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的空间性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戴浩一提出的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时间顺序是空间顺序的映射,即空间顺序才是最本质的语序原则。本文选取《西游记》为语料,对汉语表达的时空顺序与语序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时空顺序具有同一性,都遵循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空间顺序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普遍原理。
  关键词:《西游记》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一、引言
  戴浩一(1985,1989)提出时间顺序原则,即时序律(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以下称为PTS),在中国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赞同戴浩一研究汉语语法的路子;然而,我们提出质疑,时间顺序原则是否是汉语的最本质规律。正如Haiman(1980)指出,尽管PTS是最广泛的临摹现象,然而却不是普遍的。本文假设时间顺序原则是显性的皮影,那么空间顺序原则就是它背后的隐性操纵之手,即空间顺序原则才是汉语最本质的原则。为了论证提出的假设,我们选取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语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国门未开,作者未受到欧洲语言的影响,从中以窥探汉民族的空间思维习惯。
  二、时序律与《西游记》
  上文中提到过戴浩一(1985)在《时间顺序和汉语语序》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时间顺序原则。时间顺序原则可以表述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时间顺序。其中举的一个例子是“张三到图书馆拿书”与“张三拿书到图书馆”,说明因为时间顺序不同,语序不同。
  这个原则最简单的解释是,当两个汉语句子由时间连接词“再”“就”“才”连接起来时,第一个句子中发生的时间总是在第二个句子之前。下面为《西游记》中的例句:
  (1)入我佛门(S1),再修正果(S2),如何?(《西游记》第八回)
  (2)龙王甚怒,急提了剑(S1),就要上长安城(S2),诛灭这卖卦的。(《西游记》第九回)
  (3)陛下得些钱钞与他(S1),我才救得哩(S2)。(《西游记》第十回)
  如果把S2放在S1之前,则句子不合汉语语法。同样,汉语中的两个谓语连接也遵循时间顺序原则。例如:
  (4)次早,脱却孝衣(S1),换了彩服(S2)。(《西游记》第十一回)
  不含连词的连谓结构同样也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当两个谓词短语表示连续的行为或动作时,它们之间的次序也是依据概念领域里的时间顺序。例如:
  (5)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西游记》第十五回)
   *菩萨领他去见三藏教悟空。
  跟Li&Thompson(1973)一样,戴浩一在讨论表示目的的连谓结构时指出:在带有目的的句子中,动作发生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前,因而在语序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也排在前面(戴浩一,1985)。例如:
  (6)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折。(《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满脸都是荷叶折,老年不比少年时。
  通过讨论,戴浩一认为时间顺序原则能够“系统解释”这些成分的语序问题。戴浩一(1985)说,“PTS(时间顺序原则)可以看成是一条总的句法限制”,“除非有相反的证据,PTS必须看作汉语语法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我们承认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语法的普遍原则,但对是否为最普遍的语序原则提出质疑。下文将进一步讨论时间顺序原则与空间顺序原则的关系。
  三、汉语的空间性与《西游记》
  (一)时间顺序:整体到部分
  在同一文中,戴浩一还提出了时间范围原则一说。戴浩一(1985)认为,时间范围原则可以表述为:“如果句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在句法单位Y表示的概念状态的范围之中,那么语序为YX。”很显然,时间范围原则要求小的成分(部分)排在时距大的成分(整体)之后,即整体到部分的顺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时间习惯表达
  (7)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西游记》第十二回)
  这里“年”的时间范围大于“月”,“月”的时距范围又大于“日”,“日”的范围大于“时”。
  2.物主与领有物关系表达
  另外,物主与领有物的关系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是有关联的。物主与领有物的关系叫作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二者都牵涉到范围大小的问题。如果两个名词性成分处在整体对部分的关系中,那么在语法顺序上指整体的名词性成分就先于指部分的成分。例如:
  (8)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西游记》第三回)
  因为相对于“魂灵儿”而言,“猴王”是整体,“魂灵儿”只是部分。
  3.时间状语表达
  就时间范围原则而言,前一个范畴(X)是小范畴,表示局部;后一个范畴(Y)是大范畴,表示整体。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大与小,整体与局部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现在运用时间范围原则来分析下面的例句:
