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照例去养老院看妈妈。远远的,便看到她坐在初春的阳光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咧着嘴笑。
“老董,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呀?”我提着一大袋食物走到妈妈身边,拿出一个橘子剥给她吃。妈妈不回我的话,只是看着我手里的橘子。“想吃橘子了?不急,等我剥好。”我边剥橘子边逗她,“老董,认识我不,我是谁啊?”妈妈抬起头,迷茫地看了我一会儿,又仔细想了一下,忽然咧嘴一笑:“妹妹,你是我妹妹。”
一边的护工阿姨忍不住笑了:“奶奶,你怎么又搞错了,这哪里是你妹妹啊,明明是你女儿嘛!”妈妈疑惑地看我一眼,轻声地嘟囔:“就是妹妹嘛!”“对,妹妹,就是妹妹。”我笑吟吟地点着头,“老董真聪明,来,奖励你一只橘子。”我把橘子塞到妈妈手里,她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还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摩挲着妈妈的手,阳光下,她的笑容纯净透亮,单纯得就像个孩子。
五年前,妈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开始,我们并没意识到她生病了,反而常常为她的健忘而烦恼。那时,爸爸身体不好,每天买菜是妈妈的任务。怕她记不住,每次出门前,爸爸会给她写好菜单,可是等她回到家,买来的菜全变了:芹菜变成了青菜,鳜鱼变成了鲫鱼……最糟糕的是,到了后来,妈妈只会买这两样菜,还常常被人骗,短斤少两。
最让人着急的一次,她不知把一张存了几万元的存折放哪儿了。爸爸陪著她一起找了一个下午,才在阳台橱柜的顶上找到。
经过这次“胆战心惊”的经历,我们才意识到妈妈的不对劲儿。我带着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后来,仔细想想,我们早就应该想到这方面了。但是,我们却一直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一直都在用“老来常健忘”的借口欺骗自己,用掩耳盗铃的方式逃避现实,以为不带她去看病,慢慢地,她的情况自然会好起来。
虽然医生给妈妈开了药,我们让她做各种各样的益智游戏来延缓病程,但妈妈的病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后来爸爸的去世,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一下子加重了她的病情。
那段日子,我真的觉得心力交瘁,这边还未从爸爸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那边还要面对妈妈每天的闹腾。她似乎忘记了爸爸刚刚去世,隔几天就会闹着要去找爸爸。当我告诉她爸爸已经去世时,她冲我大叫大嚷:“什么,你爸走了?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也没告诉过我一声,你这个不孝的女儿!”
我隐忍了好久,在那个烈日当空的夏日午后,妈妈再次缠着我陪她出去找爸爸的时候,终于我积攒了已久的情绪爆发了:“别闹了,爸爸已经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说完,我情不自禁地掩面痛哭。
妈妈显然是被吓坏了,她怔怔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才喃喃自语:“我怕,我害怕。”
透过眼中的泪水,我看到妈妈的脸上写满了惊恐和害怕,身体也在轻轻发抖。我心里一酸,轻轻地将她搂入自己的怀里。
因为家人都要上班,让妈妈一个人待在家里,我实在不放心。同时,我想给妈妈换一个环境,让妈妈忘记爸爸去世带给她的伤痛。我和老公商量之后,决定把妈妈送到养老院。离开的时候,妈妈还拉住我的手:“我不想待在这儿,我要回家。”我的眼睛瞬间红了,这一刻,妈妈就像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孩子,离开了家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样无助。
“别怕。”我轻拍着妈妈的背,“你看这儿有这么多老人在一起,可以和你说话、聊天。每天有人给你送吃的,还有阿姨照顾你的生活。没事的时候,你还可以去楼下的活动室,和大家一起唱唱歌,做做手指操,多开心啊。”妈妈半信半疑地看着我,问:“真的吗?”我回答:“真的,我明天就来看你。”妈妈终于慢慢松开了手。回家的路上,我的眼睛再次湿润,我想起了当年送儿子去幼儿园的情景,虽然不舍,但是我必须让妈妈融入新环境,而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发呆,越来越忧郁。
第二天一下班,我带着儿子和老公,拎着一大袋零食去看望妈妈。此时,妈妈正在护工阿姨的帮助下吃饭,我对阿姨说:“让她自己吃吧。”阿姨摇摇头:“她动作太慢了,我喂她吃,快一点。”我拿过阿姨手里的勺子,笑着说:“能让她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做。”我把勺子还给妈妈,像哄孩子一般说:“妈,自己吃饭,吃完了有奖励。”妈妈看看我,听话地拿起勺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儿子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外婆就像个小孩子。”我点点头:“以后你也要经常来看望外婆,现在外婆就是老小孩,需要我们大家的关心与爱护。”
虽然妈妈越来越偷懒,能不走则不走,有时会像小孩儿一样耍赖。可妈妈现在就是我的孩子,对孩子又怎么能责怪呢?只有对她包容、理解、耐心,就如同她当年耐心地教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我现在总是称妈妈“老董”,我发现她很喜欢这个称呼,就像小孩喜欢别人叫自己的小名儿一样。
“老董,吃菜了。”“老董,来尝尝我做的蛋糕。”“老董,看我给你买的新袜子。”每次我招呼妈妈,她都会欣喜地应答着,眼里泛出孩子般纯净的光芒。那一刻,我的心里总是被温柔所溢满。老董,我的老小孩,我愿意就这样陪着你,慢慢地走下去……
