳母,安息罢,保佑儿郎;耕种者,粮万担,禾谷满仓;经商者,获利润,金银满箱;读书者,进考场,清华学堂。”祭文中字字句句都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哀悼和可惜,同时又寄予了对生者家庭的美好祝福:耕者丰收、商者获利、学子聪慧,几乎涵盖了普通苗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所有向往。又如《国江弟兄祭舅妈》:“当今时代样样好,小康生活初来临;时值盛世安乐岁,人人都想一百零;不幸舅妈大限到,远离阳凡赴瑶京;今晚外甥来祭奠,两袖清风空祭灵……祝愿舅妈安息罢,长眠吉穴永安身;愿我舅妈多保佑,后代昌隆万事兴;耕者粮食千万担,读者高中清华门。”祭文中声声都是遗憾,让人不胜感慨。在当今小康生活逐渐达成之际,身边亲人却突然离去,未免让生者唏嘘,万千的遗憾都化为了对逝者的留恋、对生者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
  五
  从个人层面看,苗族祭文包含了苗族人对于死者离去的无限哀婉,对于永生的向往以及对于生者身体健康、幸福安康的祝愿,从家庭层面看表达了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视,从社会层面看,表达了苗族人的家国情怀。苗族祭文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具有民族性,體现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也展现了苗族地区本民族文化的缩影。它既是情感表达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是极具仪式性的丧葬文化。苗族祭文的文学性与内容的丰富性,让苗族社会的诸多元素依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苗族人民,这就是苗族祭文在现代的影响。总之,苗族祭文的价值取向展示了苗族的民族追求,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苗族祭文在民间仍葆有的生命力、及时俱进的价值观,使得其本身的传承值得人们关注并做更深的研究,我们应该凝聚其文化中的精髓,让人性中最美好最善良的品质得到彰显,使中华民族熠熠闪光的美德与文明在今后的岁月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注 释
  ①本文引用的祭文文本均来自于实地考察中得到的苗族祭文,以下引用同,不再引注.
  ②[汉]戴圣.礼记[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9-60.
  ③南怀瑾.四书精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359-360.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SRT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民间祭文的价值取向研究——以贵州省锦屏县岔路村苗族祭文为例。
  此文由范美林、胡春荷、李俊芳、田雪敏、王孟江共同参与编写,作者均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本科生。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青岛海尔家居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可持续居住与住宅产业化技术论坛在京举办。中
编者按:rn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周稽裘在考察了江苏省泰州市NFTE创业教育开辰的情况后,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周会长,他指出: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积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左传》“重民轻神”和“重民轻君”思想的考察,查考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变
内容摘要: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教师缺乏整体单元情境的意识、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理解有较多困难等问题。本文拟从支架式教学理论出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即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搭建合适的示范支架;搭建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支架。为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模式  一.引言  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教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的统称,主要是指利用现当代的文学形式以及语言,对现当代的一些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进行描述的文学.其中现代文学指的是1919年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林徽因的《夜莺与玫瑰》译本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翻译前的选择性适应和翻译中的适应性选择两方面对译者的行为以及译文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
内容摘要:《论语·先进》(第八)记述: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坐车替颜回买外椁,但孔子拒绝了。后世很多人在解读这个故事时对孔子此做法大为不解。笔者用“以经解经”的方式,探讨身为圣人的孔子的处事观。   关键词:《论语》 孔子 礼文化  《论语·先进》(第八)上说,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坐车替颜回买外椁,但孔子拒绝了。孔子拒绝颜路的原话是:“才不才,亦各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悲剧三部曲之一,是古希腊戏剧作品中重要的一部悲剧.该剧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提戈涅同忒拜城国王克瑞翁之间关于是否埋葬安提戈涅的哥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木兰》影视艺术作品微观视角,进行理念探讨与案例分析,全面总结其现状,进而拓至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期最优化地探究、实现其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推动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建构提供系列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 影视艺术 《木兰》 中国文化 对外
杨贤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度过了1912年至1917年的五年时光,并经过师长的辛勤教导和自己奋发向上的努力,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