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相关问卷的调查与分析,归纳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和典型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期望能够促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145-05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应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应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找到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业已成为校院两级办学单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1.1 学生对创新思维能力具备的要素认识清楚
  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应该具备的要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认为首要因素是独到的思维,比重为19.99%;其次是团队精神,比重为1843%;探索精神的比重为17.76%;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比重为16.21%;交流能力比重为15.32%;对于高技术素养仅有12.29%的学生认为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应该具备的要素
  1.2 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适应实践创新型课程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来看,80.47%的学生都提到学校(院)授课应该将理论和实践并重,18.17%学生强调学校(院)教师授课应该以实践创新为主,仅有1.36%的学生认同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在教师调查方面,提出应该将理论和实践并重,其比例高达100%,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
  与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态度
  这说明,实践创新类型的课程与以实践为主的授课内容成为大多数学生和全部教师的教学愿望,也同时说明学生和教师对课程设置的思路与看法,学校(院)应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加大实践创新类型的课程与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比重。
  1.3 面对公认的或权威的问题,学生及教师偶尔表现出质疑或怀疑的态度
  调查显示,面对现实生活中公认的或权威的问题,76.53%的学生持有偶尔怀疑的态度,16.33%的学生持有经常怀疑的态度,从不持有怀疑态度的学生占544%,总是持有怀疑态度学生仅为1.7%。从教师的调查结果来看,78.57%的教师持有偶尔怀疑的态度,21.43%的教师持有经常质疑的态度,从来没有过怀疑的态度以及总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比重均占0%,如图3所示。
  图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及教师
  持有质疑和怀疑态度的频率
  从整体看来,在日常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面对公认权威问题的总体怀疑质疑精神欠缺,学生与教师怀疑和质疑精神水平总体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动力,应积极主动地创新和面对权威勇于发起质疑,这对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奠基性作用。同时老师作为授课的主体,面对权威事物,教师采取的怀疑和质疑态度直接关系影响着学生怀疑和质疑精神的态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
  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限制性因素较多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目前的阶段成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提高存在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例如,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单一、思维狭隘,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知识结构单一、思维狭隘以39.46%的水平位居第一,成为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其次是动手能力差占20.07%,再次是专业知识不扎实和创新意识薄弱,分别位居第三、四位,比例分别为20.40%与20.07%,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创新
  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
  1.5 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
  调查显示,在评价中,2.7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帮助非常大,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学生占29.36%,认为专业课程体系仅仅对理论学习有帮助的学生则占到46.75%,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没多大帮助的学生则占到21.16%,由于课程设置相对以前差异较小,学校(院)还是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没有跳出传统的模式,大多学生认为课程开设仅仅能满足理论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强调不够,专业课程体系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总体微弱,学生对学校(院)课程设置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认同度不高,如图5所示。
  图5 学校(院)课程体系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评价
  对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中,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占64.29%,认为仅仅对理论学习有帮助的占3571%,认为帮助非常大和认为没多大帮助均为0%,即大多教师认为学校(院)开设的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比较有帮助,但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强调度不够,如图5所示。
  1.6 专业课程体系满意度评价   调查显示,在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满意度评价中,52.04%的学生认为学校(院)正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47.96%的学生认为学校(院)未进行课程改革。学生在课程改革效果评价中,持非常满意态度占有1.36%,持很满意态度占有14.97%,持一般满意态度的学生占65.53%,不太满意的学生占15.56%,非常不满意占有2.58%,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满意度评价持有总体一般态度,如图6所示。
  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85.71%的教师认为学校(院)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其余14.29%的教师认为学校(院)课程未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效果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教师占7.14%,很满意的教师占2143%,一般满意的教师占71.43%,不太满意的教师和非常不满意的教师均为0%,如图6所示。
  图6 学生及教师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满意度评价
  学生对学校(院)课程是否进行改革持有相差不大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传统课程而言,课程设置变动差异较小,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变化感受不深刻。结合图1-6,直观地看到学生和教师对专业课程满意度评价中,一般满意比例最大,均超过60%,即师生对专业课程体系满意度总体评价一般。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调查显示,46.75%的学生与35.71%的教师认为学校(院)开设课程仅仅能够满足理论学习的需要;29.36%的学生与64.29%的教师认为对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比较有帮助;21.16%的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没多大帮助;只有2.73%的学生认为对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帮助非常大;认为对创新思维能力没多大帮助和帮助非常大的教师比例均为0.00%,如图7所示。
  图7 学校(院)开设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评价
  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院)开设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教学活动主要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
  2.2 教师与学生对实践创新类课程的态度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80.47%的学生喜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类型,18.17%的学生喜欢以实践创新内容为主的课程类型,仅有1.36%学生喜欢以理论内容为主的课程类型。在教师所感兴趣的授课类型调查中发现,全部被调查的教师认为课程类型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教师对于以实践创新内容为主和以理论内容为主的课程类型感兴趣。显示教师对实践创新类课程的态度与学生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如图8所示。
