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选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有三:一是形散神聚:形散指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神聚既指中心思想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三是语言优美: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
  一
  李正峰先生
  文/贾平凹
  (1)读《古文观止》上的散文,常疑惑这些文章是如何作得出来的,问李正峰先生,先生说:“多读读。”便买得某一作家的全部文集来读,方明白文集中十之八九则是在说天道地谈经论史,或上书,或序跋,或尺牍之类,便说:“原来古人并非为文而文,所作的抒情散文仅仅是在作学问时的偶然为之啊!”先生遂笑,无声而慈若妇人。(此段共有3句话:第一句话写我问李正峰先生问题,他不正面回答问题,让我自己感悟。第二句话写我自己悟得答案。第三句话是对先生的神态描写,展示他沉静、慈爱的性格。)
  (2)这是数年前的事,那时我才从学校毕业不久,先生数量并不多的几篇散文正在社会上大受赞誉。(写先生的散文大受赞誉,突出他的文采好。)
  (3)先生生性恬淡,不善交际,职业又在课堂教书,总不愿在文坛圈子里纠缠,所以此后相见极少。曾有一个冬日的清早途经城南门口,夜来的雪落很厚,全在来来往往的人脚下变得肮脏不堪,忽远远望见先生独自在城门东边的一块雪地上站着,一件黑棉衣很臃肿的样子。呼喊一声,他并没有听见,还在盯着城墙根一棵树看,随后就走过一片冰冻得如玻璃枝的石榴树丛去。他拿着一截树棍或是一根手杖吧,但并没有拄,却是双手后抄提了一头,一头就拖在地上,雪地上划出一道痕来,雪粉如烟在冒着。我不知先生在看什么,走过去见那树很秃,身子一半驻着雪,一半黝黑如石。(写先生的品性:恬淡,不善交际。)
  (4)今秋一日,欣闻先生住址,便一人急急骑车前往。先生家居了城南,临窗口可见曲江雁塔。他比先前更肥胖了些,脸上木木的,这正是有学问的人常见的那种表情,似乎还沉沉坠入那学问的境界里。因敬仰先生,又年龄所限,我不敢作谑说趣,但坐卧却都适意。时值黄昏,夕阳正晖照了雁塔,那一扇窗玻璃上也红光一片,先生笑着从隔壁房间抱出一捆卷轴来,他说:“你喜欢字的,你来看看。”先生的字是写得好,但以前只见他的钢笔字,没想他的毛笔字精到书品,我们自然话题就转到书道上来。(写先生书法水平高。)
  (5)在当今书法突然很热闹的时候,书写的人实在很多,写得挺好的人也实在是多,但以一种感应自然的、体验人生的法门,进入到一种精神境界中的人委实不多。先生的字十分沉静,这最使我喜欢,想到他的为人为文,认作是他情操的又一种形式的显现。抬头看看窗外雁塔和凉台上的一只粗笨木椅,我说先生的字如此静气,恐怕得之于这木椅上望着雁塔坐意,雁塔是忘了雁塔存在,先生是忘了先生自身,两物俱忘,天人合一了。先生怔住,随之说:“我可没那般修炼,但我的书房正好起名‘两忘斋’。”(写我对先生的赞赏,侧面表现其精神品性:沉静、谦虚。)
  (6)这一日在先生的书房里我待了很久,想先生是正正经经做学问的人,如果說他的那些散文是在做学问中的一种才情的泄现,而今他的书品又何尝不是这些散文上泄现的才情呢?做教师可以纯粹地教授,他偏研究许多文论,构建着自己的学问体系,做学者也就罢了,却又是散文作家,是散文作家已是不易,仍沾起书道为一书家。当然,先生并无意做学者做作家做书法家的,他的一次次出现的“跳槽”,恰是所谓的弦外之音,而弦外之音正是真的艺术。(写先生在治学上广博精深,自成一家。)
  (7)现在,城中的书法展览照旧是一个接一个地举办,街上铺店的匾额也是一茬一茬换新,但我很少见过先生的墨迹。先生的声名是没有浪得赫赫煊煊,他总是默默的,甚至认为自己仅仅是“写写而已”。(写先生的品性:淡泊名利。)
  (8)冬天又来了,雪下得好大好白,当我独坐在书房看着一切都胖了起来的窗外,不知怎么就想起先生,在这个雪天里先生是否也进城了呢,是在那熙熙攘攘的街头人流中,还是又一人站在城墙下那一棵秃树前看着什么?先生活得很清寂,先生也活得很自在。(第3段实写先生在雪中的情景,此段虚写先生在雪中的情景,虚实结合,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最后一句“先生活得很清寂,先生也活得很自在”,隐含了作者对当今热闹喧嚣,追名逐利的文化现状的鄙视和批判。)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文章第④段“夕阳正晖照了雁塔,那一扇窗玻璃上也红光一片”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先生的高兴与热情,也烘托出我对先生的敬意。
  B.先生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两忘斋”,是因为先生加强自身修炼,忘了自我,两物俱忘,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C.文章第⑥段“真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一、有才情,广泛研究,颇有建树;二、正经做学问,无意于名号。
  D.文章第③、⑧段都写先生一人站在城墙下那一颗秃树前看,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虚实结合,更能表现先生生活清寂、自在。
  2.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①写我读书得出古人非为文而为文、偶尔为之的感悟,侧面表现先生的为文之道,为下文叙写先生从事“真的艺术”作铺垫。②描述先生的神态,表现先生的沉静、慈爱的性格,为下文写先生的品性为人作铺垫。
  3.探究本文作者流露的情感倾向。(6分)
