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工业化时代的旧工业建筑面临关闭、闲置、废弃,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处在城市中心区域的一些旧工业建筑,保留还是拆除?如何保留更新?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传承、开发使用价值、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必要性;从功能转换、绿色节能技术运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对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的策略进行探讨;并列举了成功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更新与改造策略;绿色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182-02
1 城市发展中的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
1.1 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必要性
1)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近代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工业建筑记载了社会文明发展的痕迹,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对于后人了解、研究工业文明、工业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成为了城市难以分离的“遗产”。盲目的“推倒、拆除、重建”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野蛮阉割,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地域文化是创造活力城市的基本保证,而这些刻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对我们今天开拓创新产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工业建筑大都具有结构坚固耐用、大跨度、空间开敞、功能灵活、尚具备较长的使用周期。同时,工业建筑基础设施配备完善,供电负荷充沛、给排水系统完备,交通运输系统完善,这些优越的条件对其再利用改造更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如果拆除,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 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背景与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走完了传统工业化时代,并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传统制造业的占比下降,或向不发达地区转移,随着第三产业日益兴起,城市的职能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银行金融、商品贸易、新型科技、互联网信息、物流交通、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成为了城市的主要职能。
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伴随的拆迁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文化与心理问题,体现在对地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价值的缺失感、对所处的场所失去认同感,难以激发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相互交流的空间场所,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城市病。从这方面而言,“旧建筑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而且还维系着人们的情感交流、心理联系。”
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对工业化时代兴建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至今旧工业建筑保留更新已成为一种常态,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针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改造,经历了一个价值观念的再认识过程,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决策层对旧建筑大多还是采取“大拆大建,重建一个崭新的城市”的方式,即便是近年来各个城市兴起的“旧城改造”也是“推倒旧建筑,建设假古董”,对旧工业建筑更是不假思索“推倒重建”,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损毁。
3 旧工业建筑特征及改造更新策略
3.1 具有更新改造价值的旧工业建筑定义
旧工业建筑大多建于19至20世纪,主体结构状况良好,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处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可通过结构、功能、形态的适度更新改造以补充完善城市新职能需求,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巨大升值潜力;这些近、现代工业建筑因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等原因已经不再进行生产,失去原生产制造功能,已经闲置或废弃。
3.2 旧工业建筑特征
旧工业建筑具有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基础设施完善,大尺度空间、内部空间灵活并且可多次更改其使用功能用途,适应性强。更新改造周期短,初期投资小,投资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可有效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减少重建、使用直至生命周期终的拆解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
3.3 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策略及案例
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主要内容包含三部分:一是功能转换,即利用原有内部空间按实际需求转换功能布局、流线等,达到内部空间再利用的目的。二是性能化更新改造,即对原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性能化更新改造,达到节能环保目标。三是建筑外部形态改造,即保留原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历史痕迹,适度进行材料、部件更新,传承建筑历史文化。
3.3.1 功能转换模式
原旧工业建筑的类型决定了可更新的建筑功能及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常规类工业建筑:
常见于轻工业建筑多层厂房、多层库房,其特点是层高较低、内部空间开敞。此类旧工业建筑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分区和流线梳理即可改造为餐厅、办公、工作室、公寓、个性化陈列展览等。
相关案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上世纪50年代由东德援建,厂房属于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造型简洁明快,规划布局灵活,建筑风格独特,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张,原有工厂外迁,原址建筑改造更新为无污染、低能耗具有城市职能的新型产业区,从本世纪初开始,来自北京、全国乃至国外的艺术家开始进驻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这个适合艺术创作并展示作品的场所,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赋予了他们创作和展示的空间。如今北京798已經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乐园。
2)大跨度、大空间类工业建筑:
