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近期犹太史研究的一项跨学科成果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9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张倩红教授等编著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一书,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犹太史研究受到西方史学深刻影响的学术境遇,体现了犹太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为人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早期成因、西方价值理念的源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關 键 词】犹太史;跨学科研究;政治传统;历史观念;集体记忆
  【作者单位】何敏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何天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整体史观也深入发展起来,于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一股文明探源与文化反思的热潮。一些西方历史学者在探寻西方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向了犹太人的政治传统。在当代,犹太史研究深受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犹太地方史、犹太人口学、犹太经济史、犹太法学、东方犹太问题研究逐渐被拓展出来。学者们为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角度揭示犹太史的内涵,充分借鉴了近现代西方社会史、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使犹太史研究超越了原来的单一化思考路径。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犹太历史意识、历史心理、历史观念及其现实的社会政治功能等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由张倩红教授等编著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一书,将国际学界关于犹太史研究的三个前沿热点问题——国家形态、历史观念和集体记忆关联起来,作为相关研究的一个整体性主题,既反映了当代犹太史研究受到西方史学深刻影响的学术境遇,又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受到学界的较高评价。
  一
  国内学者对犹太史的关注由来已久。民国时期张天福编著的《希伯来法系之研究》,借鉴美国学者约翰·享利·威格摩尔的做法,将古代犹太人的法系分摩西法典时期、古典时期等五个时期,介绍了该法系的主要内容,对其司法制度也有所研究。近年来,王立新著的《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综合运用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古代犹太人的历史观念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朱维之主编的《希伯来文化》,主要介绍了希伯来的民俗、律法、神话、宗教、先知书、史学、诗歌、小说以及艺术等。姜岳斌、刘程著的《古希伯来美学》,从分析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意识、宗教观念入手,观察他们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的审美意识,通过考察该民族的宗教意识、宗教观念对审美活动的影响,探索了古希伯来人的美学思想。在上述研究中,中国学者对于古希伯来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化艺术方面,而对希伯来人政治传统与国家形态的研究鲜有涉猎;而在一些区域史,如中东史的研究中,虽涉及希伯来王国的历史,但对其社会结构、权力体制和政治理念等问题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对于犹太传统中的集体记忆、犹太历史观念的现代演进等问题,在研究中基本上没有涉及。《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作为近期国内不多的关于犹太史的专题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研究中的不足。
  在现代社会中,“犹太历史观念强化了犹太人的存在感和命运意识,与犹太人所经历的文化适应、宗教改革和社会改良密切结合在一起,成为维系犹太认同的重要方面”[1],也就是说,作为犹太社会的现代转型的重要思想先导,犹太历史观念的兴起与演进在以色列这一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犹太人是一个高度重视集体记忆的民族,犹太人的存在与延续在于他们“忠于一部圣书,一种共同的宗教信仰,一种生活方式”[2],更在于他们对一部神圣历史的记忆。在犹太人维持和延续自己民族身份的过程中,集体记忆起着无法忽视的重要作用。《犹太史研究新维度》立足于学术创新,从国家形态、历史观念、集体记忆等方面考察犹太史的演进历程与表象特征,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审视犹太认同与犹太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政治内涵,无疑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犹太学的研究。本书既反映了犹太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也拓展了当前犹太史的研究空间。
  二
  宗教意识与历史观念之间具有交错相应的独特意蕴。近代犹太知识精英尤其关注犹太教的历史,对它的勾勒具有浓厚的哲学倾向。他们有着要打破犹太教神学历史观的束缚,用自然宗教的理性去改造犹太教的强烈企图。犹太教作为一种宗教,至少不是单纯的自然神论。一位正统的犹太人就必须归属到作为一种真正信仰的犹太宗教中去。近代宗教不仅与理性相联系,而且与宗教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实证性因素相联系。近代犹太学者的历史主义思想、犹太教科学观念把历史哲学观念和历史实证主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适应了宗教改革的需要,进而系统地构建了改革派的犹太教理论。现代犹太历史观念强调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世俗、历史的理解,鼓励宗教与世俗的互动与融合,增强了犹太人对现代世界的适应能力,也提升了犹太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犹太史研究新维度》试图从宗教教义中探究现代犹太学术的思想渊源,寻找现代犹太民族认同与宗教教义之间的契合点,分析政治传统、身份认同、历史观念与犹太历史的演进之间的紧密关联,进而折射出传统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之间纷繁复杂的历史面相。
  希伯来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传统是近代欧美西方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的源头之一。《希伯来圣经》作为犹太教的启示性经典文献,蕴含着一些法治精神。传统的犹太社会是一个以《圣经·旧约》为核心的社会,在这一法度面前人人平等。西方民主意识萌发与伸张的前提之一,是希伯来人对《圣经·旧约》法度的绝对尊崇。“犹太教在其最深层确实孕育着民主理想,虽然这种理想受到各历史事件的制约,但它按照本身的意愿永久珍藏着真谛”[3]。在大流散时期,犹太人竭力保存意志的火种,通过社会精英的奋斗而传承民族的智慧,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仍然是犹太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4]。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极力否定特权,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蔑视权威、追求平等是犹太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犹太史研究新维度》着眼于《圣经》的语境和神权历史观,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古希伯来人的政治理念,诠释了古希伯来人的政治传统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建构中被吸纳、借鉴与改造为西方文明因子的具体路径,为人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早期成因、西方价值理念的源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三
