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养生保健领域可谓风波频频,是非不断。
先是大红大紫的“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被“打回原形”,被指涉嫌诈骗;此后又有新闻爆料,四川有100余人因为听信某“健康教母”的话,吃生泥鳅感染寄生虫入院。
回想起几年前“刘太医”刘弘章、“排毒教父”林光常的被逮捕入狱,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屡屡抛出各种奇谈怪论,出书、办讲座、上电视,赚得盆满钵满的“养生明星”们,为何总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引得崇拜者无数?又为何总是在顷刻间跌下神坛,甚至顶着“骗子”的罪名锒铛入狱?
延年益寿,人同此心,没有人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可是当“养生明星”一个接一个地被撕下伪装,我们还能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交给谁?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知识,我们该信谁?
“养生书”泛滥,
“养生节目”成灾
近几年,保健养生类图书卖得很火,从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本刊2007年第3期“特别策划”专栏以《林光常“排毒餐”:健康问题岂容信口开河》为题进行批驳)、刘弘章的《刘太医谈养生》(本刊在2007年第9期“话题”专栏刊登《刘太医的话,该不该听》一文,以正视听),到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萧言生的《人体经络使用手冊》,再到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养生书”风靡大江南北。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养生书”已成为品种最多、最叫座的图书品种之一。
然而,这番热闹之后,问题已经集中暴露出来。
当年叫卖《无毒一身轻》的林光常已经在台湾入狱;《刘太医谈养生》的作者,自称“刘太医后人”的天津民间医生刘弘章,也因为无证行医被逮捕并接受了审判。
接过林光常、“刘太医”等人衣钵的张悟本,也在最近“原形毕露”:昔日头顶上的神奇光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劣迹斑斑”——身份造假,并非卫生部营养专家;履历造假,“父亲曾系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纯属吹牛;学历造假,其医学知识主要是通过函授、自学取得,国家不承认其学历。他误导公众,所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被业内专家批驳得“体无完肤”(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本刊组织国内多位权威专家,对张悟本的养生谬论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敬请关注)。
另一位在国内知名度颇高的“健康教母”马悦凌,最近也是麻烦缠身。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透露,该省已有100余人因生吃泥鳅而在体内查出寄生虫。这些患者几乎都是看了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后,才开始生吃泥鳅“养生”的。
“养生明星”们不仅仅活跃在图书市场,还占据了不少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比如以提供各种娱乐节目著称的湖南卫视,在其收视率很高的《百科全说》节目中,接连邀请多位“养生明星”介绍保健之道,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养生类节目已超过上百档。
然而捧红了多位“养生明星”的《百科全说》,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质疑,称其为“百科戏说”、“百科胡说”!专家指出,那些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制作者,根本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也就无法对节目内容及嘉宾言论把关。为了保住收视率,不少养生节目“只管火不火,不管对不对”。这种节目所传播的保健知识有多少可信度,不言自明。
健康科普,你该相信谁
张悟本倒下了,却远还没到庆祝的时候。因为只要培养“养生明星”的土壤还在,就一定会有另一个 “王悟本”、“李悟本”冒出来,接过“神医”这面大旗,继续 “忽悠大业”。
要避免这种江湖郎中和游医大仙横行的现状,就必须净化养生保健市场,对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的医学类图书、报刊或保健类电视节目,必须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审查准入制度,让专业媒体来发布此类信息。不能出现非学者写、非医学编辑编养生保健图书的乱象。
这样的建议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回应。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从作者的身份、出版社的资格等方面,为养生保健类图书设置准入制度。我们呼吁,这样的准入制度应该扩展到所有医药科普类媒体。
“刘太医”、张悟本之类的伪专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那些一戳就破的养生怪论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信众,很重要的原因是普通民众的“医学大脑”过于空白、医学保健常识过于匮乏——你对养生、医学常识一无所知,自然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容易上当受骗。
