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自2004年启动实施“雨露计划工作以来,紧紧瞄准贫困对象,规范程序,强化监督,组织全省各级扶贫系统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改革试点、教育扶贫、科技培训“四位一体”的“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基本覆盖了贫困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技能、不同领域的需求。
2004年以来,共投入54285.82万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2014年共投入25900万元,使61万贫困农民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转移47.5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8%;“雨露计划”改革试点2010-2013三学年共投入13434万元,资助89612名贫困生完成高职、中职学历教育;教育扶贫2009-2014年共投入13944.02万元,资助71713名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完成学业;科技培训2004-2014年共投入10700万元,培训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实用技术111.3万人次。圆满完成了“雨露计划”工作任务,提高了全省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职业技能,使他们非农务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以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实现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工作
从2004年开始,山西省采取“瞄准贫困群体,建立培训基地,搭建输出平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措施和办法,依托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2013年分年度累计投入培训费19900万元,共培训55万人,转移就业42.9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8%。山西省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现出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对象明确,主要是瞄准农村贫困家庭有转移需求的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二是特色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了地方劳务品牌。三是效果明显,成为贫困家庭增收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经过培训后的学员就业稳定率显著提高,月平均务工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每年可为家庭增收约1.5万元,劳务输出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以资助贫困高职、中职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学历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山西省在临县、天镇等5个重点贫困县实施了“雨露计划”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12年11个县,2013年22个县。3年共投入补助资金13434万元,重点对试点县“两项制度”衔接识别出的农村贫困家庭中,2011-2013学年接受本地和异地高等职业(一、二、三年级)、中等职业(一、二年级)教育的89612名贫困生进行补助,每人补助1500元。
“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是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使一些原本打算外出打工的贫困家庭子女,选择了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到一技之长,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二是使在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继续完成学业;三是使各试点县县级领导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形成了“职教强县”、“文化脱贫”的主导思想,推动了各试点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通过试点工作的实施,加大了扶贫工作尤其是“雨露计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雨露计划”的关注和了解,贫困群众一致称赞国家实施“雨露计划”为贫困群众做了一件好事、实事,资助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将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以资助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完成学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扶贫工作
2009年,山西省正式启动教育扶贫工作,至2014年,共安排专项资金13944.02万元,资助71713名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完成学业(其中资助大学生12443人、中职生24841人、高中生34429人)。具体办法是:对考入公办本科高等学校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一、二本贫困大学生,每人提供5000元一次性资助,主要是解决入学难的问题,使他们顺利入学;对考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提供800元学费,连续资助三年,主要是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使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对考入中专、中技学校贫困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学费,连续资助二年,使他们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
为做好此项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全省58个贫困县当年建档立卡的贫困大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并被二本B类以上院校录取的,有多少资助多少。二是在全省确定了19个承担教育扶贫任务的中职、中技学校,由学校在招收的学生中,根据程序选择、申报资助对象。三是规范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程序,下发规范教育扶贫资助对象的认定程序、公告公示办法、审核程序、资金发放程序、资金管理办法。四是建立公告制度,省扶贫办通过网站、电视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告教育扶贫资助政策、认定程序、资金发放程序、资金管理办法。五是下放资助对象的审核认定权限至县级,六是将教育扶贫项目作为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内容。
教育扶贫成为山西省“雨露计划”实施的一大亮点,也是山西省扶贫开发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自启动实施以来,受资助贫困学生通过发短信、送锦旗、写感谢信等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管理水平、培养职业农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工作
2004年以来,山西省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扶贫系统干部培训、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送科技下乡等。通过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工作,在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明白人,发挥了科技扶贫的巨大作用,使贫困农民在“种、养、加”方面的收入显著增加。
2015年,山西省将大力加强“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一是加大对教育扶贫贫困生的资助规模,实现应补尽补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接受高等、中等职(专)业院校、技工学校教育的学员,每生给予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连续补助2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当年考取二本B类以上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员,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二是认真总结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典型经验,完成就业培训2万人的任务;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完成3万人的培训任务。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增收能力,为山西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