  本书研究了希伯来人的早期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强调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希伯來社会转向君主制,但由于神权历史观的影响,希伯来人与外邦在君主制形态上存在显著的不同;考察了希伯来王国的政治体制,指出由于希伯来王权受到宗教等领域的制约,希伯来王国神权支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限君主制”,王权受到神权和律法的双重限制;分析了散居时代犹太人的政治权威观,探讨了流散犹太人与所在国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指出犹太政治主权意识在流散的过程中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以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梳理了近代早期政治希伯来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兴衰,指出当时基督教思想家为了创造反王权理论而构想出完美的希伯来政体,进而揭示出希伯来传统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历史贡献及其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的独特作用。本书通过探讨西方政治思想的希伯来源头,得出一个结论:西方近代主张共和制的思想家把希伯来的政治因素作为赋予正在形成中的共和观念合法性与增强其权威性的重要手段,希伯来的政治思想成为塑造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既回答了犹太人在政治制度与精神理念层面对西方文明的贡献,也衡量了西方政治文明在形成过程中所吸收和借鉴希伯来政治传统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书观照了犹太启蒙运动和现代犹太历史意识出现的过程,指出致力于改变宗教性传统生活的犹太启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犹太知识阶层的历史观;探讨了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犹太人重新发现自身民族传统中的影响,指出近代犹太人在世俗历史教育的影响下逐渐重视人性教育和历史研究,从而为犹太教的科学研究准备了条件;分析了德国历史主义对犹太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出现的犹太历史主义,指出犹太知识精英在德国思想家及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开始重构犹太历史体系;论述了近代犹太教改革运动与犹太历史观念的关联,指出后解放时代的犹太知识精英塑造的现代犹太历史意识为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本书通过研究近代以来犹太史学观念的兴起与发展,得出一个结论:受主流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近现代犹太历史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犹太人不断反思自身历史命运并努力为之奋斗的结果。这一结论解释了启蒙时期犹太人突然兴起犹太史学的原因、犹太史学观念在犹太思想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途径与方式、犹太史学在犹太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等一系列困扰犹太史研究者的学术疑难。
  本书探究了当代以色列运用民族集体记忆构建国家的进程;分析了集体记忆对于犹太民族维持与延续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研究了犹太复国主义对于历史资源的政治运用,特别是民族历史资源被用来再造民族身份和创建现代国家的方式;分析了在以色列建国之后犹太复国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所遭受的包括多元文化主义在内的一系列挑战。本书通过探究当代以色列在国家构建的进程中对于民族集体记忆的运用,得出一个结论:多元文化主义促使犹太民族的集体记忆碎片化,瓦解着以色列的集体主义精神;客观上也推进了以色列社会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大了以色列社会的开放程度。这一结论解释了19世纪末以来的犹太人运用集体记忆、发掘历史资源来建构现代犹太民族国家的途径与方式,阐明了在以色列国内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的形塑之间存在的“迷思”与张力,也为中国人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些启示。
  四
  本书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犹太政治传统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强调该传统浓缩了不少现代人所追求的思想观念且对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形成做出了不容低估的贡献;研究了犹太人在面对复杂的历史际遇时以独特的历史意识来看待民族历史、抉择现实命运的族群认同;探讨了犹太人怎样从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挖掘出某些历史元素,在赋予其当下意义的基础上将其诠释成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集体记忆,进而使之成为建构民族国家的精神动力。本书的相关成果体现了犹太历史研究的新维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世界史学科中的犹太史研究,特别是犹太史前沿领域的研究。
  历史观念的提出与发展在西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哲学家到基督教神学都专注于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历史研究在不断澄清问题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呈现出阶梯状的演进历程。在很大程度上说,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围绕马克思哲学所开展的争论,都不是对于原理的争论,而是关于历史观念的争论,因此,历史观念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去研究的课题。“历史之根是现代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资源,人们通过对‘过去’进行选择、重组、诠释,可以为当前群体创造共同身份与认同的努力提供一种悠久的传统。”[1]本书的相关研究倾向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研究范式,通过“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来说明近代以来犹太民族历史观念的一些原则,适应了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需要。
  本书认为,现代犹太历史意识的形成为现代犹太民族认同的塑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换言之,犹太人所共有的历史意识被充分地挖掘、放大与利用,借助于集体记忆的形式成为建构与塑造现代民族国家这个新型政治认同的重要资源。本书的相关成果既反映出犹太民族历史学者的社会情怀与忧患意识,又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史学研究那种关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学科使命。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以色列在建国后的史学研究仍然是牵动这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敏感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不断被重新诠释与进行当下的翻译”[5],一批批以色列历史学家被推到了国家政治的浪尖风口,他们被反对者斥为“新殖民主义的喉舌”,被支持者誉为“民族精神的卫士”。一个不敬重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一个不公正客观对待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固然重要;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同样重要。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党史研究时,深刻地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6]。
  本书着眼于史学研究的新维度,立意于精神要素与思想观念源于历史、塑造历史又超越历史的客观规律的彰显,拓展了当前犹太史的研究空间,讴歌了历史学者的社会情怀与忧患意识,弘扬了史学研究关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学科使命,是中国学者近期对犹太史研究的一项跨学科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倩红,胡浩,艾仁贵.犹太史研究新维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3.
