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来源 :数学辅导·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解题由于思维受阻,一时难以下手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用简练、恰当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顿悟”,也即“点拨”. 巧妙、恰当的点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努力做到“点”在思维的临界点,“拨”在问题的关键处,使教学具有艺术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知识;点拨;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主旨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即在学生迫切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引、帮助、暗示、提醒等一系列巧妙、恰当的点拨,精妙的点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努力做到“点”在思维的临界点,“拨”在问题的关键处. 例如,高一数学《三角函数》部分三角恒等变换的教与学具有变化形式多、公式变形灵活等特点,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反映思维品质的良好载体,这些决定了学好这一部分不仅需要足量的练习以加强知识技能培养,而且注重教师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揭示解题的思维和认知过程,让学生自己以模仿、探究、掌握、体验等方式不断富有创新地完成学习. 以下是笔者的一个相关教学实例和反思.
  ■突破思维的临界点,产生“茅塞顿开”之感
  在一堂数学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思维走向的情况来看,学生感知教材或具体题目后,开始进入思维状态,此时学生经常会出现思维由活跃到受阻、停滞的过程,我们不妨把这种胶着状态称之为学生思维的临界点,此时教师应当把准临界点,及时点拨,让学生突破思维的临界状态,完成思维质的突破,带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题1  已知cosα+cosβ=■,sinα-sinβ=■,求cos(α+β).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学生的反应,有的学生一筹莫展.
  教师可点拨:请学生回顾公式Cα+β和cos2α+sin2α=1与本题的联系.
  学生A:将已知条件中两式平方后构造出cosαcosβ与sinαsinβ,求和并用cos2α+sin2α=1后,逆用公式Cα+β得2cos(α+β)=-■,即cos(α+β)=-■.
  笔者对学生A的回答表示赞许,并请他板演过程(略),同时巡视其他学生的完成情况.
  反思:课堂上摆出这个问题后,笔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巡视学生的完成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感到疑惑,“僵局”在此出现,也就是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际(即思维的临界点)进行了点拨. 此次点拨,点在了学生思维的断裂之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通、开窍与延伸,完成思维上的质的突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叶圣陶),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在临界点发生质的飞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知识的生长点,产生“思路接通”的效应
  我们常常埋怨学生经启发后仍然无动于衷,其实是由于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尚未进入“愤”、“悱”状态,教师启发的“机”与“时”把握得不准而造成的. 如果点拨的时机过早,学生缺乏一定的思维主动,不能建构新旧知识的生长和联系,达不到思路的接通效应,思维过程则是由教师直接强加的,我们称之为“被思维”或者“伪思维”.如果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完成了思维的全过程,得到了正确的结论,那么,教师就不必讲授,这就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题1中应用了cos2α+sin2α=1和公式Cα+β,依此例请学生们练习一题,增加对上述一类公式的理性认识:已知8sinα+5cosβ=6,sin(α+β)=■,求8cosα+5sinβ. (练习1)
  经过几分钟思考,有些学生举手想发表其见解.
  学生C:我由例题受到启发,发现8sinα+5cosβ=6 (1)的左边与所求当中sinαcosα和cosβsinβ的系数相同,故设8cosα+5sinβ=k (3),(1)2+(3)2此过程中利用公式cos2α+sin2α=1,Sα+β和sin(α+β)=■ (2)式,进而求出k. (10或-10).
  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于是教师让学生C板演,同时给出例题2.
  例题2  已知cos(α+β)=■,cos(α-β)=-■,且■π<α+β<2π,■<α-β<π,求sin2α和sin2β.
  笔者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互相讨论后,发现已有不少学生似乎有了什么发现,想表达.
  学生D:联系到已知式,将sin2α和sin2β分别用倍角公式展开……
  学生E:按D的思路做题势必烦琐.
  学生B:我发现已知角α+β和α-β与所求sin2α,sin2β中的2α,2β有关系:2α=(α+β)+(α-β);2β=(α+β)-(α-β),再用公式Sα+β,Sα-β解决.
  教师:思路正确,请你(学生E)板演过程.
  学生E:因为cos(α+β)=■,■π<α+β<2π,所以sin(α+β)=-■= -■. 同理,sin(α-β)=■,所以sin2α=sin[(α+β)+(α-β)]=■,sin2β=[(α+β)-(α-β)]=0.
  反思:上述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总是一点一滴地“点拨”学生. “看到这个条件,能想到什么结论?要证明这个结论,需要什么条件?”这种“引君入瓮”般点拨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整体地面对问题、整体地思考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因而不能在新旧知识上建构知识生长点,学生缺失建立思路的可能性,更谈不上接通思路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在学生思维的临界点处点拨或给予鼓励的语言,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经验,提升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活思维的兴奋点,产生“得寸进尺”的欲望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苦思冥想,解决不了问题时,我们的点拨就会像及时雨那样浇灌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得寸进尺”的欲望. 当然,如果我们一味地调动学生的胃口,不能及时点拨,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的障碍,使学生害怕解决数学问题,导致失去兴趣.   练习2:已知sinα+sinβ=1,cosα+cosβ=0,求cos2α+cos2β的值.
