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曾密令史迪威制造空难干掉蒋介石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后,战争態势越来越明显,盟国开始了战后的划分。蒋介石主张韩国、泰国以及越南等国的独立自主,甚至提出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蒋介石夫妇还亲赴印度,劝阻甘地和尼赫鲁放弃自治的要求,团结一致抵御侵略。此时,美国将军史迪威与蒋介石在性格、隶属关系以及战略战术上的分歧,造成了中国自开战以来最大的危机。两人的矛盾迅速变成中、美两国的误解。雅尔塔会议上,史迪威的报告使罗斯福认为中国不具备反击日本的能力,最终决定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苏联对日本的出兵……
  丘吉尔:
  “蓄谋已久”“千方百计”
  1943年11月下旬,埃及首都开罗戒备森严,气氛平静而神秘。
  埃及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当年的11月22日至26日,美、中、英三大国首脑会议就在这儿举行。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制定三国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
  在会上,三位领导人免不了互相夸奖客气一番。不过,蒋介石与丘吉尔面和心不和,这几年来,他俩的分歧越来越深。11月20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经昆明巫家坝机场乘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在印度北方邦兰姆加尔盟军训练基地机场稍事停留,视察了全副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部队,而后又乘专机飞到加尔各答。令蒋介石生气的是,英国驻印度总督只派出私人顾问到热浪灼人的机场迎候,也没在机场大厅铺红地毯,甚至没派出军乐队奏迎宾曲。
  其实,丘吉尔不只冷落蒋介石,他还想谋杀蒋介石。他曾召集英军参谋长伊斯梅上将、陆军情报部长卡尔格特中将等人开秘密会议,并指定英国驻华大使馆陆军副武官查尔斯上校全权负责、相机行事。不过,该计划对英国外交部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则严加保密。
  随后,查尔斯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准备实施暗杀计划,并网罗了两名中国空军上校和几名英军军官。开罗会议召开前,查尔斯从伦敦弄回三枚最新式的微型高爆炸力定时炸弹,打算在兰姆加尔机场放在蒋介石的座机里。但蒋介石的警卫人员警惕性很高,有两名军统(戴笠领导)的上校带一队卫兵团团围住座机,不准任何人哪怕是中国空军军官走近,更别说英国、印度空军地勤人员了。然而,查尔斯上校发现美国14航空队的地勤人员似乎绝对受信赖。两名上尉机械师还被请来协助中国机械师检修飞机。这使查尔斯得到启发:“暗杀计划一定得有美国方面协助。”
  丘吉尔等人想收拾掉蒋介石,是因为他们想保住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二战中,英国一方面参加对日战争,一方面又对拥有庞大陆军的盟国——中国抱有强烈的戒心,唯恐中国扩展影响,以后称雄亚洲。英国还想染指中国领土西藏,一心想策动藏人独立,摆脱国民党中央政府,好从中牟利。另外,蒋介石为团结印度人民抗日,多次公开催促英国让印度独立。大半年前,宋美龄成功地出访了美国,却不去英国。她以“身体欠佳”为借口,谢绝了英国的邀请。这使丘吉尔相当恼火。可见,他想干掉蒋介石绝非心血来潮。
  罗斯福:“不动声色”“秘密埋伏”
  会议开完后,蒋介石夫妇的专机先行回国。罗斯福总统派往重庆的最高军事代表史迪威将军没走,留下来就中国战场和缅甸战场的情况继续与罗斯福商量。史迪威与蒋介石失和已久,这在重庆高层已不是什么秘密。
