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干预、心理咨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某主持人抑郁,某企业家跳楼自杀……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现今在国内心理咨询仍是个新兴行业,一般人眼中还有不少神秘色彩,心理咨询师能否拯救人们日益脆弱的心灵,我们拭目以待。
体验
陌生人的温暖
文/小亲
我盯着天花板上那块污迹已经有半个多小时了,我躺在沙发上,几乎没有动过姿势,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都恍惚自己是不是睁着眼睛睡着了,直到她开口对我说“你还是什么都不想说是吗?”我扭过头看着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很少会和一个陌a生人谈论自己的心事,在网络聊天工具盛行的时候,我也从未加过网络上的陌生好友,其实我是一个很自闭的人,不喜欢结交陌生的朋友,更不要说和一个陌生人面对面谈论自己的心理感受了。
但我现在却在这里,一个心理治疗室,面对一个比我想象中安静得多的心理医生。没人知道我来了这里,就像我说的,我自己都觉得很诧异,我仅仅是因为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一个心理治疗室的介绍,于是就跑来了,因为我觉得我病了。这种病不在表面,而是藏得很深很深,我的生活中遇到了从没遇到过的挫折,我开始对一切都失去希望,觉得人生没意义,身体有难受的感觉,却查不出有什么问题,难以进食,一天坚持下来浑身不自在,每天晚上失眠,辗转反侧,早晨刚醒来的时候觉得最痛苦,天天仿佛活在噩梦里,看到什么都不美。我觉得现实残酷得无法接受,什么也干不下去,我无力让自己走出无边的悲伤,无法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我感到孤独极了。这都源于我失恋了,一个月前,他离开了我。
我觉得我帮不了我自己,我需要有人陪伴,一个不会对我说那些我都懂的废话的人,一个不会被我的情绪影响的人来听我诉说,我认为这样或许对我自己有好处,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根本什么都说不出来,不是不想说,而是面对一个陌生人,我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什么,突然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于是我选择了沉默,然后像个木头人一样,躺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上的污渍,直到她问我“你还是什么都不想说是吗?”。
我突然想起来早晨做的一个梦,我梦见,我站在一个茅草屋的边上,仿佛刚刚下完雨,然后我看到天空中,一只五彩的凤凰向远处飞去,我特别惊喜,指着给别人看那只凤凰,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看。我终于开口了,将这个梦讲给她听。
她说,那个茅草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我想了想说,很舒服。她说,那只凤凰美吗?我说很美很美。她又问我,你指给看的朋友和你的关系好吗?我说很好很好的姐妹,但是我不记得是谁了。她看着我说,梦总是从人的潜意识出发的,从心理学上来讲,梦是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一个途径。你的梦让我知道,在你的心里,你觉得有一种关系让你感到很舒服,但是却不牢固,你很清楚你感到美好的东西已经离你远去了,而且,你觉得你身边最亲的朋友们也都在回避着你。
我听了她说的话,突然间觉得胸口胀得不得了,一下子眼泪就掉了下来,止也止不住,她递给了我一个纸巾盒子,我擦干了眼泪,坐了起来,我终于决定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如何开始、发生和结束的了。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打开了我倾诉的欲望,我不知道,但是坐在这里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很清楚,那些曾经让我无法度过的岁月已经远去了,而我也已经走出了心中的阴影。我不知道自己要说明什么,或许仅仅是一些文字的纪录,记录下来我仍记在脑海中的一些画面,一些对话,还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经历。
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陌生人的温暖,重要的是,找一些知道该怎么做的陌生人,这点或许真的很重要。
最终我没有找到能量
口述/CLARA整理/红菱
两年前,我面临了情感上的一个重要选择,两位男孩,一位很聪明,比我年轻,但自身条件不是很好;另一位,年龄比我大,自身条件比较好,虽然没有前者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因为才20多岁,很年轻,所以那时我什么都想要,不懂得如何取舍。父母希望我找一个比较稳定的男孩,但是我觉得开心最重要。当时很烦恼,正巧看到电视上的一些心理访谈节目,觉得说得蛮有道理,于是我就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去了徐家汇的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虽然500元一个半小时价格不菲,但我把它当成了救命稻草,最终却失望而归。那里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没有想象中那么温馨,咨询师50多岁,先让我叙述一下自己的情况、问题,然后问我自己是怎么想的,可是当时我已经疑惑,如果我会自己分析,又何必来找你。最后这位咨询师给了我一个答案,选谁,理由是什么,以很普遍的眼光看问题。我觉得这不专业,就另外找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大同小异,我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没有效果,不如自己去学,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期间又有些不甘心地找了第三家心理咨询机构。这次接待我的心理咨询师比较年轻,因为我已经对此领域有所了解,所以开始比较主动地提问题,挖掘出一些不曾想到的东西,比前两次更加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但是在我的逼问下,咨询师给我的答案依然不是我要的。最终我没有在心理咨询师身上找到我想要的能量,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自己走过了这个阶段,两个男孩最后我谁都没有选择,因为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现在我不会轻易去找心理咨询师,我会采用运动等方法排解压力,遇到问题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留段时间好好思考。