“老董,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呀?”我提着一大袋食物走到妈妈身边,拿出一个橘子剥给她吃。妈妈不回我的话,只是看着我手里的橘子。“想吃橘子了?不急,等我剥好。”我边剥橘子边逗她,“老董,认识我不,我是谁啊?”妈妈抬起头,迷茫地看了我一会儿,又仔细想了一下,忽然咧嘴一笑:“妹妹,你是我妹妹。”
一边的护工阿姨忍不住笑了:“奶奶,你怎么又搞错了,这哪里是你妹妹啊,明明是你女儿嘛!”妈妈疑惑地看我一眼,轻声地嘟囔:“就是妹妹嘛!”“对,妹妹,就是妹妹。”我笑吟吟地点着头,“老董真聪明,来,奖励你一只橘子。”我把橘子塞到妈妈手里,她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还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摩挲着妈妈的手,阳光下,她的笑容纯净透亮,单纯得就像个孩子。
五年前,妈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开始,我们并没意识到她生病了,反而常常为她的健忘而烦恼。那时,爸爸身体不好,每天买菜是妈妈的任务。怕她记不住,每次出门前,爸爸会给她写好菜单,可是等她回到家,买来的菜全变了:芹菜变成了青菜,鳜鱼变成了鲫鱼……最糟糕的是,到了后来,妈妈只会买这两样菜,还常常被人骗,短斤少两。
最让人着急的一次,她不知把一张存了几万元的存折放哪儿了。爸爸陪著她一起找了一个下午,才在阳台橱柜的顶上找到。
经过这次“胆战心惊”的经历,我们才意识到妈妈的不对劲儿。我带着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后来,仔细想想,我们早就应该想到这方面了。但是,我们却一直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一直都在用“老来常健忘”的借口欺骗自己,用掩耳盗铃的方式逃避现实,以为不带她去看病,慢慢地,她的情况自然会好起来。
虽然医生给妈妈开了药,我们让她做各种各样的益智游戏来延缓病程,但妈妈的病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后来爸爸的去世,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一下子加重了她的病情。
那段日子,我真的觉得心力交瘁,这边还未从爸爸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那边还要面对妈妈每天的闹腾。她似乎忘记了爸爸刚刚去世,隔几天就会闹着要去找爸爸。当我告诉她爸爸已经去世时,她冲我大叫大嚷:“什么,你爸走了?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也没告诉过我一声,你这个不孝的女儿!”
我隐忍了好久,在那个烈日当空的夏日午后,妈妈再次缠着我陪她出去找爸爸的时候,终于我积攒了已久的情绪爆发了:“别闹了,爸爸已经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说完,我情不自禁地掩面痛哭。
妈妈显然是被吓坏了,她怔怔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才喃喃自语:“我怕,我害怕。”
透过眼中的泪水,我看到妈妈的脸上写满了惊恐和害怕,身体也在轻轻发抖。我心里一酸,轻轻地将她搂入自己的怀里。
因为家人都要上班,让妈妈一个人待在家里,我实在不放心。同时,我想给妈妈换一个环境,让妈妈忘记爸爸去世带给她的伤痛。我和老公商量之后,决定把妈妈送到养老院。离开的时候,妈妈还拉住我的手:“我不想待在这儿,我要回家。”我的眼睛瞬间红了,这一刻,妈妈就像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孩子,离开了家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样无助。
“别怕。”我轻拍着妈妈的背,“你看这儿有这么多老人在一起,可以和你说话、聊天。每天有人给你送吃的,还有阿姨照顾你的生活。没事的时候,你还可以去楼下的活动室,和大家一起唱唱歌,做做手指操,多开心啊。”妈妈半信半疑地看着我,问:“真的吗?”我回答:“真的,我明天就来看你。”妈妈终于慢慢松开了手。回家的路上,我的眼睛再次湿润,我想起了当年送儿子去幼儿园的情景,虽然不舍,但是我必须让妈妈融入新环境,而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发呆,越来越忧郁。
第二天一下班,我带着儿子和老公,拎着一大袋零食去看望妈妈。此时,妈妈正在护工阿姨的帮助下吃饭,我对阿姨说:“让她自己吃吧。”阿姨摇摇头:“她动作太慢了,我喂她吃,快一点。”我拿过阿姨手里的勺子,笑着说:“能让她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做。”我把勺子还给妈妈,像哄孩子一般说:“妈,自己吃饭,吃完了有奖励。”妈妈看看我,听话地拿起勺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儿子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外婆就像个小孩子。”我点点头:“以后你也要经常来看望外婆,现在外婆就是老小孩,需要我们大家的关心与爱护。”
虽然妈妈越来越偷懒,能不走则不走,有时会像小孩儿一样耍赖。可妈妈现在就是我的孩子,对孩子又怎么能责怪呢?只有对她包容、理解、耐心,就如同她当年耐心地教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我现在总是称妈妈“老董”,我发现她很喜欢这个称呼,就像小孩喜欢别人叫自己的小名儿一样。
“老董,吃菜了。”“老董,来尝尝我做的蛋糕。”“老董,看我给你买的新袜子。”每次我招呼妈妈,她都会欣喜地应答着,眼里泛出孩子般纯净的光芒。那一刻,我的心里总是被温柔所溢满。老董,我的老小孩,我愿意就这样陪着你,慢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