此类主要为单层重型工业厂房,其特点是层高较高、内部空间尺度大、通透开敞。此类旧工业建筑通过对空间的重组、整合,利用竖向空间解构、分解、引入等方法,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功能分区布局。适合改造为具有展示空间需求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 相关案例如英国伦敦著名的Tate美术馆,之前为伦敦南岸的一个发电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运行30年后停止使用。上世纪90年代决定将此改建成一个美术馆,改造后的建筑仍然保留原99米的烟囱,这也成为了Tate美术馆的独特标志。该建筑的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结构、形态,将厂房的巨大空间保留转换为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例如完整保留了电厂涡轮机大厅长152米,宽24米,高30米的巨型空间,成为了美术馆的重要展示厅,巨大的空间令人叹为观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3)特异类工业建筑:
此类为大型储粮仓、煤气仓(罐)、冷却塔(仓)等,其特点是具有特殊形态、空间的构筑物,适合改造成艺术中心、娱乐中心、公寓等。
相关案例如维也纳11区煤气储罐公寓区,前身为维也纳市政煤气储存区,有4个巨型砖砌煤气储罐,直径达60米,金属结构的穹顶。建于19世纪末奥匈帝国时期,1978年维也纳使用天然气后,被废弃关闭成为保护性建筑。1995年进行更新改造。将4个储罐的上半部分,改造为600多套公寓,下半部分为商业、娱乐和字楼和多功能厅,周边形成步行街,地下层改造为多层车库、库房等,通过改造,4个罐子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就达了94万平方米。此项目成为了特异类工业建筑更新改造的典范。
3.3.2 旧工业建筑节能更新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属于“既存建筑节能改造”,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实施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因此本文仅讨论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原则。针对既存工业建筑节能改造应遵循以下综合性原则:
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应根据更新后的使用功能、用途,在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尚未颁布实施之前,有选择性、灵活地参考现行节能标准,并充分考虑地域性差别,针对涉及到的能耗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空调采暖系统的热效能,照明、电器系统的效能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确定合理实施方案,有选择性地进行改造。避免改造后反而变成巨大的耗能建筑。
3.3.3 外部形态改造模式
旧工业建筑外部形态改造的原则是:“保护工业遗产历史文化,使之再生、复苏”。可以有三种模式:
1)保留原貌,适度更新
充分保留原建筑的历史特质元素、信息,进行局部、片段化的改造更新,用新的设计元素、景观要素将破碎的历史痕迹联系整合。
2)结构性保留,新旧交融
对工业遗迹的精华部分做结构性保留,作为陈列式工业景观遗迹,其余部分新建为城市公共功能设施或自然景观,形成新旧对比、交融。
3)传承特质,全新打造
对于工业遗产资源质量不高,与城市功能有所冲突的旧工业区,采取全部拆除的替代策略,新建筑应传承工业遗产的尺度、形式、材料特质和景观特征。
4 结语
随着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城市中废弃的大量旧工业建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旧建筑更新改造的生态、文化、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提出了“退二进三”政策方针。进行土地功能置换,强化公共设施建设,提升第三产业的比例,强化城市职能,针对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创建新型产业模式,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绿色生态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静,李慧民,田飞.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5.2.
[2] 殷文慧.國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与分析[J].中华建筑.2014-12.
[3] 付瑶,刘文军,崔越,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更新与改造策略;绿色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182-02
1 城市发展中的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
1.1 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必要性
1)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近代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工业建筑记载了社会文明发展的痕迹,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对于后人了解、研究工业文明、工业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成为了城市难以分离的“遗产”。盲目的“推倒、拆除、重建”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野蛮阉割,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地域文化是创造活力城市的基本保证,而这些刻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对我们今天开拓创新产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工业建筑大都具有结构坚固耐用、大跨度、空间开敞、功能灵活、尚具备较长的使用周期。同时,工业建筑基础设施配备完善,供电负荷充沛、给排水系统完备,交通运输系统完善,这些优越的条件对其再利用改造更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如果拆除,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 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背景与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走完了传统工业化时代,并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传统制造业的占比下降,或向不发达地区转移,随着第三产业日益兴起,城市的职能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银行金融、商品贸易、新型科技、互联网信息、物流交通、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成为了城市的主要职能。
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伴随的拆迁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文化与心理问题,体现在对地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价值的缺失感、对所处的场所失去认同感,难以激发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相互交流的空间场所,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城市病。从这方面而言,“旧建筑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而且还维系着人们的情感交流、心理联系。”
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对工业化时代兴建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至今旧工业建筑保留更新已成为一种常态,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针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改造,经历了一个价值观念的再认识过程,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决策层对旧建筑大多还是采取“大拆大建,重建一个崭新的城市”的方式,即便是近年来各个城市兴起的“旧城改造”也是“推倒旧建筑,建设假古董”,对旧工业建筑更是不假思索“推倒重建”,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损毁。
