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非遗 移动App”传播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打破了依靠传统手工艺为生的铁画原生态环境,如今的芜湖铁画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互联网 ”背景下,移动App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媒介。本文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分析铁画艺术在移动App平台上的场景搭建和传播要素,以期最终实现芜湖铁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活态传承与广泛传播。
  关键词:非物質文化遗产;互联网 ;芜湖铁画App;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5-020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芜湖铁画存在着环境变迁、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人年龄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寻找长远发展的生存空间是促进铁画项目更好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条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App(英文为Application)作为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已成为当下人们最普遍使用的传播和社交工具。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以“非遗 移动App”的传播模式,可以使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更多的活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方式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
  1芜湖铁画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铁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工艺美术,它是纯手工锻技艺术,以铁为原料,以锤为笔,锻铁为画,技艺高超,体现了传统徽文化的精髓,更是芜湖的城市名片。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新中国成立后,铁画作品深受国家领导人的喜爱,由芜湖画家王石岑和铁画匠人储炎庆带领弟子们联手创制的巨幅屏风《迎客松》依旧保持着坚韧挺拔的姿态屹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芜湖铁画曾先后赴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世界的瞩目,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同时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我国政府作为友好往来的国礼,促进中外文化交流[2]。
  目前,芜湖铁画的品牌影响力在逐渐变小,其知名度仅限于芜湖本地或周边,外来实用手工艺品正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实用性高等优势,冲击着芜湖的铁画行业。而芜湖本地铁画市场的管理混乱、恶性竞争等生态环境正愈演愈烈,这样不仅破坏了芜湖铁画的形象,更损坏了铁画的市场品牌价值。
  另外,铁画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传统的父子(女)或师徒相传的方式来传授技艺,没有在社会上系统全面的普及和宣传,这种半封闭的状况造成了铁画艺术发展的局限性。目前铁画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老一辈铁画大师都已近古稀之年,精力不济。而作为现在铁画中坚力量的传承人终日忙于生计,物质回报不够丰富,缺乏稳定的经费,无暇顾及传承。大部分年轻人因对铁画缺乏了解,且工作环境不甚理想,使得铁画行业失去吸引力,所以对从事铁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新生力量的断层,急需新鲜血液的加入。
  芜湖铁画必须以与时俱进,积极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传播方式以及营销方式相匹配,将审美性与实用性扩展开来,走生产发展与文化保护相携共生之路,引导大众如何欣赏铁画艺术,进而喜爱铁画艺术,让铁画能真正适应市场。
  2非遗类App发展及传播现状
  在5G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率显著提升,人们对移动App的需求日趋凸显,芜湖铁画有必要搭载移动App平台,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传播铁画文化。
  2013年第一个致力于打造线上手艺作品定制的App平台《拾翠》上线,它是以云南各地区的非遗文化为主要内容,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及各行业传统手工艺匠人,借助“互联网 ”的渠道将云南地区的陶、瓷、雕刻等精湛的手艺文化展现出来,上线后在业界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3。2014年同样以非遗为主题的移动App《榫卯》正式发布,该平台以三维动画的直观方式介绍了我国家具结构文化和千年古建筑历史。受众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一边伴随着古典背景音乐,一边通过触屏的交互方式了解传统建筑技巧,这种视、听、触等多感官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创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新方式。
  2016年被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点的《东家》App正式发布,其首界面的标语为“让传承成为潮流”。首饰、文玩、茶叶 茶道、服饰以及传统食物等成为该平台的主要内容,有发现、直播和拍卖等板块,为广大民间的非遗手艺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让“互联网 手艺”的电商模式成为可能。
  2016—2020年,我国以非遗为主要内容的App数量大幅增长,《景泰蓝》《守艺》《工艺大师》《华夏匠人》等与民间传统手工艺密切相关的App陆续上线,“非遗 移动App”的传播形式进一步拓展开来,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传播非遗文化,延伸非遗文化产业链条。
  3芜湖铁画App的传播场景
  在移动新媒体时代,传播“场景”从原先的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从电脑端转移到了移动端,这种转换为芜湖铁画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么最先要解决的是铁画艺术传播的氛围感以及人与铁画艺术的疏离感,如何主动迎合受众对铁画艺术的多样化需求。所以,芜湖铁画App的传播场景搭建尤为重要,尽可能地实现视听一体、立体交互以及实时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
  3.1 依托媒介技术
  首先,芜湖铁画App为铁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搭建了独立的线上传播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以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综合传播铁画文化,打造更加直观和互动的传播方式,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其次,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记录受众的信息浏览路径和浏览次数等,从而分析出受众的喜好和需求,进而精准化的进行信息推送。再者,可通过拓展外部社交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如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实现铁画信息的融合传输,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个人的关注和收藏空间。
  3.2 基于受众需求
  一是要注重受众的体验。芜湖铁画App不仅要注重平台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更要意识到受众体验度的好坏是平台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性因素。利用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一系列信息,在掌握用户具体信息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明确App的发展方向,实现App的实用价值。   二是注重受众表达需求。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受众已不再满足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更乐于参与其中并展示自我和表达自我。在芜湖铁画App场景搭建上,不仅要给铁画传承人和研究学者传播铁画艺术提供平台,让他们的精湛技艺和专业知识在该平台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同时更要搭建社交场景,让铁画大师、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和受众进行实时交流,为受众提供自我价值的平台,弘扬文化自信。
  4 芜湖铁画App的传播要素
  4.1 以非遗传承人为主体传播
  传承人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传承人的主体身份不能取代。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应设置“铁画传承人”模块,利用图文的方式将铁画传承人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作品展示出来,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记录传承人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娴熟的制作技巧,传承人可以利用直播或实时交流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亲自讲述铁画历史、人文艺术、作品创作历程、铁画工艺知识等,从而使受众对铁画艺术和铁画传承人有更多的了解,获得受众的喜爱和关注,并产生用户黏合度,激发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学习热情。
  4.2 内容的视觉呈现
