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的大门 感受诗歌的魅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些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 诗歌 魅力 综合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性、整合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为主要特点,充分彰显出与传统学科课程的不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些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的过程,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一、激发兴趣,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那么“主动参与”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激发学习兴趣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就是这样的导入的:
  师:“你知道哪些古诗中包含了一到十十个数字?”生:我知道这样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师:“是呀,短短二十字,不仅包含了十个数字,还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村小景。”师:这是一首谜语诗(出示另一首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谁知道它的谜底是什么?”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与本单元主题吻合,又体现出浓郁的诗情,激起了学生对诗歌极大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捡拾诗海一贝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固定的程式,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如果教师完全放手,学生的活动反而会失去方向,陷入混乱。因此,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明确目标,步步深入。例如,在教学《轻叩诗歌的大门》的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通过学习,学生大致了解了诗歌的发展过程与分类,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区别以及历史上著名的一些诗人和作品。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布置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应的内容,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划分小组。语文课上,我欣赏着学生带来的资料,按照分出的类别进行归类,成立学习小组,如“大李杜研究小组”、“元小令研究小组”、“古体诗研究小组”、“现代诗研究小组”等,其他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加入各组活动;第三步,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安排等。
  三、参与指导,采撷诗歌花蜜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满足于找相关资料,而不深入地阅读这些材料;满足于展示时博得的阵阵掌声,而不去了解其包含的深刻含义。这样的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有趣,但学生真正获得多少呢?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关心、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活动成果呈现方式等方面及时指导,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以便使学生把丰富的学习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中,针对学生收集资料多而无序的状况,我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大李杜研究小组”重点收集有关李白、杜甫生平及代表作品;“古体诗研究小组”重点了解古体诗格律及分类;“现代诗研究小组”则重点收集适合儿童朗诵的经典作品等。这样,学生搜集资料就有了方向,也能根据此方向对所搜集的内容作以取舍了。
  四、展示交流,感悟诗歌魅力
  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展示汇报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金话筒”诗歌朗诵会、“谁是小博士”诗歌知识竞赛、“好诗大家读”推荐活动、“画中寻诗情”画配诗活动、“争做小诗人”儿童诗创作展示。学生们抢答试题,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一个个沉浸在诗的海洋中。我知道,一颗有关诗的美好种子已经在学生们心中扎下根。
  五、总结评价,唱响诗歌余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超越的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总结,学生才能认识不足,才能在下一次活动中扬长避短,提高效率。在综合实践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结束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活动总结,学生有的谈自己的收获,有的谈自己的不足,言辞恳切,真挚感人。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朗读了自己所写的诗歌《我想……》,同学们给了我很多掌声,老师也夸我是‘小诗人’,我真高兴啊!以后我要继续努力,多读多写,长大后做一个真正的诗人!”还有一位学生记叙了这样一个片段:“当同学们读完自己的小诗后,老师说她也写了一首诗,要读给我们听。我们都很期待!没想到老师竟然读了一首古体诗,还让我们猜猜写的是什么内容,我猜出是沙尘暴,老师夸我聪明,但我更佩服老师!”这一篇篇文字,虽然篇幅不多,但都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感受。我们相信,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愉快而难忘的体验,从此,他们一定会对诗歌产生别样的好感。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在一个探索阶段,只要我们大胆尝试、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就一定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与动力,成绩停滞不前;也有的在学习上感觉无所适从,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苦恼。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鼓励与因材施教,就能克服以上现象。  一、鼓励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愉快、紧张、活泼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讨论。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一定要使学生的精神、情感得到一定的满足。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首先
期刊
探求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景,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能课,所以,老师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必备的基本素养。  一、要善于设
期刊
摘 要:虽然有太多的迷惑,但课改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其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悬念 跨学科 多媒体 社会热点 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多种方法  1.悬念
期刊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比较热门的字眼,很多学校对此都已经试行、推广、完善。它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为目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真
期刊
摘 要:优化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形成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  关键词:新课改 评价方式 优化 成功  案例:  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在鲜花、绿树的映衬下更美了。“快来看,小毛驴和小鸭也来踏春了,他们多么自在呀!”“看这边,海洋世界多神气呀!”……随着孩子们的叫喊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学校的画
期刊
新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
期刊
摘 要:针对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加强写前课堂辅导,帮助学生扫清写作中的障碍为出发点,在课堂上创建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来消除学生在写作上的畏难情绪。  关键词:畏难情绪 障碍 成就感 兴趣 激情  引言: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每当老师布置英语作文时,总会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似乎他们从心理上对写英语作文打怵。经过思考分析发现,学生的畏难情绪主要来源于他们拿到一
期刊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要导之以“创”。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一些老师不乏满腹经纶,但讲起课来却语调平淡,整节课变成教师自始至终的“一言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