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 栀子花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象征上海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两个东西,所有人都知道石库门和栀子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者之间还会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没有石库门,栀子花就没有人要戴了,而没有栀子花,那么石库门的女人简直就活不下去,要去跳黄浦江了。
  石库门女人生活的热情,是石库门女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夫妻关系中,性生活的和谐幸福与否,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折射。石库门女人也是如此。当一个女人性生活美满的时候,很有可能,她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一方面她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会有很大的宽容,另一方面她会对自己衣着、打扮越来越讲究,虽然她们往往钱并不很多,虽然她们的衣着打扮常常会有一些问题,比如会穿着一套睡衣裤去买菜.会把两条眉毛文得很夸张,但是她们可能是上海女人中生活热情最高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当居住环境不仅恶劣而且还不可能改变的时候,是她们的生活热情维系了她们的生活,而且已经在精神上战胜了环境的恶劣。
  石库门弄堂的那一个小便池,足以证明石库门女人的生活热情。因为没有卫生设备,石库门弄堂通常有一个男用小便池,小便池一侧有一个尿槽,是给人家来倒痰盂的。小便池是露天而贴墙的。男人背着弄堂小便,身后边就是男男女女熟视无睹地进进出出,就有女人提了个痰盂罐在一侧倒痰盂,没有什么女人要故意地把头扭向另一边,谁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样的环境算得上恶俗,但是当改变这样的环境成为不可能的时候,改变自己才是聪明女人的做法。
  后来我还从这样的弄堂里揣摸出了栀子花、白兰花和上海女人的关系。在这样弄堂里过日子的女人,早上会提着便壶在小便池旁边洗刷,要生煤球炉,在家里换件内衣都只有躲在房门背后,且不说没有独用的卫生间,而且推开窗,几乎就是与对面人家形成对视。但是也是这样的女人,从弄堂里出来,身上决不会带任何的汗臭,因为是刚刚擦了一把身,刚刚换上了衣服,决不会有任何邋遢,一转弯那就是像王安忆所写的,是一个标准的上海女人。在弄堂口,有一个老妪沙哑的低声叫卖悠扬着:栀子花、白兰花,一角洋钿买三朵。从弄堂里走出来的女人.挑一朵最鲜嫩的,别在衬衫钮扣上,去上班,去走亲戚了。栀子花和白兰花极淡的清香,将这条逼仄的弄堂的汗臭驱散得无影无踪。上海女人喜欢栀子花和白兰花是有这个原因的,上海女人差不多是将栀子花白兰花当作未经提炼的香水植物。经济条件差一点的,那就在身上洒一点花露水.也是去味的清香,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花露水老浓的”成为上海的一句俚语,当然意思已经转移。
  石库门女人也化妆,但是她们的家里没有梳妆台,也容不下梳妆台,所以她们化妆是站在大衣橱的镜子前,抹一抹不很高级的口红——很可能就是免费的广告赠送品。美国的社会学家经过调查得出结论:美国女人早上上班前的梳妆打扮的时间是54分钟,当然石库门女人是不可能有这份悠闲的,首先就不可能是坐着:有个女人脱口而出,早上起床后只有第一件事情是坐的,后来所有的事情,盥洗、吃早饭、化妆,都是站着做的,总共才用了一刻钟。但是从效果上看,和美国女人做了54分钟功课的卷面同样整洁,这也是上海女人的功夫。
  几十年前,上海女人用的雪花膏著称全国,那个年代,像雪花一样的白是女人的崇尚,依稀中,雪花膏的品牌是“友谊”,要是今天还有,这样的名字,要么联想到油腻兮兮,要么联想到全世界人民的团结,肯定是卖不掉的了;而上海女人对栀子花的喜欢.却从石库门延伸到整个上海,从穷人家里延伸到小康之家和有钱人家,渐渐地成为了上海女人的钟情。
其他文献
傻得可爱的王达三博士说得更直白,这场架吵的是“价值和信仰的问题”,“表明态度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学术上的是非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意义。只要拥有对孔子学说的绝对信仰与服从,自己就获得了“儒教门生”的地位,同时也自动获得了解释孔子的权力。以上技术动作,用一个球类术语来说,曰“卡位”。      李零的《丧家狗》一书,近日受到所谓“大陆新儒家”诸公的猛烈攻击。“当代大儒”蒋庆则称该书“轻侮圣贤”,“儒家
