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将老师当作可信赖的朋友,才会将老师的教诲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我要求,愉快地接受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缔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进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教育作用,应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努力目标。近来认真阅读教育名家魏书生写的《学生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漫谈》,更有这样的感受。
  一、教师要满怀爱心
  1.教师要爱岗敬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认清教育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形成责任感和积极性等。爱岗敬业的要求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生从教的信念,把教书当成一种事业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每堂课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满怀爱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总的来说,便是职业理想的树立。
  2.教师要爱生如子。努力去爱每一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去获取每一位学生的真爱,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情绪下活跃的发展。在这里,师爱要爱得全面,我认为更应该多向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倾斜。这些学生往往缺乏热心,散漫、自卑。对他们,我们应该不歧视,也不能伤害,更不要放弃。而是在课内多心、有意地创造机会让他们“露露脸”,课后多与他们接触,“套近乎”,有进步多多鼓励、表扬,有困难就热心帮助。让他们觉得老师可信,可亲,从而抬起头认真读书。学生都是很重感情的,只要在多次地努力下,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不搞“一言堂”,以平等、民主的态度进行教学,从而“教学相长”
  创设课堂民主气氛,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是很重要的。魏书生老师常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只是对那些有影响整个课堂听讲的言行,才提出严厉的批评。”的确,如果老师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只能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一不如意就批评指责,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恨”,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是无法形成的,学生即使有一点兴趣,也会受到压抑,尤其是差生。实践证明,凡是对老师有亲近感,学生就爱听这个老师上课,“爱屋及乌”,对老师任教的这门学科也就慢慢地产生了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接纳学生的意见,甚至遇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语言口吻要用和蔼、亲切的语气,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探讨问题。比如常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是否还有更高明的看法”等。语言挑动学生的思维,使大家共同参与,积极动脑。对于有些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想法,虽然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忙于否定,而应首先表扬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说明该生进行了思考,然后以委婉的语气指出其错误地方及产生的根源。千万别讽刺打击,要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学生就是受了老师的一次中伤而变得一蹶不振。不过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
  虽然说老师是“学高为师”,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不免出差错。这又要求教师要身体力行做表率。当遇到不懂的东西或出差错的时候,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放下“架子”,勇敢地承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错误也绝不姑息。不要以为学生还小,不懂事,不会注意到老师的差错。若以这样的心态在处理事情那便是大错特错,于己于生皆无利处。我们一定要以坦诚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品格来影响、教育学生,以求得教学相长。
  三、用心关注“差生”,认识到“差生”也是学习的主人
  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困难很大。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取得一点进步,还是得不到老师的承认。这些学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得到的往往是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以及同学的冷遇与讥笑。这样,差生越学越感到苦恼,越学包袱越重,越学成绩越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老师除了转变教育思想,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外,还应给差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差生在此获得成功,将会产生一种愿意学习的动力,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对差生获得的初次成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差生总结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以及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励差生对更大成功的追求,从而尝到成功的甜头,精神上得到满足。
  四、创造激情,激發学生学习兴趣
  常听学生谈到,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究其原因,固然有些科目本身能吸引学生,但更多的情况是这些老师的课上得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课老师的创造的激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激情创造就成为教师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富有积极情感特征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染学生,激发、调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
其他文献
班风又可称作班级风气,它是指在班级所有成员进行比较长期的交往中所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树立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是需要班主任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
摘 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新课标的指导理念。其旨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已成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授课中的瓶颈。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感价值观 培养    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和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全面转变教学的理念,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教学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语文阅读的
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很难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的,所以一定要通过数学阅读,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和发展自己的数学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中有关概念、规则的数学表达,数学符号的运用,数学形式的书写,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强调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有效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关注学生需求,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话题新颖、时代感强的语言材料,通
摘 要:通过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能够激发大学生热爱学习、敬重生命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理论入耳、入脑,又入心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 人文向度 生命意蕴 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一、导入“设境置悬”,激发阅读兴趣,“走近”文本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生动的“开课”,能创设美妙的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主体有种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较快地进入角色,“走近”文本。  1.在配乐朗读中“走近”文本  动听的音乐,美妙的声音能营造良好的氛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社会变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交流,人才的流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也使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口语”,“汉语规范化”以及实用文显得更为重要。例如作为传递经济信息的广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救活企业、促销产品、帮助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样的事例已屡见不鲜。经济合同在促使双方承担责任与义务时,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书写格式
教育家村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复习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领着学生对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重复,没有新意,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疲劳、厌倦。只有不断地创设生动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构建知识。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情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