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自2006年公映以来,引起了众多评述。大多评论者把它理解为一个邪恶的杀人犯阴森诡秘的谋杀故事,若以此来定论,我们很难对全片有一个通融的解释。通过细读电影,结合创作背景和故事背景,我们发现,电影《香水》以“丧失——追寻——复归”的叙事结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人类对渐已失去的美好人性艰难追寻的故事。
  [关键词]《香水》 人性 追寻
  
  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tck Suskind)的国际畅销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曾被文学界称为“一个重要的事件,一个奇迹”。小说的轰动引起了众多编剧和导演的注意和兴趣,几经周折,电影《香水》终于于2006年由《罗拉快跑》的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vkwer)执导完成,开始公映。对其评述可谓众声喧哗,使它彰显了作为后现代文本的开放性特征。大多评论者把它理解为一个邪恶的杀人犯阴森诡秘的谋杀故事,若以此定论,与影片中的许多情节相抵牾,我们难以得到一个通融全片的解释。另外,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感到,整个事件似乎超出了人们的善恶是非判断标准,道德价值判断在这里失去了意义。通过细读电影,结合创作背景和故事背景,我们发现,就其主题而论,影片给我们讲述的是现代人类对渐已失去的美好人性艰难的追寻。
  
  一、现代恶臭环境下人类美好人性的丧失
  
  影片开场呈现的是侣世纪法国巴黎肮脏恶臭、污秽不堪的街市景象,蛆虫老鼠乱窜的街道、臭气熏天的垃圾堆、满是烂肚肠的宰鱼摊,给人以污秽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空气中弥漫的全是腐臭味。“在我们所讲述的这时代里,各城市中始终弥漫着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臭气”,此解说词昭示我们,恶臭不仅是此街市和巴黎的特征,还是各个城市,是这一时代的特征。科技和文明不仅带给现代人恶臭的环境,更造成纯洁、美好、充满爱的人性的丧失。
  影片主人公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Jean Baptiste GrenouilIe)就出生在此恶臭时代最腐臭的市场中最腥臭的鱼摊上。这是他母亲在卖鱼摊旁生的第五胎,本应和前四个一样与鱼肠一起铲进河里,但他却用惊人的啼哭选择了存活。骨肉亲情在母亲心里已荡然无存,迫于生计也好,难敌无父的外界道德压力也罢,无论哪一种猜测,结果都不足以让她冷漠地割舍亲子之情。在她拿起宰鱼刀斩断婴儿脐带的那一刻,实际上,斩断的是人类圣洁伟大的母爱,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怜悯恻隐之情。本不应存在的生命却得以存活,所以他成了一个异类——没有气味的人。“生命的精髓就在于气味”,气味代表着存在,没有味道的格雷诺耶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是一个没有完整人格的“人”,是一个缺失美好纯洁人性之爱的“人”,或者说是现代社会造就的失去人味的“人”。因此,人类社会的爱恨情仇、善恶是非都被他自闭的心理空间隔避了,他以恒定不变的冷厉遮蔽深刻的情感体验。他是丧失人性的现代人的集中而极端化的体现,而且他在缺乏爱意的恶劣环境中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之抗衡,因此他成了邪恶的化身。凡是和他来往的人,无论好人、坏人,都会相继死去。他母亲因“弃婴罪”被处以死刑,加拉尔夫人、格里马老板、巴尔迪克等人,都在他离开后离奇地死亡。丧失人性的现代人的可怖性通过格雷诺耶的前期经历感性地得以显现,影片对文明社会里现代人的警示是不言而喻的。
  
