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教学的开展
  
  1.激发学生提问
  历史是生动的、具体的,一系列历史现象的展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如可以通过旧知、日常现象巧妙设问。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设问“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吗?”等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还可以通过直观教具、多媒体展示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新知识。
  2.解决问题
  通过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多种方式多方位交流、解惑,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分析、探索并对问题解决结果进行评价。如讲鸦片战争时,在学生感知教材后,提出“如何评价林则徐和禁烟运动?”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由学生上台解答、反问、质疑,当小老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开讨论以深化认识,产生新问题。
  3.产生新问题
  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必将产生很多新问题。如上鸦片战争时,学生进一步提出“在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以便更好地掌握课内理论性的知识、解题思路。这样,又进入下一轮问题教学的循环,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二、问题教学的环境
  
  1.建立融洽的氛围
  学生有没有强烈的提问欲望,能不能提出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学生总认为教师是正确的,教师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放下为人师的架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提问习惯。
  2.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上课之前印发相关的课外读物,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评价小议》等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扩张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条件的话可走出去或请进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或敏感性。
  3.教师的问题引导
  教师要求学生能问、敢问、会问,首先自己应具备问题意识,能够改变传统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少些直接提问,多些指导诱问;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去尝试成功或失败来获取新知。历史教师尤其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建立“大历史”观,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历史,剖析历史,获得真知。
  
  三、开展问题教学的体会
  
  1.学生由不敢提问向敢于提问转变
  有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以及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教育环境的培养与熏陶。现今课堂教学中,学生明显敢问了,不仅敢质疑同学、老师,而且敢质疑教科书、资料书。如关于西康省的小错误,中国红军长征路线图仍标有西康省,而实际情况却是当时西康尚未建省。
  2.学生由不会提问向会提问转变
  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在问题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分类,加强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明确提问的技巧和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拓展思维,使学生会问问题。多鼓励学生问高水平的各种问题,如发现型、研究型和创造型问题。如“‘何梅协定’为何用引号?”“李鸿章是历史的罪人,抑或是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秦始皇吃过葡萄吗?”等等,高水平问题的提出无疑说明了学生知识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了提高。
  3.学生由厌烦提问向乐于提问转变
  经过问题教学后,提问已不再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或一种心理负担,而是一种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手段了。很多学生变得喜欢问问题,变得更关注历史了。如“明成祖为何七派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明朝一个个皇帝如此短命?”“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真有其事吗?”“岳飞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抗金英雄?”学生不断在提问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掌握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文明历史发展中永不磨灭的轨迹,时代呼唤创新,中学历史教学更需要创新,问题教学模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教学之路。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一看野兔的趾瓜。青年野兔的趾瓜平直,短而不藏于脚毛之中,瓜尖特别尖。老年野兔的脚瓜表面不光滑,瓜增弯曲带钩,趾瓜露在脚的外面。
【摘 要】 人人都喜欢被赞扬,可以说赞扬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若能适当地运用赞扬的言语,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足够使学生减轻身心疲劳,振奋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身产生内驱力,挖掘潜能,从而树立拼搏向上的意识。同时赞扬也是实现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真诚、持之以恒的赞扬能打动和启发学生,让自卑的学生重拾自信,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使整个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
【摘 要】 探讨在新课改形势下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缩短了教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活动体验 学生主体 活动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心理实验,对体育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体育的教育特质,提出了体育在兴趣培养、学科交流和促进人文素质提高中的功能.
【摘 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当前国内外对石化现象研究的进展和成果,提出了教学对降低英语语法石化程度具有积极作用的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英语语法石化研究具备实验的可操作性,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学英语语法学习不存在永久石化的论断。  【关键词】 石化现象 错误分析 中介语 语法项目    一、问题的提出    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是由著名语言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
蛇房需深入地下2—3米左右,上顶用木板或楼板支撑。蛇窝的层与层之间用红砖或青砖有规律的层叠在一起,约垒造9—12层(可根据不同地区建造蛇窝的层数),砖上铺新鲜土2—3厘米,四周
编辑同志:我家种有半亩大棚油桃,效益比较好,但我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有些年份花开的倒是挺多,但坐的果却很少,不知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