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益肾方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COPD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方调控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益肾方高、中、低剂量组,NF-κB抑制剂组(PDTC组),中剂量+PDTC组,氨茶碱组.采用卷烟熏吸联合肺炎克雷伯杆菌反复感染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自第9周起给予对照组、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其余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第20周结束时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p-NF-κB p65、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表达水平及肺组织TNF-α、IL-1β、p-NF-κB p65、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改善上述指标变化(P<0.05,P<0.01),以中剂量+PDTC组较为显著.结论:补肺益肾方可下调NF-κB信号通路改善COPD大鼠炎性反应,减轻肺组织损伤.
其他文献
推荐意见的形成是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应用指南的关键过程,而如何应用证据分级形成推荐意见的方法则成为了其中的核心环节.随着证据分级体系的发展与不断完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已逐渐由分散转为统一.文章介绍了GRADE分级系统的特点,并阐述了结合《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自身特点选取及应用GRADE的思路,为循证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提供思路和方法.
对于脱发的记载在中医古籍中出现较早,但各家观点不一.其病名以“鬼舐头”“鬼剃头”“油风”等出现,但称谓混淆不清者亦有之.脱发与肝、肾、脾、肺等脏腑均有关,病因病机总体应以邪实正虚为主,多由血虚风燥所致,亦有痰湿内蕴、风热动摇、血瘀内阻、饮食失宜等因素所致.历代医家对于脱发的治疗各有所长,注重患者个体差异,辨证论治;虚实兼顾,养清并用,内外治法均具特色.文章整理清代及清代前中医文献中有关脱发的记载,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理论及诊疗参考.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体内外作用,为流行性感冒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UIXD-P18-2(UI182)致犬肾细胞(MDCK)病变,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采用MTT法测定甘露消毒丹对MDCK的TC0和TC50,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甘露消毒丹及达菲对病毒感染的EC50与TI;体内实验,以UI182滴鼻感染小鼠,从攻毒起14d,观察并计算小鼠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肺指数,检测其肺组织病毒滴度.结果:U1182的
目的:探索绞股蓝总皂苷(Gps)对高糖环境下肾脏足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分化成熟的小鼠肾脏足细胞MPC-5随机分为低糖组、高糖组、绞股蓝组、雷帕霉素组,干预48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足细胞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ynaptopodin、Beclin-1、LC3、SQSTM1/P62、mTOR、4EBP1 及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高糖组比较,绞股蓝组LC3、Beclin-1、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QSTM1/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雷帕霉素组LC
目的:初步探讨冬凌草甲素靶向Sema4D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方法:构建稳定过表达Sema4D慢病毒和阴性对照病毒的A549细胞株.实验分4组:稳定过表达Sema4D的A549细胞为过表达组,加入3.125μg/mL冬凌草甲素干预的稳定过表达细胞为给药组,稳定过表达阴性对照病毒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慢病毒的A549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Sema4D、Plexin
目的:探讨荜茇宁(GBN)和胡椒碱(PIP)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脏与肌肉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配合高脂乳剂灌胃,同时按每周5mg/kg注射STZ的方法诱导IR大鼠模型.每4周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酯(TG)情况,连续给药8周后进行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给药8周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肌肉和肝脏mtDNA拷贝数和骨骼肌PGC-1α 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索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脊髓、下丘脑中P物质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予针刺,其余组采用非压迫性(自体髓核)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3d后,肾俞组针刺大鼠肾俞穴,非经非穴组针刺大鼠非经非穴,两组均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观察各组造模前后及治疗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ELISA法测定脊髓和下丘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物质受体NK-1R、NK-2R、NK-3R
目的:基于LC-MS技术筛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寻找CAG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发病机制.方法:采用MNNG联合氨水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诱导CAG大鼠模型,利用LC-MS技术对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血清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结合PCA、PLS-D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出24种血清差异代谢物,利用MetPA得出12条差异代谢通路,CAG大鼠主要参与鞘脂代谢通路.结论:鞘脂代谢通路中的二氢鞘氨醇和神经鞘氨醇可能是CAG的潜在生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探索不同证候之间的差异性指标.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社区开展横断面研究,根据公认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标准,纳入50例肾阳虚证、80例肝肾阴虚证的绝经后OP患者以及142例骨量正常的绝经后女性,均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等一般特征,检测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测量双手握力及5次坐立试验时间,比较OP不同证候与骨量正常受试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3类受试者比较,OP肾阳
传统中药知识与现代药学知识的认知图式具有不同思维方式和认识路径,探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渊源是本研究的目的.笔者运用具身认知理论阐释中药知识概念域的形成及发展,以社会文化认知方法研究中药五味文化的知识系连方式,深度挖掘中药五味文化知识域的建构机制.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从神农尝百草和原始的“滋味说”到《神农本草经》的五味理论,进而与五行理论相融合,在实践中利用经络、脏腑的“归经”理论指导临床应用,形成主体“人”与客体“环境”不断交互的文化认知过程,认识这种基于“味感”建立联想的知识,可以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