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歌,春天的赞美词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un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的草原上,候鸟早就从南方结伴而来了,它们成群结队地在青海湖边嬉戏,游泳,伫立。这个时节的我,常常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去草原呼吸湿漉漉的带着露珠和草的馨香的空气。
  这时候,我总要与一群群飞到湖边的青稞地或油菜地里觅食的棕头鸥、鱼鸥不期而遇。它们不时发出“嘎嘎”的声音传递喜悦,每次看见我走近,总是戒备地铺起漫天羽翼。当然,也有一些贪吃的鱼鸥不懂得立刻飞走,它们舍不得刚刚长得盖过地面的鲜浓的青稞上那只蠕动的昆虫,就如我身边这只硕大的披着棕色头巾的鸥,落在沟渠边上,看着己经解冻的水渠面小心地啄食,全然不顾忌我的走近。
  群体的棕头鸥、鱼鸥看见我走近,齐刷刷展翅高飞。它们展开的翅膀仿佛比一个人伸开双臂还要长,飞到苍穹之上,在一大片白云下面拍动翅膀,白云的背景之下,形态是那么清晰逼真。它们在高空用野蛮的漠不关心的目光注视着我,在草原,在未出太阳之前。接着,在几分钟之后,它们又飞跃而下,张开尖尖的喙,大口地吞噬青稞地里含有露珠的刚刚睡醒的昆虫抑或其他新鲜的食物,发出只有它们听得懂的鸟语。这时候,太阳正开始升起。但是当它们成群结队地站在离我较远的草原上,沐浴在早晨充足亮丽的阳光下,展翅在天宇之间,我就会莫名地想到“自由”和“灑脱”、想到“随心所欲”和“恣意妄为”这些词。阳光似乎是它们所需求的必然因素,它们习惯性在阳光出来之前,飞驻遥远的天际和蔚蓝的青海湖边,走动或站立,独自或三五成群。
  到底是5月的草原。晨霭中,到夜晚薄暮,总会有鸟叫,鸟叫声牵引出的相思,也牵引出了我遥远的童年,鸟叫声让人欢悦,也让人悲怆。我想起一些事情,习惯性地随意写下,算是笔记,也算是一些零星的感悟。我常常在想,一整个春天和一整个夏天的草原上的不同的鸟鸣,如果都清晰地录制下来,想听时听一听,该有多美妙。
  来的次数多了,不知不觉慢慢对那些麻雀的啁啾、棕头鸥的鸣叫声是喜是忧有了分辨的能力和特别的关注。原来,它们的鸣叫与人类的唱歌没有相似之处,既不是为了愉悦自己,也非愉悦他人,它们相当忽视自己那种分裂性的鸣啭,然而,它的鸣叫的季节性和自动性的特征,还有它的坚持不懈,让它们忘我的歌儿都有别于所有人类的歌唱表演。


  一个有点寒冷的早晨,我站在田埂上,天上正缓缓下着雨,在我前面的道路那边的一片青稞地里,一只棕头鸥婉转地唱歌,它以每分钟六七次的速度重复自己的歌声,几乎不曾停歇。难道附近有它的伴侣正在孵化雏鸟?因为下雨,我不急着赶路,于是,我有耐心听它继续唱歌。但那只棕头鸥一生从事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唱歌,维持生计似乎很少占用它的时间,它间或抖掉身上的雨珠,挑衅似的拉开架势没完没了唱个不停,由于距离较远,它平时难听的歌声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倒也显得圆润,让我无法忽视它,那歌声犹如钟声一样坚持不懈,一次次把它的变奏送入我的耳朵,差不多整个一上午,它都孜孜不倦地重复着自己的那些歌,在这深深的沉寂之中,它的歌声显得十分响亮,向我的注意力挑战,让我几乎濒于愤怒。我终于支撑不住,逃也似的边走边回望,它一直沉侵在自己的音乐节目中,那曲调的发音非常奇特,不绝于耳、错综复杂、轻快活泼,远远超越了我所听过的所有其他鸥们的歌声。确实,那刻,我坚信,那只棕头鸥一定有不依不饶唱下去的决心,也许,它有它继续唱下去的理由。有时,在一窝幼鸟孵化出来之前,亲鸟的骄傲到达顶峰之后,它就会在这个地方做一次胜利的凯旋之旅。
  我曾经用手扣住过一只在草丛中的鸟窝,那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稞地里,我带着一把小铲子,去挖刚刚探出头的苦苦菜,据说,这个时节的苦苦菜有药用价值。打在土堆上的小小的鸟巢,那里通常有几根枯草,嫩枝从上面的草皮落下来,在那巢穴前面微微形成一道屏障,它那么普通而又粗糙地同附近的嫩叶残屑混合起来,一只肥乎乎的大鸟,下了几颗蛋,它扔下它的未出世的儿女,从我伸开的手旁,嗖溜飞过,我现在还记得它身体的温度,以及翅膀的轻响。以后好几天,我曾经很多次去看望那些鸟蛋,但却再也没有碰到过大鸟。