2004年以来,共投入54285.82万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2014年共投入25900万元,使61万贫困农民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转移47.5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8%;“雨露计划”改革试点2010-2013三学年共投入13434万元,资助89612名贫困生完成高职、中职学历教育;教育扶贫2009-2014年共投入13944.02万元,资助71713名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完成学业;科技培训2004-2014年共投入10700万元,培训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实用技术111.3万人次。圆满完成了“雨露计划”工作任务,提高了全省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职业技能,使他们非农务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以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实现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工作
从2004年开始,山西省采取“瞄准贫困群体,建立培训基地,搭建输出平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措施和办法,依托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2013年分年度累计投入培训费19900万元,共培训55万人,转移就业42.9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8%。山西省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现出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对象明确,主要是瞄准农村贫困家庭有转移需求的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二是特色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了地方劳务品牌。三是效果明显,成为贫困家庭增收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经过培训后的学员就业稳定率显著提高,月平均务工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每年可为家庭增收约1.5万元,劳务输出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以资助贫困高职、中职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学历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山西省在临县、天镇等5个重点贫困县实施了“雨露计划”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12年11个县,2013年22个县。3年共投入补助资金13434万元,重点对试点县“两项制度”衔接识别出的农村贫困家庭中,2011-2013学年接受本地和异地高等职业(一、二、三年级)、中等职业(一、二年级)教育的89612名贫困生进行补助,每人补助1500元。
“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是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使一些原本打算外出打工的贫困家庭子女,选择了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到一技之长,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二是使在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继续完成学业;三是使各试点县县级领导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形成了“职教强县”、“文化脱贫”的主导思想,推动了各试点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通过试点工作的实施,加大了扶贫工作尤其是“雨露计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雨露计划”的关注和了解,贫困群众一致称赞国家实施“雨露计划”为贫困群众做了一件好事、实事,资助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将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以资助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完成学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扶贫工作
2009年,山西省正式启动教育扶贫工作,至2014年,共安排专项资金13944.02万元,资助71713名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完成学业(其中资助大学生12443人、中职生24841人、高中生34429人)。具体办法是:对考入公办本科高等学校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一、二本贫困大学生,每人提供5000元一次性资助,主要是解决入学难的问题,使他们顺利入学;对考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提供800元学费,连续资助三年,主要是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使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对考入中专、中技学校贫困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学费,连续资助二年,使他们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
为做好此项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全省58个贫困县当年建档立卡的贫困大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并被二本B类以上院校录取的,有多少资助多少。二是在全省确定了19个承担教育扶贫任务的中职、中技学校,由学校在招收的学生中,根据程序选择、申报资助对象。三是规范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程序,下发规范教育扶贫资助对象的认定程序、公告公示办法、审核程序、资金发放程序、资金管理办法。四是建立公告制度,省扶贫办通过网站、电视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告教育扶贫资助政策、认定程序、资金发放程序、资金管理办法。五是下放资助对象的审核认定权限至县级,六是将教育扶贫项目作为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内容。
教育扶贫成为山西省“雨露计划”实施的一大亮点,也是山西省扶贫开发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自启动实施以来,受资助贫困学生通过发短信、送锦旗、写感谢信等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管理水平、培养职业农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工作
2004年以来,山西省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扶贫系统干部培训、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送科技下乡等。通过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工作,在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明白人,发挥了科技扶贫的巨大作用,使贫困农民在“种、养、加”方面的收入显著增加。
2015年,山西省将大力加强“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一是加大对教育扶贫贫困生的资助规模,实现应补尽补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接受高等、中等职(专)业院校、技工学校教育的学员,每生给予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连续补助2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当年考取二本B类以上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员,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二是认真总结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典型经验,完成就业培训2万人的任务;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完成3万人的培训任务。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增收能力,为山西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