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了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自信心 自尊感 培养
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了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多肯定、鼓励幼儿,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可能是因个子特别矮小的缘故,缺乏自信心,课上从不举手发言。于是,我就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谈话、聊天。慢慢地,她对我讲的话越来越多,并且,当我提问她时,她终于敢站起来了,虽然只是小声说了几个字,但我仍为她高兴。有一天,我在叫她回答问题之前,对全班幼儿说:“咱班有一位小朋友,肯定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家信不信?不信,咱们试一试!”当我叫到她时,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她果然回答得很好。我带领全班小朋友给她鼓掌,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她建立自信的开始。
二、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一个班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完全特殊的个体,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孩子,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时,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相反,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三、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我经常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数学、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知识的过程中有序列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想像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四、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要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使树立自信心有了较为切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向幼儿提出问题时可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思考、商量、努力获得成功。同时,要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的。这样,通过解难练习,战胜困难,锻炼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的自尊感。
五、获得成功感,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大家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拼摆一部分,引导他继续下去;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他遇到困难时提示一下就可以了;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另外,由于班里幼儿多,让每一个幼儿为所有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太可能,所以,我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每组5—6名幼儿都能够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使每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博爱”,要给每个孩子以关爱,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法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幼儿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之下。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自信心 自尊感 培养
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了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多肯定、鼓励幼儿,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
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可能是因个子特别矮小的缘故,缺乏自信心,课上从不举手发言。于是,我就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谈话、聊天。慢慢地,她对我讲的话越来越多,并且,当我提问她时,她终于敢站起来了,虽然只是小声说了几个字,但我仍为她高兴。有一天,我在叫她回答问题之前,对全班幼儿说:“咱班有一位小朋友,肯定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家信不信?不信,咱们试一试!”当我叫到她时,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她果然回答得很好。我带领全班小朋友给她鼓掌,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她建立自信的开始。
二、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一个班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完全特殊的个体,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时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孩子,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时,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相反,有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三、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我经常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数学、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知识的过程中有序列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想像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四、通过解难练习,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要经常为幼儿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使树立自信心有了较为切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向幼儿提出问题时可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思考、商量、努力获得成功。同时,要让幼儿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的。这样,通过解难练习,战胜困难,锻炼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的自尊感。
五、获得成功感,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大家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拼摆一部分,引导他继续下去;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他遇到困难时提示一下就可以了;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另外,由于班里幼儿多,让每一个幼儿为所有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太可能,所以,我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每组5—6名幼儿都能够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使每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博爱”,要给每个孩子以关爱,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法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幼儿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