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 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而言,历来处于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具体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来说,现阶段有许多关于该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同行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 考查这些探讨发现,若干建议在途径的建构中缺少可行性. 原因就在于构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客观环境. 只有在克服了环境中消极的东西,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变革.
因此,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题,其目的就在于:给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实施环境分析
尽管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已有时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很明显. 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升学压力对素质教育开展的影响
初中升高中,仍需要参加升学考试,即:中考. 并且,初中在今后生源的质量与数量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以往中考成绩. 因此,在目前初中入学总体人数缩减的大背景下,争取满意的生源,便成为当前实现初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必然会与教师的利益挂钩. 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关乎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与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该评价指标,将决定教师的薪酬分配等一系列利益安排. 由此可见,在上述逻辑关系的作用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使然
数学本身就体现为抽象、纯粹等特征. 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教学环节将课堂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其难度要大于其他理化学科. 并且,教师的教学实践,除了需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正因为如此,许多青年教师在把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性上还需时日,更不用说实现数学教学的艺术性了. 因此,受到数学特征与教师教学这两方面叠加因素的制约,必然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环境中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目前教学环境,在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时,需要明确:第一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教育大环境,很难克服;第二种因素,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是可以改善的. 因此,本文在具体的途径构建中,以第二种因素作为优化的出发点.
二、有效途径的构建
针对第二种因素来构建有效途径,思路很多. 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考查,可以分别从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
强调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主要就是针对数学的抽象性与纯粹性的特征. 通过引入物理、生物、体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对具体、生动性的要求.
以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 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将数学与其他理化科目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就对数学的抽象运算附加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尽管上文已经将初中数学的教学与物理以及生活常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但是仍未能完全满足数学教学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播放功能,来向学生展示上文的具体教学内容.
如,教师可以在PPT上作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线路图,通过若干张PPT次序演示上文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可以在网上下载有关骑车前行的视频,来辅助PPT中对问题的讨论. 这样一来,在感官刺激下引起了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兴趣,在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小 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目的就在于: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改革要求. 为此,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构建具体的途径时,需要明确一个原则:即,途径的构建不能脱离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大环境. 大环境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固然需要克服. 但是,某些消极因素的存在,表现为一系列利益关系使然. 如,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明显. 这些就不能在近期作为克服的因素. 需要克服的因素则是数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纯粹. 因此,使其具体化以及教师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便成为途径构建的出发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这两个方面的引入,考虑到了现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因此,是具有可行性的. 最后,此文全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洪美.走出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9).
[2]潘润翠.初中数学新课改中的“三要”[J].中国农村教育,2008(2).
[3]张红.数学新课改问题的争鸣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5).
[4]黄树彬.论家庭教育的理智与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5]刘颖.让赏识教育的阳光洒满中职生自信的心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 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而言,历来处于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具体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来说,现阶段有许多关于该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同行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 考查这些探讨发现,若干建议在途径的建构中缺少可行性. 原因就在于构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客观环境. 只有在克服了环境中消极的东西,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变革.
因此,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题,其目的就在于:给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实施环境分析
尽管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已有时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很明显. 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升学压力对素质教育开展的影响
初中升高中,仍需要参加升学考试,即:中考. 并且,初中在今后生源的质量与数量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以往中考成绩. 因此,在目前初中入学总体人数缩减的大背景下,争取满意的生源,便成为当前实现初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必然会与教师的利益挂钩. 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关乎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与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该评价指标,将决定教师的薪酬分配等一系列利益安排. 由此可见,在上述逻辑关系的作用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使然
数学本身就体现为抽象、纯粹等特征. 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教学环节将课堂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其难度要大于其他理化学科. 并且,教师的教学实践,除了需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正因为如此,许多青年教师在把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性上还需时日,更不用说实现数学教学的艺术性了. 因此,受到数学特征与教师教学这两方面叠加因素的制约,必然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环境中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目前教学环境,在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时,需要明确:第一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教育大环境,很难克服;第二种因素,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是可以改善的. 因此,本文在具体的途径构建中,以第二种因素作为优化的出发点.
二、有效途径的构建
针对第二种因素来构建有效途径,思路很多. 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考查,可以分别从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
强调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主要就是针对数学的抽象性与纯粹性的特征. 通过引入物理、生物、体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对具体、生动性的要求.
以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 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将数学与其他理化科目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就对数学的抽象运算附加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尽管上文已经将初中数学的教学与物理以及生活常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但是仍未能完全满足数学教学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播放功能,来向学生展示上文的具体教学内容.
如,教师可以在PPT上作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线路图,通过若干张PPT次序演示上文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可以在网上下载有关骑车前行的视频,来辅助PPT中对问题的讨论. 这样一来,在感官刺激下引起了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兴趣,在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小 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目的就在于: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改革要求. 为此,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构建具体的途径时,需要明确一个原则:即,途径的构建不能脱离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大环境. 大环境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固然需要克服. 但是,某些消极因素的存在,表现为一系列利益关系使然. 如,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明显. 这些就不能在近期作为克服的因素. 需要克服的因素则是数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纯粹. 因此,使其具体化以及教师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便成为途径构建的出发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这两个方面的引入,考虑到了现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因此,是具有可行性的. 最后,此文全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洪美.走出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9).
[2]潘润翠.初中数学新课改中的“三要”[J].中国农村教育,2008(2).
[3]张红.数学新课改问题的争鸣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5).
[4]黄树彬.论家庭教育的理智与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5]刘颖.让赏识教育的阳光洒满中职生自信的心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