质疑
心理咨询市场,喜忧参半
文/天慧
有的时候我以及我的朋友遇到烦恼就会情绪低落,或者着急等等,我想摆脱这样的消极状态,但是却没有一种好的解决方法。所以我想尝试一下到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去接受课程培训,长点见识。那个课程所需费用非常高,我打算先进行两次免费试听,然后再决定是否参加。一次是上课,和大学里上课一样,老师在讲台上讲,同学在下面听、记笔记;一次是团训,这个比较有趣,大家分成小组做个游戏什么的,然后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互相分析对方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同学们来自各个行业,有的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到这里学习是为了进一步“充电”;有的是原先的工作不理想,希望换一个职业,听说心理咨询师按小时收费前景非常好,于是前来接受培训,希望考出个证书然后跳槽;有的在外企是做HR的,可以算是白领成功人士,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促进自己的工作;有的则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只是手头比较宽裕,业余时间也很多,发现学习心理咨询很时髦,于是来学习一下;有的则是为了结交朋友,因为能够支付这笔学费的学员肯定经济条件不错;还有的人虽然知道自己所学甚少,很难成为好的咨询师,但也来听课,因为他们想考出证书之后或许可以兼职教课,通过“走穴”赚钱等等。
我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科学,所以要想掌握各种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是很难的。而且这还不同于掌握一种具体的技术,比如修个电视什么的,万一技术不好修不了,问题也不大,送到厂里叫高手修一下就是了。心理咨询是一种治疗,其实就是医生治病救人,这是关系到病人健康和安全的事情。医科大学规定专业学生要在校学习那么多年,还要有多少时间的临床经验等等,就是为了保证技术过关。可是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呢?如此五花八门的非科班出生的学员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吗?考出了资格证书就真的有“资格”了吗?当然,任何一行都不排除非科班人员,也不排除有才华的外行人加入,可是如此大规模的培训,一届届考出证书的人,他们都能为别人做心理咨询吗,小到为人开疑解惑大到解决什么认知障碍、人格问题等等?会不会人家只是一点点小困扰,结果因为治疗不当而变成复杂的问题?会不会因为技术不娴熟使得来访者发生移情,产生依赖心理?
我并不了解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奥妙,所以可能会产生误会和担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咨询市场在中国刚刚起步,其中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隐含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涌现出很多热心提供帮助的心理辅导援助者,其中有很多有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也有初出茅庐者,更有对咨询一知半解的人,事实证明这些鱼龙混杂的人群的所作所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适得其反的一面。
EAP,真正的心理援助任重道远
文/倦抒
最早知道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是因为一部叫做《奇幻人生》的美国电影:男主人公因为被一个只有自己才听到的不断描述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件事的声音所困扰,同事和上司以为他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造成了心理障碍,于是,让他去了公司的心理咨询室。尽管电影略带科幻色彩,但据说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为员工购买了EAP服务,而在中国,提供这项福利的企业则寥寥无几。
不过,自从“华为”事件之后,“员工心理干预”开始渐渐成了各大搜索引擎的热门关键词,EAP也渐渐开始被关注起来了。曾经听两个分别在两家外企任职的老同学聊起过他们企业所提供的员工心理咨询。同学小魏在一家日企任出纳,据他回忆,上班第一天就看到公司有一间发泄室,专供员工在里面发泄内心不满之用,通过新员工培训才知道公司还为员工提供EAP服务。不过,很少看到有中国员工进这间发泄室,小魏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每次有心理咨询师来“坐堂”,基本上都是几个日籍高管去,而中国籍的基层员工基本不去,用小魏的话说:“并非我们不想去,我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很大,我们也想发泄,但是基层员工中还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所以,大家都按兵不动,久而久之,对我们来说EAP成了摆设。”
而同学小程在一家美企当人事助理,一年前公司引入了EAP,小程说:“刚开始,身边的同事都感到新鲜、好奇,大家都跃跃欲试,心理咨询室常常人进人出,不过,几个月过后,去的人明显少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心理咨询‘不现实’。心理咨询师虽然表现得很善解人意,但有时候给我们的建议往往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你需要给自己放假几天。’但是,他并不知道那是项目进行的关键时期,领导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准假。如果向他抱怨觉得领导不够人性化,他只会说要和领导加强交流与沟通,但他根本不知道我们领导是怎样一个人,也无法指导我们怎么去和领导沟通。只能说,心理咨询室是公司里的一个小型桃花源罢了,无论在里面咨询师跟你讲得多么坦然,走进去的员工终究还是要走出来的。”
