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晚行者”的引领与提升探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举行的初始水平摸底测试中,小宇交了“空白”习作!……找来小宇,我问他:“小宇,习作是不是来不及写啊?时间不够用,对吧?”小宇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真诚地望着我:“不是,时间够。我不知道写什么,我没东西好写。”小宇走后,我又认真阅读了其他学生的习作,发现还有12位同学和小宇相似,是典型的习作“晚行者”,其主要标志: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错别字多,语病多,标点不正确;结构混乱,不会分段。由于基础不扎实,字词涂涂改改,句子画来画去;加上书写不够工整,整篇文章“乌云朵朵”“伤痕累累”。
  一、 “从点滴开始!”
  1. 每课一词。我在班里开展课前三分钟阅读鉴赏活动:选取名家名篇里的一个句段(或班内学生富有灵性的语言)映示于屏幕,师生共品共赏。当其他同学把自己的感悟和发现说得头头是道时,我就特意来个声情并茂的范读,接着请某几个“晚行者”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词(相机进行评点和鼓励),最后再让大家一起感情朗读……听得多了,找得多了,“晚行者”们慢慢就能自主发现句中的好词,并潜移默化地积累下来,而且每次只要发现一个词语,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诚赞赏。
  2. 每日两句。在习作“晚行者”基本能体悟语言文字之妙后,我和他们商量:每天把自己课内外发现的两个佳句抄写下来,格式规范、标点正确、书写清楚。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达到了要求。接着,我又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现在佳句都在本子上,谁能把其中一句背下来,藏到自己脑子里?当“晚行者”都能积极参与后,语文课上我就特意抽几分钟,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己“主动珍藏”的语言,当全班同学投以惊叹的目光时,积累的不仅是意蕴丰富的语言,还有一份久违的骄傲——“原来我这么能干!”
  3. 每周三问。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写作活动的起点和源泉,因此,每周我都引导“晚行者”们从“人”“事”“物”三方面进行搜索和梳理:(1) 新发现了什么独特的人、好玩的人、或者讨厌的人?她(他)为什么让自己有这种体验?(2) 有什么新鲜事?在哪里发生的?当时的情景怎样?(3) 有没有发现新的景物?最喜欢哪一种动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像聊天般轻松自如,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各抒己见中,在教师的及时点拨参与中,学生明白了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更懂得了“人”“事”“物”观察和写作的着眼点——“以后我得睁大眼睛了!”
  4. 从仿开始。“晚行者”们的写作也应降低难度,从仿写开始:①仿句。选择一些特征鲜明的句式,联系语境或生活实际让学生先说后写;②仿段。结合课文的一些典型段式如总分、总分总、并列等,让学生尝试练习;③仿顺序。在学完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相关课文后,引导习作“晚行者”进行模仿,举一反三。由于每次仿写都以教师启发和同学们的讨论为前提,“晚行者”动起笔来也不像以前那么困难生涩了——“就是照着样子写呗!”
  5. 以退为进。因为基础薄弱,“晚行者”们在写作时,经常会为某个字不会写抓耳挠腮,停滞不前。因此,我规定:写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先用拼音或符号代替,待完成以后,再一次性把所有不会的字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问同学等方式补写。这样做既能避免思路中断,使文章能够一气呵成,更使“晚行者”们不会因忘字产生挫败感,从而收获——“我写得相当顺畅!”
  二、 “阅读来保障!”
  1. 读“段”。此为第一阶梯。我给“晚行者”们推荐了一些贴近生活、情趣盎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如《绿野仙踪》《秘密花园》《树叶的香味》《淘气包马小跳》《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但在头几个星期里,不要求他们一页一页按顺序看,而是选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段落跳着读!同是阅读《绿野仙踪》,你可以先看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奥兹国的部分,也可以直接跳到她和没有脑子的稻草人结识的场景,当然直接阅读没有心的铁皮人和胆小懦弱的狮子也行……反正,由着自己的兴趣,想看哪里就看哪里,只要阅读时把最吸引、打动自己的地方,用符号标注出来,并找机会和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即可。如此,会不感兴趣吗?
  2.读“本”。有了精彩段落的铺垫,“晚行者”们的胃口已被高高吊起,如此进入第二阶梯:读整本的书。除了教给他们一定的阅读方法,我还开展星级评比:每天能坚持阅读,并有一定量的摘录者同学,两周后评为“小书虫”;每天不但能坚持阅读,还能给身边的人大声读书,并偶尔能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的,两周后评为“阅读明星”;以上两级做到后,还能脱书介绍内容情节的同学,评为“智慧之星”。此外,“晚行者”中阅读数量最多、且曾经被评为班级“摘抄之星”的同学,还能在期末获得一份神秘礼物——由教师挑选购买并附上赠言的名著一本!
  3.读“篇”。这里的“篇”专门指向写作、用以指导学生斟酌语言、体悟写法的课外名家名篇。这个阶梯是习作“晚行者”快脱离该队伍时的“告别盛宴”:(1) 拿到一篇文章,先由题目猜一猜:作者大概会写什么?怎样写?如果是我,就这个题目,我会写什么?怎样写?(2) 阅读的时候,边读边想:主要讲了什么?怎么写的?什么懂了、什么还没明白?什么地方特别有趣、特别有感染力?(3) 把自己标注的好词佳句妙段好好地玩味一番:这个词为什么用得特别好?能换吗?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意境?如果是自己,我会怎么写?(4) 边品味边把文中标注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
  三、 “齐努力,你能行!”
