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关于创造力培养的看法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ct_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国民的创造力谈到语文教学的创造力培养,点出后者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举例展现近年来教育界制度创新的成果,以体现“创造力”教育的可期待性。最后,从学校、教师两方面展开关于语文教学领域创造力培养可以努力的方向的讨论。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语文教学领域;现状;努力方向
  提到写作,大家似乎能轻易将其定义为“创造性活动”。而语文教学却未必是创造性活动,学的是经过千年沉淀而适用于今日的传统知识,老师讲而学生记;写的作业,考的试卷,皆有套路可循;即使作文,也从小学的天马行空故事写到了高中的假大空论文。需要创造力的地方,实在不多——这是语文教学的现状。
  然而,这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一、从国民的创造力到语文教学的创造力
  1988年,邓小平便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响亮的口号。科技的核心,不就是创造力吗?
  然而,将近30年过去,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是充斥着各种“山寨”产品,模仿国外先进产品的技术;我们的工厂,大多属于科技产品生产的下游环节,用人力换取微薄利润;我们的娱乐传媒,许多运营模式也不过是正正当当地向外国购买核心版权而来……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实在任重道远。
  于是,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民族”这一广为流传的诟病,我们不完全接受,却无法理直气壮地反驳。
  事实上,1999发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早已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从政策层面明确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到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
  依我看来,培养创造力,更应被放在语文教育的重要位置。
  我国语文教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这也决定了它具有言语教养和精神陶冶的功能。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如一篇文章的总开头为全文奠定了基调,语文的作用,也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大多数人刚一出生接触的便是汉语和汉字,随后在语文氛围中成长至今,日常交流自是离不开汉语。而我们的文化传播和传承,更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
  不知是否每个人小时都写过这么一篇命题作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的话语,正是上述理论的最好印证。
  既然“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最基础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本应是最便捷而效果最理想的办法。
  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试性强,更像“快餐式”教育,讲求高速快捷地让学生记住教育大纲范围内的知识点,考试考出好成绩,以此作为学校间、老师间绩效比拼的资本,把这个当做“教育事业”中的“成就”。
  然而,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投资时间长而回报无定期的投资,总的来说投资风险颇大。创造力无规律可循,并非认真努力便总能得到一份不错的成绩,而是需要天赋、运气、个人兴趣、多方支持等多种因素融合而产生的不定向产物。创造力需要耐心去培养,需要费心去引导,并非十年如一日用着同一份课件即可获得不差的效果。
  这样一种耗费时间和精力且回报不定的教育,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既没有成功而具普适性的经验可参考,没有有规律可循、有法可依的系统予以保障,国外的成功案例又太具颠覆性,仍处于应试教育体系中的我们也没有以学生们的前途为代价的破釜沉舟的勇气。于是,明知创造力的重要性,我们仍依循“懒惰的本性”选择了应试教育这一“捷径”。
  二、近年来教育界的创造性举动
  可喜的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似乎在一点点撼动着“应试教育”这座冰山。例如,我的母校于前几年已开始实行小组学习的制度,将班里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小组成员的桌椅围摆在一起,便于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课下也可以相互探讨和帮助。教师也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自主权和思考时间。一开始,大家颇为忐忑,大家围坐一团,会否影响课堂秩序?每一堂课老师都需花费更多时间去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会否影响到课程进度?最重要的是,对第一批“吃螃蟹”的高二生而言,这个改革会否打乱他们的学习节奏,影响成绩,影响升学?硬着头皮试验了一届,结果出来,成绩反而表现出较为积极的变化。学生们也更喜欢这个制度,感觉自主空间更大了。
  另一例子是广州的一所学校,办校特色是近来较热门的吟诵教育。园区里建了“小型孔子庙”,提倡尊师重教;走廊上、课室里贴着各式名人古训,从三字经到论语;古文学习采用吟诵的方式进行……传统教育的氛围浓厚。更令人惊讶的是,该校正在践行“混龄大班”制度,即如过去私塾一般,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混在一起进行教育,大孩子带小孩子,相互学习。而周末和假期,也会举办不定期的课程,推广吟诵教育这一概念。这看似颇具颠覆性和风险,但几年下来,学校办的有声有色,慕名而来学习的老师和家长也不少。
  以上两个例子似乎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无甚关系。的确,例子讲的是制度创新的问题。然而,整个社会创造力的培养,不能光靠少数学生和老师的努力。以学校为基层代表的教育系统敢于创新教育体制,包容创造性制度的存在,给学校办学更多的自由度,而学校也带头进行创新性尝试,方能带动教育领域关于创造力的改革,带动整个社会来重视和培养下一代的创造力。
  重要的是,“敢于尝试”,同时重视科学性地尝试。
  三、语文教学领域的“创造力”培养
  语文教学领域亦然。
  如何在语文教学领域提倡“创造力”?