显然,在小魏的公司,EAP并没有在员工中进行很好的鼓励和推广,让基层员工望而却步,而小程公司的EAP虽然在最初吸引了众多员工,但咨询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脱节,造成了心理咨询师对员工的辅导犹如海市蜃楼,最终得不到有效的“心理按摩”。现代职场竞争激烈,白领工作压力大,应该说,公司提供EAP这样的福利是件好事,只是,在实施上还未成熟,因此,员工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援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讲述
心理咨询师的酸甜苦辣
文/胡凌虹
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的一种职业?现代社会把它作为朝阳产业,给予它“心灵开锁匠”的美誉,同时每小时200—1000元不等的咨询费,似乎又意味着“高薪”。但是即便蓝图美丽,并没有出现众多人争相入此行的现象。Junat去年参加了华师大心理咨询师培训,他们班60多个同学,最初上课时统计约有一半的人想从事这个行业,没考出证书的大约有1/3,最后毕业统计,能坚持从事的只有4、5人而已。扑灭这股热情的是现实。
小易毕业于浙大心理系,带着想帮助别人的意愿,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硕,专攻心理咨询。进入这个神秘的领域后,他发现做心理咨询师并不容易。无论是思维方式、情感交流,还是语言表达,心理咨询都更接近于西方文化模式。外国人更加开放,所以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问题,会比较直接地表达出来,而中国人比较隐晦,容易理不清头绪。在欧美,保险中有心理咨询这个项目,市场很好,发展迅速,也出现了不少咨询界的领军人物。但是学成回国后,小易发现国内心理咨询市场并不成熟,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的意识,消费能力也不是很强。小易第一份跟咨询相关的工作是EAP,职业虽是EAP咨询师,但日常工作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性并不大。同时小易也是华师大的签约咨询师,主要做大中学生、年轻白领的个案。但是半年过后,他开始犹豫。第一,做咨询师收入跟他的期望不是很匹配。专职的初级咨询师,平均月收入也就两到三千元。第二,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非常重视阅历、经验的行业,小易虽然是硕士毕业,但是他认为自己阅历有所欠缺。而EAP作为一项员工福利,有企业购买次数之内做咨询的限制,并不能深入,他认为自己并不一定能真的帮到别人。于是,小易转行去了北京一家网络公司。他说:“心理咨询并不一定是以固定的形式发生,核心就是帮助人,如果你有心的话,遇到合适的机会,都可以帮助人。”
与专业出身的小易不同,孙佳仪是转行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本来学的是酒店管理,28、29岁的时候因为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孙佳仪就去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顺利拿到了二级资格证书。培训后,她发现自己能够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了,有了不同的处世态度,能打破心理定势形成新的观点。同时接触这个全新的领域后,孙佳仪发现心理咨询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自己而言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辞职做了一名专职心理咨询师,至今已有三年。在薪水方面,孙佳仪没有忧虑,反而认为弹性很大,除了做个案,她还经常讲课,她觉得只要自己的个人能力、水平提高了,会有很好的回报。
心理咨询师有时也被认为是“心理垃圾桶”,每天接受各种心理垃圾,难免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年轻的孙佳仪有很乐观的心态:“学了心理学后可以用更先进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调节自己,那么那些心理问题不再是垃圾,或者即便是垃圾也能变废为宝。我们心理咨询师要保持中立的态度,要‘神’进去,而不能被‘卷’进去。”有时孙佳仪也会遇到挑战,年长咨询者的怀疑目光或已看过无数咨询师的孩子不礼貌的神态,孙佳仪都会努力赢得他们的信任,“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良心活’,需要热情、耐心地付出,同时对自己要求也更多,需要不断地积累、修炼自己。”
调查
“心理咨询”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这里,记者采访了几位演过心理咨询师、接受过或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年轻人,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记者:今年上半年热播的《谁懂我的心》是第一部直面都市人心理问题的悬疑剧,你在里面扮演心理咨询师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拍戏之前,你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是如何理解的?对于心理咨询会有顾虑吗?
童蕾(著名影视明星):在我没出演《谁懂我的心》这部剧之前,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还停留在国外的电视剧或者港台的电视剧上。我知道国外很重视心理咨询。之前我从没去咨询过心理咨询师,所以也没有什么顾虑,我想如果真的有心理疾病就应该去治疗,顾虑应该也不会有吧。
记者:演了一回心理咨询师后,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个行业?
童蕾:这是一个最近很新兴的行业,国内职业心理咨询师从无到有,各地心理咨询门诊也呈燎原之势。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首要问题。这将是一个备受瞩目和被人尊重的行业。
记者:你演的卫娜非常辛苦,你觉得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师会那么辛苦吗?你觉得心理咨询师是怎样一类人?
