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带着两个儿子乘私人飞机出行,不料途中遭遇暴风雨,飞机坠入海中。父亲不幸沉入海底,两个儿子却侥幸脱险。于是,卡尔和戴维兄弟俩无意中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王国——这里充斥着各种恐龙……
《恐龙帝国》是一部长达6小时的科幻影视作品,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格尔尼的同名科幻小说。不过在原著中,故事并非发生于当代。第一部《远离时代的大陆》(1992)的故事发生在1862年,阿瑟·丹尼森教授和他12岁的儿子维尔因海难而流落到了一个不知名地区,结果发现在一个陌生的岛屿上,恐龙与人类竟然友好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对此十分惊异,并暂时居住了下来。第二部《地下世界》(1995)的故事则发生在四年之后,这时16岁的维尔·丹尼森已加入了天龙骑士团的飞行训练。他在父亲的带领下,试图探究地下世界中那被遗忘的传说。第三部《第一次飞行》(1999)则描述了恐龍世界出现的种种危机。詹姆斯·格尔尼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他的科幻作品《恐龙帝国》系列壮观恢宏,非常精彩。
让我们回到影视作品中人与恐龙的故事——
卡尔和戴维兄弟俩在市长女儿玛丽亚的带领下,来到王国的首都瀑布城。在这里,人们遵守古老的法则,恐龙与人类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兄弟俩在这里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他们不但找到了并未丧生的父亲,还帮助瀑布城躲过了因太阳石能量耗尽而造成的劫难。
再让我们回到真正的现实中——
在哺乳动物诞生之前,曾经有一种庞然大物横行世界,那就是恐龙。但说起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自然灭绝,有冰期影响,有天外灾害,等等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假如恐龙不曾灭绝又会发生什么?
曾经有科学家猜测:假如恐龙不灭绝,那么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很可能就是恐龙的后裔。他们指出:没有理由认为智慧生物一定要发端于哺乳动物一支,不能认为地球上“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和哺乳类”的“进化树”,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任何一类生命都有可能发展出智慧,隶属于爬行类的恐龙自然也不例外。有不甘寂寞的画家走得更远,他们甚至画出了穿衣戴帽的“恐人”形象——当然,是直立行走的。
这就产生出另一个问题:假如恐龙发展得十分缓慢,缓慢到后来与它分庭抗礼的人类出现了——我们姑且认为,恐龙没有把人类毁灭在摇篮中——那么这种飞快地学会了使用火和各种工具的物种,与“恐人”将会是怎样一种关系呢?结论似乎有很多种,但都不够乐观。
那么,恐龙要是不会进化但仍然存在呢?基于这种假设,许多科幻作家都创作过有关恐龙与人类共存的作品,最著名的恐怕要数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赖顿的《侏罗纪公园》系列了。而早在科幻发展初期,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也在其《失去的世界》中有过类似描述。提到柯南·道尔,大家立刻就会想到他所成功塑造的侦探形象“夏洛克·福尔摩斯”,其实他还写过29部相当精彩的科幻小说。
事实上笔者也曾想写一部科幻作品,主题就是“人龙时代”——希望构造这样一个文明,那就是不同物种文明间的和平共存。其实如《恐龙帝国》般横断面式的写法并不困难:人类与恐龙其乐融融,顶多有些分歧冲突。问题是这两种文明最初是如何遭遇的呢?
