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看到年轻女孩上台泡茶呢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台泡茶,是指无论任何性质和形式的泡茶,包括茶艺歌舞、茶艺表演、茶道演示、茶艺比赛、茶艺教学示范等,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泡茶者都是年轻女孩,尤其在华语圈茶界。为什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才有条件被选上或被雇佣担任这项工作呢?
  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泡茶技术未建立好完整的系统。二、茶人疏于练习,技术不熟练,不敢亮相。三、茶道内涵未被发现或得不到重视等,都影响着让谁上台泡茶这个决定。
  由于有上述隐忧,很多人把泡茶包装成一种“演出商品”。这些商品制造商又认为大众要看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孩来扮演泡茶角色,还让这些泡茶角色穿上强调身体的服饰,更加误导大家以为泡茶是卖弄女色、展览女体的事情。
  把泡茶的重点放在人的演出、炫耀人的外表,反而忘记了泡茶是为什么?茶汤有没有创作好?泡茶本身这件事情是否表现得完整有序?这样子泡茶是茶文化发展的异象,长期如此茶就变成演出的陪衬品而已。
  别以为在茶艺歌舞、茶艺表演的节目才会这样,即使在一些较学术的场合如研讨会,一说到泡茶,有些专家和茶人们突然就袖手旁观得像局外人,纷纷指派手下年轻貌美的女孩来担纲重任,大众根本没机会从茶人泡茶过程中学习到何谓茶道艺术以及何谓茶道艺术家之气韵。
  我们现在要趁早改变这种“年轻女孩才可泡茶”的观念,不要再继续误导大众以为泡茶是看美女,茶泡得好不好没有关系。这类观念之所以盛传,归根究底是由于泡茶技术的系统还没有完整建立,技术性的细节不够清楚,不能复制,茶法表现变得散漫无章,就显不出茶的专属性、茶特有的技术,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对茶法的掌握流于知识面,只懂得讲讲道理而疏于练习泡茶,是这些茶道老师忽视的地方。无法将“泡茶”磨练达至一个熟练度,变成一种习惯,可以本能似的随手就有本领把茶泡好,是造成他们不敢亮相、缺乏信心在大众前泡茶的原因。
  茶人越懒惰于做深刻的茶道演示,就会越依赖美女扮演泡茶者来模拟泡茶的样子给大家看,把大众变得只要大而化之的外观,不讲究细腻和精致的精神,茶道艺术内涵越加无从捉摸。茶道老师除了会讲,应该也要懂得“泡茶演示”才对,老师通过泡茶表现茶的内涵,泡得很神气、很有气韵、很有荣誉感,那才是技术成熟的表现,才带动泡茶的示范作用。
  要如何让大众重视泡茶本身,尊重泡茶的内容与内涵呢,这一份“重视”要从茶界工作者开始,首先把“只可让年轻女孩上台泡茶”的想法纠正过来,我们应该让“有泡茶能力者”上场,应不分性别、不限年龄地找一些有水准有本领的茶道艺术家不断为大家泡茶,让大家了解泡茶的涵义,大家感受到茶界的专业,那么我们的“泡茶”才能让大家信服。
其他文献
连山蕨笋响  诗曰:  连山蕨笋响,沙路净无泥。  采处寻隆起,剥时惜箨衣。  莫笑食无肉,盘飧留小诗。  记得前年去湖州,恰值清明前,在大茶、陈措贤弟的陪同下,先去祭拜了陆羽墓,随后又去了长兴顾渚山。新茶吐绿,蕨笋满山,春光养眼。于是觅净石,汲山泉,煎水煮茗,聊尽一时之欢。如今回想起来,似乎还能呼吸到满山蕨笋的清香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期刊
尊称:金法曹  在唐宋时期的主流饮茶方式里,有一种茶器必不可少,那就是茶碾。在把团饼茶变成粉末状的过程中,茶碾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茶具图赞》中,审安老人给茶碾一个特别的职衔——金法曹。  从唐代《茶经》中记载的茶碾,到宋代诸多茶书对茶碾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变化:唐代的茶碾对材质的要求是木质,“以桔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而《茶录》、《大观茶论》所记载的茶碾皆为金属质地,银为
期刊
6月19日,“2014北京国际茶业展、2014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第22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北京活动周”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今年的“两展一节”为期4天,分为发布推介、展览展示、交流论坛和交易洽谈、茶文化传承体验及促销、茶知识茶人才培训五大板块。其中,2014北京国际茶业展分别设置国家地理标志馆、百强企业馆、台湾馆、国际馆、茶具馆、茶食品馆等主题展馆。展示范围涵盖茶叶行业全产业链,集中外茶叶之精