童蕾:这个职业注定是要比较累心的,但是任何人只要选择了做心理咨询师,就一定会有好的职业承受能力,我饰演的这个角色除了工作的压力,更多来自老公和家庭的压力,让这个人物透不过气。在我心里,心理咨询师应该是冷静、善于分析和倾听的这样一类人,她们除了有专业的素质和知识之外,更要懂得亲近人,获得病人的信任。
记者:听说你演完戏后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充满兴趣,还说:“如果不当演员我会努力去当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你有怎样的吸引力呢?
童蕾:我一度觉得自己跟这个职业很接近,而且我本身也是一个相对冷静,相对善于分析的女孩,在演完这个角色之后,我也有了一些改变,比如我懂得去倾听别人的思想,不会一味地注重自己的想法,反而会注意别人的思想变化。这个职业非常人性化,也非常有爱心,会陶冶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所以对我很吸引。希望通过这行去帮助很多人。还有那些灾后重建的孩子们的受伤心灵,对于他们的心灵健康来说,心理咨询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演过心理咨询师后,自己在心理调节方面有怎样的感悟呢?平时你怎样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童蕾:不去钻牛角尖,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烦躁的时候就去走走,静下来就好很多,多看看书,让心理平静下来,或者找一个倾听者去诉说自己的烦恼,就算没有很好的解决,也不会憋着自己,发泄出来就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问题,这些都是我排解自己心理压力的习惯。
记者:接受心理咨询吗?觉得心理咨询的效果大吗?
歪歪兔(女,27岁,教师):没做过。我觉得可能比想象的小。
小翔(男,28岁,编辑):做过!没有什么用。
记者:你喜欢什么形式的心理咨询?
歪歪兔:我期望的是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据我目前了解,可能不太现实。所以,如果我现在要去做的话,可能只希望能够让我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缓解压力,比如,催眠的方式。
小翔:测验式。这样会让我感觉科学点。
记者:你觉得心理咨询是怎样的行业?
歪歪兔:新兴的行业,要发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小翔:和老师、医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行业。
记者:你认可的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的?(年龄、性别、学历、外貌、语气等等)
歪歪兔:30到50岁,男女皆可,学历本科即可,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外貌让人觉得可信赖就行了,语气如果温婉可人当然更有说服力。
小翔:年轻、漂亮、研究生、说话温柔……
记者:对于心理咨询,你会有怎样的顾虑。
歪歪兔:就怕咨询了之后觉得没有任何效果,会加深对此行业的失望。
小翔:怕别人知道我是神经病。
回应
针对白领们的体验、顾虑,记者特地采访了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秘书长刘永信。
记者:现在上海的心理咨询行业跟过去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王裕如:在2002年以前,上海专门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不多,只有百来个人做得比较好,有20多年经验。2002年后,因为有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从业人数一下子多了起来,现在在上海持证的心理咨询师大约有一万左右,而且上海还成立了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下面有74家会员单位。从这些数字上就可以看出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很快。
记者:来咨询的人数上是否也有了很大提升?
王裕如:咨询人数方面各机构是保密的。就我个人来说,平均接近一天做一例,而且我所在的是社会机构,如果加上可以用医保卡的心理咨询机构,均衡起来看,人数就很多。
记者: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白领一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你认为呢?
王裕如:应该说白领一族是维护心理健康意识比较明晰的一群人,他们有经济基础,也有这个意识,并不是说咨询人数多就代表他们心理问题严重。
记者:现在白领对心理咨询有一些顾虑,其一就是觉得收费比较高。
刘永信:现在的收费标准确实不太统一,有每小时200元的,也有400元、500元的。当然也有白领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付的多,接受的咨询水平会比较高,其实不是这样的。
记者:一些白领担心自己的隐私会泄露出去。
刘永信:这是观念问题,其实这一点完全可以放心,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师必须遵守的。一些做久了的咨询师在同事和家人面前都不会说,因为都是负面的信息,自己也不愿提起。
记者:还有些白领的担心是:钱付了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刘永信:要效果好,自己在咨询前要事先做好准备,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白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觉得咨询师比较好这样才会把自己的心灵完全敞开。
记者: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刘永信:在咨询前可以向咨询机构提要求,想要一个多大年龄,什么性别,擅长哪方面案例的咨询师。第一次见到咨询师时,也可以要求留点时间先沟通,简单地了解一下对方,借此判断是否合适自己。
记者:有些白领抱着找答案的目的来咨询,如果没有得到答案就觉得没有效果。
刘永信:很多来访者说,我过来你就一定要给我切实可行的办法,理论上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帮助你自己成长,有效跟别人沟通。
记者: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找心理咨询师帮忙?
刘永信:一般的心理问题,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时间维持不是很长,可以跟朋友聊聊天排解一下。但是如果老是搁在心上,讲也讲不听,劝也劝不进,而且影响到人际关系,有躯体症状,这种情况下,就要很主动地找心理咨询师。
记者:现在不少白领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对他们有怎样的好处?
