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白一生最悲壮、最豪迈的首先是他对美好人格理想的孜孜以求。酷爱自由,蔑视权贵,崇尚高洁完美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人格理想。李白在对其美好人格理想追求的同时,也苦苦地追求着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虽然在政治理想的追求中,李白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在诗歌艺术的追求中却安慰了他那颗孤寂灵魂。李白一生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走完了他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其高洁完美的人格架构、执著的政治追求和那独创性的艺术风格,令后人深受启迪。
  【关键词】李白 人格理想 政治理想 诗歌艺术
  
  李白这位唐代诗坛的泰斗,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走完了他坎坷而壮阔的一生,给后人留下许多慨叹和思索。探索李白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于了解李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李白一生最悲壮、最豪迈的首先是他对美好人格理想的孜孜以求。酷爱自由,蔑视权贵,崇尚高洁完美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人格理想。
  李白一生是复杂的。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但还同时兼容游侠、刺客、隐士、道人、酒徒等人的气质和行径。一方面接受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但他却不屑参加科举仕途;另一方面包容道家思想,但却少有老子那种涵养韬晦、和光同尘、以无为有、出入有度,道骨儒肠、庄魂骚情极不谐调地存在于他的文化心灵里。“个体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确立人格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正因如此,李白的人格展示为一条“隐士——宰辅——隐士”的追求模式,极力地追求飘逸的个性自由,但又不放弃“济苍生”、求功名、显赫天下的远大抱负。为了这种道骨儒肠、庄魂骚情的人格理想,他苦苦地追求了一生。
  纵观李白的一生,儒家“入世”精神与道家“出世”思想的高度紧张与冲突交织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血液当中,儒家经邦济世的人伦主义与道家适性道遥的自然主义两种血型不是互补而是对撞,不是中和而是冲突。儒道二元价值冲突使李白不能关注在一点上,或高居庙堂之上做了个辅弼君主的贤臣,或深潜山林之中成为一个梅菊为邻的隐士。如果专注于某一个方面,论其才性都能够做得成功。然而他做不到从一而终,儒家信念来自于时代的感染,道家精神又根源于他的天性。在这两种价值的撕扯中,李白无法静下来,他带着一颗真诚火烈而又骚动不安的心灵,风歌仗剑走天涯。不甘沉沦,不安现状,不停息地追逐,构成了李白人格奋斗旅程上独有的悲壮色彩。
  李白酷爱自由,但不像庄子那样否定儒家信念,达到“逍遥”的境界,“等贵贱”、“一死生”;又不像西方哲人斯宾诺莎说过的那样,“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受苦”,达到“以理化情”。想“入世”但却不屑科举仕途,更看不惯权贵的“鼻息干虹霓”。只求通过个人的奋斗达到扬名天下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然后功成身退,展示自己高洁人格风范。“十五读奇书,做赋凌相如”。狂傲不羁的个性,加上他性爱饮酒,不醉不休,这些成为他人格架构中的基本色彩和气质特征。这些又使他从骨子里蔑视权贵,仙气傲骨,“一醉累月轻王侯”。虽然活得苦,但决不“摧眉折腰”;即是走得累,但决不“珠玉买歌笑”。
  李白崇尚高洁完美,一生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举杯邀明月”,写月、颂月、咏月。以月抒怀,以月述志,愿与月亮“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虽有两次入长安的困厄和“安史之乱”的无妄之灾,但他始终穷且益坚,如谪仙,傲世不群,入污泥而从未染,其追求的高洁完美的人格,永远如朗月挂中天。