  二、现代人类对美好人性的艰难追寻
  
  面对人性的丧失,现代人类又做出如何的回应?又如何进行社会性和自我性的调节呢?他们选择自省后的追寻,而且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显现了人类在追寻路上的坚毅和执著。
  没有气味的格雷诺耶却有着嗅殄万物气味的天赋异禀,他贪婪地通过嗅觉认识世界,这看似悖论的情节实际上暗示着人类“丧失——认识——追寻”的调节过程。格雷诺耶靠嗅觉感知世界,但从未深刻体验人类应有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等人性情感体验,直到嗅到卖李子少女纯洁的处女体香。此体香是他“闻”所未“闻”的,他被深深地吸引,寻它而去,陶醉于其中,它是丰富的、圣洁的,以往的香味都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他要嗅足它,占有它。他误杀少女后,贪恋地想嗅尽此体香,可它随着少女生命的完结而消失。此时,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类的情感体验——痛苦,也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他作为人的存在,因他发现了人类之所以为人的人性——纯洁的美、至圣的爱,它有着使“恶魔”自识自省的魔幻性。小说文本中写到:“这香味里魔幻般地包含了构成一种巨大芳香、一种香水的一切:柔和,力量,持久,多样性,惊人的、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美。”这里关涉到“香味”“香水”的象征意义,它是人性中纯洁的美、圣洁的爱,具有柔和的性质和惊人的力量,是人类绵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失去人性的格雷诺耶一旦嗅到它,就如饥似渴,就想占有它,就想永久地保存它,否则他所谓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格雷诺耶对人性的第一次体认。
  格雷诺耶对自我人性丧失的体认则是发生在他七年的穴居生活之后。为了学会保存香味,他只身前去格拉斯,离开巴黎远一些,离开“文明”远一些,他就越觉快乐,他终于得到了自由呼吸。他来到了一个全然没有社会气味的洞穴,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与世隔绝使它是纯净的,生活于其中的格雷诺耶是自我的存在,他才真实地认识了自我。他发现自己是没有任何味道的,他是不存在的。卖李子少女再次显于脑际,人类纯洁的美、圣洁的爱再次召唤他去完成他伟大的事业——寻找、保存、拥有人类的香味。深蕴于心底的对纯洁美的渴望和重得失去东西的冲动驱使他勇敢地走出了山洞。此时,他发现了人性,发现了自我和人类美好人性的丧失,并走上了追寻人性复归的道路。
  发现人类人性丧失是艰难的,追寻人性复归的道路和代价更是漫长、巨大的。格雷诺耶为了学会油脂离析法,用“不少于一百种新香水的配方”换得了巴尔迪克的介绍文书,长途跋涉前往格拉斯。在格拉斯的工作中,尽管他勤劳肯干,还是要忍受主管工头的粗虐态度。不过,这些他都不放在心上,他致力于制造“人性香水”的实验中。他终于成功了,他先后杀死了25位少女,分别提取她们的体香,又适量配置,制造成了“人性香水“。此过程中,他成了众矢之的,他顶着全城市民的谩骂声、牧师与教民的诅咒声、全城宵禁的谋杀之难等,义无反顾地实施着他的计划。为了得到最后一位少女的体香,他处心积虑地实施谋杀计划,都没有得逞,他又翻山越岭徒步跟踪离逃父女,终于在海边旅店得手。在此,不是体恤杀人犯格雷诺耶,更不是为他鸣不平,只想明示“人性香水”制 造之路的漫长与艰难。另外,得到象征着纯洁、友爱、力量的“人性香水”的代价也是巨大和沉重的,它是活生生的25位少女生命的凝聚。也许正是她们处女身的纯洁,才使其牺牲有可能配置成挽救人类的“人性香水”,我们在此看到的是人类通过自我杀戮与毁灭才得以换取丧失了的东西,影片的警示性再次彰显。
  
