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递减的智慧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uian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父母决定离开老家,来到我所在的城市定居时,为一大箱子瓷器发愁了许久。不是什么价格昂贵的名家作品,就是他俩从结婚到现在陆续添置的酒具、盘子和碗,爱惜得很好。离开时,这一箱子既不舍得送人,又不好搬运,因此左右为难。我只得劝他们人先过来,等放长假时我再开车回去拉。
  一年后,我和老公准备兑现承诺回老家拖东西,我爸却说算了,那些东西就是搬来也只能闲置在地下室,反而是种负担,只需要把他们结婚时那一對酒具和花瓶带过来留个纪念就好了。
  想起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份流行于日本的“终活”清单,这份清单是从4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开始的,看上去颇有点“递减”的意味:
  40岁,要开始大量的“物品断舍离”;50岁,处理青年时期最爱的运动器械,处理掉90%的书籍;60岁,处理不动产和家具,精简银行卡;70~80岁,处理收集品和相册,把电子版留给孩子;80岁以后,处理掉大部分锅碗瓢盆,做好财务分配……
  我把这份清单分享到了自媒体账号上,收到了很多陌生读者的留言。
  看了他们的留言,不得不承认:人到了一定年龄,需要有一点儿递减的智慧。
  在精力受限的时候,要开始对成千上万的好东西说“不”。逐步减掉不好的习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多的欲望。
  知乎上有个浏览量达1亿的提问:人是怎么废掉的?
  有一个点赞量很高的回答是:一个人被废掉,不是因为没有向上的欲望,反而是他的欲望太多。
  新年立的目标之所以很多时候实现不了,就在于我们想面面俱到,从健身到充电,再到购物、交友,想在一个时间段,把一切的选择都实现。
  对于精力处于巅峰的年轻人来说,在多个方面同时发力可能不是难事,但对于精力逐渐下降的中年人,目标越大、选择越多,反而更容易产生疲惫与无力感,最后事与愿违。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减少目标和选择。
  一个成年人不让自己废掉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精力把最优先的选择完成好。
  可能因为年轻时受过穷,我很爱囤积物品,对他人扔过来的旧物也是来者不拒。
  后来一位朋友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作为一个白天工作、晚上带娃的中年妇女,不学着精简自己的生活,焦虑和暴躁就会抓着你不放。
  这话对于一个家有两娃的职场女性,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于是我也开始学着“递减”生活。
  例如定期清理衣橱,拒绝不必要的馈赠,让购入少于清理,逐渐减少翻找东西的时间;尽量只买黑色和白色衣服,只保留一个学习APP,减少选择的时间;只保留两项自己最能坚持的爱好,减少纠结的时间。
  古人说四十不惑,其实也可以有另一层理解:到了一定的年纪,那些想不明白的或者不太重要的事情,可以放下了。
  生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递增,人的精力在逐渐衰退,这个时候对生活进行“递减”,才是打开人生下半场的高效又重要的方式。不如慢下来认真思考,哪些是适合自己的,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珍贵的事情上。
  认定生活里最重要的方向,其他可有可无的东西,便都是多余的。只有懂得删减,学得递减的智慧,才能体验到生命里更多的珍贵。
  (凌云木摘自《妇女》2021年第6期)
其他文献
一位以高尚和诚实闻名的武士去拜访一位禅僧,向他求教。武士问:“为何我感觉如此低人一等?我曾经多次面对死亡,我曾经保护过弱者。不过,看到你冥思之后,我就觉得我的生命根本不重要了。”  “请等等。等我接待完今天来见我的人,就来回答你的问题。”  武士一整天都坐在寺庙的花园里,看着人们进进出出来求教。他看到了禅僧接待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耐心,脸上都是挂着同样灿烂的笑容。  到了傍晚时分,大家都走了,他又问:
期刊
进入高中一周后,我名字的缩写登上了学校的恶搞涂鸦墙,后面跟着加粗的三个字“白馒头”。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指我,因为我是个胖胖的白娃娃。  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说我是一个可爱的白娃娃。起初我是欣喜的,但渐渐看多了人们异样的眼光,我终于知道我其实是一个身患白化病的胖女孩。后来我努力学习,以为只要我成绩优秀大家就会忽略我的样貌。中考后,我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我以为进了新学校,一切都会不一样。  然而在开
期刊
