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自尊感、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了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自信心 自尊感 培养
  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了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多肯定、鼓励幼儿,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可能是因个子特别矮小的缘故,缺乏自信心,课上从不举手发言。于是,我就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谈话、聊天。慢慢地,她对我讲的话越来越多,并且,当我提问她时,她终于敢站起来了,虽然只是小声说了几个字,但我仍为她高兴。有一天,我在叫她回答问题之前,对全班幼儿说:“咱班有一位小朋友,肯定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家信不信?不信,咱们试一试!”当我叫到她时,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她果然回答得很好。我带领全班小朋友给她鼓掌,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她建立自信的开始。
  二、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一个班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完全特殊的个体,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孩子,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时,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相反,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三、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我经常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数学、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知识的过程中有序列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想像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四、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要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使树立自信心有了较为切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向幼儿提出问题时可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思考、商量、努力获得成功。同时,要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的。这样,通过解难练习,战胜困难,锻炼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的自尊感。
  五、获得成功感,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大家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拼摆一部分,引导他继续下去;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他遇到困难时提示一下就可以了;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另外,由于班里幼儿多,让每一个幼儿为所有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太可能,所以,我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每组5—6名幼儿都能够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使每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博爱”,要给每个孩子以关爱,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法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幼儿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之下。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而班集体的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是集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办学特色,使整个学校充满朝气,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落实者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及相对论原理,运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讨论了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中光子与电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二者的物理本质。  关键词: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光子 电子  1887年赫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就是当用紫外线照射带电的金属小球时,两个分别带正负电荷的金属小球之间容易有电火花跳过。后来经过很多人验证,勒纳得出结论:紫外线照射到带负电的金属上
期刊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倾注了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
期刊
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解决。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2.激发兴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成熟;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极度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时时提防,处处来抓,让幼儿先学会保护自己,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行为的动力定型,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幼儿的安全。  关键词:安全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来构建教材的内容和活动,把握学生的成长方向,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实际 自我 他人 责任  新教材改革之后,为了达到素质教育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
期刊
小学班主任难当,可以说是酸甜苦辣样样皆在其中。尽管工作不能尽善尽美,但是,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尽职尽责,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有的入学前父母就说:“开学后让老师来收拾你。”家长管不了的,就说告诉老师,使学生见到老师就害怕,还有的干脆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不仅要改革教育方法,也要改革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育教学的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它能使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增强对所学词汇、句型及用法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反馈给老师。这样,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授课和解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科学地批改作业,就要改革传统的做法,做到作业批改有利于学生素质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
期刊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个性心理素质的优劣,是检验德育教育的重要标准。我国古代教育家认为:“童蒙无先如之杂,已正导之,而无不顺受。”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行为、文明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小学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不良习惯已养成,就很难矫正。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这个词粗线的方面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