我们不能因张悟本事件而对健康科普持怀疑态度。相反,每一位普通公民都应该选择可信任的科普媒介,更加努力地学习健康科普知识,用科学的医学保健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具备对伪科学的判断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伪专家滋生的土壤。
《家庭医药》:
做负责任的医药科普传媒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做医药科普杂志不同于其他新闻或者娱乐媒体,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与读者的健康紧紧相连,来不得半点浮躁或急功近利。
良心科普、谨慎办刊,是《家庭医药》的办刊原则;科学、权威、实用一直是《家庭医药》杂志践行的理念。本刊的作者都是来自国内知名医药院校、医院的专家教授;本刊的编辑,绝大多数具有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历,有的还有临床工作经验;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医学专家的认真审读。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权威性、可信度,才是对公众的健康负责。
专家剖析:
“养生明星”的江湖骗术
怎样区分真正的健康科普专家和靠哗众取宠、胡编乱造走红的所谓“养生明星”?长期从事营养保健科普的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总结了以下几种伪专家们成名的江湖手段。认清这些手段,将帮助您认清“养生明星”们的真面目。
恐吓你,吃错了就得死,不死也是癌
毫无疑问,很多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发生发展都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在某些“养生明星”的理论中,这种关系被无限夸大,甚至说吃了该种食物,不是患病,就是得癌,这就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死亡威胁。
诱惑你,一吃就灵,方法极其简单,效果只有天知道
科学但略显复杂的营养保健方法往往难以被公众接受,人们更喜欢最简单的做法。于是,保健养生的“大师们”投其所好,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保健“秘诀”,从林光常的“吃地瓜”到张悟本的“吃生茄子”,无不以简单抓住人们的心。但其效果真有他们宣扬的那么神奇吗?恐怕最终只剩下失望了。
颠覆传统,给你“全新”的理由
在严谨、客观的研究者那里,对疾病的防治都经过严格的验证,并将验证的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从不说过头话。然而,到了大嘴一张信口开河的“养生明星”那里,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质疑,进而否定现行的科学做法,无限夸大现行做法的缺陷(如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让你觉得只有他们才是救世主,进而无条件相信他们说的每一句话。
先是大红大紫的“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被“打回原形”,被指涉嫌诈骗;此后又有新闻爆料,四川有100余人因为听信某“健康教母”的话,吃生泥鳅感染寄生虫入院。
回想起几年前“刘太医”刘弘章、“排毒教父”林光常的被逮捕入狱,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屡屡抛出各种奇谈怪论,出书、办讲座、上电视,赚得盆满钵满的“养生明星”们,为何总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引得崇拜者无数?又为何总是在顷刻间跌下神坛,甚至顶着“骗子”的罪名锒铛入狱?
延年益寿,人同此心,没有人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可是当“养生明星”一个接一个地被撕下伪装,我们还能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交给谁?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知识,我们该信谁?
“养生书”泛滥,
“养生节目”成灾
近几年,保健养生类图书卖得很火,从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本刊2007年第3期“特别策划”专栏以《林光常“排毒餐”:健康问题岂容信口开河》为题进行批驳)、刘弘章的《刘太医谈养生》(本刊在2007年第9期“话题”专栏刊登《刘太医的话,该不该听》一文,以正视听),到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萧言生的《人体经络使用手冊》,再到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养生书”风靡大江南北。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养生书”已成为品种最多、最叫座的图书品种之一。
然而,这番热闹之后,问题已经集中暴露出来。
当年叫卖《无毒一身轻》的林光常已经在台湾入狱;《刘太医谈养生》的作者,自称“刘太医后人”的天津民间医生刘弘章,也因为无证行医被逮捕并接受了审判。
接过林光常、“刘太医”等人衣钵的张悟本,也在最近“原形毕露”:昔日头顶上的神奇光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劣迹斑斑”——身份造假,并非卫生部营养专家;履历造假,“父亲曾系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纯属吹牛;学历造假,其医学知识主要是通过函授、自学取得,国家不承认其学历。他误导公众,所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被业内专家批驳得“体无完肤”(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本刊组织国内多位权威专家,对张悟本的养生谬论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敬请关注)。