  [2][以]阿巴·埃班.犹太史[M].阎瑞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20.
  [3][美]路易斯·芬克尔斯坦.犹太人与世界文化[M].林太,张毛毛,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250.
  [4]张倩红. 文化:为何犹太人与众不同[EB/OL].http://www.liuwang.cn/ArticlePrint.aspx?DetailID=479769.
  [5]微言.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掘金[J].出版广角,2011(10).
  [6]习近平. 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08).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最蓝的眼睛》以来,莫里森在作品中叙述黑人背负沉重历史创伤记忆的同时,也一直探索黑人如何在当代的主流白人文化中重建历史、寻找文化身份与个体存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爵士乐》延续了黑人族群遭受集体创伤的主题,通过乔与维奥莱特的婚姻危机加以呈现,并使之延展成为被都市文化蛊惑、进退两难的当代黑人群像。莫里森以爵士乐为叙事线索,巧妙地融合了黑人创伤历史、家庭伦理、消费文明的异化作用等重大命题,在
期刊
【摘 要】人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出版体制改革后,各出版社都非常重视人才激励机制的制定。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为例,分析其“梯队式”分配模式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及其对分社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其他高校出版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高校出版社;人才;分配;梯队式;激励  【作者单位】曾学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赵文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秦茂盛,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王强虎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商业模式画布理论研究模型,结合国内科普期刊的现状,以《飞碟探索》杂志为例,分析了科普期刊的经营困境和核心资源,提出了通过深入挖掘、利用核心资源进行商业转型、参与科普产业的可行性建议,并运用画布分析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商业画布分析方法的整个操作过程。  【关 键 词】商业画布;科普期刊;科普产业;转型  【作者单位】祁莲,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中国的
期刊
【摘 要】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期刊发展的主导性趋势。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数字阅读影响力国内期刊TOP100排行榜和国内期刊阅读文章TOP100排行榜,从两个纬度展示了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很多趋势和特征,如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期刊更受欢迎,阅读主题细分、用户分层已成期刊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以及阅读内容创作时间呈现就近性特征等。这些趋势和特征,既是未来期刊数字化转型内容生产的重心,也是未来期刊内容生产再造的关键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商务版新书《花与树的人文之旅》的阅读分析入手,并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的眼光,对书中基于科学性、人文性而生成的谈花写树文字,及其表面轻松、雅致的“小情趣”后所蕴含的庄重、谨严品格予以充分肯定。  【关 键 词】植物学;博物学;园林;人文  【作者单位】王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每个人从小到大,有意无意间看到、碰到的花草树木可谓不计其数,倘
期刊
【摘 要】 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研究领域,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指出其质量不高的原因,以期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来提高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 键 词】项目管理;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超星  【作者单位】白海燕,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  为了促进数字图书馆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内很
期刊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教育报刊的内迁以及在战时桂林创办的重要教育报刊——《广西教育通讯》的出版有其独特的出版业生态,抗战时期桂林教育报刊的文本内容及其历史价值从侧面呈现了抗战时期我国教育报刊出版事业的概貌。探讨这一时期教育报刊的出版对弘扬爱国思想、传播教育知识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关 键 词】抗战时期;教育报刊;出版;历史价值  【作者单位】郑振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  抗战时
期刊
【摘 要】 不论是曾经的,还是现在的,一代代沉静的爱书人,守望在都市的喧嚣与骚动背后。是他们,用一间书店,温暖了一座城市。文章从新华书店的历史、品牌成长、面临的市场困局、创新变革四个方面展现了新华书店80年的成长历程。  【关 键 词】新华书店;品牌;成长;困局;荣归  【作者单位】杨红卫,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能够存活80年的老字号企业,在中国并不多见,新华书店是其中的代表。201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挑战。纸媒须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技术,着重突出互动性这个竞争支点,完成自身的战略转型。《燕赵都市报》的《乐享健康周刊》秉承“健康至上、乐享其中”的理念,搭建了涵盖报纸、微信等端口的多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并通过形式较为丰富的线上线下互动内容和力求精准有用的健康信息传播,为受众提供了全面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本文总结了《乐
期刊
2017年3月16日至19日,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年会(简称AAS)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率团再次参会推介中国学术读物。美国亚洲研究协会是全球最大的研究亚洲的文化与学术机构,本届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出版机构。大会主题涉及亚洲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考古和社会等研究领域,与会人员达3300多名。2017年,社科文献社皮书系列等部分中文学术著作是展出的重点,以“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