  ①对先生艺术创作涉猎之广、成就颇丰,性格恬淡、为人厚道的赞美之情。②对先生在喧嚣的艺术环境下,能静心做真学问的敬仰之情。③对喧嚣热闹,为名为利的文化现状的鄙视批判之情。
  二
  土豆兄弟
  文/李汀
  (1)土豆,更像是我的兄弟。圆圆的头,憨厚、朴实,土头土脸。(用“我的兄弟”来比喻“土豆”,突出我对土豆的深厚感情。)   (2)一进入莱市场,每个摊位像是色彩斑斓的展台,每个菜品像瓷器一样光鲜,像涂上釉彩一样发亮。土豆挤在众多菜品中,有着大肚能容的气质,也有憨直肥胖的容颜。(用众菜品衬托土豆“能容”的气质。)
  (3)土豆满身的泥土,鼓着腮帮子,像是有一大肚子的话要往外倒,却总一言不发。母亲说,土豆是最贫贱的粮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泥土里的土豆悄悄往大里长。母亲晓得,土豆不会骗她。(借母亲的话侧写土豆“最贫贱”的品性。)
  (4)把土豆丢进堂屋疙瘩火堆里,“烤的疙瘩火,吃的洋芋果”,洋芋就是土豆。我老家把土豆叫成洋芋,是因为这家伙是外国人种的。后来,我听说,德国光土豆博物馆就有三家。德国人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宕开一笔,写德国的土豆富有意味:一是表明土豆在各地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丰富了土豆的文化内涵。二是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行文富有变化。)
  (5)把疙瘩火里的土豆翻个身,让它“扑哧扑哧”冒个气,火焰里“哗哗”响,像一场欢奏曲一样。老家吃火烧土豆,有说法:一捧二吹三拍四忽悠。一捧,就是不要把土豆抓在手里,要捧着土豆,不停轮换于双掌散热;二吹,嘴里不停地吹气,吹去灰烬和热气;三拍,用手轻轻拍打,拍净泥土灰烬;四忽悠,就是慢慢剥开,嘴与土豆始终保持相应的距离,同时持续不断均匀地哈气,吹散土豆心里的高温。几番下来,滚烫的土豆稍稍冷了,一边剥着土豆皮,一边谈笑风生,心里是那么踏实。其实,生活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静坐下来,舒心吃上一颗火烧土豆就好了。(详写老家如何吃火烧土豆,增强了趣味性的同时,也为下文谈人生做铺垫。注意此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其实”一词,文章将开始“由实到虚”:由土豆谈人生。)
  (6)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惊蛰后,土地开始松动,春天启程。只要不是盐碱地,土豆挨土就能长。在缺吃的年代,土豆是个宝。记得土地刚刚承包到户,乡亲们找到了地里种啥自己做主的感觉,用力用肥多了,那年土地种啥成啥,土豆也比往年丰收,没有储存的地方了,家家户户就把土豆堆放在老屋街沿上。土豆收回家,天天吃土豆,各种吃法。蒸熟吃。在火堆里烤着吃。切成丝,炒土豆丝。切成片,与腊肉炒。(照应第三段,写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
  (7)小时候,母亲把新鲜土豆去皮磨浆,滤去渣,剩下的淀粉水沉淀晒干后,就成了土豆粉。母亲把晒干的土豆粉,加上白糖,边用开水冲,边用筷子搅拌,不一会儿,一碗土豆糊糊好了。吃上一碗甜土豆糊,无疑是农村小孩子能够欢喜好几天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对于甜蜜食物的喜爱和表达。甜丝丝晶莹的土豆糊让我们三兄弟一个个长大成人。如今我们生活在城市,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中游走,我们依然能够保持着泥土的品质,得益于土豆的恩赐。(写土豆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保持泥土的品质——质朴、憨厚。)
  (8)土豆一直在地下行走着,那些拳头大小的籽实,很低调地放在泥土的里面,不去声张,静静等在那里。犹如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在城市的街道小巷里谨慎地穿梭。他们有时候用手撑在街道的电线杆上歇一歇气,有时候蹲在街边树下喝一口水。他们是我的土豆兄弟。他们在城市游走、生存,他们的肤色、内心没有改变,他们和一颗土豆的肤色、内心竟是那么一致。他们身上的气味,就是土豆的氣味,就是村庄的气味。
  (9)夜幕四合了,他们回到城市的一角,吃着从家乡带进城的土豆。这多像梵高画的《吃土豆的人》。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说:“我一直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盘中取食所用的正是在田里掘地的同一双手,因此这幅画代表了手的操劳,代表了他们如何诚实地赚取吃食。”也许梵高没有发现土豆和人一起过冬的景象,要是发现了,他不会去画《吃土豆的人》,也许会画一幅《春天阳光里的土豆》。(由写土豆到写进城打工的乡亲们,突出乡亲们具有的土豆特征——由物到人,这是散文的一般写法。)
  (10)堆在屋角的土豆,被冬天斜射进来的光线照耀着,一身的土色静静的。土豆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始休眠。冬天屋子不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着。就在这温暖的土屋里,醒着的土豆开始冒芽,这是多么早的一个春天,多么温暖的一幅画。(用人和土豆共同生活的场景,意蕴十足:一是紧承上文“春天阳光里的土豆”。二是运用比拟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人与土豆和谐共处的温暖画面。三是表现人与土豆间亲密的关系,赞美土豆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宕开一笔写德国的土豆?(4分)
