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6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氧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活动与休息、排便护理、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这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8-01
  心肌梗死一般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性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内科的急症,起病急骤,变化快,常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对心肌梗死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是施救成功的关键,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前壁心梗35例,下壁心梗20例,其他部位11例。
  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胸闷或难以忍受的压榨样、窒息或烧灼样疼痛,是否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恐惧及濒死感,部分病人可有颈肩部及背部放射痛,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病人无疼痛,只有轻微头晕、乏力的症状,考虑为无痛心梗,有时患者发病时即表现为休克或心衰等症状,如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这就要立刻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尿量等。运用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以便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一旦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同时应在用药过程中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输液速度,防止药液外漏。用硝酸甘油时密切观察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心肌梗死易引起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工作,通知医生。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住在监护室,与家属近距离接触中断,加上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样或紧缩性伴濒死感的疼痛,机械等噪音。患者对病情预后的担心等等,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压抑的情绪。不良的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加大心肌耗氧量,增大心肌的负荷,每增加一件诱发因素,就会增大心肌梗死死亡的机会。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限制探视人员数量,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乐观情绪。当病人胸痛剧烈时应尽量保持有一位护士陪伴在身旁,避免只忙于抢救而忽略病人的感受,要允许病人表达出对死亡的恐惧,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用亲切耐心的态度和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2 休息与活动:患者发病1~3天绝对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病后48小时内。休息可解除患者焦虑不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和减少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的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活动耐力的恢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度活动,也不能担心病情复发而不活动。因此护士应协助病人的一切日常生活,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病情轻且无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者,第一周可以由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每次20min,每日3~5次。第1~2周,开始在床边、病室内走动,在床边完成洗漱等个人卫生活动。第2~3周,可在室外走廊行走、到卫生间洗漱或上厕所。第3~4周,试着上下一层楼梯。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两次活动之间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在活动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其反应。若病人活动时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率比安静时增加20~30次/分钟;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出现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的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3 疼痛的护理:突然剧烈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以加重患者焦虑状态,乃至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引起心律失常或休克,故解除疼痛至关重要。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用杜冷丁或吗啡。用药其间密切观察面色、呼吸,防止出现呼吸抑制。
  3.4 吸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低氧血症,并发左心衰竭或休克时更为明显,且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要给吸氧。吸氧可提高血氧浓度,增加心肌供养,减轻呼吸困难、胸闷与发绀,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因此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急性期给予高流量(4~6L/min),间断或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5天,以后间断吸氧2~3L/min为宜。
  3.5 饮食护理:急性期以低热量及少量多餐为宜。以不致增加心脏负担为原则,给予高维生素,适当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盐低脂饮食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无糖尿病患者可增加适量蜂蜜,忌食刺激性食物,最初2~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强制戒烟酒。每日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增加心脏负担。有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者限制钠盐摄入。
  3.6 排便护理:患者因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退,加上治疗影响以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原因,易引起便秘和排便困难。护士要向患者说明过度用力排便的危害。(便秘后用力排便易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对心肌梗死患者可预防便秘,口服芦荟胶囊,充足纤维素饮食。当患者排便时,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给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加大吸氧流量,并同时使用开塞露塞肛,协助大便排出。若排便过程中血压升高(大于150/90mmhg)呼吸加快、胸痛,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等,嘱患者停止排便,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3.7 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路,输液速度要慢,严格掌握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注意有无肺水肿出现,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7.1 溶栓治疗:无条件实施介入治疗,或因患者就诊,转送患者到可实施介入治疗的单位将会错过再灌注时机,如无禁忌症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①尿激酶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单位。②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以150万单位静脉滴注,在60分钟内滴完。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其他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如室早、室速等,一旦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7.2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同时在溶栓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过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如能及时发现可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①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②一旦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分钟重复一次,直至期前收缩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1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min)。③对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注或静脉注射。④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
  3.7.3 抗休克治疗:①补充血容量,用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②应用升压药。③应用血管扩张剂。④其他:纠正酸中毒、避免脑出血、保护肾功能。
  3.7.4 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利尿剂为主,右心室梗死患者应慎用利尿剂。
  3.8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贯穿于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全过程。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
  3.8.1 住院期间或出院时,护士应指导其饮食,粗细结合,适量增加纤维素饮食,如水果、蔬菜,每天饮水1000ml,适当喝些淡盐水,清晨空腹最好。
  3.8.2 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不看武打等情绪剧烈波动的电影等。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运动。
  3.8.3 预防便秘,养成每天自认为适当时间排便习惯。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要人为控制便意。此外进行自我按摩促进肠蠕动。习惯性便秘避免长期应用通便药物,防止造成依赖性便秘加重。
  3.8.4 康复指导,有计划康复期锻炼,使患者的体力及自我照顾能力增强。还能使胆固醇下降,血压恢复正常,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4 体会
  通过56例患者的护理,笔者深深体会到,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密切病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备好一切抢救物品、器械;迅速、准确的抢救是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只有细致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吸氧,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剂药物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正确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健康的目的。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为大众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
  [2] 朱凤霞.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24
  [3] 梁梅花,贾涛.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时间杂志,2007,(7):342
  [4] 王亚丽.122例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36-137
  [5] 张健,沈汉斌.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481-482
  [6] 尤黎明等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分析9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措施,治疗方法均为无张力疝修补术。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接受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予以心理护理等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发生相关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的疝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散外敷防治5-氟尿嘧啶(5-FU)泵化疗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  方法:2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治疗者13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严格无菌操作,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无外渗后,生理盐水冲洗血管10ml,然后接入5-FU泵持续44小时保持5ml/h滴注,滴注结束继续生理盐水100-200ml快速冲洗静脉通道,拔除静脉留置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为消化内科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探讨循证护理对患者康复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寻找循证支持,从宣教、心理、用药、饮食等5方面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为98%,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此外,实验组食欲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38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38例前来我院进行老年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治疗。  结果:38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通过观察和护理,让他们减轻痛苦,战胜病痛。  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观察、护理、加强营养,是他们病痛减轻,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 带状疱疹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观察组优良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治疗。经肘后路或者肘前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百分,而对照组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强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观察与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2012年02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胎儿宫内窘迫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O2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法:取我院于2010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结果: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相关技能明显提高。  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病症,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过健康知识宣传、合理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使患者的治疗效果
期刊
摘要: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因而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医疗、护理等技术不断快速进步发展的同时,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性化护理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一种紧紧围绕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发展模式而不仅是传统的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的模式。这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事业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院自2005年来逐步开展手术室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病人的监护护理工作,帮助该类病人较好的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在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之间做好系统的监护工作,对相关的并发症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  结果:大多数脑出血患者都度过了急性期,病情趋于稳定,医疗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良好的护理可以促进其身体的恢复。  关键词:脑出血 重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