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先遣连入藏纪实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配合西南军区尽快解放西藏,第一兵团根据毛泽东关于“你们进军的任务,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的指示,从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一团抽调汉、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共139人组成了“进藏先遣连”,由团保卫股股长李狄三带领,于1950年8月1日从新疆于田出发,踏上了进军西藏阿里的征途。
  从于田到阿里,千里迢迢,中途横隔着绵延不断的昆仑山,山上终年积雪,高寒缺氧,没有道路,全连仅凭一张自绘的地图和一块指南针,一边侦察,一边前进。经过几天艰难的跋涉,先遣连到达“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的赛虎拦姆石峡。在石峡中行走,时而乱石在头顶呼啸,时而山洪突发,“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石峡最窄处,勉强只能通过一人一骑。不少战士的腿被锋利的山石划破,挤烂的皮肉和棉裤粘连在一起,但大家谁也不吭声,仍默默地前行着。全连人马整整用了3天时间才穿过这个石峡。
  此后,越往前行,地势越高,气候越恶劣。尽管时值盛夏,但战士们穿上棉衣仍冻得直打颤。当行至海拔5500米的库克阿达坂时,战士们均感胸闷心慌,头痛欲裂。大家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全连4顿饭只吃了30多公斤粮食。由于长时间在雪地行军,许多人患了高山雪盲症,眼睛红肿、刺疼,视觉模糊,行走十分困难。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李狄三一面带头组织大家开展体力互助,一面用响亮的战斗口号激励大家坚持前进。由于他忙前跑后体力消耗比别人大,因而高山反应也比别人重。他一边走一边吐,多次休克。但他没有畏惧,更没有退却,而是组织全连用雪球擦眼睛来减轻疼痛,用马尾编眼罩来遮挡雪光。官兵们手拉手、肩并肩,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8月15日,先遣连终于翻过了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冰达坂,进入藏北阿里高原的两水泉和扎麻芒保地区。由于对这里的敌情和地形、道路等情况不了解,李狄三决定派出小分队分头去侦察,以便联系藏民,开展政治宣传工作。谁知,派出去的同志翻雪山、涉冰河,在冰天雪地里奔波了整整15天,骆驼蹄子磨出了血,带的干粮也全吃完了,却连一个藏民的影子也没见到。直到10月中旬的一天,副连长彭清云才在多木找到一家藏民。这家藏民有两个大人和4个小孩,他们见荒原上突然出现带枪的人,非常害怕,便丢下羊群,慌不择路地向山上跑去,远远地看着解放军,既不敢靠近,也不愿离去。
  李狄三闻讯后急忙赶到多木。经再三分析,他认为牧民不敢靠近,是因为对解放军不了解而产生疑惧心理;不肯离去,是舍不得他的羊群。于是,李狄三带着翻译,手捧哈达,赶着羊群向牧民走去。藏民见状,便收起叉子枪迎了上去。当听完李狄三亲切的话语后,这家主人便拉着李狄三的手,把大家让进帐篷。李狄三拿出花布、糖和茶叶送给这户藏民,并向他们讲述解放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解放西藏受压迫的人民而来的。以此打消了藏民一家的疑虑。
  阿里地区的头人听到先遣连进入藏北后,十分恐慌,他们给牧民下了三条禁令:“不准与解放军接触,不准卖给解放军东西,不准给解放军带路。”同时还千方百计地侦察先遣连的实力,企图用武力阻挠解放军向阿里腹地推进,并扬言说要把解放军困死在山上。针对这种情况,李狄三及时召开了党支部会议,研究了对策。他们在做好应付突然袭击准备的同时,通过宣传、讲解党的政策,团结了更多的藏族群众。阿里地区噶本政府的专员赤门色,见这么长时间不但没有困死解放军,反而让他们收拢了不少民心,更加担心起来。无奈之下,他派秘书才旦彭加和管家扎西才让带上几个全副武装的藏兵,与先遣连谈判。
  起初,噶本政府的代表非常傲气,蛮横地提出要先遣连退出阿里。李狄三毫不退让,义正辞严地向噶本方面介绍了全国的形势,表明了人民解放军全面进驻和接管西藏的决心,指明了噶本政府应持的态度……噶本政府的代表面对李狄三的一身正气,理屈词穷,只好作出妥协。谈判最终达成了噶本政府认同解放军进驻扎麻芒保,彼此和平相处等4条协议。
  几天后,噶本政府又派才旦彭加带了几个藏兵来到扎麻芒保,要和解放军“友谊比枪法”,想进一步摸清先遣连的实力。李狄三识破了他们的企图,决定将计就计。比赛场上,全连官兵队列整齐,个个精神抖擞,威严勇武。副连长彭清云一连打了几种姿势的步枪射击,机枪手甘玉兆又进行了重机枪点射表演,两人每次都是枪响靶落,赢得了藏胞的热烈喝彩。才旦彭加带来的几个藏兵,摆开架势打了一阵枪,子弹出膛,不知去向,引得群众一阵哄笑。李狄三乘势扩大战果,命令炮手表演六○炮射击。一阵“隆隆”的炮声过后,远处当作目标的石堆被炸得乱石飞溅。第一次见到炮的藏民高兴得热烈欢呼,掌声不断,就连参加比武的藏兵也都惊叹不已。最后,噶本政府只好甘拜下风,彻底消除了与解放军抗衡的念头。