刘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不从事这行,也会不同程度地改变自己,心态、气质更好了,能够善待自己,客观地看待别人,在周围形成一个和谐的环境。
体验
陌生人的温暖
文/小亲
我盯着天花板上那块污迹已经有半个多小时了,我躺在沙发上,几乎没有动过姿势,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都恍惚自己是不是睁着眼睛睡着了,直到她开口对我说“你还是什么都不想说是吗?”我扭过头看着她,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很少会和一个陌a生人谈论自己的心事,在网络聊天工具盛行的时候,我也从未加过网络上的陌生好友,其实我是一个很自闭的人,不喜欢结交陌生的朋友,更不要说和一个陌生人面对面谈论自己的心理感受了。
但我现在却在这里,一个心理治疗室,面对一个比我想象中安静得多的心理医生。没人知道我来了这里,就像我说的,我自己都觉得很诧异,我仅仅是因为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一个心理治疗室的介绍,于是就跑来了,因为我觉得我病了。这种病不在表面,而是藏得很深很深,我的生活中遇到了从没遇到过的挫折,我开始对一切都失去希望,觉得人生没意义,身体有难受的感觉,却查不出有什么问题,难以进食,一天坚持下来浑身不自在,每天晚上失眠,辗转反侧,早晨刚醒来的时候觉得最痛苦,天天仿佛活在噩梦里,看到什么都不美。我觉得现实残酷得无法接受,什么也干不下去,我无力让自己走出无边的悲伤,无法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我感到孤独极了。这都源于我失恋了,一个月前,他离开了我。
我觉得我帮不了我自己,我需要有人陪伴,一个不会对我说那些我都懂的废话的人,一个不会被我的情绪影响的人来听我诉说,我认为这样或许对我自己有好处,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根本什么都说不出来,不是不想说,而是面对一个陌生人,我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什么,突然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于是我选择了沉默,然后像个木头人一样,躺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上的污渍,直到她问我“你还是什么都不想说是吗?”。
我突然想起来早晨做的一个梦,我梦见,我站在一个茅草屋的边上,仿佛刚刚下完雨,然后我看到天空中,一只五彩的凤凰向远处飞去,我特别惊喜,指着给别人看那只凤凰,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看。我终于开口了,将这个梦讲给她听。
她说,那个茅草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我想了想说,很舒服。她说,那只凤凰美吗?我说很美很美。她又问我,你指给看的朋友和你的关系好吗?我说很好很好的姐妹,但是我不记得是谁了。她看着我说,梦总是从人的潜意识出发的,从心理学上来讲,梦是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一个途径。你的梦让我知道,在你的心里,你觉得有一种关系让你感到很舒服,但是却不牢固,你很清楚你感到美好的东西已经离你远去了,而且,你觉得你身边最亲的朋友们也都在回避着你。
我听了她说的话,突然间觉得胸口胀得不得了,一下子眼泪就掉了下来,止也止不住,她递给了我一个纸巾盒子,我擦干了眼泪,坐了起来,我终于决定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如何开始、发生和结束的了。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打开了我倾诉的欲望,我不知道,但是坐在这里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很清楚,那些曾经让我无法度过的岁月已经远去了,而我也已经走出了心中的阴影。我不知道自己要说明什么,或许仅仅是一些文字的纪录,记录下来我仍记在脑海中的一些画面,一些对话,还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经历。
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陌生人的温暖,重要的是,找一些知道该怎么做的陌生人,这点或许真的很重要。
最终我没有找到能量
口述/CLARA整理/红菱
两年前,我面临了情感上的一个重要选择,两位男孩,一位很聪明,比我年轻,但自身条件不是很好;另一位,年龄比我大,自身条件比较好,虽然没有前者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因为才20多岁,很年轻,所以那时我什么都想要,不懂得如何取舍。父母希望我找一个比较稳定的男孩,但是我觉得开心最重要。当时很烦恼,正巧看到电视上的一些心理访谈节目,觉得说得蛮有道理,于是我就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去了徐家汇的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虽然500元一个半小时价格不菲,但我把它当成了救命稻草,最终却失望而归。那里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没有想象中那么温馨,咨询师50多岁,先让我叙述一下自己的情况、问题,然后问我自己是怎么想的,可是当时我已经疑惑,如果我会自己分析,又何必来找你。最后这位咨询师给了我一个答案,选谁,理由是什么,以很普遍的眼光看问题。我觉得这不专业,就另外找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大同小异,我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没有效果,不如自己去学,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期间又有些不甘心地找了第三家心理咨询机构。这次接待我的心理咨询师比较年轻,因为我已经对此领域有所了解,所以开始比较主动地提问题,挖掘出一些不曾想到的东西,比前两次更加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但是在我的逼问下,咨询师给我的答案依然不是我要的。最终我没有在心理咨询师身上找到我想要的能量,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自己走过了这个阶段,两个男孩最后我谁都没有选择,因为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现在我不会轻易去找心理咨询师,我会采用运动等方法排解压力,遇到问题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留段时间好好思考。