  ①表明土豆在各地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丰富了土豆的文化内涵。②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行文富有变化。
  2.文章标题“土豆兄弟”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①土豆外表憨厚朴实,像是我的兄弟。②土豆伴随我长大,与“我”关系密切。③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具有泥土般的品质,他们就是我的土豆兄弟。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①紧承上文“春天阳光里的土豆”。②运用比拟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人与土豆和谐共处的温暖画面。③表现人与土豆间亲密的关系,赞美土豆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三
  变奏的乡愁
  文/李新勇
  (1)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介绍乡愁的最初内涵——对亲人、乡音、粗茶淡饭、山山水水等的思念。)
  (2)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从人、道路、房屋等方面写乡愁的变奏。)   (3)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时光,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承接第2段,从科技和子女两个角度写乡愁的变奏。)
  (4)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由实到虚,写终有一天我也会淡去故乡,因为我已成为我孩子的故乡。)
  (5)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写另一种乡愁:对过去简单纯朴生活的追忆。)
  (6)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7)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8)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写第三种乡愁: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故乡。)
  (9)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点题。)
  1.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①营造一种时间上的旷远感,表达乡愁的长久。②与下文形成对照,表达时代与人生的变化改变了原有乡愁的气息。
  2.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4分)
  ①过去的熟人不断减少与老去。②小村的道路与房屋不断地让我感到陌生。③回家的速度变得非常快捷,与亲人的联系变得非常方便。④在第二故乡生根发芽,我慢慢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3.“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人生不能没有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②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常常与现实冲突,而这种冲突会给人苦痛的感受。③人无法回避现实生活,一直生活在精神回忆中的人会更痛苦。
  4.本文题为“變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①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乡愁:对出生地的思念,由浓烈到不可捉摸,再到日渐崩塌。②时代(时间)意义上的乡愁:人们都有对过去简单纯朴生活的追忆。③精神意义上的乡愁: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故乡。
  (作者:魏红建,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20年江苏高考英语听力部分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Ⅱ卷),试卷就整体而言属于中等难度。选材和命题综合了多种主题场景,反映了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向,准确把握了教育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套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事实细节与进行简单推理判断的能力 (推断题和事实细节题各占一半)。语篇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对话场景真
期刊
