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肟-氨基甲酸酯的超强自修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肟-氨基甲酸酯热可逆成键原理,利用可工业批量获得的二甲基乙二肟为构建单元,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强动态网络结构的水性乳液,制备出综合性能与重复利用兼顾的聚氨酯胶粘剂;通过变温红外光谱结合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肟-氨基甲酸酯升温过程的可逆成键特性,并利用动态力学谱仪对变温过程的网络松弛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硬段含量与结构设计赋予了胶粘剂极高的粘结强度(25 MPa,一般商业通用热熔胶的粘结强度<6 MPa)、优异的乳液稳定性(粒径<100 nm)以及接近97%的修复效率(160℃,10
其他文献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VmoLac的非特异性底物催化活性,模拟了VmoLac/3-oxo-C10-AHL,VmoLac/3-oxo-C6-AHL,VmoLac/γ-nonalacton和VmoLac/ethyl-paraoxon 4个复合物.分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不同底物结合引起VmoLac构象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3-oxo-C10-AHL和γ-nonalacton的结合会使VmoLac活性口袋附近的Loop8结构域运动明显,利于底物结合在Loop8疏水通道外侧进而引起催化反应;VmoLa
利用化学沉淀法,以乙二醇(EG)、聚乙二醇(PEG)和甘露醇(D-M)分别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的Fe3O4颗粒(分别命名为E-Fe3O4,P-Fe3O4和D-Fe3O4).实验结果显示,醇类分子能成功地修
将Zr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UiO-66(Zr)]作为热释电材料应用于冷热驱动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结果表明,NH2-UiO-66(Zr)具有良好的类铁电响应,在冷热循环的驱动下其表面可因热释电效应而诱导产生正负电荷,该电荷会与染料溶液中的氢氧根或溶解氧相结合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进而降解有机染料分子,其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高达99.5%且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
通过水热、原位磷化及HCl选择性刻蚀的方式构建了一种在泡沫镍上生长的新型Zn掺杂NiCoP多孔双层阵列结构,与传统的单层阵列相比,顶层纳米叶片阵列在泡沫镍载体上的底层纳米线阵列上均匀生长,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催化的活性位点,提供了较大的电解液接触面积.多孔等级结构也加速了氢气泡的释放.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孔H-Zn-NiCo-P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1 mol/L KOH)中展现出优异的电解水产氢性能.该材料驱动电流密度10和100 mA/cm~2所需要的过电位仅为59和156 mV,Tafel斜率为66 mV
聚对二甲苯(PPX)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将其构建成仿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向列型热致液晶E7为模板,以4-羟甲基-对二甲苯二聚体(PCP-CH2OH)为聚-(4-羟甲基-对二甲苯)(PPX-CH2OH)的前驱体,通过在其分子链上引入5,6-苯并-2-亚甲基-1,3-二氧杂环庚烷(BMDO)链段制备BMDO/PPX-CH_(2OH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探讨了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形貌的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未掺杂、Co单掺杂、Co,P共掺杂MoS2表面上多硫化物的吸附和转化,揭示了Co,P共掺杂对MoS2材料吸附能力和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掺杂使得MoS2吸附能力增强,特别是对产物Li_2S的稳定吸附提供了多硫化物转化动力,进而增强了催化能力.Co,P共掺杂表面与长链、中链、短链多硫化物之间均存在Li—S和S—P双重成键,具备最大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共掺杂表面对于产物Li_2S的显著稳定化作用降低了多硫化
设计合成了3种源于脯氨酸的手性乙炔基单体——(S)-2-乙炔基-N-芳香胺基甲酰基吡咯烷.在氯化降冰片二烯铑二聚体{[Rh(nbd)Cl]2}-三乙胺催化下,3种单体被转化为相应的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评估了3种聚合物作为手性固定相(CSPs)对9种底物的手性识别性能.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9∶1)为流动相时,3种聚合物对3对种氢键给体分子苯偶姻(α=1.35~1.44)、三氟-1-(9-蒽基)乙醇(α=1.11~1.53)、2,2′-二羟基-1,1′-联萘(α=1.09~1.11)及乙酰丙
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得到横向尺寸约为12μm的硫硒化亚锗(GeS0.5Se0.5)纳米片,以铬/金(Cr/Au)为接触电极,首次制备得到GeS0.5Se0.5光电探测器,并探究了其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剥离所得的纳米片具有良好的结晶质量,硫和硒在纳米片中分布均匀,光学带隙为1.3 eV;该光电探测器在515 nm光激发下最大探测能力达到4.52×1013Jones,最高响应度为1.15×104
通过液相法合成了Cu2O纳米立方体,并在其基础上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的自组装形貌调控,进一步构建了层级多孔Co3O4和氮杂碳双壳层的Cu2O/Co3O4@C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TGA)、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证实了Cu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它不仅结合了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和金属有机骨架这两种材料的特性,体现了两者复合后的协同效应,还具有设计灵活和功能易拓展等优势.本文聚焦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总结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其在生物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