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说说爱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小说家马迪亚斯·埃纳尔曾多次到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等地旅行,中东文化成为他笔下一个绕不开的主题。二○一五年,他的作品《指南针》荣膺龚古尔文学奖。小说讲述了维也纳音乐学家弗朗兹在梦境中的一段中东之旅,描绘了中东地区语言、文化和音乐的融合与差异。五年前,他的另一部作品《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夺得二○一○年法国龚古尔中学生奖,该奖项由学生票选得出,可读性更强,更受欢迎。二○一五年七月,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部小说的中译本,这也是马迪亚斯·埃纳尔第一部在国内翻译出版的作品。
  《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虚构了米开朗琪罗只身前往伊斯坦布尔造桥的故事。据史料记载,一五○五年,应尤利乌斯二世邀请,当时已卓有成就的米开朗琪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米开朗琪罗的才华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米开朗琪罗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琪罗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记》。
  然而,受教皇冷落、暂停建造陵墓工程的四年里,米开朗琪罗真的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创世记》的绘画中了吗?似乎不然。种种迹象表明他确实离开过罗马,可他又去了哪儿?马迪亚斯·埃纳尔妙就妙在,小说中的故事似乎并不是他凭空杜撰的,他引用的书信都切切实实收录在米开朗琪罗的《书信集》里,就连大桥草图、匕首、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图纸在今天依然可查看。可他叙述的是真事吗?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么,不如先走进作者笔下的“戏说”世界里看看。
  小说讲述的是,一五○六年,就在米开朗琪罗决定离开教皇、离开罗马时,他收到了一封信。随即,他决定前往伊斯坦布尔去帮助苏丹建造一座跨海大桥。在伊斯坦布尔,他遇到了诗人兼秘书梅西希,一个土耳其人。他陪同米开朗琪罗参观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五十年前这里还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如今已变成伊斯兰教的圣地。两人还经常一起散步,游逛集市。一天天过去,米开朗琪罗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与一位异教徒这么合拍。友谊在升温,身处异国他乡少了些许惆怅的同时,也感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情愫。然而,没有人戳破。
  一次聚会上,米开朗琪罗被一位似男似女的舞者所吸引,久久期待与她再次相遇。有一天,他收到来自罗马的信件,教皇的盛怒令他闷闷不乐,打算借酒消愁的他被梅西希带到一个酒馆,在那里,他又一次遇到了那个舞者,并在朋友的帮助下,二人共度了良宵。然而,米开朗琪罗不知道,从他看到舞女的第一眼,阴谋就已经在暗中酝酿了。最后一晚,当他看到舞女的鲜血,误以为是梅西希出于嫉妒杀死了她。他不知道,正是梅西希救了他,打乱了阴谋的进行。梅西希因为深爱着米开朗琪罗,选择了沉默。他只希望米开朗琪罗可以平安,可以离开这里的纷争,回到意大利。他们连最后的告别都没有。米开朗琪罗带着错失爱情的惋惜、遭友背叛的愤懑,伤痕累累,逃一般地离开了君士坦丁堡。梅西希只能藏在船只后面,看着心爱的人渐行渐远,把没有说出口的秘密留给了时光……
  梅西希不知道,在舞女心中,也和他一样,被这位雕刻家深深吸引,为之着迷。她并不恨他,可她不得不杀他,因为强权,因为她曾机缘巧合接受了这项任务。只有完成,哪怕杀死你后,站在暗夜里陪你一起,直到时间的尽头……舞女的感情,作者用“我”的口吻穿插在全书中。开篇就借舞女之口,在黑暗中开启了这段尘封的往事。高潮也是她的独白:“我的世界死了,成了异乡,我只能逃离它,抛弃一切,包括我的回忆。”“要么离开,要么改宗,要么赴死。”米开朗琪罗信仰的基督教使她的家园遭到焚毁,她和同胞不得不背井离乡,似乎她应该为亲人报仇,为陷落的祖国报仇,可她却并不恨他。
  查资料发现,米开朗琪罗终身未娶。离开伊斯坦布尔的六十年里,他写过几首歌咏爱情的诗歌。无数个黑夜里,他会想起谁呢?梅西希还是舞女?那晚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只剩下手臂上的白色疤痕,在诉说着往事……
  感情超越了国界,哪怕不懂对方的语言。艺术也是。置身于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给了米开朗琪罗多少灵感与启发?很多年后,当他在绘制圣马可大教堂时,他会回忆起当年看到的穹顶;美第奇图书馆里也隐藏着些许苏丹图书馆的影子;为尤里乌斯二世制造的摩西像也带着君士坦丁堡人的痕迹……可以说,伊斯坦布尔的艺术让他受益良多,他的视角也被这座城市和它散发出的异域风情所改变,浸润着他之后的作品。
  然而,在伊斯坦布尔,身为异教徒的他受尽了排挤与诋毁。他设计的大桥在动工之初就饱受争议。逃离之后,大桥还没完成就毁于地震之中。没有人再去议论这件事,逐渐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这座横跨金海湾,试图沟通东西方的大桥还是失败了。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修建这样一座跨海大桥已不再是件难事。可在多元文化的当下,如何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心桥则难上加难。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关注,如何避免冲突、和谐共处在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书名取自吉布林写的“既然都是些孩子,不如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马匹,魔鬼、大象和天使,但也别忘了要和他们说说爱和诸如此类”。是的,别忘了说说爱……
