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道德准则的古村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西井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研究,基于生态道德观,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及价值层面的关系,并通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平衡性、发展性等特性来实现古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古村保留至今长达百年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价值风貌,并对古村的历史价值特色的剖析,关于人、聚落与自然物及其自然环境作为外在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通过研究古村现状特征,探讨如何有效的保护古村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处理古村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生态道德为准则制定符合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古村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生态道德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3文献标识码: A
  
  历史文化村镇是属于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最早始于建国之初对文物个体的保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90年代,城市化建设开始蓬勃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逐渐加强,并制定了相关规范作为保护规划编制的依据。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了我国从单一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转向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相结合的系统化过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也成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生态道德理论在遗产保护层面的思考
  生态道德是以生态哲学为价值理论基础,它的价值在于,通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平衡性、发展性等的研究来解释人、社会与自然物及其自然环境都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体,确认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关系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重新审视人与社会、自然物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这层关系纳入道德伦理范畴。从单一的人类价值利益的取向延伸到人与自然生物及其环境的共同利益的层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把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道德伦理的约束力来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2、西井峪古村文化价值特色
  西井峪整个村落坐落于石山之上,拥有八亿年地质石岩的村基选址;村内保存大量清末民初的乡土建筑,传统民居就地取材,主要以片层岩石堆砌而成,依山而建,世代以农耕生活为主。优秀的传统建筑空间环境和代代相传的文化习俗,形成了独具北方山地特色的石头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生态价值,早在2010年西井峪被纳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行列。
  首先,西井峪建筑院落以一进式院落形式为主;民居以青砖灰瓦为主,屋顶坡度大而宽;建筑细部精美。其次,丰富的山石街巷遗存,院落由石材堆砌而成,街巷形成院落与石墙之间,街面石材铺就,依形就势,狭窄曲折。再有,古村内展现了丰富的“街—坊—巷”聚落空间形态,在山体之间、沿沟形成村落中心。再之,富有层次的北方山地空间格局,西井峪位于两山之间并形成自然生态历史遗产廊道,以“山-田-村-路”的山地格局为基本要素,与山地自然环境相融合。最后,孕育了丰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保持着传统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注重民俗节日活动,还保留皮影戏、手工编织等传统技艺,是一个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地方特点浓厚的小山村。
  3、以生态道德准则的古村保护方法与发展探讨
  通过对古村现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分析,同时结合现状问题制定相应的有效解决方案,以生态道德准则为基础,充分贯彻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思想,深入研究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并在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发展。同时保护规划的制定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保护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促进保护工作的持久性和长远性[[1] 魏成,肖大威,徐吉航.大都市里的古村保护探索[J].理想空间.2010(41).11-15.]。本文基于生态道德准则保护方法与发展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护蕴含生态人文要素的山地格局
  身在大山深处的西井峪古村,由于远离城市建设性的破坏,古村历史风貌环境保持相对完好,在本次保护规划中延续核心保护区内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和整体空间环境。同时以生态道德准则为基础在府君山和饽饽山之间的历史遗产廊道中,制定有效的空间管理机制,以“山-田-村-路”的山地景观格局为基本要素,形成与山地自然环境协调完整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保护完整的历史发展痕迹的真实性,协调村落整体风貌与所在地形、地貌等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从而保护原有的整体环境氛围,延续自然魅力的山地格局。
  3.2 探索诠释历史文脉的建筑语汇
  深入研究西井峪村的历史文脉,确定核心保护区内不同类型和状态下的历史建筑风貌,协调新老建筑的关系,重点保护历史建筑。西井峪古村内建筑为硬山式,清代小式做法,砖石木混合作;严谨的院落空间布局,正房居中布置,厢房在两侧布置,正房间数居多,院落宽松;由于古村地处山地,院落形式多以一进式为主;建筑细部雕刻精美[[2] 顾晓伟,阮仪三,王建波,等.台儿庄古城区规划设计与实施经验探讨[J].规划师.2011.44-48]。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确定历史建筑的具体分类,并主张保持原真性的建筑空间手段,延续古村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格局的完整性,真正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物及其自然环境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3] 邵勇,付娟娟.以价值为础的历史文化村镇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12(2).82-88.]。
  3.3 建立因形就势的交通网络体系
  首先,对外联系上要求加强区际交通的联系,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架构,减少区际交通对区内交通的干扰[[4] 阳建强.江南水乡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以常熟古村李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9(7).88-96.],实现换乘式或终端式交通形势,即在进入古村的入口处设置大型停车场和换乘公共交通,人们乘公共交通进入古村,同时严禁外界机动车进入核心保护区,从而减少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真正实现生态绿色的交通保护机制。其次,区内交通主要以整合村庄主道路,根据山地形势,结合现有道路的线性走向,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及其断面形式。在核心保护区内以绿色交通为主,实现生态、特色、便捷的交通格局。
  3.4 实现独具生机活力的空间新聚落
  通过村聚落的街巷与建筑肌理的分析表明,饽饽山主峰对聚落方位起了明显的主导作用,古村建筑皆围绕着勃勃山盘山而建,村内石头院落空间也因山势变化而呈现每户不同空间形式,组成了富于变化的聚落空间形态[[5] 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4(8).54-59.
