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住云河洗天青

来源 :世纪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大浪淘沙。70年前的渡江战役,宛如天地间雄浑浩荡的伟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力挽狂澜,推动着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进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有一幕场景至今令人感动:那是1949年4月22日,炮声隆隆的江苏省扬中县西南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奋力摇橹,一心想要船儿驶得飞快,好让船上的解放军战士尽快登陆,到对岸去打胜仗,解放全中国;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舱内,她们的父亲在后面掌舵。
  这一幕被一张题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永远定格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上,拍摄者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邹健东,图中大辫子姑娘名叫颜红英,当时只有19岁。
  “我送亲人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即将打晌,国民党军抢砸沿江船只,妄图阻碍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踊跃支前的老百姓纷纷将船藏起来。
  当时,解放军各路军团汇集江北,准备渡过长江,但是渡江船只的缺少是当时最大的困难,苏北地区的船工们闻讯,纷纷赶来协助百万雄师过大江。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杨林沟村的颜建发原本带着颜红英、颜根兄姐妹俩,用自家5吨木船在泰州跑运输,他们得知解放军需要船只后,便主动要求参加渡江支前。
  渡江战役前夕,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给船工开鼓劲会。颜家姐妹率先响应,拆了船篷,改装船只以便渡江需要。为保证顺利渡江,颜家的船和其他几十条运粮船一起,停泊在扬中北夹江,进行了1个多月的训练。
  4月18日,颜红英驾驶满载解放军战士的船只在江都河口附近的夹江里进行渡江演习时,遭遇国民党军舰炮火袭击,她的耳膜被震伤,听力下降,并落下后遗症,大脑也受到影响。
  颜红英凭借娴熟的驾船技术,镇定地将船只安全转移,保护了船上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受伤后,颜红英和父亲、妹妹依然踊跃参加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
  4月22日下午五六点钟,几百条船只整装待发。船上坐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每个人还背着一个用洋铁桶改装的土制“浮水器”。颜红英一家驾驶渡船,运载两个班的解放军战士,随船队从江都中闸出发,驶向长江南岸的丹徒县伏园乡渡口。渡江途中,颜红英的父亲在船尾掌舵,她和妹妹两人则轮流划桨,父女3人一起驾船将解放军战士送过长江。
  后来,颜红英接受采访时,指着脸颊上的伤痕回忆说:“那天,大军要到江南去了,我家的船上坐了24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南边向我们打炮,厉害哪!有一名战士又问我:‘你怕不怕?’我说:‘不怕,怕什么!我要把你们送过江,解放全中国。’我驾驶着船划到江心时,突然一颗炮弹就在我家船边不远处爆炸了,一块东西擦破我的脸颊,顿时满脸是血,我也不管,还是拼命地划,一心想尽快把人民解放军战士送过江到前方打胜仗。”
  就在颜红英奋力划桨驶出港口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用开封战役中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老式莱卡照相机在江岸上抓拍到了这一瞬间。
  渡江战役胜利后,颜红英姐妹与父亲一起参加了在扬州召开的庆功大会。会上,军政首长向他们颁发了渡江胜利纪念证和渡江支前二等功臣证书。
  众里寻她千百度
  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是一位老红军战士,也是我国新闻战线上唯一一位获得二级红星勋章的新闻记者,他一直惦记着这个难以忘怀的背影。
  后来很多年,邹健东都一直寻找着这个素不相识的“扬中小姑娘”,期盼着把照片亲手交给她。然而,所有这一切,这个大军过江后就随夫南迁的“小姑娘”却全然不知。
  1984年,邹健东出差到南京,曾委托《南京日报》的同志寻访,并在《周末》《新闻广场》等多种媒体刊登照片和文章《摇船小姑娘,你在哪里?》。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看到照片后,也深情地说:“一定要找到这位小姑娘,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过不了江。”
  1998年,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编导、南京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吴建宁等人采访邹健东,邹老又托吴建宁代为寻访。这一年6月,吴建宁专程赶到扬中,他手捧《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向时任扬中市委党史办主任赵纪福等人讲述了照片的摄影者邹健东老人想寻找照片上主人公的心愿。
  扬中党史办的同志凭着党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先后走访了扬中航运公司、渔业社,询问了参加渡江战役的老船工,考察过扬中的老码头,也调查过江南江北的新渔村。寻找了一个又一个疑似对象,结果还是云遮雾罩,茫茫人海,杳无音信。
  1999年4月,江苏卫视为庆祝南京解放50周年,播放了纪录片《风雨钟山路》。4月27日晚,当纪录片播放到第五集时,解说词中讲道:“照片上的两位姑娘,你们是否记得50年前的那个傍晚,你们以纤弱的身躯划着木船送走了黑暗,迎来了黎明。划船的小姑娘,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片中画外音对当年划船小姑娘的深情呼唤,引起了江南农村一位同志的关注,她默默地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说:“这个“小姑娘’是我妈妈,是我妈妈!”她叫董小妹,居住常熟唐市镇,就是照片主人公颜红英的小女儿。她看到电视后连夜赶到吴江市太湖农场卫星排,告诉妈妈:“电视上在找你!”
