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达到语文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所以,如何提高和实现我们的教学效率,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为此,笔者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如下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中学语文这个学科主要是文字和语言,其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长期的锻炼和练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彻底改革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基本教学形式,而应以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而取代。在完成语文课本大纲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平时多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多让学生看课外书。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需求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讲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把有趣的文字和语句让学生摘录下来。例如,我在讲《桃花源记》一文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妻子”一词是什么意思,和我们现在的解释是否一样?这篇课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
  二、注重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为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兴趣,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例如,上《苏州园林》这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其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洲际导弹自述》的课前导入时,我以“科技·国防知识抢答赛”方式引入课题,学生兴致高,课堂效果好。
  三、设置“障碍”,激起争论,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问题的争论,能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成功的愉悦,还能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在结尾学生都想知道孔乙己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故意得出结论:孔乙己已经死了。学生根据作者鲁迅文章所说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进行推断,其中“大约的确”表达的意思是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有死。然后,学生开始反驳老师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记忆不清的事情的猜测,不是确定一个事实,猜测的结果既可以真实发生,也可以没有发生。这就引起了学生对孔乙己结局的猜测,在争论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更加强了学生对当时社会批判性的深入理解,提高课了堂学习的效率。
  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1.合理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教师在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后精心设计产生的。它要求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充分认知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3.积极创设语文开放式的情景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题,而且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没有了兴趣,失去了信心。4.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催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向学生赋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催发学生本我意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教师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事务的中心,教师的作用被简化为忠实地复制语文文本,传递语文课程,客观真实地将人类文明传递给下一代,教师的功能被弱化为一种文化的传递者,而且教师在这种传递过程中扮演着全知全能的角色,而学生是无知或者限知的。传统的教学就在这样两个角色之间产生关系,这种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实践的参与性。在呆板、无趣的教学过程中,成人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强加给学生,学生丧失了主动选择的权利。
  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实施创意画
  如我在讲九年级《词五首》时,课文的五首词中有三首词有插图,我先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文内容,然后补充学生没有描述的内容。剩下的两首词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创作创意画,画出词文展示的画面。每个学生热情高涨,都动笔创作创意画。最后,我用多媒体将学生所画的画投影出来,共同分享学生所画成果。通过画创意画学生加深了对词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在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并付诸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在以上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更深刻的反思。教师应在教学中用真诚诱导学生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衡水中学的经验饱含着对当今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一次挑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成功典型,又是对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一次检阅、总结和理论升华。我们学习衡水中学的经验,领会衡水中学的精神,为的就是结合自身实际落实衡水实践。  一、以德立校,以德兴校  1.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最基本保证  师德之高低,决定了教师敬业爱岗精神的强烈程度,决定了其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是学校兴
到了高中阶段的学生会发现,语文虽然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的,但是到高中,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语文成绩还是不见长进,甚至连汉字也读不准了。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总结了高考语文题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目的性提高语文成绩的策略。  要想有目的性地提高成绩,我们得先了解高考语文题型。总的来说,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归为五类:即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只要我
“时态”这一概念.汉语语法分析中没有明确提出,但语言运用中却常常涉及。近几年高考试题设置病句辨析、词语选用、成语运用等语言题,有时正是着眼于“时态”。如:
由于本人的一次不小心,“二饼兄”壮烈“殉了职”。虽然它足可以与啤酒瓶底相媲美,但终究敌不过坚硬的水泥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
以应天府书院的建立、发展和石介的成长、成才过程为线索,从石介的问学和教学实践入手,分析“师道”“学道”重建与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关系。文章认为“师道”促进了儒学权威
人做什么,都是要讲究资格的。比如,某些公仆有灰色收入的资格,某些官员有公款报销“花案”的资格,某些职能部门有向老百姓揩油耍威风的资格,某些名歌星有偷税漏税的资格,某些
我们知道,绘画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是通过色彩、明暗、线条、体块等,在平面上塑造出艺术形象,它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是区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人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导致普通高中大面积扩招,从而高中生源素质相应降低了很多,对于非重点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就自己在这几年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做法谈一些体会。  一、面对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  从理论上讲,没有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诸如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针对这些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但都有巨大潜力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学生普遍怕作文,谈“习作”则“色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力求取得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许多学生却熟视无睹。虽然小学生习作所需要的素材一般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些经历往往都是无意注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