质疑
心理咨询市场,喜忧参半
文/天慧
有的时候我以及我的朋友遇到烦恼就会情绪低落,或者着急等等,我想摆脱这样的消极状态,但是却没有一种好的解决方法。所以我想尝试一下到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去接受课程培训,长点见识。那个课程所需费用非常高,我打算先进行两次免费试听,然后再决定是否参加。一次是上课,和大学里上课一样,老师在讲台上讲,同学在下面听、记笔记;一次是团训,这个比较有趣,大家分成小组做个游戏什么的,然后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互相分析对方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同学们来自各个行业,有的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到这里学习是为了进一步“充电”;有的是原先的工作不理想,希望换一个职业,听说心理咨询师按小时收费前景非常好,于是前来接受培训,希望考出个证书然后跳槽;有的在外企是做HR的,可以算是白领成功人士,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促进自己的工作;有的则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只是手头比较宽裕,业余时间也很多,发现学习心理咨询很时髦,于是来学习一下;有的则是为了结交朋友,因为能够支付这笔学费的学员肯定经济条件不错;还有的人虽然知道自己所学甚少,很难成为好的咨询师,但也来听课,因为他们想考出证书之后或许可以兼职教课,通过“走穴”赚钱等等。
我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科学,所以要想掌握各种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是很难的。而且这还不同于掌握一种具体的技术,比如修个电视什么的,万一技术不好修不了,问题也不大,送到厂里叫高手修一下就是了。心理咨询是一种治疗,其实就是医生治病救人,这是关系到病人健康和安全的事情。医科大学规定专业学生要在校学习那么多年,还要有多少时间的临床经验等等,就是为了保证技术过关。可是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呢?如此五花八门的非科班出生的学员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吗?考出了资格证书就真的有“资格”了吗?当然,任何一行都不排除非科班人员,也不排除有才华的外行人加入,可是如此大规模的培训,一届届考出证书的人,他们都能为别人做心理咨询吗,小到为人开疑解惑大到解决什么认知障碍、人格问题等等?会不会人家只是一点点小困扰,结果因为治疗不当而变成复杂的问题?会不会因为技术不娴熟使得来访者发生移情,产生依赖心理?
我并不了解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奥妙,所以可能会产生误会和担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咨询市场在中国刚刚起步,其中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隐含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涌现出很多热心提供帮助的心理辅导援助者,其中有很多有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也有初出茅庐者,更有对咨询一知半解的人,事实证明这些鱼龙混杂的人群的所作所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适得其反的一面。
EAP,真正的心理援助任重道远
文/倦抒
最早知道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是因为一部叫做《奇幻人生》的美国电影:男主人公因为被一个只有自己才听到的不断描述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件事的声音所困扰,同事和上司以为他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造成了心理障碍,于是,让他去了公司的心理咨询室。尽管电影略带科幻色彩,但据说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为员工购买了EAP服务,而在中国,提供这项福利的企业则寥寥无几。
不过,自从“华为”事件之后,“员工心理干预”开始渐渐成了各大搜索引擎的热门关键词,EAP也渐渐开始被关注起来了。曾经听两个分别在两家外企任职的老同学聊起过他们企业所提供的员工心理咨询。同学小魏在一家日企任出纳,据他回忆,上班第一天就看到公司有一间发泄室,专供员工在里面发泄内心不满之用,通过新员工培训才知道公司还为员工提供EAP服务。不过,很少看到有中国员工进这间发泄室,小魏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每次有心理咨询师来“坐堂”,基本上都是几个日籍高管去,而中国籍的基层员工基本不去,用小魏的话说:“并非我们不想去,我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很大,我们也想发泄,但是基层员工中还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所以,大家都按兵不动,久而久之,对我们来说EAP成了摆设。”
而同学小程在一家美企当人事助理,一年前公司引入了EAP,小程说:“刚开始,身边的同事都感到新鲜、好奇,大家都跃跃欲试,心理咨询室常常人进人出,不过,几个月过后,去的人明显少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心理咨询‘不现实’。心理咨询师虽然表现得很善解人意,但有时候给我们的建议往往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你需要给自己放假几天。’但是,他并不知道那是项目进行的关键时期,领导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准假。如果向他抱怨觉得领导不够人性化,他只会说要和领导加强交流与沟通,但他根本不知道我们领导是怎样一个人,也无法指导我们怎么去和领导沟通。只能说,心理咨询室是公司里的一个小型桃花源罢了,无论在里面咨询师跟你讲得多么坦然,走进去的员工终究还是要走出来的。”
显然,在小魏的公司,EAP并没有在员工中进行很好的鼓励和推广,让基层员工望而却步,而小程公司的EAP虽然在最初吸引了众多员工,但咨询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脱节,造成了心理咨询师对员工的辅导犹如海市蜃楼,最终得不到有效的“心理按摩”。现代职场竞争激烈,白领工作压力大,应该说,公司提供EAP这样的福利是件好事,只是,在实施上还未成熟,因此,员工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援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讲述