  图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及教师感兴趣课程类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创造型能力的关键。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分析,开设纯理论课程类型课程与学生兴趣存在较大冲突,学校(院)开设较大比重的实践型的课程与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实践创新类课程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缺乏创新技能指导及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从学校(院)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有创新技术指导和良好积极的创新氛围作为支撑。然而,35.59%的学生认为缺乏创新氛围(环境)和缺乏专业教师人员的创新技能指导成为制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19.32%的学生认为知识和信息成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棘手问题,9.5%的学生认为资金匮乏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创新技能指导缺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资金支持匮乏导致模拟实验室不完善,影响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校(院)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培养,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对传统,影响学生对新事物接受,上述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机械式灌输培养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成为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规律相冲突,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伤害较大。这是目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但是对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实验多以验证型为主,缺乏综合型实验以及相配套的实验体系,导致实验效果不好。
  调查发现,对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而言,在教学方法上,学生认为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组织并启发学生研讨的比例占到43.88%;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组织启发学生占到36.05%;教师讲主要观点,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写论文的占到18.37%;依据教材循序渐进讲授的占到1.70%,如表2所示。
  表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
  课程教学方法
  数据域
  百分比及
  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案例教学为主,组织并启发学生研讨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组织启发学生教师讲主要观点,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写论文教师依据教材循序渐进讲授
  合计
  百分比43.88%36.05%18.37%1.70%100%
  学生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授课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确立参与式教学的改革方向,变单一的填鸭式课堂为参与式的主动学习课堂,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造力。
  2.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   实践活动次数和频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然而,调查发现,学校(院)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活动频率中,认为学校(院)偶尔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活动的学生占65.99%,认为学校(院)经常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活动的学生占22.45%,认为学校(院)从来没有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活动的学生占10.20%,认为学校(院)总是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活动的学生仅为1.36%,如图9所示。
  图9 学校(院)组织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意识和能力的活动频率
  调查显示,学校(院)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活动的频率总体上较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提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2.6 学生缺乏将创新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主动意识
  调查表明,14.97%的学生从来没有将创新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主动意识,69.39%的学生偶尔会用行动来证明,11.56%的学生经常会有这样实际行动,只有4.08%的学生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创新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充分说明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中间普遍缺乏一种将创新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主动精神,如图10所示。
  图10 学生将创新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程度
  3 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3.1 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提高创新相关类型课程的比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信管人才。纯理论课教学是解决不了动手能力问题的,也较难培养出应用型、高级的信管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由于创新类型课程所占的比重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和动手能力,没有实践创新课程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单靠传统的理论课程,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带来三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是过多的理论课程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导致动手能力较差;二是在理论占主导的课程模式中,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较少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创新思维能力不足,与大学生人才市场的需求不一致;三是理论占主导的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相背离,不仅影响课堂活跃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
  提高实践创新类型课程所占的比例,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创新灵感,让学生走出理论课堂,参与实践,这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和创新思维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于充分体现学生个性,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将学生创新兴趣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参考依据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创新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校(院)课程开设课程类型与学生兴趣冲突存在矛盾,说明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适当将学生的创新兴趣考虑在内,多安排诸如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网站设计等实践创新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及时巩固知识,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发挥兴趣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形成兴趣-热情-创新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创新兴趣相结合,确保学校(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3 加快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师资队伍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与创新水平的高低,学校(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到我校(院)教学,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师资队伍整体创新实力,在发挥专业教学团队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研讨活动指导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4 院(系)应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研讨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机械式灌输教育培养模式违背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伤害性较大。教师应在思想上变更传统观念,明确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在课堂的讲授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机械式灌输教育为诱导式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热情的提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讲授研讨案例为主,结合案例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参与式课堂教育,使学生逐步摆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转而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接受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主动性,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意义巨大。