另一位在国内知名度颇高的“健康教母”马悦凌,最近也是麻烦缠身。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透露,该省已有100余人因生吃泥鳅而在体内查出寄生虫。这些患者几乎都是看了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后,才开始生吃泥鳅“养生”的。
“养生明星”们不仅仅活跃在图书市场,还占据了不少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比如以提供各种娱乐节目著称的湖南卫视,在其收视率很高的《百科全说》节目中,接连邀请多位“养生明星”介绍保健之道,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养生类节目已超过上百档。
然而捧红了多位“养生明星”的《百科全说》,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质疑,称其为“百科戏说”、“百科胡说”!专家指出,那些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制作者,根本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也就无法对节目内容及嘉宾言论把关。为了保住收视率,不少养生节目“只管火不火,不管对不对”。这种节目所传播的保健知识有多少可信度,不言自明。
健康科普,你该相信谁
张悟本倒下了,却远还没到庆祝的时候。因为只要培养“养生明星”的土壤还在,就一定会有另一个 “王悟本”、“李悟本”冒出来,接过“神医”这面大旗,继续 “忽悠大业”。
要避免这种江湖郎中和游医大仙横行的现状,就必须净化养生保健市场,对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的医学类图书、报刊或保健类电视节目,必须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审查准入制度,让专业媒体来发布此类信息。不能出现非学者写、非医学编辑编养生保健图书的乱象。
这样的建议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回应。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从作者的身份、出版社的资格等方面,为养生保健类图书设置准入制度。我们呼吁,这样的准入制度应该扩展到所有医药科普类媒体。
“刘太医”、张悟本之类的伪专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那些一戳就破的养生怪论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信众,很重要的原因是普通民众的“医学大脑”过于空白、医学保健常识过于匮乏——你对养生、医学常识一无所知,自然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容易上当受骗。
我们不能因张悟本事件而对健康科普持怀疑态度。相反,每一位普通公民都应该选择可信任的科普媒介,更加努力地学习健康科普知识,用科学的医学保健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具备对伪科学的判断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伪专家滋生的土壤。
《家庭医药》:
做负责任的医药科普传媒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做医药科普杂志不同于其他新闻或者娱乐媒体,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与读者的健康紧紧相连,来不得半点浮躁或急功近利。
良心科普、谨慎办刊,是《家庭医药》的办刊原则;科学、权威、实用一直是《家庭医药》杂志践行的理念。本刊的作者都是来自国内知名医药院校、医院的专家教授;本刊的编辑,绝大多数具有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历,有的还有临床工作经验;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医学专家的认真审读。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权威性、可信度,才是对公众的健康负责。
专家剖析:
“养生明星”的江湖骗术
怎样区分真正的健康科普专家和靠哗众取宠、胡编乱造走红的所谓“养生明星”?长期从事营养保健科普的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总结了以下几种伪专家们成名的江湖手段。认清这些手段,将帮助您认清“养生明星”们的真面目。
恐吓你,吃错了就得死,不死也是癌
毫无疑问,很多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发生发展都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在某些“养生明星”的理论中,这种关系被无限夸大,甚至说吃了该种食物,不是患病,就是得癌,这就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死亡威胁。
诱惑你,一吃就灵,方法极其简单,效果只有天知道
科学但略显复杂的营养保健方法往往难以被公众接受,人们更喜欢最简单的做法。于是,保健养生的“大师们”投其所好,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保健“秘诀”,从林光常的“吃地瓜”到张悟本的“吃生茄子”,无不以简单抓住人们的心。但其效果真有他们宣扬的那么神奇吗?恐怕最终只剩下失望了。
颠覆传统,给你“全新”的理由
在严谨、客观的研究者那里,对疾病的防治都经过严格的验证,并将验证的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从不说过头话。然而,到了大嘴一张信口开河的“养生明星”那里,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质疑,进而否定现行的科学做法,无限夸大现行做法的缺陷(如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让你觉得只有他们才是救世主,进而无条件相信他们说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