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各阶段的教育体系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以小学阶段的教育为例,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德育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在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成效的众多因素中,学校和家庭因素占据着主要地位。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力度明显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小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发展。文章基于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意义以及家校合作的不足,并且根据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对目前小学德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可发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且教育模式有所改善,教育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整体层面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还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深化改革。在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共同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作关系,才能够推动小学生德育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意义
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教师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对小学生德育素质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倘若能够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则有助于强化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具体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家校合作有助于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效果。家长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联合,能够帮助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如此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同时,教师和家长合作,还有助于双方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为小学生指明正确的成长道路。
二是,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是确保德育教育方向一致性的关键。教师与家长分工合作,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展德育教育,如此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问题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与学生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之外,还需要与家长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保证自身教学效果的得到及时反馈,确保教育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力度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于:
(一)家校合作层次低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职责,在德育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但事实上,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职责。正是因为观念上的错误,造成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层次就无法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造成合作层次低,合作效果差。仅仅依靠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说,低层次的家校合作,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家校合作阻碍多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由于立场不同,教育观点都难以达成一致。加之日常沟通不畅,导致双方相互不理解,家校合作阻碍多。家长与学校在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造成预期德育教育目标无法顺利实现,难以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效果,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三、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策略
(一)强化家校合作意识,家庭和学校本身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模式能否得到有效发挥,还在于家长和教师是否具备合作意识。对此,在实施家校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促使教师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同时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案。同时,教师则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導家长意识到合作教育的意义。只有当家长和教师都树立起了强烈的合作意识,才能够真正落实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二)创新家校合作形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是,增加家长会的次数,明确家长会主题,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如今,不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家长会这种家校合作模式,即:在每学期特定的时间,组织一两次家长会。虽然家长会这种合作模式,为教师和家长展开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但这种次数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此外,很多家长在参加家长会的时候,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忽视了孩子的德育素质。鉴于此,为了充分发挥出家校合作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就需要创新家校合作形式。首先,增加家长会次数,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将德育教育主题引入家长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德育状况。
二是,合理运用信息网络,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在现代德育教育体系中,学校和家长之间要想形成有力的合作关系,就需要建立起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沟通渠道。互联网信息传播有着方便快捷的特征,借助互联网能够使得双方的信息交流更加的畅通。教师可以在网上与家长分享最新的德育教育信息、教学课件、学生学习情况等等,还可以及时回答家长有关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最新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家校联合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德育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与家长分享目前我国在绿化方面的最新建设和最新政策,分享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为家长分析保护大自然教育理念,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信息,与教师统一战线,建立成熟的家校合作教育体系。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种植树木,如何爱护环境,为学生讲解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状态,让家长在家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与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信息,并且为教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计划提供保障。可以说,借助互联网构建沟通渠道,能够让教师和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形成家校德育教育合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而且是家长的职责。对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该强化合作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建家校合作模式,发挥家校合作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建岚.浅析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J].好家长,2018(72):180.
[2]江裕邦.家校携手,共架德育之桥——论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J].新课程(小学),2018(03):218-219.
[3]祁婧.刍议小学德育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J].新课程(中),2018(07):222.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对目前小学德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可发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且教育模式有所改善,教育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整体层面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还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深化改革。在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共同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作关系,才能够推动小学生德育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意义
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教师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对小学生德育素质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倘若能够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则有助于强化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具体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家校合作有助于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效果。家长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联合,能够帮助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如此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同时,教师和家长合作,还有助于双方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为小学生指明正确的成长道路。
二是,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是确保德育教育方向一致性的关键。教师与家长分工合作,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展德育教育,如此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问题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与学生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之外,还需要与家长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保证自身教学效果的得到及时反馈,确保教育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力度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于:
(一)家校合作层次低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职责,在德育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但事实上,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职责。正是因为观念上的错误,造成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层次就无法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造成合作层次低,合作效果差。仅仅依靠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说,低层次的家校合作,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家校合作阻碍多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由于立场不同,教育观点都难以达成一致。加之日常沟通不畅,导致双方相互不理解,家校合作阻碍多。家长与学校在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造成预期德育教育目标无法顺利实现,难以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效果,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三、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策略
(一)强化家校合作意识,家庭和学校本身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模式能否得到有效发挥,还在于家长和教师是否具备合作意识。对此,在实施家校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促使教师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同时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案。同时,教师则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導家长意识到合作教育的意义。只有当家长和教师都树立起了强烈的合作意识,才能够真正落实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二)创新家校合作形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是,增加家长会的次数,明确家长会主题,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如今,不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家长会这种家校合作模式,即:在每学期特定的时间,组织一两次家长会。虽然家长会这种合作模式,为教师和家长展开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但这种次数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此外,很多家长在参加家长会的时候,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忽视了孩子的德育素质。鉴于此,为了充分发挥出家校合作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就需要创新家校合作形式。首先,增加家长会次数,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将德育教育主题引入家长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德育状况。
二是,合理运用信息网络,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在现代德育教育体系中,学校和家长之间要想形成有力的合作关系,就需要建立起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沟通渠道。互联网信息传播有着方便快捷的特征,借助互联网能够使得双方的信息交流更加的畅通。教师可以在网上与家长分享最新的德育教育信息、教学课件、学生学习情况等等,还可以及时回答家长有关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最新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家校联合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德育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与家长分享目前我国在绿化方面的最新建设和最新政策,分享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为家长分析保护大自然教育理念,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信息,与教师统一战线,建立成熟的家校合作教育体系。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种植树木,如何爱护环境,为学生讲解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状态,让家长在家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与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信息,并且为教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计划提供保障。可以说,借助互联网构建沟通渠道,能够让教师和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形成家校德育教育合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而且是家长的职责。对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该强化合作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建家校合作模式,发挥家校合作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建岚.浅析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J].好家长,2018(72):180.
[2]江裕邦.家校携手,共架德育之桥——论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J].新课程(小学),2018(03):218-219.
[3]祁婧.刍议小学德育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J].新课程(中),2018(0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