  与他的先辈屈原相同,李白一生坚信,保持完美的人格走向壮美的人生,是建立不朽功业的前提,所以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怎样的苦难,都在所不辞。然而屈原为了个体人格的确定,而成为汨罗江中的冤魂,留下“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深思高举洁白清忠”供后人凭吊,成以身殉道的人格典范。而李白则不同,六十三年的苦苦追求,六十三年的坎坷历程,越是环境拙劣,才显其人格本色。虽“穷”而始终没有“潦倒”,没有气馁,没有悔心。不像盆中小景,只在斗室吐芳艳;而是山中青松,傲对风霜显英姿。其脱世不俗的人格,永远同其诗歌一样,光焰万丈,彪炳史册。
  二
  李白在对其美好人格理想追求的同时,也苦苦地追求着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这就是封建盛世激发起的雄心壮志,“一朝为帝王之师”,然后推行自己的“贤臣辅明主”,以达到济苍生、天下大治,从而建立起不朽的功业。一念之贞,终生不渝,欲罢不能,至死方休。在这一点上,他同追求“美政”的屈原一样,同“常年忧黎元”的杜甫一样,同一切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他一生对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如一场热恋,一场苦恋,一场生死恋。
  李白的一生漫游四方,也许有人会说他一生悠哉游哉、超然飘然,似乎是一个无有政治理想的安乐公子、富贵闲人。其实并非如此。
  李白为自己安排的政治仕途为:以自己的才气博得最高统治者的青睐,一朝成为天子之师,然后大展宏图,推行其“贤臣明君”之治,他坚信自己的天才和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机会施展才能,他决不放弃,为了其政治理想,李白辗转东西,上下求索。
  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历抵卿相”,但毫无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一场灾祸。在落难的同时却看到了官宦们的甲第连云,斗鸡们的冠盖辉赫,出了长安时写下了《行路难》(其二)与《蜀道难》,虽然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总没有忘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愿望。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灵,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像屈原一样,虽被放逐,但还“系心怀王”,从没有放弃自己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表面上过着“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实际上从未停止过“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寻寻觅觅。此时写的《梁园吟》、《梁甫吟》、《襄阳歌》、《夜泊牛渚怀古》、《将进酒》可见其内心的波澜。特别是《将进酒》对其心情更是淋漓尽致的透视。整个开元时期,李白一直寻求着自己的政治出路,一直梦想着君臣遇合,但却一直是“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孤剑谁托,悲歌自怜”。
  天宝元年秋天,玄宗皇帝下诏广延天下之才,刚好辗转山东、安徽的李白,以自己的名动京师而被录用。接到诏书后,欣喜万分,在临行前就留下了“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以表达他的欣喜之情。到了长安以后,被命为侍诏翰林。这时的唐玄宗已失去了往日励精图治的雄风,由一个英明的天子蜕化成了一个安乐君主,滥用民力,穷兵黩武,歌舞升平,信奸用佞,这与李白理想中的“君主”差得太远了。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上书请求“还山”,惆怅满怀地离开了长安。一贯以大鹏自喻的李白,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然而眼前的现实只能使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自己执著追求的“君臣无猜,同僚和睦,以济苍生”政治理想何日才能实现?