  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主体日趋多元化,受众的自主选择意识不断增强。芜湖铁画App要想在大量的移动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让受众选择下载并对该平台产生持续性的关注,必须在信息的传播上对受众有创新性的内容呈现和信息架构。不仅要传播铁画艺术的知识性和技艺性,还要让受众能直观地感受到信息的传达内容,并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交互。其图标设计、首界面的动画方式、页面主色调、导航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应与铁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相统一,要迎合受众的文化背景、情感与审美情趣,给受众一个清晰明确、操作简单的用户体验感,提升铁画的品牌认知度。
  4.3 交互多样化
  通常非遗类App是以圖文相结合的方式传播非遗文化,但基本是单向无互动的,信息传达简单。铁画属于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传达技艺之美,仅通过图片对作品进行展示是不够的。不能是简单销售的展示陈列,而是要通过与受众多样化互动以及一系列主题设计等方式来呈现。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可以通过地标定位让受众在数字地图上找到铁画非遗的传承地芜湖,并介绍芜湖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加有利于受众了解铁画的历史和文化。再如,当用户通过图文介绍选择查看自己感兴趣的铁画传承人个人信息时,可以链接到这位传承人的线上店铺进行浏览、关注或收藏等,并有可能进行线上购买,带动线上销售,为传承人创造收入。
  4.4 沉浸式传播
  沉浸式传播可以通过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让受众进行沉浸式体验。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通过“互联网 科技 非遗”的手段,以“带得走的非遗”“听得见的非遗”“学的来的非遗”三种简单、贴近生活的新媒体数字化方式展示了不一样的非遗4。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可以利用3ds Max或MAYA等三维软件将铁画作品的立体或半立体效果模拟仿真出来,受众通过触屏、多点触控等交互方式进行观看,包括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全方位多角度观看画面细节,同时伴随音乐解说词介绍作品的相关信息等,让受众沉浸于铁画的艺术魅力中。
  5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非遗 移动App”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是大势所趋,这也将成为普通群众感受和了解非遗文化最便捷的渠道。新媒体技术的到来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将芜湖铁画与新媒体传播技术、平台将结合,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和细分,深度挖掘铁画艺术的内涵,积极寻求非遗文化与受众需求的融合点,为芜湖铁画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让非遗文化在移动App平台上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孙玲玲,詹学军.论“意”是铁画创作的灵魂[J].黑河学院学报,2010,1(2):90-92.
  [2] 史启新.设计、手工艺及芜湖铁画[J].创意与设计,2010(5):76-79.
  [3] 高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手机APP传播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9.
  [4] 吴师彦.新媒体视野下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50):282-283.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运用超星教学大数据平台收集疫情期间为期三周的在线教学数据对西部某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受到网络畅通、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互动、教师职称等因素的影响,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比例正在下滑。下滑速度约等于“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上升速度之和。为此,文章就如何更好开展在线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继而为后期的在
摘要:能够方便快捷的记录日程,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方式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根据这一社会需求,设计了一款时间管理记事小程序——即刻。该小程序的设计理念是希望能够为使用者的时间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小程序使用微信开发者工具开发,涵盖了基础功能,界面设计简约,操作便捷,在笔记和基础上还附有计时功能,同时可以显示用户的任务完成量和完成率,让用户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任务进度情况。  关
摘要:该文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根据朱孝平《职校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文章的观点,对中职计算机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对策,以期望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谈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很多人似乎比较模糊。一
摘要: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交换型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教学模块常选用课堂理论讲解,无信息化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少的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兴趣泛泛、网络设备配置思维难建立等教学障碍。如何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结合OBE教学理念,贯彻生本教育理念,调动学生潜在力量,构建信息化生态课堂,这些问题将是我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的教学方向。文章以课程中的交换型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模块使用OBE教学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肩负着高质量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对中职生的成长有其重要意义。信息技术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新形式,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助推中职英语教学“变通”的关键。通过明确中职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基本原则,在具体实践策略制定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多层面,使得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中职英语
摘要:针对通识管理能力训练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评估的现状,以及训练模块种类多、师生接触时间短、教学风格多样的特点,引入形成性评价和混合学习理念,并根据教学特点设计开发了形成性学习评价辅助教学平台,关注学习效果的诊断及评价的调节作用,利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数据调整教学行为,以促进学生通识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通识管理能力;形成性学习评价;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
摘要:《外科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为适应“互联网 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为例,从一般资料、教学方法、效果及反思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外科护理;中职  中图分类号:G64
摘要:数字生活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使生活越来越便利,进而推动了懒人經济的发展。而具有优质密集且极具购买潜力的年轻消费者的高校市场对懒人经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该文通过作者所在高校的大学生对这一系列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抽取核心业务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对跑腿业务进行剖析;对旧物交易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出相关的校园数字平台。更好地促进了资源在学校内的有效配置,平台的建立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
摘要:群体智能在特征选择中的研究与应用是当今入侵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不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特征子集的应用及改进方法,总结其优缺点。列举了一些不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结合及改进方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也是今后入侵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趋势。  关键词:特征选择;特征子集;群体智能;入侵检测;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该文立足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实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牢固树立学生发展第一意识,从优化学生分组、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开展差异评价等方面探索在《电子小报设计》项目中差异教学有效应用的策略,进一步细化学生培养规格,改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形成完善可推广操作的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差异教学;五年制高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