  史迪威一开口就发牢骚:“总统阁下,你一定想不到蒋介石这人有多糟糕。他巴不得你调几十万美军到中国战场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他好保持自己的军力,用以对付中共及其武装……两个月前,我计划率中国驻印陆军4个师反攻缅甸,打过野人山。蒋介石却拒绝让全副美式装备的13个嫡系师从稹西进入缅甸配合作战。”
  罗斯福听着,双眉紧锁:“蒋介石先生太固执、太自私,一点儿不顾大局……跟这样的人很难有效合作下去。我的上帝,这可真是个难题。”罗斯福考虑再三,对史迪威下令:“我理解你的处境。你如果无法与蒋介石相处,又无法换掉他,那就一劳永逸地把他干掉算了。”
  几天后,史迪威带着总统的绝密口头指令返回中国,只向副手多恩准将作了传达,指示他具体执行这—任务,代号为“蓝鲸行动”。指令规定执行期限为三个月,逾期自动失效。
  英美联合:“暗地勾结”“心照不宣”
  1944年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山城重庆灯火万点。由于美中空军已夺得大西南制空权,战时陪都已多日没发出空袭警报声。一辆美军14航空队的吉普车驶进上清寺附近的英国驻华大使馆。
  车里坐着该航空部队的情报处长莫瑞特上校和他的助手金斯利中尉。他俩是应英国驻华使馆副武官查尔斯上校之邀前去开会的。会议主题是盟军反间谍部门如何有效打击西南地区日本特务的猖獗活动。这时,莫瑞特对本国的除蒋计划还一无所知。英国驻华使馆内,灯光暗淡。查尔斯上校瘦高个子,鹰钩鼻,褐发碧眼,神态阴郁而矜持。眼下,查尔斯最感兴趣的并不是如何粉碎日军谍报网,而是如何取得莫瑞斯的配合支持。
  老奸巨猾的查尔斯经过一番试探才向莫瑞特亮底:“我们准备很快就下手除掉蒋介石,扶助几位比较有影响而又坚决主张抗日的国民党领导人上台实行集体领导。帮助他们改组政府,抓牢军队,清除何应钦等亲日分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抗日战争早日取得胜利……蒋介石早就不得人心。他对日作战三心二意,稍有机会就打算妥协,不惜出卖盟国。我们电台几次截获过重庆拍往南京日军总部的密电,呈送我们政府。要不,我们英国下不了这决心。”
  莫瑞特脸色严峻,不无忧虑地说:“我和你的看法没有分歧。但我不能不提醒你,这样干要冒极大的政治风脸,弄不好反而会给日本人帮忙。东京电台就常挑拨我们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再说,蒋介石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多数将领都听命于他。至于你提到的集体领导的设想,我看不易行得通,弄不好是混战,是很可怕的自毁大局的内乱。”
  查尔斯阴沉着脸,陷入沉思。他极力拉拢莫瑞特是有原因的。莫瑞特深受中国军统、中统干部的信任,可以自由出入重庆大本营和各情报部门、特工机关。如果能争取莫瑞特参与这一绝密计划,那形势就大为有利。   “贵国政府同意你這么干吗?”莫瑞特小心地问道。
  “请原谅,我不好明确地回答你。”查尔斯神秘地笑笑。
  “好,让我考虑考虑,毕竟这事非同小可。即使我不便帮助你,也绝不会坏你的事。”莫瑞特点点头,为表达理解与信任,他与查尔斯用力握握手……
  实施方案:制造空难 掩盖阴谋
  1944年2月19日,重庆沙坪坝美国军事顾问团的小洋楼的二楼上,史迪威将军的副手多思秘密召见了葜瑞特,向他交了底:“我和史迪威再三考虑,暗杀蒋的行动必须得到你的协助。”
  “当真是总统先生的意图吗?”莫瑞特心情异常激动,似乎还存在疑问。
  多恩用力拍拍莫瑞特的肩膀:“绝无戏言啦,亲爱的处长,如果行动不幸失败,责任将全由我负起来,你也可以推责于我,而我绝不牵扯到史迪威将军,更不会承认总统做过这口头指令。你明白吗?这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事……”莫瑞特郑重地握握多恩的手:“我为你如此信任我而备感荣幸。将军阁下,就我所知,英国方面也拟定了一个除掉蒋的计划,负责人是我的朋友——使馆副武官查尔斯上校……”多恩来了精神,详细地向莫瑞特询问了查尔斯等人的行动内容,而后摇摇头:“他们干他们的,我们没必要与他们合作。英国人与中国警厅,特别是军统关系很紧张,他们的计划极难成功,我们干肯定有把握。根据可靠情报,蒋介石夫妇已定于3月中旬应邀访问印度。蒋介石还要去兰姆加尔基地为卫立煌、孙立人等中国远征军将领授勋。我们动手的方案是当蒋介石的座机飞到喜马拉雅山上空时,飞机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机上所有乘客将不得不弃机跳伞,而所有的降落伞都将失灵,结果是机毁人亡,同归西天。第二天各国的报纸都将刊登‘蒋介石死于空难’的惊人消息。人们肯定不会怀疑是我们策划的。因为我们美国一直支畴蒋介石。人们倒会怀疑这是日本人干的……”