3 旧工业建筑特征及改造更新策略
3.1 具有更新改造价值的旧工业建筑定义
旧工业建筑大多建于19至20世纪,主体结构状况良好,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处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可通过结构、功能、形态的适度更新改造以补充完善城市新职能需求,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巨大升值潜力;这些近、现代工业建筑因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等原因已经不再进行生产,失去原生产制造功能,已经闲置或废弃。
3.2 旧工业建筑特征
旧工业建筑具有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基础设施完善,大尺度空间、内部空间灵活并且可多次更改其使用功能用途,适应性强。更新改造周期短,初期投资小,投资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可有效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减少重建、使用直至生命周期终的拆解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
3.3 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策略及案例
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主要内容包含三部分:一是功能转换,即利用原有内部空间按实际需求转换功能布局、流线等,达到内部空间再利用的目的。二是性能化更新改造,即对原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性能化更新改造,达到节能环保目标。三是建筑外部形态改造,即保留原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历史痕迹,适度进行材料、部件更新,传承建筑历史文化。
3.3.1 功能转换模式
原旧工业建筑的类型决定了可更新的建筑功能及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常规类工业建筑:
常见于轻工业建筑多层厂房、多层库房,其特点是层高较低、内部空间开敞。此类旧工业建筑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分区和流线梳理即可改造为餐厅、办公、工作室、公寓、个性化陈列展览等。
相关案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上世纪50年代由东德援建,厂房属于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造型简洁明快,规划布局灵活,建筑风格独特,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张,原有工厂外迁,原址建筑改造更新为无污染、低能耗具有城市职能的新型产业区,从本世纪初开始,来自北京、全国乃至国外的艺术家开始进驻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这个适合艺术创作并展示作品的场所,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赋予了他们创作和展示的空间。如今北京798已經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乐园。
2)大跨度、大空间类工业建筑:
此类主要为单层重型工业厂房,其特点是层高较高、内部空间尺度大、通透开敞。此类旧工业建筑通过对空间的重组、整合,利用竖向空间解构、分解、引入等方法,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功能分区布局。适合改造为具有展示空间需求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 相关案例如英国伦敦著名的Tate美术馆,之前为伦敦南岸的一个发电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运行30年后停止使用。上世纪90年代决定将此改建成一个美术馆,改造后的建筑仍然保留原99米的烟囱,这也成为了Tate美术馆的独特标志。该建筑的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结构、形态,将厂房的巨大空间保留转换为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例如完整保留了电厂涡轮机大厅长152米,宽24米,高30米的巨型空间,成为了美术馆的重要展示厅,巨大的空间令人叹为观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3)特异类工业建筑:
此类为大型储粮仓、煤气仓(罐)、冷却塔(仓)等,其特点是具有特殊形态、空间的构筑物,适合改造成艺术中心、娱乐中心、公寓等。
相关案例如维也纳11区煤气储罐公寓区,前身为维也纳市政煤气储存区,有4个巨型砖砌煤气储罐,直径达60米,金属结构的穹顶。建于19世纪末奥匈帝国时期,1978年维也纳使用天然气后,被废弃关闭成为保护性建筑。1995年进行更新改造。将4个储罐的上半部分,改造为600多套公寓,下半部分为商业、娱乐和字楼和多功能厅,周边形成步行街,地下层改造为多层车库、库房等,通过改造,4个罐子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就达了94万平方米。此项目成为了特异类工业建筑更新改造的典范。
3.3.2 旧工业建筑节能更新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属于“既存建筑节能改造”,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实施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因此本文仅讨论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原则。针对既存工业建筑节能改造应遵循以下综合性原则:
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应根据更新后的使用功能、用途,在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尚未颁布实施之前,有选择性、灵活地参考现行节能标准,并充分考虑地域性差别,针对涉及到的能耗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空调采暖系统的热效能,照明、电器系统的效能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确定合理实施方案,有选择性地进行改造。避免改造后反而变成巨大的耗能建筑。
3.3.3 外部形态改造模式
旧工业建筑外部形态改造的原则是:“保护工业遗产历史文化,使之再生、复苏”。可以有三种模式:
1)保留原貌,适度更新
充分保留原建筑的历史特质元素、信息,进行局部、片段化的改造更新,用新的设计元素、景观要素将破碎的历史痕迹联系整合。
2)结构性保留,新旧交融
对工业遗迹的精华部分做结构性保留,作为陈列式工业景观遗迹,其余部分新建为城市公共功能设施或自然景观,形成新旧对比、交融。
3)传承特质,全新打造
对于工业遗产资源质量不高,与城市功能有所冲突的旧工业区,采取全部拆除的替代策略,新建筑应传承工业遗产的尺度、形式、材料特质和景观特征。
4 结语
随着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城市中废弃的大量旧工业建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旧建筑更新改造的生态、文化、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提出了“退二进三”政策方针。进行土地功能置换,强化公共设施建设,提升第三产业的比例,强化城市职能,针对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创建新型产业模式,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绿色生态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静,李慧民,田飞.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5.2.
[2] 殷文慧.國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与分析[J].中华建筑.2014-12.
[3] 付瑶,刘文军,崔越,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