  虽然人为的敌意基本消除,但大自然所带来的困难依然是他们的对手。藏北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刚到10月份,就寒风劲吹,大雪纷纷了。漫长的冬季,给先遣连的物资供应带来了极大困难。官兵们的安危牵动着新疆军区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心,他们组织了9个以毛驴为主的运输队,给先遣连运送粮食和军用物资。但因山高路险,往返一次需要两个多月,途中粮食消耗大,等送到藏北,剩下的粮食已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先遣连的官兵们决心自力更生。没有房子住,他们就自己动手挖地窝子。藏北高原的11月,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度,大地冻结1米多厚,十字镐挖下去,只能砸出一个白点点。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大家群策群力,采取用火边烤边挖的方法,把干牛粪、柴禾堆在地上点燃,烤化一点挖一点,经过十多天的奋斗,硬是在冰天雪地的冻土层下挖了十多个地窝子。
  住的地方有了,但粮食供应仍然是连队的大问题,尤其是大雪封山后,运输队无法进入藏北,从新疆来的粮路也就彻底断了。于是,先遣连便自己组织骆驼队,从150公里外的两水泉往扎麻芒保拉运粮食,途中要翻几座大山,过几条冰河,还要经过九死一生的十里达坂。为了保证安全,他们每过一次达坂,就要挖一次台阶,铺一层沙子。暴风雪来了,他们就将骆驼围成一圈,人躲在骆驼腋下驱寒。
  房子和肚子的难题算是解决了,但新的困难又接踵而来——战士们的棉衣早已破烂不堪,鞋底也磨穿了。寒冷一刻不停地袭来,威胁着大家的生命。“革命军人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随着连队党支部的一声号令,全连官兵自己动手,用麻袋缝制并修补“衣服”,同严寒抗衡。许多战士的衣服越补越厚,有的一件竟达十多斤重。没有棉鞋穿,大家就把破毡片和野牛皮包在脚上,用羊毛绳扎起来,还美其名曰“毛皮鞋”,穿在脚上也还轻便暖和。
  在这种残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先遣连的官兵们仍然坚持在冰天雪地里苦练杀敌本领。没有训练的手榴弹,他们就用牛羊皮包上沙子代替;没有靶子,就用石头、骨头充当。全连每个哨位上,分分秒秒都圆睁着警惕的双眼。要是遇上暴风雪,为了确保5个哨位晚上的换岗,连队常常全体出动,官兵们手挽手、肩靠肩,硬是顶着寒风大雪把哨兵一个个送到哨位上。
  受恶劣环境特别是营养不良的严重影响,先遣连不少官兵都患上了高原病,可恶的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李狄三也患上了可怕的高原病。为了防止别人发现,他在自己浮肿的腿上缠了一条很长的裹腿带,仍旧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常动员病号到外面晒太阳,做游戏,还亲自编写了一首歌教给大家唱:“进军藏北先遣连,不怕苦来不怕难……赤胆忠心为人民,越是艰苦越光荣,红旗一杆插藏北,春风万里度昆仑。”有一天,他在组织病号玩“瞎子捉跛子”的游戏时,实在撑不住便栽倒了。大家忙解开他的绑腿,发现他的腿肿得发亮,裹腿带已深深地勒进了肉里。连队党支部当即做出限制他行动、并强制他休息的决定。对于这个决定,李狄三表面上“服从”,背地里却一刻也闲不住。他让通信员抱来一堆羊毛,捻成一根长长的毛绳拴到各班。起初,大家都很纳闷,不知道他捻这根毛绳干什么,后来才发现他因身体极度虚弱,每天都要吃力地依扶着这根毛绳去各班讲课。这根毛绳成了他与战士联系的纽带,他的心始终紧紧地和战士们贴在一起。
  随着病情的加重,李狄三已不能扶着毛绳走路了,但他仍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着整理日记,他用笔详细记载着进藏以来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有收集来的珍贵资料,有先遣连经历的艰险和战斗经过,有高原生存的宝贵经验,有战士们对党的赤胆忠心,等等。直到1951年5月28日牺牲,李狄三共撰写了厚厚4本、洋洋数十万字的日记,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他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先遣连的坚强意志和火热的斗争生活,铸就了干部战士的钢筋铁骨。1951年5月23日,就在李狄三以身殉职的5天前,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在北京签字后,先遣连奉命继续侦察通往阿里首府噶大克的道路。6月18日,在副连长彭清云的带领下,全连迅速进抵冈底斯山主峰康仁波清峰脚下,面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千古无人迹的东君拉达坂,全连官兵以李狄三等烈士为榜样,扶的扶,搀的搀,团结互助,英勇向前,硬是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冰山雪峰上踏出了一条“生”路。沿着这条以6名战士献出宝贵生命为代价铺就的路继续前进,先遣连终于6月29日顺利进驻藏北重镇普兰宗。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挥师北上,于8月3日胜利挺进阿里首府噶大克,把五星红旗插遍了藏北高原。