  (9)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西游记》第三回)
  现将例(9)的分析如下(为了表述的直观性,我们将“当时猴王欢欢喜喜”和“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所表示的概念状态里的时间域分别标为T1和T2):
  从图一可以观察到,“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T2)这个动作发生在“当时猴王欢欢喜喜”(T1)这个时间域(整体)内的一段时间,即T1>T2。“猴王欢喜”和“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的动作发生在“当时”这个时间域(整体)内的某一时间点上(部分)。
  (二)空间顺序:整体到部分
  Haiman(1980,1983)曾经指出,临摹性在人类语言的语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理论中,PTS是出于临摹的最好的例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谢信一(1978)的看法:汉语是一种“绘画式”语言。我们就难以忽视中国哲学家常常提到的一个论点,即“汉人的思维趋于着重对具体事物的感知”。王文斌(2010)认为,英语结构基本上属于时间性,而汉语结构则基本上是空间性。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和对相关语料的观察,我们发现汉语也遵循空间顺序原则,时间范围原则就是它的体现,具体地说是要求小的成分(部分)排在时距大的成分(整体)之后。下面表示大(整体)的成分用双下划线表示,小(部分)的成分用单下划线表示。例如:“沛国”表示大的成分,“谯郡”表示小的成分。
  1.地点表达
  此处地点表达是人们对地方处所的通常表达方式或习惯,汉语的地点表达通常是从大到小。下面是《西游记》中的例子:
  (10)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陈,乃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也。”(《西游记》第十四回)
  相对而言,例(10)中“国”的范围大于“州”,“州”的范围大于“郡”,“郡”的范围又大于“庄”。说明小的成分(部分)排在时距大的成分(整体)之后。
  2.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为了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刻画人物。在凸显人物某一特征时,这种顺序才可能被打破。例如:
  (11)你看他: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仑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为了集中表现描写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活动,一般从宏观到微观,像电影一样从远到近拍摄,越来越具体。例如:
  (12)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S1):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S2)。(《西游记》第五回)
  例(12)中, S1相对于“分”“合”,“天下大势”是大(整体)成分,“分”与“合”是小(部分)成分。相对而言,“混战”是大(整体)成分,“旌旗”“戈戟”是小(部分)成分。同样符合整体>部分。
  4.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的对象,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景物描写语言是临摹性和“绘画式”语言的最典型的体现。画家通常先画整体轮廓,再刻画部分。像绘画一样,语言通常也先描写整体,再描写部分。例如:
  (13)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西游记》第一回)
  例(13)中,大(整体)成分是“海”;小(部分)的成分“山”。同样符合整体>部分。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时间和空间顺序具有同一性,即大(整体)到小(部分)的原则。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时间顺序是空间顺序映射的证据。主要体现在时间范围原则是空间顺序的体现。谢信一(1989)曾经提到,汉人在认知策略上,必定先定整体的位置,然后定部分的位置。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符合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即人们把重点放在整体上,遵循先整体后部分的认知顺序。这种原则不是体现在对时间的感知上,而是体现在对空间的认识上。中国人对空间的思维顺序是先大(整体)后小(部分)。这个空间原则影响时间原则,也遵循先大(整体)后小(部分)的顺序。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时间比空间更抽象,所以时间是空间的映射。一言以蔽之,空间顺序原则才是汉语最本质的规律。当然,空间顺序原则是如何影响时间顺序原则的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aiman,J.The iconicity of grammar: Isomorphism and motivation[J].
  Language,1980,(3).
  [2]Hsieh,HSin-I.Chinese as a Pictorial language[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1978,(2).
  [3]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5,(1).
  [4]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国外语言学,1989,
  (4).