  莫瑞特点点头:“看来,确实得由14航空队的人来唱主角。我们在重庆、成都、昆明、兰姆加尔都有飞行基地和雷达站,拥有好几千地勤人员。蒋介石的座机也常请我们的机械师维修检查,我们做点手脚也就行了。将军阁下,请你放心,我会敲安排的……”
  “太好了,处长先生。我的判断果然正确,你是值得我们信赖的人。我想,我们合力一定能取得成功……”
  结局:千虑一失 老天助蒋
  1944年2月下旬,陪都重庆郊外黄山的蒋介石别墅云山岫楼。这儿戒备森严,所有进出大院的小汽车都受到三四道哨卡的严格盘查,卫兵荷枪实弹。
  别墅里,军统局长戴笠正向蒋介石汇报:“委座,卑职想说件事。眼下,查尔斯经常与重庆的盟军使团几名军官联系碰头,又指挥他手下情报人员四处活动。前几天,据内线耳目报告:查尔斯特为邀约14航空队的情报处长莫瑞特上校到英国大使馆密谈到深夜,不知谈了些什么,迹象却很可疑……”
  蒋介石冷冷一笑,摇摇头:“雨农(戴笠的字),你的神经太过敏,我就不信英国人想暗算我,除非他们失去了理智。乱猜疑是不好的。至于美国人就更不可能,史迪威虽说脾气不好,又主观、傲慢,常与我争执,闹得关系紧张,但他是个堂堂君子,不是阴谋家。你还是要多多提防中共和日本那边……”戴笠只好连连称是,恭敬地鞠躬告辞……
  蒋介石本想近日就出访印度,显示大国领袖的地位,可是当时豫湘桂大会战正在紧要关头,他一时脱不开身。后来,军事重镇衡阳失守,桂林、柳州又被日军主力围攻,战事更加不利。蒋介石只好取消了出访计划,美国人的谋杀计划自然也随之流产。一切仿佛压根儿就没发生过,查尔斯上校黯然神伤。不久,他去了印度。莫瑞特得到多恩将军的秘密通知后,立即中止策划谋杀的活动,为保住秘密,他还设法调走了那几名美国空军机械师,调他们去印度兰姆加尔盟军基地工作……史迪威将军在1944年底终于被罗斯福解除职务,召回美国。
  张宁据《青年参考》易茗/文 整理
其他文献
胡军自多年前出演电视剧《天龙八部》中萧峰一角后,就走上了“英雄路”。之后,他又扮演了中国历史上众多英豪,如项羽、赵子龙、忽必烈、戚继光……前些时候,他又在央视热播的国安剧《于无声处》中,扮演了一个多面特工:逗趣、搞笑、当“煮夫”,甘当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甚至与“熊孩子”斗智斗勇……  而在现实生活中,胡军也是一位与孩子斗智斗勇的父亲。他说自己之所以会成为观众眼中“硬汉”形象的代言人,是因为大家都被
期刊
44集都市强情节情感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于11月7日登陆北京卫视红星剧场,每天19:35两集连播。该剧是由海润影视、北京壹心文化、拉萨群像文化传媒和上海树菊影视联合出品,由曾合作过《落地,请开手机》、《中国式结婚》的“黄金搭档”导演李骏、编剧沈亢联合打造,会集了马伊琍、朱亚文、张兆辉、张可颐等诸多实力派演员,讲述了来自北京的赵小亮(朱亚文饰)与来自上海的潘芸(马伊琍饰)这对隐婚夫妻,在广州这个充
期刊
78岁的波戴尔曾是《花花公子》编辑,他从小就有旅游梦。“6岁时,我开始收集世界各国的邮票,这些邮票令我忍不住想去看看它们的国家和文化,因此28岁时当我带领一个考察队四处考察,创下了世界上最长汽车之旅的世界纪录后,我下定决心要去旅游,毕竟四处逛比永远困在一个地方好得多。”  结果,波戴尔这一走,就是50年,访遍了196个国家。你也许会说地球上不止196个国家,但波戴尔有自己的标准,“必须是被承认的国
期刊
当地时间11月1日,君特·沙博夫斯基的妻子向德新社确认,她的丈夫在柏林的一家养老院安然地去世了,享年86岁。  君特·沙博夫斯基是前东德政治局委员,因为他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的失误,导致了柏林墙倒塌,同时也加速了前东德倒台。  应该说在1989年11月9日之前,沙博夫斯基还藉藉无名。他只是东德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一名普通官员,是这架庞大的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  但是在这天之后,他的一个“错误”