  三、现代人类对美好人性的礼赞
  
  丧失了美好人性的现代人虽在污浊环境中浸染了恶劣品性,但在灵魂深处深蕴着对失去的东西的渴求,这集中体现在“人性香水”的威力和魔力上。
  在行刑时,格雷诺耶将凝聚了25个少女体香的香水滴在手腕上,顷刻间,香水像是具有了某种奇异魔法,使处决场变成了膜拜地和狂欢场。在味觉的奇妙享受中,处决手放下处决刀跪地啼呼:“这人是无辜的”,瞬息间,义愤填膺的群众怀着敬仰、爱戴对天使格雷诺耶顶礼膜拜,赞美声、拥戴声响成一片,欣喜若狂的眼泪显露了他们重见天使的感动。格雷诺耶又把香水滴在手绢上,随着手绢的飞舞,香水的魔力不断扩大,刚才还是推搡、争吵的众人,此刻和颜悦色,面带爱意、善意,相互倾慕欣赏,他们或跪倒或哭泣,或拥抱爱抚或宽衣亲吻,狂喜转变成疯狂爱欲的表达。此刻,万人刑场上,再没男女、贵贱之分,再没官民之别,他们只是人,互相表达爱意的原初人,是复归了人性的处于平和幸福中的人。我们知道,广大民众赞美、膜拜的不是杀人凶手格雷诺耶,而是他身上的香水的纯洁之美、圣洁之爱:之所以出现刑场上的情爱场面,是他们嗅到了香水的“爱意”,出现了原始人性的复归;是“人性香水”的“异香”征服了数以万计的在场者,化解了人类之间的嫉妒、仇恨与敌意。正如解说词所说,香水足以征服整个世界,它的威力比金钱、恐惧、或死亡更强大,可以激发人类的爱慕之心,所向披靡。
  影片结尾,格雷诺耶回到了出生地,那个又脏又臭的地方,那个到处是群氓的地方。他把香水倾注到自己的头上,诡异而有着蛊惑性的奇香吸引了众多的流氓、妓女和杀人犯,他们带着看见天使的欣喜一拥而上,把格雷诺耶压在身下,撕成肉块,分而食之。事后,他们满心都是圣洁的幸福光辉,如小说结尾描述的一样:
  “在他们阴沉的灵魂里,突然变得那么轻松乐观。在他们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童话般的柔和的幸福光辉。……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众人撕食浸染了“人性香水”的格雷诺耶,并非表明他们的野蛮行径,而是展现了人性本能中对爱的渴望。正是他们撕食了“爱意”,他们才感到轻松乐观、幸福自豪。
  影片中,众人对格雷诺耶的膜拜和分食都是源于他身上的香水,与其说是对他的膜拜和分食,还不如直接说是对“人性香水”的膜拜和分食。现代人对香水的膜拜、渴望与占用,实际上是对人类纯洁美好人性的礼赞与渴求,唯有拥有了它,他们才能远离罪恶和堕落,才能消解仇恨与妒忌,才能得以平和幸福、乐观向上。
  影片《香水》以“丧失——追寻——复归”的叙事结构,用倒叙式的侦探小说的叙事策略,冠以诡秘奇异的情节外衣,完成了它作为后现代文本深刻寓意的传达。他给“文明”的现代人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美好纯洁的人性是人类富有幸福之本,是人类得以绵延发展的持久动力!
其他文献
[摘要]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是营造父系社会结构的影像文本,剧作呈现了父系家庭的典型特征:以血缘姓氏为传承核心,以父系权力意志为主导准则,以父系关系为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而“父亲”符号的文化建构贯穿其中。随着历史语境的位移,上述父系家庭特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解。  [关键词] 血缘姓氏 父系权力 父系家庭 “父亲”符号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3
【摘要】基督教发源于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最初传入欧洲与罗马、希腊文化曾经发生过两个多世纪激烈的碰撞和交融,最后才成为西方的主流文化。基督教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表达。鉴于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全方位影响,电影艺术作为西方文艺大传统的一个局部分支。其产生与发展,自然也在基督教意识形态的覆盖范围之内。不夸张地说,整整一部西方电影史从未脱离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塔可夫斯基 宗教
[摘要] 音乐剧《Into the woods》将我们耳熟能详的四个童话故事:《杰克与魔豆》、《小红帽》、《灰姑娘》、《莴苣公主》串连在一起。谁都好奇这样的一个组合会引出一系列怎样的故事。作者绝对没有让观众失望,对经典童话的拆解,对童话故事“幸福美好”的表象的打破,把一部音乐剧演绎得无比精彩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教育。上半部分体验了童话的美好,下半部分颠覆童话的完美结局,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摘要] 纪录片《俺爹俺娘》,用一个儿子几十年来给父母的照片和视频,串成了一个萦绕在无数有相似经历人的记忆中的故事。那是一对夫妇共度七十余载的真实见证,那是一个儿子眼中最为踏实本分的父母亲的形象。而那些照片,亦或是一件父母亲给“我”的礼物,都成了这一世情缘之下永久难以割舍的情愫。含泪中,我们不仅感动着,并且也在用这种流动的方式,去读懂老一辈的情怀,去铭记那些生命中永远不能抹去的深情。  [关键词]
[摘要]当有些爱情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越过了规范下的合理与接受,与传统伦理理性相悖时,导演便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演绎不可能的相遇、相知、相恋,以至别离,这场错爱的结果令我们扼腕唏嘘。以中外九部电影的主题为基点,探讨里面主人公的感情在理性中的冲突与遗憾,并延伸到这些另类爱情被人们所接受的尺度上。  [关键词]伦理理性另类爱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
[摘要] 一部《回家的诱惑》让山寨电视剧成为今年舆论的热点话题,山寨电视剧在饱受抨击的同时却具有较高收视率,这与制作发行方的需求、观众的需求、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山寨 电视剧 抄袭 创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10    2011年,正当各大电视台为各自黄金场电视剧的收视率大打攻坚战的时候,湖南卫视凭借着《回家的诱惑》(第
[摘要]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备受影视界青睐,与影视结下不解之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说作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具有人文精神,首先能打动导演的情怀;文本具有影视剧改编的各种有利因素与潜在张力;作家有意识地量身定制,主动谋求与影视界的合作。  [关键词]小说 影视 人文精神 基本因素 创作意识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广西文学在中国文坛渐显崛起之势,尤以小说和影视创作成绩喜人,而此二者之间,又
[摘要]NBA是世界顶尖的篮球体育赛事,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NBA具有了多重复杂意义,也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泡沫和幻景。它借助媒介的平台,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建构独特的文化现象,消解了意义的深度与理性;与商业和市场共谋,创造消费奇观。在各地球迷为赛场上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呼过瘾时,NBA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驻扎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NBA 媒介 文化
[摘要]电影《青蛇》堤徐克的经典电影作品之一,对经典神话传说进行了现代意义的解读。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性与人间真爱的探索发人深思。  [关键词]《青蛇》 色 爱    《青蛇》是徐克的经典电影作品之一,画面清丽,意蕴悠远,情节曲折,不落窠臼,令人观后难以释怀。影片讲述了一个悲凄哀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徐克运用玄幻的神话想象和细腻的影视语言透露了现代人的本能欲望和内心焦虑,诸多具有浓烈象征意义的
[摘要]笔者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主体问题研究(上)中已经详细地论述谁应该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以及对现在流行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家主体说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反面进一步论述谁应该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 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的若干民族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