  [5]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和汉语的空间性[R].第9次全国英汉语
  比较研究会宣讲稿,2010.
  (龚燕飞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摘 要:鼻边音声母教学向来是皖东南地区普通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实效性,采取可行性教学策略。从鼻边音语音理论教学入手,精心设计鼻边音的辨正、练读和识记训练,循序渐进,科学练习,从而克服鼻边音上存在的发音顽疾,在说普通话时达到n、l运用自如,得心应“口”。
期刊
泸溪白沙镇系泸溪县治所在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南大门。东邻沅陵,南靠辰溪、麻阳,西接吉首、凤凰,北连古丈。泸溪县城原为武溪镇,1995年迁往白沙村(后更名为白沙镇),白沙村原是瓦乡人聚居之地,瓦乡人把自己的话叫做“乡话”,称周围的湘语和西南官话为“客话”。自县城搬迁之后,周边乡镇更多的瓦乡人也相继搬至白沙,形成大的瓦乡群体。
期刊
摘 要:本文在“事件结构——题元结构——认知结构——句法结构”理论模式下,基于LCMC和FROWN语料库,考察了汉英“获取”类动词在语义和句法方面的异同及语义句法联接模式差异。研究发现,动词的内在语义特性基本上能预测其句法行为,彼此相异的语义特性导致纷繁多样的句式结构;汉语多分析式少综合式,而英语则与此相反。
期刊
摘 要:陕西太白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北地区方言差异明显。就语音系统而言,主要表现在尖团音、鼻音、合口呼、调值等方面。
期刊
摘 要:“拨”字被动句是口语体中以“拨”字作为被动标志用在谓语前,表示被动语义关系的句子。宁波方言中的被动句分为无标记被动句和有标记被动句两类。传统甬剧作品中的被动句则以有标记被动句为典型,其中“拨”字被动记为最。本文以“拨”字被动句的结构、特点及相关问题为考察重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拨 被动句 句法格式    一、关于“拨”字句与“拨”字被动句  宁波方言中的“拨”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多
期刊
摘 要:标题是文本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体现出作品的灵魂,可以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欲和购买欲。本文以2011年年末“当当网”上所列“图书”条目下,以“青春文学”和“大陆原创”为检索条件所筛选出的青春文学作品标题(合计9300余条)作为语料,通过对这些语料的研究。以求发现其语言学价值,实现其商业利益。  标题是文本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体现出作品的灵魂,可以传达出作者
期刊
摘 要:文章运用经济学的“反身性理论”来解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通过反身性含义及其识解模式对对汉语教学过程的解释分析,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反身性理论可以升华静态教学和动态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掘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的教学潜力。  关键词:反身性 外视角 内视角 识解模式    “反身性”作为哲学类相关学术性代名词,已经被广泛引入“解释学、社会科学、金融学等领域,作为宏观社会科学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字理据“六书”中的“象形”进行分析,恰如其分地利用汉字的早期字形,以汉字象形字教学为切入点,找出现有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汉字演变为佐证,让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现代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符合汉字特点的文字观念,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了解汉字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生活的自然言语中,人们在会话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语言上的错误,并在发现错误之后会对自己的语误进行修补,这种语误修补行为是非常普遍的。由于口头会话的过程与书面语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需要即兴表达当场表述,而口语交际过程不可能像书面语那样流畅,会充斥着迟疑、重复、停顿、修补等间断语流。对自然言语的研究,西方语言学学者最早是通过心理语言学对言语错误的分析以及对言语的记时研究来进行的。  关键词:会
期刊
摘 要:“杀很大”以黑马之姿在2009年年初进入台湾国语当中。什么是“杀很大”?一开始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这句台词却让“X很大”结构有了强大的能产性。本文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X很大”,试图从结构义的特点方面找出台湾人对于该结构的诠释及创新依据。研究发现,在不知“杀很大”原义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采用最典型的方式对其进行理解和应用。  一、前言  “杀很大”这句台词不只让台湾女明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