其他文献
巴西,茨威格笔下的“未来之国”,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里,奥地利作家在这片南美绿洲看到了平等与包容,和平与希望;巴西,暴力与纷争是它的另一张名片,从推翻帝制,到二十世纪的两场独裁,巴西在枪弹与血泪的洗礼中,承受着蜕变的阵痛。一次次,这个国度与“巴西崛起”的期许擦肩而过,渐成为“永远的未来之国”。今天,当我们提到巴西,与炫目的桑巴足球、明丽的里约海滩齐名的是贫民窟层出不穷的毒品交易、黑帮枪战、腐败
期刊
自二○○○年出版的《郭小川全集》将作者的“运动档案”收入“外编”,出版界渐有此类文字刊行。二○○四年李辉自潘家园淘得的杜高档案,经“档主”同意出版(即《一纸苍凉—〈杜高档案〉原始文本》)后,如《聂绀弩全集》第十卷的《运动档案》,《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不再作为“外编”。但虽以“运动档案”为题,却只是该人有关档案的一部分,或可曰“作者部分”、“个人部分”;此外尚应有“组织”—由单位党组织到司法
期刊
《异乡记》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残篇断章只是记录了张爱玲一段奇异的乡间旅行经历,而且她在世时也没有准备出版。由于其中的部分情节与张爱玲此后的几部小说均有互文性的关系,对于她一九四六年以后的创作而言,《异乡记》具有某种原型的性质。张爱玲本人把《异乡记》看成是“非写不可”的文章,“除了少数作品,我自己觉得非写不可(如旅行时写的《异乡记》),其余都是没法才写的。而我真正要写的,总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的”(
期刊
相逢在岸边,在多雨的季节  默认刻骨铭心的时间  是河流的走向  是盛夏残酷的意念  二○一五年九月,我到青海省海西州领取《大昆仑》杂志颁发的“大昆仑文化奖·诗歌杰出成就奖”,见到互通邮件已久的诗人翼人,读到了他的长诗《沉船》,上面所引四行,就是这部大作的开头。短短一节,如一部乐曲的主题动机,呈示出若干重要的信息,乃至诗学特征。它引领着这首长诗和阅读长诗的我们,踏上了一首历史哀歌的茫茫长途。  这
期刊
一  宋徽宗在《茶论》(今人称作《大观茶论》)的序中提及,太平盛世,喝茶也就喝得讲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在这本《茶论》中,宋徽宗对产茶、采茶、制茶、碾茶的物理与各种工序都作了详细而精到的探讨。讲到饮茶的器具,点茶所需要的对象,更是分门别类,按照盏、筅、瓶、杓,一一罗列。他特别指出,只要是涉及喝茶、存茶、点茶,无论阶级贫富贵贱,都可以从中讲究精致高雅的品位,而
期刊
一  杨绛在写作中第一次笔涉政治,应该就是那本薄薄的《干校六记》了。  此前,于抗战时期写成并上演的两个剧《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曾让“杨季康”这个名字如一颗新星升起在沦陷区上海的晦暗天幕上,然而这两部家长里短的轻喜剧与抗战无关。当时,热血的作家们为抗战而写作,“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国民党文人也搞出声势不小的“国防文学”。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大背景下,左翼和右翼的文人艺术家们,集结在文化工
期刊
读哈佛东亚系学者李洁的《上海人家:重书回忆》好似一段冲击思维和情感的双线旅程。这本书结合回忆录和民族志的方法,描绘出飞速变迁的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作为在上海弄堂里度过童年的当地人,她的细腻笔触让人感到作者完全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以及城市中人的价值、风尚和挣扎。这本书追溯李洁家族成员从一九四○年以来的经历,有着强烈的情感力量,让人时哭、时笑、时叹,好像在全身心投入地观赏王家卫或蔡明亮的乡愁电影。
期刊
一  《在西方的注视下》(Under Western Eyes)出版于一九一一年,题材和康拉德的另一部小说《特务》(The Secret Agent)相近,描写革命和无政府主义。小说出版后在英国反响平平,在俄国受到关注。这也不难理解,书中主要角色都是俄国人,俄国读者自然更感兴趣;虽说书名暗示这是局外人的观察,但读者会觉得其见解不仅有针对性,甚至还颇有点刺激性呢。小说译成俄语后,五年内再版多次,足见
期刊
以“终结”为题名的书著,近二十多年来,不知已出过多少了。这可能并非偶然,也并非仅仅因为这二十年中恰好有一个日历期即耶稣诞生纪元的千年之交。从福山的名著《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开始至今,间中世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面对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它们所带给各个地方的人们直接、间接的冲击,作为身在历史之中的我们,阅读与理解这段当代史(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已成为一项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期刊
提及英国作家玛丽·瑞瑙特(Mary Renault),世人大多记起她笔下的古希腊英雄或大哲:那英勇机智,却仍为愤怒与嫉妒障目的神性与人性兼备的忒修斯;那骁勇善战,却又柔情似水的亚历山大;还有那在乱世中冒险实践治国理想的柏拉图……然而在历史小说的创作开始以前,瑞瑙特已出版过一系列以生活经历为基础的现代题材的小说,展现一个个普通人的感情世界。这些人物可能并没有跌宕的命运,也从未取得辉煌的成就,却仍于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