笔者坚决认为,如果它们从一个相近的起跑线开始赛跑,那么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要么是小巧机敏的人类获胜,要么是庞大体壮的恐龙得势,不可能在一个星球同时发展出两个不同物种的高等文明来——进化与生存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自然界决不会给亚军颁奖。假如这两种文明真的都根植于地球,应该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它们的进化时间不同,其中一个物种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走出摇篮,飞向太空,永远地离开了家乡地球……许多科幻作家都构思过类似的作品。而从我们眼下的事实来看,离开地球的恐怕只能是恐龙——这一解释倒与它那奇异而突然的灭绝十分吻合。
当然,假如恐龙确实灭绝了,人类想要复活恐龙的企图也从未停止过。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科学家利用基因和克隆技术,复活了恐龙,并建造起恐龙乐园供游客观赏,然而危险因素却始终威胁着这里……其实这并非科幻作家对恐龙的最早描述,早在《侏罗纪公园》问世近15年前,中国就有一篇科幻小说描述了利用生物技术使这种史前动物重获新生的奇迹——这篇作品的名字是《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它的作者就是去年刚刚离开我们的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
《恐龙帝国》是一部长达6小时的科幻影视作品,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格尔尼的同名科幻小说。不过在原著中,故事并非发生于当代。第一部《远离时代的大陆》(1992)的故事发生在1862年,阿瑟·丹尼森教授和他12岁的儿子维尔因海难而流落到了一个不知名地区,结果发现在一个陌生的岛屿上,恐龙与人类竟然友好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对此十分惊异,并暂时居住了下来。第二部《地下世界》(1995)的故事则发生在四年之后,这时16岁的维尔·丹尼森已加入了天龙骑士团的飞行训练。他在父亲的带领下,试图探究地下世界中那被遗忘的传说。第三部《第一次飞行》(1999)则描述了恐龍世界出现的种种危机。詹姆斯·格尔尼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他的科幻作品《恐龙帝国》系列壮观恢宏,非常精彩。
让我们回到影视作品中人与恐龙的故事——
卡尔和戴维兄弟俩在市长女儿玛丽亚的带领下,来到王国的首都瀑布城。在这里,人们遵守古老的法则,恐龙与人类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兄弟俩在这里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他们不但找到了并未丧生的父亲,还帮助瀑布城躲过了因太阳石能量耗尽而造成的劫难。
再让我们回到真正的现实中——
在哺乳动物诞生之前,曾经有一种庞然大物横行世界,那就是恐龙。但说起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自然灭绝,有冰期影响,有天外灾害,等等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假如恐龙不曾灭绝又会发生什么?
曾经有科学家猜测:假如恐龙不灭绝,那么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很可能就是恐龙的后裔。他们指出:没有理由认为智慧生物一定要发端于哺乳动物一支,不能认为地球上“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和哺乳类”的“进化树”,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任何一类生命都有可能发展出智慧,隶属于爬行类的恐龙自然也不例外。有不甘寂寞的画家走得更远,他们甚至画出了穿衣戴帽的“恐人”形象——当然,是直立行走的。
这就产生出另一个问题:假如恐龙发展得十分缓慢,缓慢到后来与它分庭抗礼的人类出现了——我们姑且认为,恐龙没有把人类毁灭在摇篮中——那么这种飞快地学会了使用火和各种工具的物种,与“恐人”将会是怎样一种关系呢?结论似乎有很多种,但都不够乐观。
那么,恐龙要是不会进化但仍然存在呢?基于这种假设,许多科幻作家都创作过有关恐龙与人类共存的作品,最著名的恐怕要数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赖顿的《侏罗纪公园》系列了。而早在科幻发展初期,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也在其《失去的世界》中有过类似描述。提到柯南·道尔,大家立刻就会想到他所成功塑造的侦探形象“夏洛克·福尔摩斯”,其实他还写过29部相当精彩的科幻小说。
事实上笔者也曾想写一部科幻作品,主题就是“人龙时代”——希望构造这样一个文明,那就是不同物种文明间的和平共存。其实如《恐龙帝国》般横断面式的写法并不困难:人类与恐龙其乐融融,顶多有些分歧冲突。问题是这两种文明最初是如何遭遇的呢?
笔者坚决认为,如果它们从一个相近的起跑线开始赛跑,那么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要么是小巧机敏的人类获胜,要么是庞大体壮的恐龙得势,不可能在一个星球同时发展出两个不同物种的高等文明来——进化与生存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自然界决不会给亚军颁奖。假如这两种文明真的都根植于地球,应该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它们的进化时间不同,其中一个物种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走出摇篮,飞向太空,永远地离开了家乡地球……许多科幻作家都构思过类似的作品。而从我们眼下的事实来看,离开地球的恐怕只能是恐龙——这一解释倒与它那奇异而突然的灭绝十分吻合。
当然,假如恐龙确实灭绝了,人类想要复活恐龙的企图也从未停止过。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科学家利用基因和克隆技术,复活了恐龙,并建造起恐龙乐园供游客观赏,然而危险因素却始终威胁着这里……其实这并非科幻作家对恐龙的最早描述,早在《侏罗纪公园》问世近15年前,中国就有一篇科幻小说描述了利用生物技术使这种史前动物重获新生的奇迹——这篇作品的名字是《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它的作者就是去年刚刚离开我们的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