期刊
11月8日,45集抗战大戏《刀光枪影》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每晚4集连播。该剧由浙江晟喜华视出品,编剧郝岩,导演张东东。剧中会集刘恩佑、吕一、何明翰、林伊婷、周毅、唐妤萌等高颜值实力派青年演员,更有寇振海、刘旭、严志平、日籍演员木幡龙等戏骨助阵。众人台力为观众带来一部融青春、情感、动作、谍战、悬疑多种元素于一身的抗战佳作。  1937年的上海,黑帮、日军、各国使馆,多方势力在此角力、胶着。怀揣
期刊
都市情感大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登陆北京卫视,剧中马伊琍饰演的潘芸不改标志性的干练短发造型,依旧是个事业型的霸气女王,而且还为了事业甘愿做起了“隐婚族”更是引发观众热议。  由片场挤奶想到的  夯石  北京卫视热播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讲述了来自北京的赵小亮(朱亚文饰)与来自上海的潘芸(马伊琍饰)这对隐婚夫妻,在广州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大都市,为事业和梦想奋斗的故事。再见马伊琍,认了半天也没认出来
期刊
虽然,光阴已经久远,跨越了整整半个多世纪,但是,忆起昔日的艰苦历程,仿佛就在昨天,是那样的精透,那样的清晰。  记得当时是1949年的十月的一天,我们三兵团十军的官兵们,在茂密的深山林海中,清剿残匪已两月有余,真是人困马乏,衣衫褴褛,接到上级的指示,这天下山休整,战士们筋疲力尽地回到宿营地后,瘫软地倒在草地上打盹儿小憩。突然,江排长从远处高喊着:“集合!”且匆匆向这边跑来,大家循声望去,哎呀,连长
期刊
儿子爱情起波澜,明星老爸心沉重  2012年12月,电视剧《黎明前的抉择》在广东中山开机,巩汉林父子在剧中扮演一对舅甥。次年3月,该剧杀青,巩天阔向父亲透露重要秘密:“爸,我有女朋友了。”儿子已27岁,到了婚娶年龄。巩汉林擂了儿子一拳:“好小子,这么重要的事瞒得滴水不漏。她是谁?怎么以前从没听你说过?”巩天阔咧嘴一笑:“您认识,就是在《黎明前的抉择》中扮演林文秀的黄一惠。”  巩汉林与黄一惠没有对
期刊
那是生活艰苦的三年困难时期,看露天电影是人们最大的生活快乐和支柱。夕阳西下,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京棉三厂家属区足球场上,人头攒动,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老太太领着小孙子,大孩子牵着小孩子,每人手里都抱着小板凳或小马扎,选好了位置,占上地方,以便电影放映时好观看。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年轻人成群结队,小孩子呼朋引伴,妇女们嬉戏说笑,人们向足球场聚集。整个广场一片沸腾,人们吵吵闹闹的说笑声
期刊
尼古拉·特斯拉是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和未来学家,生于1856年7月10日,卒于1943年1月7日。他一生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设计了现代交流电力系统,并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另外,他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基础上,还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专利和电磁学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第一张x射线圈、人工闪电、无线通信、交流电、原子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