  当我沿着一片牧草地边缘前行时,看见一对麻雀,它们表现出来的激动是那样的引人注目:这两只鸟儿尽可能向路过的我大声唱歌(抑可能是谴责),把自己的那些热切期待长大的雏鸟隐藏在那一蓬牧草中。它们在空中盘旋,发出警告的音符,如果我在附近停下来,那只雄鸟一定会大受刺激,不时地它那迅速发出的责骂似的音符中发出少许的歌声来,它收起颤动的翅膀,停止了欢乐的水平飞行,而此时,雌鸟则取而代之,匆忙、徒然、急动的飞行,似乎始终心情很糟,紧张而匆忙,与那只溺爱它的雄鸟大相径庭。
  它们飞翔的美丽身姿,还有我听过的不同的鸟的调子,每每在五月的草原呼出黎明,收回傍晚。有时候它们徘徊着久久不去,和此时此刻的我一样,无限地留恋着生活了六年的草原。这些有着翅膀的鸟儿,听似永远有着相同的步调和啁啾声,偶尔也有吱吱喳喳飞过我的头顶的麻雀,像远离家乡,人去楼空的隔壁张家哥哥家楼顶筑巢的童年的麻雀,那时候我常常去看它们的巢穴,如今它们在草原的天空里尖叫着歌唱,飞来飞去,像遥远的爱情和童年一样,在记忆里,长了翅膀,飞来又飞走。
  从5月到9月,我日复一日听到这种曲调,我认为这是对生活做出的简单而深刻的总结和概括,我怀疑这些鸟儿怎么能如此迅速地了解了生活的这一本质。
  岁月流逝,童年也已了无踪迹,但是鸟儿的鸣唱却把一切召回。仅仅是一只,有时也可以是几只,在不知名的某棵草丛或半空中,久久牵引着我永远失去的童稚的旧时光,它们与我如此亲密无间,互相敞开,又如此遥远,不敢亲近。这些移动飞奔的快乐,完整地叙述着我曾经的快乐和欢欣。
  在这个繁殖的5月的季节里,鸟儿们的歌唱是向自己钟情的另一只鸟儿致意,也是鸟儿们献给大自然创造力的赞美歌和另类庆典。
  春天的草原上,这些鸟儿是额外的点缀,是“繁殖”这一最初指令的欢乐精神的证据,更是所有原始、冲动的乐器。
  五月,草原上鸟歌啁啾。
其他文献
美味且用不着花钱就能品尝到的水果,桑椹是其中之一种,至少在我小时候是这样的。  我们村子南边有一条小河,河的两边都是一些菜园,其中就有一个小菜园是属于我家的,它在河的那边,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去到园里。小菜园的四周生长着一些树,其中有好几棵是桑树。夏天,桑树的青枝绿叶间挂满了一穗穗或青或红或紫或黑的桑椹。桑椹,书面语又写作“桑葚”,本地口语称之为“玛桑”,大概是因其籽粒美丽如玛瑙而得此名称吧。半
期刊
每年五月份,敖包祭祀这一天,无论老者小孩一律前来,再忙的饲养女人,种地男人也要丢下手头上的活儿匆匆忙忙来,高高兴兴回。  喇嘛在高高的敖包上念经祭祀,前来的牧人们也在虔诚的跪拜,祈福长生天(草原人的神灵)賜雨润,让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我也默默的为家人祈福,希望长辈健康,晚辈快乐。  牧人们敬献上刚滚出锅的新黄酥油,结出的鲜奶皮,捏出晒好的酪丹子(奶渣子),还有刚撴出坛子的新鲜白酥油及现挤的鲜奶,发
期刊
孩提时代,某年春节过后的一个夜晚,家乡围屋的闲间里,屋内已座无虚席,其中大部分是从凤凰山水库工地回家过春节的乡亲。他们泡着从凤凰山上带下来的正宗凤凰单枞茶,经过高冲低泡洒、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极具诗韵的一番操作之后,就你一杯我一杯慢慢地畅饮,并品尝着各自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粿品:红桃粿、鼠壳粿、土豆粿、糯米粿、乌豆绿豆粿等等。场面非常之融洽活跃,按照大家的说法:犹如神仙过的日子。但神仙在哪里又有谁
期刊
摘要:《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为有子阐述儒家伦理价值之言。其末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释义与句法结构为历来注疏家所争议。结合字义训诂、上下文语义对比分析、句法结构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对三个关键字“因”“亲”“宗”具体含义的探究,进而逐渐探明了此句的本意。“因”是“亲依”之意,是与“信”“恭”一样的人伦规范;“亲”是“亲依”之意,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亲近关系;“宗”是主体“因不失其亲”产生的有