“卧室、教室、会议室、办公室……”,“室”显然也有房间、房子之类的意思。那么,它跟有些具有类似含义的汉字,如“宫”“堂”等又有什么区别呢?  “室”的甲骨文字形外面像房屋的轮廓,表示字的意义跟房屋有关;里面是“至”,既起到表示读音的作用,同时也表示室内是人停歇的地方。  《说文解字》:“室,实也。”实即满,室内住人就会被充满,说明了室的功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得更为具体:“室,堂之内,人所安
期刊
乌贼又叫墨鱼,墨鱼的得名尽人皆知:此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放出,以掩护逃避,故称墨鱼。古人认为此鱼分泌黑色液体是腹中有墨,“怀墨而知礼”,文墨可为法则,故又称“乌鲗”,“鲗(zéi)”通“则”。因此古人又附会它是河神河伯的度事小吏,类似于文书。  乌贼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叫“算袋鱼”。“算袋”是古时百官随身携带,放置笔砚等的袋子。宋人苏易简所著《文房四谱》中载:“陶隐居云:乌贼鱼
期刊
村庄,是由各种符号构成的。村庄的符号,令人如痴如醉。记忆中,炊烟、农具、牲畜、家禽、菜园等都是村庄的符号。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符号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指令,不断地叩击着我的心扉。每当想起这些符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童年。  炊烟是一种从烟囱里冒出的计时方式,也是一种岁月积淀的历史风物和民俗文化。那时,每到傍晚,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就不约而同地升起炊烟。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形成一道柔软的“轻纱”飘浮在天
期刊
人们最为熟知的杜甫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他的诗作沉郁顿挫,内涵深厚。但其实他的口才同样了得,他曾妙用“敷演”三言兩语驳倒了一个书吏,保住了自己的“招牌”。故事得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说起——  那年春天,杜甫在沙头镇临时开了个中药铺,起名为“百草堂”。药铺开张后,杜甫诚信经营,当地百姓赞不绝口,都到“百草堂”来买药,沙头镇另外几家药铺就门可罗雀了。几家药铺老板一看这阵势不行,便带着金银财宝来
期刊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对父亲的回忆横亘在眼前,却不敢贸然打开。我谨慎地将回忆小心地一点点装帧进我记忆的文字珍藏。  父亲是共产党员,那时候的父亲除每月为家里挣来几十元的工资之外,还挣来了不少装帧在木条框内玻璃下的奖状。几乎年年都有,家里柜子上堆了高高一摞。  父亲那些年勤恳工作得来的,还有好多塑料皮笔记本,里面还有彩画插页,存放在一起,说是等我和弟、妹考上大学再用。但我好奇的是夹在笔记本中的那些三指宽
期刊
小时候我家隔壁有个女孩,特别喜欢看电影,只要有新片就会跑去电影院看。她还会到音像店里买那些国内没有的片子,为此几乎花光了零花钱。  后来,她在家人的要求下考入上海某所高等院校读金融系。但她对电影的爱好始终未褪,完成课业之余依然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她大四那年,某知名银行招聘,几千人应聘,只有3个录取名额。她拗不过家人的要求,去报考,凭着优异成绩顺利考上,成为一名正式职员,没多久由于表现出色又升任经理
期刊
父亲生前是摄影家,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有的作品还在省内甚至全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每当想念父親,我都会翻看父亲拍摄的照片,仿佛父亲就坐在我身旁,向我讲述这些照片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在父亲拍摄的所有照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有4幅,这4幅照片都不是父亲的代表作,更称不上是艺术摄影作品,但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却感人至深,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志愿军从鸭绿江大桥入朝时的场景,拍摄时间他
期刊
曾经一度,我非常羡慕那些可以旅行的人。  那时候我被诸多条件所缚,没钱没经验、没勇气也没有往外走的动力。每次听别人讲起外面的世界时,我满眼羡慕之情。  再往后,我也开始一次次地买票,坐火车,查攻略,逛景点,拍照片,走过千山万水。再奔波再累,走在路上,总体会不到疲惫,当时我觉得是因为身体好,后来想想,全是因为欣喜。  人在非常开心的状态下,真的可以忘掉所有疲惫。  某天晚上,舍友聊到黄山时,我也想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