  思考一段时间后,有几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F:由以上三题的启示,此题将sinα+sinβ=1?摇(1),cosα+cosβ=0?摇(2)平方后求和得2+2cos(α-β)=1,即cos(α-β)= -■;将(1)(2)式平方后求差得cos2α+cos2β+2cos(α+β)=-1 (3),cos2α+cos2β=cos[(α+β)+(α-β)]+cos[(α+β)-(α-β)]=…=2cos(α+β)cos(α-β),可见求出cos(α+β)和cos(α-β)即可,但cos(α+β)无法由(3)直接求出,此时我想到未知cos(α+β)是因为(3)中有cos2α+ cos2β,而它不正是我们所要求的吗?于是设cos2α+cos2β=k,则(3)式即k+2cos(α+β)=-1,再由k=2cos(α+β)·cos(α-β)推出k=1.
  教师启发点拨:除了学生F的思路,有无更好的处理方式?
  学生E:将(1)(2)式平方再求差得(3)式:cos2α+cosβ+2cos(α+β),即用公式Cα+β,从而求cosα,sinβ,cosβ,sinβ就可以了,于是再看(1),(2)式由(1)可得sinα=1-sinβ. 由(2)可得cosα=-cosβ,于是根据sin2α+cos2α=1,有1=1-2sinβ+sin2β+cos2β=2-2sinβ,推出sinβ=■,sinα=■,cosα=±■,cosβ=±■;注意到(2)式中cosα,cosβ互为相反数,所以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1,所以cos2α+cos2β=1.
  教师继续点拨:我们若总沿着习惯的道路前行,只能走向平庸,有没有捷径?
  学生G:前两种思路太繁,刚学过倍角公式,有cos2α=1-2sin2α,cos2β=1-2sin2β,可先求出sinα,sinβ(学生E已求出),则有cos2α+cos2β=1-2sin2α+1-2sin2β=2-2■2+■2=1.
  其他学生有的惊呼“上当”,有的则赞许学生G,感到获益良多.
  教师:用倍角公式解决此题,简洁、明了,克服了前几题产生的思维定式.
  反思: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当学生达到“愤”与“悱”的状态时,我们可以进行点拨. 两种思路对比后,学生发现原来如此,此时学生心情非常愉悦,思维也达到了兴奋的状态. 这时笔者继续点拨,情境发生了变化,然而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利用化归思想、转化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更快捷地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此处的收获就会很大,效率更高,超越了一个题目自身的解决价值,让学生有“得寸进尺”的解题欲望,而非惧怕数学的心理.
  ■总 结
  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学生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不多不少”,应当“不显眼地帮助学生”,“应该顺其自然”(《怎样解题》——数学家波利亚).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维受阻,难以下手的情况,就需要教师用简练、精当的语言点拨启迪学生,促使学生“顿悟”.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机智,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思维的信息并进行迅速、深入地加工、提炼,面对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停滞、定式、中断等问题,能迅速判断,及时点拨,以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突出思维过程和认知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作出及时评价、鼓励,而不应把解决当前的问题当成教学的唯一目标,急于“推销”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先设计的轨道,其结果容易让学生以套路和程式生搬,产生思维定式的负效应. 点拨是让学生走出解题迷宫的有效方法,点拨是否恰当到位,是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否已走向成熟,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学生最为需要时给予思路的指引、方法的点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和艺术!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和整体的功能,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而冠心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就脉冲组织多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指位于肿瘤细胞组织周围的淋巴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降低转移潜能的作用。因其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被认为是宿主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流行分布[1].鼻咽癌发病部位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转移,通常
中国正常成年人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脏总质量的5%,当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之为“脂肪肝”.根据肝脏脂肪含量或将脂肪肝进行程
MRI T1ρ成像是反映体内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成像技术,可帮助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并可依据T1ρ值的变化早于形态学发生改变前诊断早期病变,为临
摘  要:本文先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论述了用创造性思维解测量井深与绳长的“古代问题”,并引出互逆思维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最后,用“鸡兔同笼”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来说明创造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的特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互逆思维;联想;想象  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本文提出的是要加强解应用题的思维训练.  
摘  要:解析几何在中学数学中一直是重点、难点,学生往往惧怕其两点,其一是解析几何问题如何从条件中迅速找寻突破口,将问题转化为能解决的数学语言;其二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运算. 本文从一个公开课的试题出发,以小见大,探索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解决常规的解析几何问题.  关键词:解析几何;探索;韦达定理;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它沟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
摘  要:让学生既爱又怕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慢”,笨”,“实”,相信必将“慢”出精彩,“笨”出火花,“实”出高效.  关键词:慢;笨;实;精彩;火花;高效  日前,作为获奖教师代表,笔者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展示课暨高中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活动. 承办学校是灌云县第一中学,这是一所三星级学校,学生的素质不是很高,当时接到通知准备课的时候,笔者心里很担心,怎样设计教学才能使得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