期刊
夏日午后,阴云疾蔽日,一场暴雨倾盆后,送来屋顶上一段轻快的雨落声,滴答滴答……两杯温开水才下肚,呷一口已是第十四道的“牛首”茶汤,满腔甘爽依旧,绵柔悠悠。静听席间友人几句归意之语,不觉已是黄昏。离席觅伞,走出三坊七巷文儒坊孝文家茶馆,华灯恰初上,青瓦、白墙、石板路,更兼斜雨,点点滴滴,迷迷离离。  在席间,更多感受的是实实在在的茶:离席后,带着久久不散的回甘,感受更多的是萦绕着茶的情。对于每次喝茶
期刊
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从茶的产地、品种、海拔、香气到茶气,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茶叶从来不说话,都是人在说,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倾听一下,听听茶要告诉我们什么?可惜喝茶、品茶的人,很少有人会倾听。如果我们品茶只把心用在自己如何去说,那么我们就无法懂得茶的真味,无法享受到茶的芬芳。倾听,是一种接受的过程。  曾有禅的公案: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问道,南隐以茶相待,交谈讨论中,南隐将茶水倒入杯中
期刊
“云想”之尚,回归原创、包藏古雅、缔造经典。  喜欢“云想”,首先是从名字开始,两个字带给我太多美好的意象。除了那句著名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还有“云在青天水在瓶”、“云破月来花弄影”……赋予的是“云深不知处”的寻味与遐想……  “云想,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和自己沟通,和岁月同行。我们希望每一位喜欢我们的人,不仅是喜欢一件商品或者一个设计,而是因为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来自生活,就像我们喜欢自己那样,是
期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当茶叶与月饼相遇,两者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借月饼之形意,能喝的月饼茶  月饼茶,顾名思义就是将茶叶精工压制成月饼形状的茶饼,采用的茶叶原料都是茶客们公认的可陈化、可收藏的茶品,如普洱、黑茶、白茶,成品一般为专属中秋的茶叶工艺品,也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月饼茶,取月饼之形,蕴团圆之意。将茶叶压制成边缘总体为圆形的月饼形状,饼面上雕刻合适字体的
期刊
茶文化复兴从1980年算起已有34年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蓬勃的发展,但我们要检讨有些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免得走到一半才发现不是我们想要去的地方,这时回头已要浪费三五十年的光阴。  茶艺馆的经营方式  1980年起,有别于传统茶馆的茶艺馆纷纷成立,它们重视了文化氛围、加重了茶叶茶具的份量,有些老板还亲自驻店向客人传授泡茶知识。但好奇心过后,客人不再领情了,10年不到的工夫,一家家接连收摊。1990年
期刊
无名,福州“798小调”的大姐。她和几个热爱烘焙的伙伴共同建立了这个目前在福州小有名气的烘培工作室。  下面就让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手工DIY抹茶乳酪吧。  材料:  淡奶油215g 糖54g 马斯卡彭奶酪250g 抹茶粉10g(推荐使用日本原产的,口感较好)  牛奶54g 丁片2片 威风蛋糕片3片  开心果适量(依个人喜好增减)  制作步骤  Step1 用刮板将马斯卡彭奶酪与抹茶粉在容器中搅拌至
期刊
据记载,过去武夷茶名丛众多,有上千种,其中又以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被称为四大名丛。当然,名丛所以有个“名”字并不简单,它们蕴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极为深厚,而“四大名丛”作为名丛的代表更是如此。  名丛文化的形成  说起武夷名丛,就不得不提到赤石。“五口通商”后,武夷山茶市由下梅移到赤石,至清末民初,由于商贸地位凸出,被国民政府置为镇,但当地的人们仍然习惯称赤石为街,因为街是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