  [6] 吴月湖.从旅游地研究角度看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A].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38-42.]。聚落空間环境作为古村的空间载体,在对古村保护的同时,应严格保护古村整体的空间聚落环境,才能实现对古村的整体保护,因此在对古村的具体保护中,应严格控制核心保护区内的新建、扩建活动,并在其一定距离外新辟发展备用地,以解决原住民的新建扩建需求,同时对发展用地的建设活动制定相应的设计引导要求,使新区的整体风貌环境与核心保护区相协调统一,共建独具活力、特色的空间新聚落。
  3.5 传承活态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西井峪古村世代相传的皮影戏和手工艺术是现存保留较为完整的民间技艺,但也只有少数年长者掌握这些技艺,传统技艺正面临失传。在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中,应积极开展村民文化活动,鼓励民俗皮影表演和手工艺培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转型,为民间艺术提供产业增值空间,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实现维持原住民的真实生活影像,原始的农耕、养殖以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空间环境,才能永续流传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结论
  为实现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协调一致,要逐渐解决古村落的发展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关系,确定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所担负的道德义务。通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平衡性、发展性等的研究来解释人、村落与自然环境都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体,确认人、村落与自然之间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相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成,肖大威,徐吉航.大都市里的古村保护探索[J].理想空间.2010(41).11-15.
  [2] 顾晓伟,阮仪三,王建波,等.台儿庄古城区规划设计与实施经验探讨[J].规划师.2011.44-48
  [3] 邵勇,付娟娟.以价值为础的历史文化村镇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12(2).82-88.
  [4] 阳建强.江南水乡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以常熟古村李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9(7).88-96.
  [5] 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4(8).54-59.
  [6] 吴月湖.从旅游地研究角度看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A].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38-4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对于能源节约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过程中,温室效应成为主要的问题,日益稀少的传统能源、日益恶化的建筑环境使人们意识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强化节能效应的必要性。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低碳从本质上来讲,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的施工和设计与传统建筑种类相比有着更高的难度和更严格的要求,在高层建筑大量规划和兴建的今天,必须要做好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趋势和要求。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类型  1、高层建筑全空气暖通空调系统  全空气系统是大型高层建筑,特别是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设计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对左转专用车道中的车道宽度、展宽段、渐变段做了详细分析,并与美国相关规范中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最终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展宽段;渐变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平面交叉口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路段交通流的节点和枢纽。交叉口虽在总道路里程中所
期刊
【摘要】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问题将直接影响都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将就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施工组织;组织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常用设计结构,主要是用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保证施工的质量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下文将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近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施工方案变化也较大。规范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促进整体配电网与用电侧管理的全面对接, 推动规范化管理进程。本文介绍了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并从用电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对该系统建设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现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实际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该文以实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合理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对指导类似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污水处理设施选择和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污水处理;合理选择;造价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志码:A  1项目背景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
期刊
摘要:目前,绿色环保问题及保护生态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现代化建筑业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所有建筑类型中,办公建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因此,对于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平衡的任务,办公建筑行业也是责无旁贷的。当前,在国内现有的建筑中办公建筑占总量的35%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办公建筑的建筑面积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4%以上,竣工速度也在逐年高速增长。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采石采空区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采空区处理形式,以实际为出发点对赵家院双线特大桥采石采空区动态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线特大桥,采石采空区,动态处理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采空区处理工程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采石采空区动态处理作用的分析,对确保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大空间建筑具有空间跨度大,针对性强的特点,随着其逐步的发展,传统的消防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其防火设计的需要。文章分析防火的思想、烟气控制安全评估方法,探讨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空间建筑的投资较大,使用过程中人员密集,其防火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空间建筑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了能够提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空调理所当然成为大家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应用与相当多的方面。因此,暖通空调在能耗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历年都有所增长。随着我国能源的不断枯竭,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的趋势,我们急需清洁能源缓解环境污染,并且有效的刺激经济增长。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节能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