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眀”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汇报课”“树标课”“资源课”“优质课”诸如此类的课型,将语言打磨得精准或华美,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到;而真正“心明如镜”的教师,应务求“繁华落尽”后能“真淳”毕现。“真淳”,对语文课来说应该是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简洁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目标心中坐,设问绕其间
  学习目标不是单单打在屏幕上给学生看的,而更应该始终贯串于整个授课过程。将学习目标牢记心间,可以有效避免教师授课过程中因过于关注微观、琐碎的知识而“碎碎问”,结果剑走偏锋,导致喧宾夺主。
  二、文无定法,教学有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古今学堂里多了许多“放开喉咙”“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各种“人声鼎沸”的读。“初读”“品读”“美读”“研读”等,热热闹闹,华华丽丽,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两脚不沾地皮。
  学生不得其法,教师就会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挂在嘴边。殊不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文是:“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本是先生不肯教的搪塞语,教师若因“不肯教”或“不会教”而将它奉为圭臬,实属不折不扣的“懒教”行为。
  文无定法,但教学必须得有法。学生如果凭语感自己就能感知到知识,就不用教师教了,如果学生自己反复读、各种读,就能读到“其义自见”,那么学生也就不必进课堂了。
  高效课堂应该美,又不仅仅美。它不是“问题串”式的散打,“学习目标”始终应该是它的主心骨;它不是热热闹闹的花拳绣腿,它应该务实,喧嚣过后,应该澄出有分量的东西。而要达到这一高度,教师必须自己先静下心来,研究透教材,对自己究竟最想教会学生什么,自己究竟应该怎么教,应该做到心明如镜。正所谓“文质彬彬,乃为明师”,否则,难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贻误众多学子。
其他文献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作文教学,现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興趣和写作能力说说自己的浅见。  一、指导阅读促进语言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作文,一定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文学素养的关键。首先,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
期刊
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今仍是我的理想,虽然受主客观各种条件的限制,我距离自己的理想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但是我却在一如既往地努力着。淡泊从容地继续我的路,承认自己的平凡,但决不苟同于平庸,默守平淡,但时时不忘为自己喝彩。  雾霾,无处不在,我们只能无奈;天气,不受控制,我们只会抱怨。工作,如若只是因为养家糊口,教学,就是机械的重复,生活的激情荡然无存。创造?更是天方夜谭,生活,哪还有快乐可言?  哲
期刊
时事评论成了当今流行的一种写作方式,那么,中学生面对当今的时事,又该有怎样的感悟与体会,并把它们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呢?  首先,关键是学生的道德取向。网上的调查结果表明,“负责任”在中学生“最看重的品质”中排第四位,和第五位“沟通”都没有超过0.40,也就是排在同类积极品质的末尾。在中学生所持道德价值取向与其生活体验的关系分析中也发现,“负责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显著相关。这些都表明,责任感和责
期刊
人生是短暂的,“寄蜉蝣于天地”;自我是渺小的,“渺沧海之一粟”。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也许《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作者李筱懿在书中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流畅而理性的文笔书写了民国时期26个女神级女人的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多维度地向读者展示了民国奇女子的幸与不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作者剥去这26位女子的层层光环,不仅写她们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辛酸与沧
期刊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鉴赏时,学生对尾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产生三种看法:“回去、回家”,“雨归去了”,“回到刚才那个地方”。显然,这样的解读不足以表现词人的创作心境。  品读这首词,在轻松、俏皮、更具有挑战色彩的豪迈中,能感受到词人一种不息的信念与朴素的哲理。有诗云“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词“生花”的“妙笔”在词尾究竟能透出词人怎样的“
期刊
语文教学旨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为部分重教轻学的语文教师所不了解,就是语文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而新课改之后,教学课时大幅减少,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有效地开发课堂内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前为
期刊
一篇文章应该如何讲,讲什么,这是语文教师讲一篇文章首先要思考的东西。教师深思如何讲的多,熟虑讲什么的少,真正能静下心来反复多读上几遍文本、深耕文本、细读文本的教师屈指可数。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作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是典范的、权威的作品。经得起历史考验,足以说明文本中的每词每句都值得推敲,都值得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写,作者故意删去了什么。  以鲁迅的《藤野先生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壮观的庐山瀑布,在他的笔下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  二、整体把握,感受
期刊
一、调动情感,感染学生“热爱”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但“情”并不是凭空而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之中。教材本身和教师自身就很好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1、利用教材情感因素,以情激情。语文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独特优势是任何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而教材入选文章也都是文质
期刊
语文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对课文的分析当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叶圣陶曾经提出:“阅读方法不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对比教学就是在课文提供的各种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语言学中对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和增强思维能力。  由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