  3.5 注重课程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课程过多,而应用和开发工具类课少,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缺乏实践环节,延长了学生适应工作的时间,阻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掌握、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院)应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主导和牵引作用,加强与校内外实践实训创新基地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意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创新培训以增强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日常学习过程中激发出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弥补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不足,在创新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尽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3.6 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色,应用性非常强,是一个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创新型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中,良好的环境成为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实验室等相关基础设施则是保证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辅助性设备。学校(院)应在着力提供较为开放完善的硬件环境的同时,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的开放时段、开放程序。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业值班教师,在确保实验室安全开放运行的同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练习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重要平台,带动学生创新创造精神的发展。
  3.7 制定专业能力提升计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素质结构方面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科研和创造能力;具有开拓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这些因素的培养都需要学校(院)专门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完善课程体系获得保证。在理论知识实践学习的同时,学校(院)应制定专业能力提升计划,经常开展信息产品创新大赛,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和自主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翟丹妮,黄卫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0):41-43.
  [2]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6,(8):140-142.
  [3]殷晓永.优化信管专业课程设置,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77-78.
  [4]陈开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241-243.
  [5]臧国全,丁丽鸽.美国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3):2-6.
  [6]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7):128-131.
  [7]陈延寿,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139-143
  [8]倪晓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3):29-34.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分析国有铁路施工企业青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从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后期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期望对国有铁路施工企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  铁路施工企业;青年后备干部;选拨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117-02  目前,国家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国有铁路施工
期刊
摘 要:  以广西代表性的竞争性行业和垄断行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并解释了以行业垄断程度为表征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即竞争性和垄断性行业分割因素在该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广西要大力发展竞争性行业、垄断行业要实行适应市场的用工制度、放宽对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允许引入民间资本、积极应对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对就业带来的挑战
期刊
摘 要:  选择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历年金融和产业结构发展数据为基础,旨在研究河南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其次从内在机制角度分析了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和主要年份的经济数据通过实证方法对河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存款的提高对河南省各个产业影响比
期刊
摘 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苏锡常现代服务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苏锡常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综合竞争力较强,区位竞争优势整体良好;现代服务业结构基本合理,但对现代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苏锡常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业增长缓慢,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偏离-份额模型;现代服务业;结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
期刊
摘 要:  区域物流伴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物流人才短缺使其步调不一,一些物流企业明确表明普通劳动力和中、高级人才都存在短缺现象,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海南物流人才需求问题,通过采用向海南物流企业发放调研问卷方式了解海南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最后提出了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物流专业建设思路。  关键词:  海南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物流专业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探析了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并在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武汉市的区位、产业等状况,着重提出产业调整的相关建议性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武汉;两型社会;产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3003502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工业文明价值观指导下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期刊
摘 要:  新疆少数民族村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对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南疆地区如何通过发挥其地域优势、改变落后的生活条件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是亟待考虑的问题。以新疆温宿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全面了解样本点村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寻找南疆少
期刊
摘 要:  传统城镇化道路给我国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等众多问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生态文明思想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增加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开发强度要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利用生态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调整等思路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  生态文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
期刊
摘 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全球普遍性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贷款利率已经全面放开了管制,从国际上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来看,对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分析世界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以及其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和体系建设情况,对主要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
期刊
摘 要:利用1994-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协调性及变量自身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且显著的同向促进作用;而现有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未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路径依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最后,从加快改善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