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备课:资源化 个性化
学校要运用“专题研究、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科学使用”的备课方法,具体体现为:
专题研究。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根据指定的内容,钻研课标、教材,在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以及每一课时教学思路等。此过程要体现出师生的“双主”作用、“双边”活动,“互育”效果。在此基础上,每人均要写出钻研内容的教学分析材料。
集体研讨。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形成“人人踊跃发言,共同完善教案”的局面。
形成共案。定稿前,本单元主备人根据主讲人的研讨结果,结合本组其他教师的意见,取长补短,补充完善教案,撰写每一课时科学使用的教案。教案写出后,经备课组长审阅、同意后,方可复印。小组成员做到人手一份。
科学使用。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案,领会教案的精神实质,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备课作一些修改、调整,备出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凸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风格,教后要详实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等,以备查阅、使用。集体备课,共享智慧;二次备课,彰显个性,从而使每位教师的备课都具有“资源化 个性化”的特色。
抓上课:共性 风格
(1)风格使教师更具魅力。学校应该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为自己寻找一个定位,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课堂风格:可以是风趣幽默型的,可以是缜密严谨型的,可以是情感优雅型的,可以是自然洒脱型的,让风格独特魅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2)加强课堂状态管理。根据陶行知先生教学相长的理念,构建“互育”教育体系愿景,提出了“精讲、互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主题,体现“新、趣、活、实”的特点。“新”即理念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思路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手段新——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趣”即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实”即——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抓作业:层次性 开放性
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分层作业就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开放性: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使自己在对问题理解和处理的同时,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抓反思:课前思 课后思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课前思,思如何根据班级实际确立教育目标;思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方法和学法;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思教学流程的安排;思重点如何落实,难点如何突破。
课后思,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思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思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时间安排是否恰当;思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否得力,学生创造了哪些学习方法;思教学中是否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思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具的使用是否恰当;思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育”是否得到落实。
抓听课:看课 议课
学会看课。看课是一种学习性、反思性、研究性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注重教师看课活动的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学会做听课笔记,指导教师在看课活动中不但记现象,而且要学会做点记,记偶感、记疑问、记感受,用赏识、学习、研究的眼光对待每一堂公开课。运用示范引路、检查指导、模式规定的形式,促进研究性看课意识、方法、习惯的形成。在具体看课活动中,指导教师不但要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还要细心观察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设计、指导方式、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教学效果等教学细节。
学会议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授课者和看课者共同提高。我们在议课活动中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性、欣赏性、学习性议课活动,开展参与合作式、问题探讨式、专题讨论式议课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从这堂课,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这堂课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地方有哪些?(3)假如你上这堂课或处理某个问题,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会怎样做?
抓研究:针对性 有效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大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捕捉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利用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要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局面,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师合作、交流、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教学研究行为习惯,学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广大教师逐步形成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意识和工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课题研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享受研究成果的同时,研究行动、研究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专业意识的成长。
抓写作:记录 交流
写作是促进教育反思、升华教育思想最有效的方法。(1)撰写教育随笔。在教育实践中,时刻都会发生鲜活而又生动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有的闪烁着教育智慧的火花,有的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有的则是深沉的教训。我们要引导教师善于积累、研究教育案例,并为教育案例交流建立平台,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并及时对自己升华的教育思想进行积累、整理撰写成文。教师在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和交流中提高了自己,并在写作过程中享受快乐。(2)编写教育文集。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可能,但绝大部分教师缺乏自信心,缺乏做学问的意识,几十年了也没留下只字片言,教育生涯缺乏应有的成就感,使他们本来充满生机的教师生涯黯然失色。我们应引导教师养成做学问的意识,学会整理、收集、编写自己的教育文集,在编写的过程中梳理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体验成功,形成自己的学问意识和学者意识。(3)建立网上交流平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与名家、同事、家长、学生开展教育思想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
学校要运用“专题研究、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科学使用”的备课方法,具体体现为:
专题研究。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根据指定的内容,钻研课标、教材,在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以及每一课时教学思路等。此过程要体现出师生的“双主”作用、“双边”活动,“互育”效果。在此基础上,每人均要写出钻研内容的教学分析材料。
集体研讨。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形成“人人踊跃发言,共同完善教案”的局面。
形成共案。定稿前,本单元主备人根据主讲人的研讨结果,结合本组其他教师的意见,取长补短,补充完善教案,撰写每一课时科学使用的教案。教案写出后,经备课组长审阅、同意后,方可复印。小组成员做到人手一份。
科学使用。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案,领会教案的精神实质,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备课作一些修改、调整,备出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凸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风格,教后要详实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等,以备查阅、使用。集体备课,共享智慧;二次备课,彰显个性,从而使每位教师的备课都具有“资源化 个性化”的特色。
抓上课:共性 风格
(1)风格使教师更具魅力。学校应该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为自己寻找一个定位,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课堂风格:可以是风趣幽默型的,可以是缜密严谨型的,可以是情感优雅型的,可以是自然洒脱型的,让风格独特魅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2)加强课堂状态管理。根据陶行知先生教学相长的理念,构建“互育”教育体系愿景,提出了“精讲、互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主题,体现“新、趣、活、实”的特点。“新”即理念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思路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手段新——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趣”即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实”即——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抓作业:层次性 开放性
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分层作业就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开放性: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使自己在对问题理解和处理的同时,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抓反思:课前思 课后思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课前思,思如何根据班级实际确立教育目标;思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方法和学法;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思教学流程的安排;思重点如何落实,难点如何突破。
课后思,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思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思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时间安排是否恰当;思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否得力,学生创造了哪些学习方法;思教学中是否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思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具的使用是否恰当;思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育”是否得到落实。
抓听课:看课 议课
学会看课。看课是一种学习性、反思性、研究性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注重教师看课活动的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学会做听课笔记,指导教师在看课活动中不但记现象,而且要学会做点记,记偶感、记疑问、记感受,用赏识、学习、研究的眼光对待每一堂公开课。运用示范引路、检查指导、模式规定的形式,促进研究性看课意识、方法、习惯的形成。在具体看课活动中,指导教师不但要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还要细心观察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设计、指导方式、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教学效果等教学细节。
学会议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授课者和看课者共同提高。我们在议课活动中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性、欣赏性、学习性议课活动,开展参与合作式、问题探讨式、专题讨论式议课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从这堂课,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这堂课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地方有哪些?(3)假如你上这堂课或处理某个问题,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会怎样做?
抓研究:针对性 有效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大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捕捉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利用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要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局面,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师合作、交流、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教学研究行为习惯,学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广大教师逐步形成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意识和工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课题研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享受研究成果的同时,研究行动、研究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专业意识的成长。
抓写作:记录 交流
写作是促进教育反思、升华教育思想最有效的方法。(1)撰写教育随笔。在教育实践中,时刻都会发生鲜活而又生动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有的闪烁着教育智慧的火花,有的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有的则是深沉的教训。我们要引导教师善于积累、研究教育案例,并为教育案例交流建立平台,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并及时对自己升华的教育思想进行积累、整理撰写成文。教师在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和交流中提高了自己,并在写作过程中享受快乐。(2)编写教育文集。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可能,但绝大部分教师缺乏自信心,缺乏做学问的意识,几十年了也没留下只字片言,教育生涯缺乏应有的成就感,使他们本来充满生机的教师生涯黯然失色。我们应引导教师养成做学问的意识,学会整理、收集、编写自己的教育文集,在编写的过程中梳理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体验成功,形成自己的学问意识和学者意识。(3)建立网上交流平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与名家、同事、家长、学生开展教育思想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