  李白走出长安以后,虽然失望,但未绝望,而是冷跟中含着热泪西望长安。没有像屈原一样抱石投江,更没有像陶渊明那样“种豆南山下”。胸中那颗炽热的心没有痛定思痛,而时时关注着朝政,忧心忡忡。“狂风吹我心,直挂咸阳树”可明其情;“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可现其心。展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遇,只能在梦中去求索,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求其心灵的超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虽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白这位时代的“管仲、乐毅”却未逢“齐桓公、燕昭王”这样的“伯乐”,在那“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弃毁,瓦釜雷鸣”的现实中,生不逢时,虽才也是枉然。加之李白道骨儒肠的人格追求,使得李白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途中,背着他那颗跳动不安的心苦苦地追寻着命运的归宿,借酒、诗来安顿自己的灵魂,体验生命的艰辛。虽在文学上留下了千古美名,但他的美好政治理想只是一场梦,一场苦梦,一场至死不渝的“美梦”。
  三
  虽然在政治理想的追求中,李白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在诗歌艺术的追求中却安慰了他那颗孤寂灵魂。李白对于诗歌创作,有其进步的主张和精到的见解,有其理想的审美追求。这些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集中在《古风》诗中。在《古风》(其一)中,开宗明义展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他综合了历代诗歌的发展,明确表态继风雅而作。《古风·大雅久不作》表明他一生创作的主要思想。“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写孔子死后,无人展布诗教,风雅不振,李白深为感慨。从“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真”是他对战国到唐这一段诗歌发展的反思。诗风不正,风骨不振。“圣代复古元”至“绝笔于获麟”,提出“清真”这个审美准则,强调“文质相炳焕”,以孔子自许自期,力图重振诗风。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天才的诗人气质与那横溢的才华再加上“盛唐主气”,李白的诗歌雄直奔放,构象宏伟,境界壮阔,气势浩翰,如一朵朵诗坛的奇葩,像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李白在诗的创作上,力求独创性,反对模仿。将诗歌创作当作清醒而自觉的追求,要求恢复文学天真自然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一生体验过多种生活,永不歇息的心灵追求、超然脱俗的个性使他继承了浪漫主义的精神,而且还创造性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使他在诗歌创作上展现主观主义色彩,想长安忧国家就是“狂风吹我心,直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想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独创性自我主观色彩,使人感到一种不可遏止的气势。与浪漫主义开创者相比,李白对艺术的审美追求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大胆的夸张,惊人的想象,非现实的神话和幻想,使人读其诗后,既感真实又惊心动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这些千古传颂的名诗名句,充分证明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创性。
  艺术上的探索和尝试、意境的描写和追求是每一个诗人在前进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判断历史人物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李白继承了浪漫主义,并对其注入了新的血液,不是为做诗而做诗,而是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其来抒发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感情,不像贾岛那样“苦吟”,也不像韩愈那样“求险”,更不像李贺那样“求怪”,而是大胆地尝试和运用自己的审美原则,扛起诗坛改革的大旗,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到了顶峰,为人类文化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总之,李白一生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走完了他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其高洁完美的人格架构、执著的政治追求和那独创性的艺术风格,令后人深受启迪。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旬邑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绿色乃生命原色。写“绿色作文”,就是要摒弃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使作文成为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塑造中学生健康的灵魂。  【关键词】绿色作文 健康 灵魂    现代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废”等不良现象,其根源在于“惟考是图”。“假、大、空、废”等不良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中学生身心、智力、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老师说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出来的。但是,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方法,适时相机引导。可以相信,语文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
国务院国资委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国有企业共计占有国有资本20133.94亿元,较2008年增加1947.53亿元,增长10.71%;中央企业户均占有国有资本161.0
说起质量管理,首先想到了前WTO总干事穆尔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质量管理水平,相当于30年前的日本,100年前的英国。”初听这句话,总觉得有夸大的成分。不过,就算给它打个八折,那也有80年的差距。这个数字难免让人触目惊心。  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它是研究和采用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这一理论的产生,使美国产品质量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质量
本刊讯据中国新闻出版报:1月15日,第二十三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区、市)“扫黄打非”相关部门组织收听收看了此次会议,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了
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一种文言文自能阅读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释,并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本文以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当的文本解读、适度的课堂拓展、平等的课堂对话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建构有效课堂教学一些教学
節能降耗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因此节能降耗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企业是这一社会化工程的主体,关系着这一社会化工程的成败,也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实施节能降耗,要在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基础上,切实
【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一直以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践 学习主体 语感    文言文在高考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即使抛开高考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说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而文言文对于青年学生来讲就有些伤脑筋了,枯燥乏味,距离现实太远
自2000年考纲将扩展语句增为一个新考点以来,它很好地突出了语文操作的实用性原则,技能性强,好题不断,新题纷呈。无论是研究试题本身的渐变趋势,还是指导学生加强对应性复习,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