  5月7日,颜红英由女儿陪同,先是去了南京,拜访了《风雨钟山路》摄制组。在电视台,当编导们将《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录像播放给她们看时,颜红英、颜根兄两位老人一同站起来,姐姐颜红英激动地指着划桨的姑娘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随后两姐妹的当年回忆,都与《风雨钟山路》编导们所掌握的史实相吻合。后来,姐妹俩又随扬中党史办的同志去了当年渡江支前的地点,追忆那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与此同时,相隔千里之外的邹健东老人也得到了消息,他在病床上给扬中的冯鸿鸣写了一封信:“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我看到了,我想请‘小姑娘’到北京,请她登天安门……”5月22日,颜红英、颜根兄姐妹,坐火车赴北京,到北京292医院同邹健东会面。
  邹健东紧紧握住颜红英的手激动地说:“当年如果不是你们这样的船工奋不顾身地支援前线,百万大军是过不了长江的,人民的功绩是不能忘记的。”邹健东还送给了这对姐妹两张《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仔细看过照片后,颜红英对邹健东说:“这是我的第一张照片。”尽管这张照片晚来了50年,但当年送亲人解放军过江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5月24日,他们又陪颜红英姐妹进八一电影制片厂《大进军》摄影棚,通过姐妹俩的回忆,让这段50年军民情深的故事重现在国庆50周年的献礼片上。
  军民续写“鱼水情”
  1951年,21岁的颜红英嫁给了大她10岁的董培年,不久就随丈夫迁居吴江县菀坪乡。
  1999年7月,吴江市遭遇特大洪灾,颜红英再现支前英雄本色,在儿子搀扶下来到她家附近的防洪大堤上,为几名扛着草包的解放军战士擦汗,并拿出事先准备的20多条新毛巾一一递到官兵们手里。
  当时,正在筹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八一”晚会的总导演王炳森在央视看到“我送亲人过大江”的故事后,立即决定将这感人的故事加进晚会节目。当《向前!向前!向前!》晚会进入到第三篇章时,《我送亲人过大江》巨幅照片被推到台中央,主持人周涛、林信达讲述了照片的故事。著名歌手蔡国庆、张迈扶着颜红英、邹健东走上台,唱着特地为这个故事谱写的歌曲《背影》:一次次遥望你,看不清你的面容。一次次走近你,留不住你的身影。迢迢梦远,慢慢时空,春风知道你的姓名,岁月珍藏你的真诚……
  台下掌声雷动,整个晚会进入高潮。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马树学少将当场宣布,这幅照片由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9月25日,扬中市渡江文化园免费向游客開放,渡江战役期间“大辫子小姑娘摆渡送解放军渡江”的历史画面被塑成了一座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为主题的大型雕塑,成为该市一个闪亮的“红色地标”,军民“鱼水情”将在新时代里续写出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讲话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能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讲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折射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因此,领导干部要想履好职、尽好责,就必须塑造良好的话风,善于讲好“三种话”。  敢讲实话。实话就是实事求是的话,与实情相符的话,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说实话还是说假话,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考验一个领
期刊
开国大将黄克诚,湖南永兴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 年后曾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抗战期间的1940 年到1945年,他曾在盐阜地区工作、生活和战斗了近五年,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杰出的贡献,对盐阜区人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黄克诚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和无私无畏、一心为民的优秀品德
期刊
“不合时宜”者的辉光  1923年,归国后的瞿秋白婉言谢绝了胡适介绍他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做学问的好意,选择赴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等职,同时负责党的宣传與理论工作,任《新青年》主编等。由此,瞿秋白脱离了研究文学、当个教员的人生初设,踏上了职业革命家这条异常险峻的人生道路。  同年夏秋之交,瞿秋白抽空再次到济南探望父亲。  和这次会面差不多时候,父亲瞿世玮已从王璞生家搬出,带着
期刊
1984 年10 月1 日上午10时50 分, 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国35 周年阅兵分列式刚刚结束,群众游行即在欢快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开始了。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行至天安门前时,突然亮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引得中外记者纷纷按动快门,抢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小平您好”不仅喊出了当代大学生对邓小平的深深敬意,更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期刊
1949 年4 月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在总统府的门楼升起红旗,这是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时刻。攻占南京的部队是隶属于陈毅为司令员的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南京的解放,在第三十五军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前敌委员会最初决定由二野第四兵团主攻南京  早在1947 年,毛泽东就确定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方针。在制定渡江战役作战计划时,总前敌委员会(以下简称总前委)贯彻
期刊
1978 年12 月24 日,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彭德怀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中高度评价彭德怀:“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 极端负责。”“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开国元勋彭德怀, 一生都将群众疾苦冷暖挂在心上, 呕心沥血地为群众谋幸福, 诚心真切地为民请命。他思想深处蕴涵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艰苦卓绝的人民群众观
期刊
1974 年,我到无锡县委办公室工作,开始参与乡镇企业工作,从此结下了与乡镇企业的不解之缘。改革开放后的1978 年到1993 年,我奉调到省委研究室和农村工作部工作。  这15 年间,我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主要参与了乡镇企业的政策研究和工作部署。1993 年到2000 年,我担任乡镇企业局局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专职从事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工作,之后在省政协的几年也做过一些有关工作。
期刊
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一位所向披靡、功勋卓著,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将军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他就是享有“炮兵之父”美誉的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朱瑞。有资料显示,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共有26万多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的创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级别最高的就是时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的朱瑞将军。纵观朱瑞的一生,堪称是自觉加强党性修为、不断提升党性觉
期刊
特区究竟怎么样?中国亿万双眼睛在注视着它,特区人更是关注着特区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驶向了1984年,邓小平倡导建立的经济特区也已走过了5 个年头。也正是在这个关节点上,邓小平第一次亲临特区视察。  “你们讲,我听”  1984 年1 月24 日中午,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刘田夫、梁灵光等人陪同下,抵达深圳车站。  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日起,邓小平就一直关注着深圳这颗改革开放幼苗的成长。一晃5 年
期刊
山东省梁山县境内的“水泊梁山”是《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聚义之地。历史上,许多英雄好汉的故事在此上演,这儿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写满传奇。1939 年8 月,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又发生在“水泊梁山”: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的600 名新一代“好汉”,在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的指挥下,创造了一个与敌兵力相当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奇迹,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嘉誉为“ 模范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