高考中数列的解答题经常会考查数列中一类恒成立问题、存在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数论、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識集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在近年省内各市模拟卷中常有出现.以下是笔者对数列中一类恒成立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期刊
什么是基于证据的学习呢?总的来说,它不是某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运用一些证据来呈现学习结果并由此证明学习活动已经发生的所有学习方式的统称。因此,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学习范式,是一种有关学习的理论模式和实践范式。这种学习范式的核心在于,它通过运用一定的证据来反映学习的过程并呈现学习结果,正是通过证据的呈现,人们得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亦即“运用证据来提升学习结果,由此证明个体的能
期刊
随着高考政策改革的推进,全国各地高考题型都做了一定的改变。江苏于2021年开始第一次进入全国卷题型的行列,试卷中出现了七选五、语法填空、应用文写作、读后续写等新题型。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原来的自主命题的考查,虽然对新题型的解题技巧有一定了解,但是在做新题型时仍然觉得有些许挑战。从学生平日的练习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做七选五题型的阅读时,压力较大,需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笔者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路遥《平凡的世界》)  [写作指导]  这句话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是对“啃老族”“拼爹党”“佛系青年”等的一记重击,有振聋发聩之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奋斗”。在写作过程中,
期刊
2020年高考古诗命题选材更加突出素材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综合考查,其中主观题稳中求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命题视角,注重勾连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体验。  一、探究送别之地的风土人情  (江苏卷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  (北宋)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期刊
【真题再现】 (2020浙江卷C)  This is a quick look at life in Uzbekistan, made of friendliness and warmth, but also its darker side of society. In Samarkand, Mr. Bissell admires the architectural wonders, while
期刊
“千古文章意为高。”记叙文写作不仅要描写生动,而且要立意深刻。如果说生动是为了让人想读,那么深刻则是为了让人耐读。所谓深刻,其实就是文章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因为立足于“清楚”之上的“生动”,若缺少较有深度的思想性,只会让人觉得有意思,而不会让人觉得有意义。那么,考场记叙文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呢?  一、在事件中寻找独特感悟  [原文摘引]   智斗小老板  我知道他的“凶狠”是一种战术,便将计就计,
期刊
七月高考,行将来到.同学们潜心复习数月,“收获的季节”将如期而至.在临近高考阶段,每位同学都应该扪心自问:“七月高考来袭,我准备好了吗?”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幸运之神”往往宠幸“有备之人”.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我们该如何备考?本文根据数学高考的特点,面对新高考形式,提几点指导性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总览历年数学高考试题,容易题和中档题约占百分之八十,而这些
期刊
美国作家唐纳·马斯说:“读者喜欢一本小说的原因只有一个:很棒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叫情节。但情节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比故事更精彩。那么,什么叫情节?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由此可见,情节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个故事的集合。如此,各个情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这个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  一  老丁扶贫  文/金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