期刊
端午节,我带着女儿回老家,母亲抱着两岁的侄女在村口迎接我们,只见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泛起了灿烂的笑容,她摸了摸女儿乌黑发亮的长发,疼爱地说:“小雨这头发真好!”我特意看了一眼母亲的头发,那已经有些稀疏的头顶,又增添了一层白发,忽然有一种叫做疼痛的东西轻轻地滑过心头……  小时候,极其喜欢母亲那一头乌黑顺溜的长发。她经常编成一个大辫子甩在脑后,发梢用一根红色的头绳扎一个蝴蝶结,随着走路的节奏来回地舞动
期刊
高原的气息里,无时无刻不夹杂着酥油的味道。梦幻般的青海湖边有着仓央嘉措的回望,也许是在期盼诗中卓玛的到来,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祈祷。行走到这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从这里走过,历史将成就一段千古迷案。  在安多藏区的青海,到处都有六世达赖的传说。他的诗集成为一些文人墨客学习和敬仰的佳品。却不为知,当年这样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被禁锢在佛教的礼制中,不得不厮守在宗教道德的边沿,精神上的放浪
期刊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秋天。這个偏远的小乡村也失去了昔日鲜艳的色彩。一个个起伏的山头都披上了深灰色的“风衣”,好一派凄凉的景象。  一日,心情郁结。寻三五个同事去爬山。说是登高望远,实则是要释放心底压抑的情绪。我们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疾步攀登,一路上秋风萧索,枯草蔓延。仔细想想,来这个小乡村工作两年有余,这却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走近它,走进大山。或许,是我从来没有想要融入其中的缘故吧!工作伊始,我心
期刊
蓦然惊醒!只能踩着秋的尾翼了。在树上、在田野、在山坡,还有歇在房前屋后的,关在深山院落的……那些苍翠的、金黄的、血红的、深褐色的缤纷色彩,已酝酿出一阵阵寒意。听!——冬的脚步正蹒跚而来,是霜降的前夕了。  终年耕耘在校园,日以继夜。这深秋的小镇被早起的老师唤醒,哨音准点吹响,学生公寓醒来,脚在夜的翅膀踩过;老师呼喝声在操场里,学生操练了,齐整的步伐与响亮的口号回旋在小镇的上空;老师在教室里穿梭指导
期刊
当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被风剪碎,在田野上摇曳生动的菜花时,我更多地想到了父亲平凡的微笑和母亲细密的絮语。  菜花,这种遍布大江南北,像芸芸众生普通而卑微的植物,碎碎念念风中的姿态,像极了摇头晃脑背书不求甚解的幼童,背着背着就出成果了。无论是观景的需要,还是餐桌上的菜色指数,都可用秀色可餐概括得名副其实。是粮油里的花,花中的油。独特的作物,决定了不事张扬的性格,像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爱,把握着俗世
期刊
行走在无数个秋天,感受却从未曾如今天这般浓烈过。北山,让我重新认识秋天!  曾经,看到花儿残败,树叶枯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凄迷;风起叶落,冰凉的雨丝在空中回旋后又重重的砸在我的脸上。摸着一天天厚重起来的衣服,那种悲秋的感觉似乎是一种无法抗拒的低沉,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  中学毕业的时候,老师赠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以当时的年纪和生活阅历,我只能悟出前一句,却怎么都无法想像后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