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考试为标准、以选拔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实际中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我们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还不能全面理解和接受,有些人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仍然很模糊,界限不清。下面,我就针对这种思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我认为,应试教育是脱离个人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实际,为片面追求高分、对付考试而形成的一种怪胎,它严重地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导致了以“智育为主”的不合理现象,对教师和学生造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加重教师负担,造成教师之间的不合理竞争,因此在平时统考中,部分教师为了争得高分而不择手段。
  2、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出现了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通过假期补课、加大课内作业量等来提高考试成绩的现象。
  3、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造力,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呀?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全天候以学习所谓的主课为主,扼杀了学生其他的兴趣。
  4、导致学生生源流失,出现后进生厌学和辍学的现象,在今天提倡教育公平的大环境下,人为地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5、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人情淡漠。
  6、造成教育投资浪费;部分学校为应付检查而花费巨资进行的配套设施建设不能真正地用于教学、服务教学,形成聋子的耳朵,成了一种形式。
  7、诱发了一些学生的优势感:他们认为学习好一切都好,从而不尊敬老师,学习上不愿帮学习差的学生,甚至养成了不良习惯。
  总之,应试教育利少弊多。
  
  二、素质教育的优点
  
  我认为素质教育能侧重人的素质的优化和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全面培养人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它注重开发人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人的能力,使之有的放矢。我认为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可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学生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和卫生习惯,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才是其他的基础。
  2、只有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3、素质教育就是要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放下教师居高临下的架子,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只是主导。通过正常的交往使学生产生长辈情、同学情,建立积极向上和学好知识的新志向。
  4、实施素质教育,有益于每个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总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有很大的优势;而且,素质教育并非不重视智育,而是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又能提高整体素质。
  
  朗读,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李 鑫
  
  语文之所以要诵读,是有其自身原因的。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汉语本是一种语言,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才能达到识字及理解语义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领悟词义的褒贬、文章的抑扬、语言的顿挫、句式的优美及作者笔尖流淌的涓涓真情,从而达到增知识、受教育的目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只一味地要学知识——学语言基础知识、学写作方法,那么就忽略了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说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及读者头脑中再创造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再者,从阅读的本质来讲,阅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学生心智的开掘、人格的完善。因此,阅读活动就不仅仅是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还是学生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抓好“读”这一重要环节呢?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起以“读”为本的理念。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其次,老师要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必要时给学生范读。好的范读可以提高学生读的水平,胜过多遍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教导学生专心读、用心读,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最后,对学生的读要提高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表情达意:对教师的教学也要提高要求:训练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熏陶美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这样,在阅读中既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达到终生受益的效果。
  我们要发扬中国语文传统的朗读方法,把握朗读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功在即。
其他文献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就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开始时,我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拥有了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叫他
期刊
文科综合地理高考非常重视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但从高考学生答题情况看,存在的问题颇多。区域地理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需要我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抓住空间分布,突出区域特征,重视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定数量题目的训练,在考试时就能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复习:  一、提高认识,主动复习  一方面通过呈现区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贝,再加上部分家长的溺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处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
期刊
由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逻辑主语,加上一个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短语作为逻辑谓语构成,这种结构在形式上与主句没有关系,通常被称为独立主格结构。
期刊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
期刊
现在,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以致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
期刊
怎样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上升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提问技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以便抛砖引玉。  一、提问的方法  1、引趣法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  一、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
期刊
自主探索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忽略了探索能力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的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我们教育的症结就在于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它的抽象和严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难学,从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以读为本,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其“学会”;以学为主,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从中加以引导,促其“会学”才能提高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才会加深和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艺术    教学可称之为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