  如前文所述,光靠部分人的努力是很难带动整个社会来进行教育变革的。其中必须含有政府牵头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和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中师生自下而上的创新性实践。
  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校方:从制度的创新性尝试到创新性校园环境的营造   校方作为管理者,可以努力的方向有教学制度变革和校园软性、硬性环境的管理。
  教学制度的创新性渗透,关键是,敢于尝试,科学尝试。有上述两个例子为依据,在此不再赘述。
  校园创新氛围的营造,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标语到“科技之光”等科普知识宣传栏,从科技展的举办到诺贝尔奖项公布的电视节目的组织观看,在语文教学领域,从创新作文大赛作品的展览到科普知识黑板报大赛的评比……如那所以吟诵为办学特色的学校般,将“创造”的观念渗透在校园的每个看似随意的角落,营造一种重视创造力的校园氛围。
  校方的重视,自会带动师生们一起为新生代创造力的形成而努力。
  (二) 教师:从思维到实践的转变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教师无法手把手教学生开发自身创造力,能做的唯有保护其天生爱探索的好奇心,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1.转变教学观念
  (1)允许学生犯错。创造与发明,本不是一项“循规蹈矩”的事业。历史证明,大多发明都是“阴差阳错”的结果。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便要允许“阴差阳错”的存在。
  具体到语文教学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自是不允许随意犯错。但关于文本的解读、文字的组织等方面,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出格”想法的存在,而应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的同时,循循善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继续展开想象。为此,我颇为欣赏语文试卷中的“言之有理即可”的题目,学生自成独立的逻辑系统,无需被标准答案所束缚。当人们忠于自己的感觉,而非千方百计去琢磨出题人的心思时,独立的思维便可四向奔驰了。
  (2)强化“教学相长”的意识。语文学科主观色彩浓重,题目的标准答案自有其道理所在,然而往往并非唯一的答案。教师要做的,除了让学生们认识到标准答案的由来,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得出不同看法。所谓“头脑风暴",即多方思想的碰撞,往往带来妙不可言的结果。教师因知识面广,思考问题较全面,但易墨守成规,而学生虽思考片面,但敢于创新,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这样的大事。”教师能跟学生如同龄人般讨论,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大胆想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且有助于教师教学的适时补充和更新。
  2.适时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
  祖先们千百年前的训诫自是不敢忘,然而,对新生代而言,最近的网络热搜似乎是他们更熟悉的内容。教师适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习国际先进知识,紧密结合时代,在语文教学中不时穿插时事热点进行举例和讲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同时,相对于从古至今保留在书籍上的平面文字,有画面感的三维新闻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有兴趣听课,能听明白,自然有助于知识点的传授。
  可能有人会说,正因不熟悉传统知识,才要让学生多了解中华文化的精华,专门引用网络热点来引起学生兴趣,似乎有“讨好”之嫌,也颇失师尊。
  然而,将心比心,老师批改学生作文看到满眼“牛顿被苹果砸”、“孔融让梨”等被用滥了的“著名例子”时心情之无奈,正如老师十年如一日用同一个年代久远的教学事例时学生满心的无力感。
  创新语文教学,在教师的角度,其中一项便是创新内容,让学生更愿意去学。而创新内容的基础,便是教师自身知识点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拓展。
  3.创新教学模式和技巧
  创新教学模式和技巧,是同创新教学内容同样重要的部分。讲授同一点知识,引导学生按思路自己逐步得出结论,会比老师一开始先抛出一个抽象的理论或概念学得更印象深刻,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生间、同学间放开讨论,会比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们一味记笔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更科学地结合发展心理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引导,逐渐改变灌输概念和理论的做法,换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创新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知识,且学会如何自行探索知识,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创造性思维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如上述所举的分小组学习模式的例子,其实与大学的“放羊式”教学模式较为接近。而事实证明,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开放是值得尝试的。
  4.拓展教学空间
  语文教学是一门主观性强的课程,一门感性多于理性的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文字的感受,从自然和社会中得到的印证自然比光从书上读到的要更生动而令人动容。
  教学环境不一定要局限于严肃的长方体空间内,尤其中小学教育,正是孩子多动而好奇之时,校园一隅,也可以满是“语文”的气息。即使无法常带学生外出进行自然教学,也可借助多媒体工具,从思维上扩大学生的知识边界。知识的视野有多广阔,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世界的认知度相应地能在多么广阔和全面的层面上培养起来。
  当然,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父母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努力,同样必不可少。但因不是语文教育的主要施行者,可以做的努力相对有限和被动,更多的是配合校方和教师。因此,关于这点笔者不再赘述。
  四、小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有言:“重要的问题不是‘什么培养了创造力’,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类的潜力在哪儿丢失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挖掘学生心中“创造力”的种子,并营造良好氛围促其成长,而非在它尚未开花结果前视其为杂草而“斩草除根”。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奠基性学科,正是渗透创造力的“最佳培养皿”。如何大胆创新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大胆创新,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马达《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看法》,《大观周刊》第1期
  [3] 魏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2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其他文献
在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城市中心地区的教育日益受到人们关注。2004年10月13-16日英美两国在纽约就他们所关心的城区中等教育问题,如:学生学业差距较大、学习兴趣低落、出勤率
学校是一个文化载体.学校的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育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发展,但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却向边缘化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语文的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需要积极提高与强化。笔者结合实际,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具有的不足,进而指出可操作的改革的思路,以及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边缘化;改革思路  对于语文学习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院校的语文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更是感受很多
建筑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是深基坑工程中的一种围护方法。在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新形势下,应经从地面施工转型到了地下建筑施工。这就使得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多方突破,表现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从“体质教育论”到“健康第一”;课程目标从“日的任务”到“教学目标”、从一维生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能够很好的结合,目的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本文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分析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时代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每个高职学校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提高技能所采取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综合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本文从综合实训的性质、实训内容的
1955年9月27日,在国务院授衔大典仪式上,周恩来总理宣读授衔命令后,亲手把中将军衔肩章授予一位来自江西永新的年轻将领,他就是时年42岁的王恩茂同志.
吐哈油田用抽油机跟踪调查发现,减速器窜轴为抽油机故障中较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减速器结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环节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Turpan-Hami 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