  1. 分层中伸展。我想,如果在习作教学中,衡量评价全班同学的是同一把尺子,那么“尺子”会变成“棒子”,给习作“晚行者”们“当头一棒”,令他们头晕眼花,无所适从。于是,我采用:(1)目标分层。学期初,先上了一堂活动课《抢凳子》,接着又上了一堂状物的《桔子》,两堂课都给习作“晚行者”和其他同学定了不同的目标。以《抢凳子》为例:其他同学: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活动的来龙去脉;②突出重点,把活动过程写具体;③写写活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④句子通顺连贯,书写工整。习作“晚行者”:①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写;②重点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情景;③不会写的字先用拼音或符号代替,写好后通过“查”“问”补上;④字迹清楚。每次习作都侧重达成“晚行者”们的一两个目标,通过一次次各有所侧重的训练,让他们慢慢向其他同学靠近。(2)时间分层。每次习作,我都给习作“晚行者”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时间设定:其他同学一般两堂课就要完成(先指导后写作),“晚行者”们却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延迟上交(一般是次日),给他们更充分的时间是为了尽量减轻习作压力,也为了在起始阶段给他们在有困难时,向教师和同学求助的空间。当然,如果某位“晚行者”能快速、有一定质量地当堂完成,就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毕竟最终目标是人人都能“高效高质”!   2. 互改中借鉴。在习作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进行互评互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力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理分工)修改其他组的习作。评改时,每人先将各篇习作轻声读一两遍,然后选一篇用铅笔进行初改(看:书写工整吗?格式正确吗?找:有错别字吗?有病句吗?标点正确吗?画:有让人心动的好词佳句吗?思:构思新颖吗?内容具体吗?详略得当吗?语言生动吗?情感真实吗?);接着小组讨论,对每篇习作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后再用红笔和正确的修改符号批改,并紧扣习作要求及文章特点写上评语;最后对本组改动的习作进行总结,并推荐一篇最有特色的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习作“晚行者”也全程参与,“一次也不能少”。因为他们也受益:(1)改中赏。由于同班同学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相当,所以评改小伙伴的习作时,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也能够较快吸收小伙伴习作中的优点;另外,当组内其他同学议论纷纷、细细点评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每一篇习作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都能给人惊喜,好词佳句要用符号标出),“晚行者”们也在静静听着,慢慢赏着,好好学习着。(2)改中悟。给别人改文章时,习作“晚行者”们怀着浓郁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另外,“小老师”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会驱使他们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这个字对吗?要不要查查字典?这里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用这个词?同样的事情,他怎么能写得这么生动具体?我还是再回过头读一遍……此时此刻,“晚行者”真正成了一名忠实的读者和学习者,在“读”和“改”中感受、思考、发现,在不断“遇见”优秀文字中成长。
  3. 面批中提升。“晚行者”的习作,我都尽量面批:人面对面,文面对面,让他们清楚自己什么地方写得好,要保持;什么地方写得不好,需要改进……有了前进的方向,写作水平才会提高。(1)“眼前一亮!”一般我拿到习作“晚行者”的文章,首先就找该文的闪光点,“你这题目有新意!”“这个词用得真不错,把句子写活了!”“懂得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了,了不起!”“总分结构你都会了,这回让老师刮目相看啊”……看学生小脸通红,小眼放光,我就知道:他们的信心指数又上升了!(2)“你认为?”遇到错别字和语病等习作问题,我通常不直接拿起红笔“帮”他(她)修改,而是用商量的语气询问:“你觉得这个字该怎样写?”“把这个词换掉,你认为有什么更合适的吗?”“如果我们把活动前写得这么具体,那活动过程是不是该写得更具体了呢?”“能不能把结尾换一换,把自己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呢?”等他(她)有所顿悟,再拿回去自我修改。(3)“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学生再次拿回本子,一般已经有了提高,假若依旧词不达意或存在问题,那么重新启发他(她)斟酌修改。如此反复,相信绝对一次更比一次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语文课堂,需要“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描述了这样一种状态:教学在某个瞬间引起了学生思维的警觉,引发了学生认知的冲突,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喜出望外地发现,乐此不疲地探索,卓有成效地吸收,充满灵性地表达,超越自我的先见,获得了阅读的新生体验。  笔者听到江苏省特级教师魏星执教的《三打白骨精》一课。对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学生早已熟悉。然而,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着阅读
一、“非典型”笔画失位缺乏变化的笔画搭建成的字肯定是呆板、缺乏生气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仅介绍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以点画为例,点不仅有右点,还有左点、垂点、长点
本文基于课程和学生特点以及目前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在中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期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应用型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Bas
期刊
“思辨”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启迪学生心智,引领学生不断探究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对话空间,培养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能用充足的理由和清晰的条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必须意识到,一个自由平等的对话空间,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 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营造平等的对话空间,给学生思考、辨析的时间和自由表达的
期刊
近几年,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在我国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逐渐兴起,实行电子政务系统外包的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涉及的金额、范围也越来越大。然而,外包又是一把双
一、练生字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就是在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奠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辅助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报纸品种繁多,报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广告额、发行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业已成为世界上日报消费最多的国家。但是,大并不等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