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一环,精神损害赔偿是构建完善的人权保障体系、保护人格利益必不可少的制度依据。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利益的逐步重视,精神损害赔偿尤其是其适用范围问题受到我国理论和实务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在讨论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客体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精神损害适用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侵权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述
  精神损害是指因侵权行为所导致的受害人心理损伤,或者感情上伤心、烦恼、苦恼,以金钱赔偿作为救济方式的损害,主要包括被侵权人一方精神痛苦、或其他严重精神反常情况。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等无形损害,要求侵权人通过支付当事人一定的金钱财物来抚慰被侵权人,惩罚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
  二、主体范围
  目前,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精神损害赔偿权,而法人却没有。法人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以自己的名义参与社会活动,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组织。对于法人的主体范围,学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
  (一)肯定说
  法人作为拟制的法律人格,虽不能像自然人遭受精神痛苦,但精神利益可以受到损害。当侵权行为侵害法人的人格权,比如名誉权、名称权、信用权、商业秘密权等,可能会不利于法人的正常经营,某种程度上也是侵害了法人的精神利益,这也应当包括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内。笔者赞同肯定说,精神损害是主体受到的精神上的损害,应该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若不赋予法人的精神损害以合法地位,否认法人享有精神损害赔偿权,则使法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法人即与自然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显然不符合平等的立法原则。
  (二)否定说
  法人没有生命,不可能有心理上的任何感受。法人的人格权,比如信用权、名誉权、名称权、荣誉权等受到损害,造成商业信誉丧失、社会评价低下之类的,都会转化为经济损失,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财产损害,可以请求财产上的损害赔偿。法人与自然人的最基本区别是,法人不具有自然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损害赔偿体现的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尊重和人权的保护。
  三、客体范围
  根据现行的法律以及我国的司法现状,笔者认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客体范围大致为以下几种。
  (一)身份权
  身份权是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权利,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配偶之间、收养与抚养时候的身份权利。根据2011年最高院出台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因非法使脱离监护关系,造成亲子关系或者其他亲属关系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可求偿。
  (二)特定的财产权
  精神损害赔偿中所指的财产权是特殊的,要求被侵害的财产是特定的、具有特殊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寄托了他人的某种情感。且此物品有人格利益因素,即渗入了人的人格价值和某种精神利益,使其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成为人的人格依托、精神依靠、或者人格化身。而当这种寄托了特殊情感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物品受到侵害时,自然对其所有者造成精神上的损害,也就符合了申请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
  四、对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思考与建议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解释》中明确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格权,并没有全部覆盖精神权利,导致限制过窄,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是立法的一个缺憾。例如对于贞操权,目前尚未有法律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这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之处。而对比于其他的侵害,侵犯贞操权的行为,如强奸,明显更加不利于被害人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更严重的不利后果。贞操权,是公民依法自由支配性行为,维持性生活的纯洁,排斥非法侵害的具体人格权。不同于我国,很多国家早已建立贞操权保护机制,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825条规定:“以欺诈、威胁或者滥用从属关系,诱使妇女允诺婚姻以外的同居的人,对该妇女因此而产生的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大致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中人格权和人格权利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把贞操权等某些人格权纳入保护的范围中。
  (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应该得到合理的法律地位
  司法实践中,当合同违约时,被侵权人会情绪失落,痛苦、失望、苦恼等。这也就表明,精神损害有可能伴随着违约行为而产生。美国《合同法重述》中规定,只有当合同违约同时造成精神损害和身体损害,或者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后果时,才可以申请精神损害赔偿。笔者认为,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许多法院判例都支持了违约的精神损害,比如徐州中院审理的抱错婴儿案。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符合司法实践的要求,因此建立该制度是必须的,只是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应当在承认该制度的基础上,排除纯粹的商业性合同,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赔偿数额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商业赢利合同中,当事人应推定具有较高的商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风险控制预防能力。还应该遵循合同优先原则,合同双方自愿订立,若合同中已有条款事先约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应先按照条款予以处理,但不得与法律法规相互冲突。
  (三)2011年,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开始实施,精神损害首次被纳入国家赔偿之中
  1.数额限制原则
  应该明确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上限和下限,设置上限可以杜绝有些被侵权人乘机钻空子,胡乱求偿,动辄要求数万的情况。设置下限体现了国家赔偿的抚慰与补偿作用,极低数额的精神赔偿,如要求一元的精神赔偿,无法实际补偿被害人,在现法律体制是不可取的。
  2.抚慰为主原则
  国家赔偿主要是起到抚慰被侵权人、适当弥补损失的作用。考虑到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损害无法估量的特点,类似《侵权责任法》的惩罚性赔偿并不适合。
  3.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可以赋予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利,对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案件的特殊情节、实际情况进行酌情考虑,在上下限定的范围内合理加减赔偿数额。
  五、小结
  精神损害赔偿是关乎公民尊严与人权的基本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基于精神损害的理论分析,主要论述了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主体范围,并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司法适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希冀国家出台更多法律法规,不断扩大、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承认法人的精神损害求偿权,制定具体的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逐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其他文献
脑缺血损伤时,有一系列粘附分子参与调节炎性反应和脑微循环功能的改变.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在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之间的
红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必须贯彻正确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有辨证的思想意识;实现内容和形式、精神与实体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应有的特点和突出精神特色;要有发展的观念等。
在我国刑法规定中仅将犯罪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虽然酌定情节与法定情节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审判机关根据不同案件之间的差异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但正因
期刊
链蛋白(Cats)是一组具有相似结构的胞内糖蛋白家族,能与上皮钙粘蛋白(E-Cad)胞内结合,共同承担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信号转导功能,在细胞的粘附、核转移、生长控制以及肿瘤的发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激活抑制物(TFP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0例AMI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TF及TFPI的抗原水平
川、渝、滇、黔地级城市的新建师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日已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但西南地级城市的新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质
摘要:国际上把电子商务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定义为在互联网上解决互联网纠纷的机制,其包括在线协商、在线调解、在线消费者投诉等六种。我国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迅速,但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缓慢,既没有形成完善的0DR服务体系,也没有形成完整ODR服务规则。我们需要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律,完善ODR服务体系与规则,创设更多样性的法律机制,让ODR与电子商务同步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在线纠纷;法律机制  一、电
摘 要:网络的出现为人们进行社会舆论提供了更多的舆论渠道,而网络示范言论的出现给当代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此,针对网络示范言论,需要制定相关的刑法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网络言论。本文就网络示范言论的刑法规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示范言论;影响;刑法规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信息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有力的促进了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然而,网络信
摘 要: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两罪名罪状比较简单,两罪的犯罪客体、犯罪主体以及可适用的刑罚相同。这种立法方式引发了理论上对两罪主客观方面的广泛争议,也导致了两罪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区分。实践中涉案情况错综复杂,应牢牢把握住客观和主观两个核心区别点。  关键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区分  一、从两罪侵犯的直接客体进行区分  滥用职权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
分析了声乐演员在演唱时出现的"音准"问题,指出要加强听力训练,采取对比方法找到音准的感觉,要加强视唱训练根据教材循序渐地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练习以及提高音乐修养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