  从此,该连同阿里各族人民一道,投入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新生活。
  在挺进和驻守藏北一年多的时间里,先遣连先后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1951年9月,原西北军区授予该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并给全连每个官兵分别荣记一等功,同时追授李狄三为“人民功臣”荣誉称号。(责编 周边)
其他文献
我猛一睁眼,一片云闯了进来。好像无意间说了一句话,这片云饶有兴致地寻梦来了。  我在村子里走动,脚步很轻,却惊飞了一只鸟。这只鸟闪动轻盈的羽翼,滴落一串翠鸣远去了。  我默默地想事情。想停在村口的那辆牛车,想长满苔藓的墙基处,幽幽开着的一朵小花。更多的还是想爷爷想过的事,奶奶说过的话。  村子里的事情多得想不完,爷爷把头发想白了,把背想成了驼峰,仍在想。在一处风雨冲刷不到的墙角蹲下来,我会冥想一阵
1  自从杜玉美不同意卖房子之后,陶晓琪开始对婆婆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看似一脸老实相的杜玉美竟然骨子里这么倔强。这不仅仅是倔强的问题,是顽固不化。也不仅仅是顽固不化的问题,根本就是不希望他们把日子过好。只要自己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根本不管儿子的住房状况、生活质量。这样的老太太,天上罕见,地上难找,能够遇见的概率这么低,竟然让她陶晓琪碰上了。同样是稀有品种,你为什么不做大熊猫呢。与其拿着破房子当宝贝还
脱掉老年的形象,  用孩提的秤称自己的心,  于是我扛着鱼竿,  走向当年“打狗刨”的地方——  这里已是“桃杏芳菲 莺飞草长”  我把“岿然不动”叫到身边,  让它用轻晃的柳枝儿,  赶走喧嚷!  抛下去。  终于,鱼漂跳起了伦巴。  我恨不得云搭手,风帮忙。  那畫成弧的竿子,  真像巨大的钓字,  噬着晨光,尝着露珠,  拽上来的是鲤子鱼吗?  不!  那是噗噗冷冷的童年时光!
期刊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那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
不知从何时起,从文字中学会了享受寂寞,但我却没有察觉。升学了,换学校了,伙伴走了,朋友散了,性格变了,变成了一个不曾想象过的内向的人儿。当我发现这一切,我问自己是不是长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发展)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钢铁流通服务商,业务范围涵盖冶金原材料贸易、钢材贸易、加工配送、物流服务
一  每一天,每一天,小城的公园里都排满了人。  一进公园的小广场,永远被那些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占着,伴随着高亢的音乐声,大爷大妈们揮舞着还没完全熟掉的胳膊腿,与岁月做最后的抗争。早晨一拨走了,晚上又来一拨,半空里,飘舞的除了扇子手帕,还有一丛丛灰白的头发。小广场左侧,是一溜花坛,里面栽着串红、牵牛一类廉价的花儿,红一堆,紫一簇的,倒也不算难看。小广场的右侧,是一片稀疏的树林,全是两米来高的常青
今夜,关闭所有的灯  一任月光倾泻,我什么都不说  月光的白和着屋子的黑  生出隔世的味道  轻轻拉开抽屉,老爸的影子  就从几个小物件里走出  我拣其中一个苞米扦  仿佛看到老爸粗糙的手指  和一个又一个堆满玉米的秋天  拿出一张旧照片,记忆缩短了时间  今夜,有那么多的人  对着明月美酒聚集,那是别人的  我的怀念是一滴又一滴泪水  放大或者缩小成月光和黑夜的重疊  丝丝凉风从窗隙钻进来  几
期刊
在新疆,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叫喀纳斯湖。这里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间,积雪往往在2米以上,冰雪封山,与世隔绝,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当恶劣。谁能想得到,在美丽如画的天空下,喀
期刊
申奥成功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则是国际奥委会对中国代表团的那个提问:北京有1200万人口,我们不想干扰北京人正常的生活,你们能否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