心理咨询师的酸甜苦辣
文/胡凌虹
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的一种职业?现代社会把它作为朝阳产业,给予它“心灵开锁匠”的美誉,同时每小时200—1000元不等的咨询费,似乎又意味着“高薪”。但是即便蓝图美丽,并没有出现众多人争相入此行的现象。Junat去年参加了华师大心理咨询师培训,他们班60多个同学,最初上课时统计约有一半的人想从事这个行业,没考出证书的大约有1/3,最后毕业统计,能坚持从事的只有4、5人而已。扑灭这股热情的是现实。
小易毕业于浙大心理系,带着想帮助别人的意愿,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硕,专攻心理咨询。进入这个神秘的领域后,他发现做心理咨询师并不容易。无论是思维方式、情感交流,还是语言表达,心理咨询都更接近于西方文化模式。外国人更加开放,所以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问题,会比较直接地表达出来,而中国人比较隐晦,容易理不清头绪。在欧美,保险中有心理咨询这个项目,市场很好,发展迅速,也出现了不少咨询界的领军人物。但是学成回国后,小易发现国内心理咨询市场并不成熟,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的意识,消费能力也不是很强。小易第一份跟咨询相关的工作是EAP,职业虽是EAP咨询师,但日常工作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性并不大。同时小易也是华师大的签约咨询师,主要做大中学生、年轻白领的个案。但是半年过后,他开始犹豫。第一,做咨询师收入跟他的期望不是很匹配。专职的初级咨询师,平均月收入也就两到三千元。第二,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非常重视阅历、经验的行业,小易虽然是硕士毕业,但是他认为自己阅历有所欠缺。而EAP作为一项员工福利,有企业购买次数之内做咨询的限制,并不能深入,他认为自己并不一定能真的帮到别人。于是,小易转行去了北京一家网络公司。他说:“心理咨询并不一定是以固定的形式发生,核心就是帮助人,如果你有心的话,遇到合适的机会,都可以帮助人。”
与专业出身的小易不同,孙佳仪是转行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本来学的是酒店管理,28、29岁的时候因为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孙佳仪就去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顺利拿到了二级资格证书。培训后,她发现自己能够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了,有了不同的处世态度,能打破心理定势形成新的观点。同时接触这个全新的领域后,孙佳仪发现心理咨询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自己而言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辞职做了一名专职心理咨询师,至今已有三年。在薪水方面,孙佳仪没有忧虑,反而认为弹性很大,除了做个案,她还经常讲课,她觉得只要自己的个人能力、水平提高了,会有很好的回报。
心理咨询师有时也被认为是“心理垃圾桶”,每天接受各种心理垃圾,难免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年轻的孙佳仪有很乐观的心态:“学了心理学后可以用更先进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调节自己,那么那些心理问题不再是垃圾,或者即便是垃圾也能变废为宝。我们心理咨询师要保持中立的态度,要‘神’进去,而不能被‘卷’进去。”有时孙佳仪也会遇到挑战,年长咨询者的怀疑目光或已看过无数咨询师的孩子不礼貌的神态,孙佳仪都会努力赢得他们的信任,“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良心活’,需要热情、耐心地付出,同时对自己要求也更多,需要不断地积累、修炼自己。”
调查
“心理咨询”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这里,记者采访了几位演过心理咨询师、接受过或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年轻人,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记者:今年上半年热播的《谁懂我的心》是第一部直面都市人心理问题的悬疑剧,你在里面扮演心理咨询师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拍戏之前,你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是如何理解的?对于心理咨询会有顾虑吗?
童蕾(著名影视明星):在我没出演《谁懂我的心》这部剧之前,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还停留在国外的电视剧或者港台的电视剧上。我知道国外很重视心理咨询。之前我从没去咨询过心理咨询师,所以也没有什么顾虑,我想如果真的有心理疾病就应该去治疗,顾虑应该也不会有吧。
记者:演了一回心理咨询师后,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个行业?
童蕾:这是一个最近很新兴的行业,国内职业心理咨询师从无到有,各地心理咨询门诊也呈燎原之势。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首要问题。这将是一个备受瞩目和被人尊重的行业。
记者:你演的卫娜非常辛苦,你觉得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师会那么辛苦吗?你觉得心理咨询师是怎样一类人?
童蕾:这个职业注定是要比较累心的,但是任何人只要选择了做心理咨询师,就一定会有好的职业承受能力,我饰演的这个角色除了工作的压力,更多来自老公和家庭的压力,让这个人物透不过气。在我心里,心理咨询师应该是冷静、善于分析和倾听的这样一类人,她们除了有专业的素质和知识之外,更要懂得亲近人,获得病人的信任。
记者:听说你演完戏后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充满兴趣,还说:“如果不当演员我会努力去当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你有怎样的吸引力呢?