期刊
而小资就是小资,本色的、纯真的就像愤青就是愤青。穷得只剩下玩儿酷的份了。愤青在北京叫“粪青”,在上海不就是痴头怪脑的“文艺小青年”?尽管跟愤青比,小资们表面光鲜些,活法矫情些,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人,有梦有趣无钱无用。      在哪儿都有只喝咖啡不喝水或者只喝茶不喝饮料或者只喝水不喝啤酒的,这样的鸟人,在上海会被当作是“小资”,到了北京就有望进入“小众”的阵营。小众就是小众,就不是小资,小资是时髦是
期刊
上海男人像猎人一样机智警觉,可从吸烟开始,他们渐渐把对方确认为同类……  男人大多喜欢抽烟。烟对于男人,似乎是介于零食与主食之间的物质。对于有烟瘾的人来说,一会儿不抽,嘴里就会淡出鸟来,心里也没有着落的样子。    烟对于男人也是最简便、直接、重要的社交手段。在上海某五星级酒店大堂咖啡厅,彼此不太熟的两个上海男人,商人甲问:“香烟吃伐?”商人乙说:“不会。”商人甲再建议:“等歇喝酒去?”商人乙说:
期刊
如今在上海,已经有一种通用的说法,内环里住说英语的,内环和外环之间住说普通话的,外环以外住说上海话的。  上海的房价在中国属于最贵的一档,外国人内环线,港台人中环线,上海人外环线。    上海中心城区的三环(内环,中环,外环)是城市快速干道的三个环体。由于其位置地域的多重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性和人文景观。   可以说,中环是城市的骨骼,内环是血肉,外环则是发肤。中环骨骼需要做到的是疏通,继而显
期刊
上海。北京西路与铜仁路交界处,一幢浅绿色的建筑。这幢别墅最初的主人吴同文是旧上海的颜料大王,也是苏州颜料巨贾贝润生的女婿。几十年来,上海人习惯称这幢别墅为“绿房子”。  说起绿房子,不能不提及它的设计者一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L·E·HUDEC)。1918年邬达克从沙俄战俘营流亡到上海,在上海留下的经典建筑不胜枚举: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花旗总会、海关税务司住宅和达华公寓。由他设计的国际饭店,是
期刊
刘若英唱的《一辈子孤单》让许多都市人怆然。“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  在上海的华丽外壳下,“竞争”、“压力”越来越高频率地占据人们的生活,而“人情淡漠”、“孤独感”随之成为了现代人一种蔓延着的精神病毒。我们彼此相识却又无法相知,脸上清澈如溪,内心却是深水幽潭。   随着2007年盛夏的来临,交友的盛夏,你何
期刊
于伶(1907 1997)简介著名剧作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和党组书记、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其戏剧与影视代表作有:《瓦刀》、《警号》、《丰收》《太平年》、《蹄下》、《长城月》、《忍受》
期刊
随便    男:今朝雅到阿拉7萨么什啊?  女:随便!  男:7火锅伐?  女:伐来赛,吃火锅面孔高头要长痘痘厄!  男:各么阿拉7川菜?  女:昨尼子刚刚7古川菜,今朝又7……  男:各么阿拉7海鲜起?呵呵  女:海鲜伐好,7了要肚皮卅厄!  男:各么弄刚7萨?  女:随便……    才苦亦    男:阿拉现在组撒起奈?  女:才苦亦!  男:看电影好伐?老杜晨光么看电影了。  女:电影有啥好看
期刊
VTR:光着头,带着一脸幽默的笑,使演员葛优的形象标志特别鲜明。而好时代、好搭档、好剧本、好导演、电影百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国际嘎纳电影节影帝大奖,都让他赶上了。    曹:许久不见,这次到上海来演《西望长安》,说实话我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犯喃咕。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部戏实际上是老舍先生近半个世纪前的作品,而且还有点应景的色彩。那么时隔半个多世纪以后,你觉得为什么你们会排演这样一出戏?  葛
期刊
周末的校园,好比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松了下来,教室里的灯照样开着,灯下的人却少了,午后月季花坛边坐着的男女学子不是在念书,而是密密细语地享受着青春和阳光。食堂里卖饭的窗口总也少开了几个、饭菜温温的,像是早早做好了,只等着人来买,赶快收场了事的意思。紫藤懒懒地爬在红砖墙的办公楼上,将一个个窗户都镶上了绿框。最喧闹的篮球场,这个时候只有三三两两穿捷径的人走过,诺大的水泥地每天吸收了太多生命力盎然的汗水,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