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型硕士研究生已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文章分析总结了目前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及实施导师制度构建创新型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为社会培养集科研与创新能力于一身的中药学人才。
  关键词: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4-0057-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4.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in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KONG Zhao-di, LIU Feng-jie, ZHANG Rong-hua, YANG Li, CAI Yu*
  (College of Pharmac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144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cultivating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proposed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lementing supervisor system,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ho are equipp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基金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0JGXM011);2020年暨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培育项目
  第一作者:孔招娣,E-mail: 3351162753@qq.com
  *通讯作者:蔡宇,E-mail: caiyu8@sohu.com
  2003年4月7日,国务院颁发并实行以鼓励中西医结合和保护、扶持及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2015年通过了继承弘扬中医药并强化政策支持的《中医药法(草案)》[2];2016年12月6日,发布了较全面介绍中医药历史、发展现状等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3],体现了我国的中医药制度愈加完善及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高度重视。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中医药传承、发展与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4]。这些举措在加快中医药向世界传播及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亦将中医药的发展推至“黄金时期”。
  创新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源泉,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一部分,在中医药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及意识普遍薄弱,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总结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1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2种[5],二者的培养目标稍有不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偏于理论研究,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如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等;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偏于应用研究,重在培养特定职业的专门从业人员,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论文选题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尽管有学者研究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但其培养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课程设置亟需优化
  中药学是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经验,因而与其他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学科略显不同。中药学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中医药知识深入而透彻地了解,因此课程设置需兼顾传统知识与前沿领域知识,在注重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其对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继承与创新[6-7]。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需进一步优化:⑴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必修课主要包含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及一般性的方法等基础内容,旨在让学生打好基础,选修课则可作为必修课的补充,适当扩充基础知识以外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科研兴趣,引导创新。⑵理论课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践操作,而实践操作能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对知识加以巩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既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⑶涉及的交叉学科课程偏少,中药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广,不仅局限于中药学领域的知识,与化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均有交叉,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也需要在研究生的學习过程中穿插其他专业的前沿知识。学科交叉易产生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主题等,因而也可作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获得创新灵感的来源。   1.2  教学方式及导师制度有待优化
  与西方国家倡导的自由式教育(如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反思教学等)不同,中国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参与性不高,且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自我探索及思考过程易扼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缺少批判精神,很少对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质疑,很容易按照教师的思维进行相关科研活动进而错失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8]。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数量激增,导致研究生导师数量相对不足,出现一位导师同时指导多个学生的情况,这种“一对多”模式使导师没有足够精力和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加之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更加凸显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匮乏。
  2  创新型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1  优化中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涵盖内容多的学科,就某一味中药而言,要深入了解这味中药,需要学习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及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但目前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较少涉及交叉学科,不利于研究生系统地学习。⑴对于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失调(必修课比例多、选修课比例少)的问题,可参考借鉴中药学学科发展较好的高校,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也可通过数据分析国内外各高校二者的比例以寻找最佳的课程设置方案,还可调查师生对中药学知识等方面的需求,综合考虑,从而使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有深入地了解,在学习传统知识和前沿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在中药学领域有所创新,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⑵对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可与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的比例,并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更新,逐渐摸索出最佳比例,使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服务,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⑶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过程包括文献阅读与研究总结、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实践操作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因此所学知识不能局限于本学科的内容。对于涉及的交叉学科课程偏少的问题,可通过增加交叉学科课程、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及开放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弥补。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与中药有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如学习中药葛根时,不能只掌握葛根的采收季节、来源、功效、鉴别、炮制方法、代表方剂及临床应用等知识,还应了解其黄酮类成分葛根素的理化性质、常用提取分离方法及现代药理作用,加强中药学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研究生系统地建立中药知识网络;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中药学相关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最新学术进展和研究成果,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从中获得创新灵感;还可开放网络教学平台,如慕课、智慧树、学习通等,使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相关课程,发现并培养自己在某一领域的兴趣。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可使研究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构建中药知识网络,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2.2  优化教学方式及导师制度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因此,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应与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区别,如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反思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可采用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与其他高校合作、借鉴其他高校优秀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件,方便学生及时学习及巩固所学知识,批判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导师制度方面的问题,可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政产学研用”(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目标用户)相结合的模式[9-10],引进具有从业经验的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钻研科研的同时能与社会接轨,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动态,做好未来规划。由2位及以上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可使学生接触多种科研思维,批判地对待教师的学术观点并能弥补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11]。合理的教学方式及导师制度可避免研究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而在中药学领域上有所创新。
  3  小结
  中医药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永葆活力。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责任,亦肩负着创新中医药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使命,改革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响应国家“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优化导师制度、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弥补现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培养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较高的中药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EB/OL]. (2003-04-07)[2020-09-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03/content_62083.htm.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EB/OL].(2015-12-10)[2020-09-10].http://www.satcm.gov. cn/fajian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252.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全文)[EB/OL].(2016-12-06)[2020-09-10].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2/06/c_ 1120064848.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國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A/OL].(2016-02-22)[2020-09-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 content_5046678. htm.
  [5] 顾越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 2012(1):108-110.
  [6] 冯素香,李晓坤,麻秋娟,等.中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7):31.
  [7] 卢艳,苏菁,祝景旭.中药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探索[J].高教学刊, 2017(18):84-85,88.
  [8] 杨涛,卢汝梅.基于“师生共创”模式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9(22):36-38,41.
  [9] 蔡三发,缪铮铮.“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模式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72-75.
  [10] 张万敏,杨亚明,严中平,等.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与专业实践工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190-191.
  [11] 韩燕全,洪燕,汪小莉.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方法的思考及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4):162-166.
  (收稿日期:2020-09-30)
  (修回日期:2020-10-13;编辑:郑宏)
其他文献
目的 明确我国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分布及各主题发展态势.方法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翻译研究文献,通过文献计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迁延难愈的慢性病程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穴位疗法治疗UC具有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主要包括穴位敷贴、针灸、艾灸等疗法,治疗UC效果显著。本文系统总结近年来中医穴位疗法治疗UC的相关文献,为临床治疗UC提供参考。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灸;穴位敷贴;艾灸;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34;R244 文献标识
目的:探讨miR-17-5p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GIST88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GIST患者的瘤组织及相应的瘤旁组织标本,以及GIST882细胞和人正常肠道上皮细胞HIEC为研究对象。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GIST标本中KIT基因突变情况。分别将miR-17-5p mimic和pc-KIT转染至GIST882细胞中。双荧
职业病诊断标准作为职业卫生强制性标准,是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有13种,配套的诊断标准共有14个,包括:GBZ 104—2017《职业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GBZ 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17《职业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GBZ 96—2011《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6—2020《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GBZ 97—2017《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GBZ 100—2010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高度恶性、侵袭性强、易转移的成骨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结合外科治疗使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期超过50%,但针对合并复发和转移的骨肉瘤患者治疗效果仍
期刊
摘要: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兼具自然科学内涵与社会人文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在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强化专业技能,建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德才兼修,促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诊断学;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中医传承  中图分类号:R24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OH)2D3处理ESCC细胞TE-11、KYSE30、TE-1和KYSE510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再用浓度分别是0、0.1、0.15、0.2μmol/L的1,25(OH)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ICCA患者97例作为ICCA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做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术前1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的现状,从依靠网络新媒体构建中医经典文献交流社区、建设中医经典文献主题网站进行知识推送、建立中医经典文献阅读应用程序开展移动阅读等角度阐述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服务方式,以此促进微媒体时代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服务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微媒体;图书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