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忠诚是学者的本质特征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忠诚指学术个体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忠实诚信态度及积极进取行为。张楚廷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在其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的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数据。下面,我们以“张楚廷数据”为切入点,对其价值意义进行解读,发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动人故事和其所蕴涵的学术价值,并从学者的本质特征即学术忠诚出发,论述张楚廷先生作为学者的典范对学术忠诚的坚守。
   一、张楚廷数据及其意义
  数据是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的符号,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利于透过事物的表象挖掘其背后所蕴涵的价值。“张楚廷数据”记录了张楚廷先生从教六十年来的点点滴滴。这些数据主要指的是:先生82岁高龄、30年校长生涯、研究横跨9大领域、先后讲授31门不同课程、培养135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出版著作140部(其中110部为独著)、在200多所大中小学作过800多场学术演讲、发表论文1 500余篇和诗作1 500首、写作总字数达3 600万字。这只是“张楚廷数据”的一部分,将其与当前有相关专业学院的学校做横向比较,有些专业学院全体教师的十年成果可能还不及“张楚廷数据”的三分之一,这足以看出先生的不凡,真正称得上以一抵百、著作等身了。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张楚廷先生立德树人的丰功伟绩,也可解读出先生大学管理的卓越成就,还可解读出先生对学术的忠诚和守望。不同的人去解读这组数据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这里仅从学术忠诚的角度来解读。
  二、学术忠诚:学者的本质特征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必须具有学术忠诚的品质。具体来讲,学术忠诚表现在四个维度:学术自觉、学术自由、学术自律、学术自省。这四个维度的行为集中体现出学术个体乐于奉献的精神、甘于寂寞的心态、敢于创新的勇气、融于生活的境界等基本特征。
  曾几何时,在功利主义盛行之下,学术忠诚的品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变得那么遥不可及,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学术忠诚是一种态度,学者对于学术的情感就应像农民对于土地和庄稼的感情一样,每天自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情感和态度无需特别的原因和理由,它是天然纯真的,只有拥有了这份情感和态度,才能开启学术殿堂的大门。学术忠诚是一种状态,一种单纯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人性的禅定,它需要学者放下纷繁杂念,甘守寂寞,静静思考,专注做研究;它无关乎功名和利禄,无关乎地位和荣誉,无关乎压力和监督,而只是对人生完美状态的一种达到。但这种品质、这种态度、这种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如果它存在,又是以怎样的状态呈现?它又是如何养成的?对此,我们可以从张楚廷先生身上窥见答案。
  三、张楚廷先生:学术忠诚的典范
  对照学术忠诚的四个维度及其特征,张楚廷先生堪称学术忠诚的典范。学术自觉主要表征的是学术个体的价值追求,这是学术忠诚的价值尺度,也是学术忠诚最根源的动力。在研究张楚廷先生的系列哲学著作后,我们更能品味其学术忠诚思想的召唤。先生在《人论》中写道:“哲学家、思想家们需要一种特别纯净的虔诚心理,这是对思想、原理、真理,从而也是对上天的虔诚。”先生在这里用了“虔诚”二字,这是对学术忠诚的最好诠释。它是一种学术自觉,也是学者对学术保持忠诚的源动力。要做到虔诚,就需要学者拥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甘于寂寞的心态。先生在《关于人的问题》中表示:“求学问、求创造的真正纯洁目的是内在的,那就是自己做自己,力求真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不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看法。”这给了我们做人和做学问一个很好的启迪。
  学术自由是学术忠诚的理想境界。人们要做到忠诚,自由是前提,如果没了自由,就没有忠诚可言。先生对自由也是充满虔诚的,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指出:“人等同于自由。有人,就有了自由。”教育就是在自由中求知,在自由中体验。对自由的追求就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所以他发出“人在我心间,故我在人间”的呼声,只有真正理解了人存在的意义,理解了自由的内涵,才会深切地感到自己在人间。这是一种基本的人生醒悟,也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判断。有了这样的醒悟和判断,思维就会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学术研究就会保持相对的自由。张楚廷先生在这一点上已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自由获取自由之真谛中为更多人更好地享有自由而生活和工作。”
  学术自律表征的是学术个体对学术道德与规范的恪守和坚持,这是学术忠诚的内在契约。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恪守首先要做到“保真”。在此方面,张楚廷先生也堪称楷模。尽管先生为人随和,平易近人,但对学术却是一个要求极严谨的人,他可以为一句话一个数字去翻阅数十本经典求证,绝不允许浅尝辄止。他常常告诉学生,做学问就要不断地对已有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再思考,这样才能出现新的、更好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刨根究底的習惯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学术态度有着极大的帮助。
  把学术融入生活是先生做到学术忠诚的另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先生学术自省的重要表现。先生不但做到每日三省其身,而且把做学问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当年在任副省长与做学问之间,他主动选择了做学问,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任校长30年期间,也始终未脱离做学问。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更是潜心学问,一年除了除夕和身体有恙外,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写作。他已经把学术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