童蕾:我一度觉得自己跟这个职业很接近,而且我本身也是一个相对冷静,相对善于分析的女孩,在演完这个角色之后,我也有了一些改变,比如我懂得去倾听别人的思想,不会一味地注重自己的想法,反而会注意别人的思想变化。这个职业非常人性化,也非常有爱心,会陶冶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所以对我很吸引。希望通过这行去帮助很多人。还有那些灾后重建的孩子们的受伤心灵,对于他们的心灵健康来说,心理咨询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演过心理咨询师后,自己在心理调节方面有怎样的感悟呢?平时你怎样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童蕾:不去钻牛角尖,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烦躁的时候就去走走,静下来就好很多,多看看书,让心理平静下来,或者找一个倾听者去诉说自己的烦恼,就算没有很好的解决,也不会憋着自己,发泄出来就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问题,这些都是我排解自己心理压力的习惯。
记者:接受心理咨询吗?觉得心理咨询的效果大吗?
歪歪兔(女,27岁,教师):没做过。我觉得可能比想象的小。
小翔(男,28岁,编辑):做过!没有什么用。
记者:你喜欢什么形式的心理咨询?
歪歪兔:我期望的是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据我目前了解,可能不太现实。所以,如果我现在要去做的话,可能只希望能够让我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缓解压力,比如,催眠的方式。
小翔:测验式。这样会让我感觉科学点。
记者:你觉得心理咨询是怎样的行业?
歪歪兔:新兴的行业,要发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小翔:和老师、医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行业。
记者:你认可的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的?(年龄、性别、学历、外貌、语气等等)
歪歪兔:30到50岁,男女皆可,学历本科即可,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外貌让人觉得可信赖就行了,语气如果温婉可人当然更有说服力。
小翔:年轻、漂亮、研究生、说话温柔……
记者:对于心理咨询,你会有怎样的顾虑。
歪歪兔:就怕咨询了之后觉得没有任何效果,会加深对此行业的失望。
小翔:怕别人知道我是神经病。
回应
针对白领们的体验、顾虑,记者特地采访了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秘书长刘永信。
记者:现在上海的心理咨询行业跟过去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王裕如:在2002年以前,上海专门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不多,只有百来个人做得比较好,有20多年经验。2002年后,因为有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从业人数一下子多了起来,现在在上海持证的心理咨询师大约有一万左右,而且上海还成立了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下面有74家会员单位。从这些数字上就可以看出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很快。
记者:来咨询的人数上是否也有了很大提升?
王裕如:咨询人数方面各机构是保密的。就我个人来说,平均接近一天做一例,而且我所在的是社会机构,如果加上可以用医保卡的心理咨询机构,均衡起来看,人数就很多。
记者: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白领一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你认为呢?
王裕如:应该说白领一族是维护心理健康意识比较明晰的一群人,他们有经济基础,也有这个意识,并不是说咨询人数多就代表他们心理问题严重。
记者:现在白领对心理咨询有一些顾虑,其一就是觉得收费比较高。
刘永信:现在的收费标准确实不太统一,有每小时200元的,也有400元、500元的。当然也有白领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付的多,接受的咨询水平会比较高,其实不是这样的。
记者:一些白领担心自己的隐私会泄露出去。
刘永信:这是观念问题,其实这一点完全可以放心,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师必须遵守的。一些做久了的咨询师在同事和家人面前都不会说,因为都是负面的信息,自己也不愿提起。
记者:还有些白领的担心是:钱付了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刘永信:要效果好,自己在咨询前要事先做好准备,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白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觉得咨询师比较好这样才会把自己的心灵完全敞开。
记者: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刘永信:在咨询前可以向咨询机构提要求,想要一个多大年龄,什么性别,擅长哪方面案例的咨询师。第一次见到咨询师时,也可以要求留点时间先沟通,简单地了解一下对方,借此判断是否合适自己。
记者:有些白领抱着找答案的目的来咨询,如果没有得到答案就觉得没有效果。
刘永信:很多来访者说,我过来你就一定要给我切实可行的办法,理论上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帮助你自己成长,有效跟别人沟通。
记者: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找心理咨询师帮忙?
刘永信:一般的心理问题,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时间维持不是很长,可以跟朋友聊聊天排解一下。但是如果老是搁在心上,讲也讲不听,劝也劝不进,而且影响到人际关系,有躯体症状,这种情况下,就要很主动地找心理咨询师。
记者:现在不少白领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对他们有怎样的好处?
刘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不从事这行,也会不同程度地改变自己,心态、气质更好了,能够善待自己,客观地看待别人,在周围形成一个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