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做网络印刷

来源 :印刷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中国的印刷企业家,跑到澳洲做网络印刷。确有其事。
  王剑光去年带着老婆、孩子去了澳洲。十七岁的儿子在墨尔本开始了求学之旅,他闲来无事,于是在这片新大陆开启了全新的二次创业之旅。
  做网络印刷,设备买就是了,澳洲的印刷设备,不仅比国内便宜不少,还能按揭呢,“同一款设备,在澳洲的价格大约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在国内就要卖70多万元,另外在澳洲可以分期付款,每月大概只要付1300澳币,5年结清”。
  最关键的网站平台谁来建?王剑光前前后后接洽了四位IT人士,有一位就是澳洲当地人,有两位来自韩国与土耳其,还有一位是中国小伙子,曾在IBM工作。
  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王剑光最后选择与同胞合作,“和老外沟通,我是请了一位翻译的。第一回,我是老板,我讲什么,翻译就翻什么。到了第二回,翻译就俨然成了半个老板,他觉得已经很了解我的想法,自己和别人相谈甚欢,有的内容信息就不翻译给我听了。第三回,翻译像是老板,我倒成了旁观者”。
  其实王剑光还在国内考察了几家软件服务商,考虑再三,他还是在澳洲请人开发平台,尽管这样成本会高一些。
  很有主见的王剑光这次在平台建设上显得有点“放任”,他不干预细节,只对合作伙伴提了一个原则要求:网站要让当地人觉得简单好用,用得舒服、快乐。
  王剑光用“南方人不见得喜欢郭德纲,北方人不见得喜欢周立波”来比照文化差异。在澳洲做网络印刷,他不能用中国思维去考虑当地问题,处于新环境,一些固有的经验和主见应该放下。
  4月份,王剑光的网站差不多能成型上线了。这期间,他又主要办了两件事情。
  雇了一位职业写手,负责文案创作、网站推广。这活得当地人干,语言更地道嘛。
  还有一个人帮王剑光做市场调研,设计网站的产品结构。王剑光在国内还经营着台州市经纬彩色印务有限公司,走商务印刷的中高端路线,与在国内的业务相比,他在澳洲要卖的产品就有点“小儿科”了,“第一主打名片,第二主打塑料材质的贵宾卡,因为环保问题,这个准备拿回国内生产,第三类是冰箱贴牌。我想让澳洲人知道,我们是一家有中国背景的澳洲公司,我还有条件做一做外贸业务”。
  “在国外,做网络印刷是一种状态;在国内,做网络印刷是一种手段。”王剑光说,“我在国外的业务量肯定没有国内大,但是生产成本更低,产品价格却更高,做起来轻松很多。一个很不一样的感觉是,在国内做生意,大家都很拼,竞争十分激烈,可能厮杀得头破血流。国外的人们似乎比较能悠着点,别人成功了,你也还是可以成功,并不是‘只认第一’。不过,在国外做生意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特色,这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吧,拼的是这个,而不是价格。”
  王剑光是《印刷经理人》的超级粉丝,他也积极参加了首届中国印刷电子商务年会,想要充充电,会议上人们对于网络印刷的热情让他始料未及。不过,短期内王剑光依然没有在中国“触网”的打算。他目前迫切考虑的倒是这样一件事情:在国内搭建一支技术团队为澳洲的生意配套服务。这其中,有成本的因素,也有团队的适应能力问题。
  网站即将上线,王剑光还不知道未来的结果如何。在澳洲做网络印刷,不一样的故事里有着一样的坚持与追求。
其他文献
黎洪走了,走得那么匆忙,我痛失亲人,也为安徽新闻出版战线丧失一位杰出的人才感到深深的惋惜。
苦苣别名苦菜、花叶生菜,属于菊科菊苣属中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苦苣钙、铁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生食口感清香脆嫩,稍带苦味。2009年笔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8
来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工作不久,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兴致勃勃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介绍了这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他说:“这是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
【正】与Vivjan(立华彩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于涵)相识,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了,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去年的印刷经理人年会上。当时她身着一袭白色连衣裙,笑容灿烂而优雅。她的那场
单元教学重在基于整体的视角,凸显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学中应通过学材的重组与再建构,从更简更深更高的视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凝聚认知结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
1998年5月,在安徽繁昌县人字洞发现了距今20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最早人类活动的遗迹,翻开了亚洲人类历史的首页。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认为,亚洲人的祖先可能是生活在人字洞周边
期刊
研究了两个非等同二能级原子与双模光场相互作用过程的腔场谱,分析了两模初始场为相干态时谱结构的特性,讨论了相对耦合常数R=g2/g1和初始场强对腔场谱的影响.发现两模的初始场
在L-拓扑空间中,对任意LF集,我们利用层次化的K.Fan’s Theorem定义了一种层次连通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质.
读了<江淮文史>2004年第5期<忆王任老的医韬和文略>一文,不禁勾起了我对挚友王任之同志的无限怀念.我与他在抗战时期相识,以后通讯不断,曾得到过他许多帮助,至今仍铭刻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