  教书育人一甲子,校长生涯三十载,研究横跨九领域。“张楚廷数据”反映了张楚廷先生的学术忠诚,亦反映了一名学者的责任担当。数据是冰冷的,但数据背后隐藏的故事及其所蕴涵的学术价值却是温暖的。张楚廷先生对于学术忠诚的坚守值得每一位学术人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 相较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实践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性突出地表现在其“三性三化”特征,即专业性、应用性、真实性和职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为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符合市场需求,培养单位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和强调实践性,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培养等四个维度,建立起完善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培养目标上,要注重“实践
期刊
摘要: 近年来,三线城市普通高校的青年博士引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对S学院近年引进的青年人才进入该校前后的经历作为逻辑线索,使用叙事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青年博士之所以能被引进,主要因其流出地的待遇、家庭、晋升与人脉四大推力与S学院待遇、晋升、门槛、城市、制度等五大拉力相互作用。同时,S学院也存在结构封闭、配套教育医疗设施薄弱、科研学习环境单一、教学任务繁重等反推力,与人才流出地教育医疗
期刊
摘要: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标志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业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更需从高等职业教育内生性发展的结构要素出发,以政策为导向,转变治理思维,探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效策略。其中,专业群建设是重中之重。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
期刊
摘要: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道路,具有由大学运行与发展的共同逻辑和基本规律决定的共性,也具有由大学运行与发展的生活环境和影响因素决定的个性,呈现出以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为基础的多样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走中国道路,既有理论层面的可能性,又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还有实践层面的现实性,即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必然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设走中国道路,既离不开作为战略规划、制度供给、资源配置、考核评
期刊
摘要: 良好的考核评价政策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目前,绩效评价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流,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深远。探究当前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如何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S大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教师评价制度有赖于建立“层级管理-量化的相对指标-外部裁决”的管理技术,施予青年教师结构性压力,使其产生“适应顺从”的惯习,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全球创业教育正在超越传统模式,强调创意的“可转化性”和创新的“可实践性”。在此理念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建立“课程—创业—孵化”的接续发展过程。牛津大学商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生式”创业教育模式,即将其视为“精英与团队联盟共生的过程”,涵盖以学科集群为基础的教学共生模式,以精英团队为联盟的商业共生实践,以服务人才为核心的校域共生互动,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在创业教育中的前瞻性、
期刊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
期刊
编者按:2019年6月23日,张楚廷先生从教6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全国各地近200名学者和教师与会。张楚廷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已出版学术著作140部(其中110部为独著),发表论文1 500余篇,诗作1 500首,写作总字数达3 600万字。与会专家学者对张楚廷先生的办学理念、学术思想等进行了总结,从不同角度对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解读,并给予高度评价。本刊将部
期刊
摘要: 美国公立院校本科教育自愿问责系统推出以来,其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历经从依赖标准化考试到引进真实性评估、再到参与元评估的变革。这些变革体现了两个重要发展趋势,一是标准化测验依然是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重要工具,但是和课程结合的评估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二是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指向高校系统性改革,而非单一的教育评估方式改进。据此,建议我国高校关注和课程结合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建议高校管理层积极进行成果导向的
期刊
摘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与高校社会问责机制入手。变革是高校社会问责机制完善的应有之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为高校社会问责机制提供变革契机,而社会问责机制变革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校社会问责机制的五维度构架分析发现:其在单一维度和多重维度的变革趋向使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呈现高校质量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