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商业模式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中国老龄化进程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下降,中国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中国的土地成本已在持续上升,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带来的出口价格在上升。中国正在走向一个世界强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有利于在国外购买石油、矿石等战略性资源,有利于海外收购欧美实体企业,有利于百姓出国购物、旅游、求学,但在客观上也必然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困难。现在中美两国热烈地讨论新能源战略也将影响中国企业的成本,一旦美国提出的“碳关税议案”通过,那么也将增加中国企业的环保成本。
  如此众多涉及企业成本的事项,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命题:中国企业的成本在不可逆转地上升,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锐减,仅仅依靠单一的低成本优势,中国企业无法做强做大。
  中国企业怎样走向未来的3年、5年、10年,甚至未来的30年?主要的方法只能是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
  金融危机还在波动中,美国金融危机刚刚触底,即使恢复、复苏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企业首先要确保生存问题,如今,生存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已经暂时解决,那么生存之后就是发展的问题了。中国企业如何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唯有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
  国外的研究表明,超过60%的成功的创新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一项高新技术如果离开了商业模式,是没有意义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创造与众大不同的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设置了独特的盈利方式,颠覆了行业传统的规则,好的商业模式有十倍的利润、可以持续应用十年,它实现了自身的可复制,突破了扩张的瓶颈,掌控了核心资源,最终建立了系统性的价值链,或者是生态系统。
  彭志强、刘捷等人在《商业模式的力量》一书中认为,必须改变游戏规则,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其实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很多企业家认为,做企业,就是建厂,搞生产。这是一个误区,其实,生产组装环节的利润是最低的。卖茶叶蛋的就应该比组装导弹的赚得要多,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台湾卖茶叶蛋的连锁企业,在台湾一天能卖1亿个茶叶蛋。
  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差别不是智商,也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而是对模式的识别能力。业余棋手看到一步棋之后,看不出后面的棋局变化趋势,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才最合理。业余棋手通过不断地试错来学习下棋,而且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很难有质的突破,即使下了20年棋,不过是下了20个1年而已。
  企业经营是一样的,很多企业家一开始学做买卖,他们用三五个月、半年、一年便学会了,然后他做了20年,回过后来想一想,第一年的模式,他们重复了20年。专业棋手则开始就学习棋谱—棋的运作模式,当专业棋手看到一步棋的时候,他看到的是连续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在他以前学的棋谱当中都有概括。这大大降低了决策的难度,也提升了决策的质量。
  创业板的推出,将在中国使商业模式得到高度关注,甚至将带动商业模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创业板关注的是“两高六新”企业,何为“两高六新”?“两高”就是高增长、高科技。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了中国创业板和美国的纳斯达克,以为只有高科技的企业才是好的、才能上市,这也是一个误区。
  纳斯达克是美国的一个创新上市板块,但并不是只有高科技企业才能上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几千家公司中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其中只有一部分是高科技企业。另外一类企业,虽然不是高科技企业,但是具有高成长性,也是创业板非常欢迎的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非高科技领域具备高成长性的传统行业的企业比比皆是。
  做鞋的百丽超越国美,成为中国内地零售市值之王,中国内地股票市值最大的并不是国美电器。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崛起,以至于央视要通过3158短信敲打它,而分众花了两亿美元巨资收购的大卖场的广告,就让它在2009年陷入亏损。这些都是因为商业模式。
  麦当劳、百丽鞋业、分众传媒,这三者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听起来好像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三个行业,三个公司。但这三家公司的本质都是房地产公司,无论是麦当劳、百丽,还是分众传媒,它们的本质都是类房地产的连锁店。类房地产带来定价权和很好的利润,连锁带来全国性的迅速扩张。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简单而粗暴的。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是拿地、盖楼、卖掉、结束,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
  每个人在思考和进行决策时,都会有“假设”,而把“假设”推翻,就是创新的开始。因此,所谓创新的方法,先寻找、挖掘出我们决策、思考时的“假设与前提”,然后探讨“假设与前提”是否绝对正确,如果能够推翻传统决策时的“假设与前提”或者是行业竞争对手都认为的“假设与前提”,那么,模式创新就有可能出现。
  如果假设凡是媒体都应该有内容,就不会有分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如果假设“咖啡厅是让人来休闲的”,在台湾两年半开出300家分店,营收、利润、市场占有率都打败全球咖啡老大星巴克的“85度C”咖啡就不会如此成功。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哪怕是连滚带爬它都会日积月累,终成正果。更多的企业期盼转型升级,更多的企业正在面临“二次创业”,已有一定基础的企业期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进一步对接风险投资登陆资本市场,那么商业模式无疑是一个核心地基。如何构建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彭志强等人提出了几个问题:客户精准定位,杀手级的、隐性的核心需求在哪里?收入以哪种产品/服务,从哪个阶段,以哪种方式来获得?收入的可持续性(黏性)、爆炸性增长潜力如何获得?成本怎样革命性地降低?自我可复制,是否存在扩张瓶颈?如何构建高竞争门槛,如何掌控核心资源,让他人不可复制?如何设计与重组系统性的价值链?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战略管理成了企业界热衷的话题,作为战略管理强有力工具的平衡计分卡一夜之间也在各种类型企业中风靡传开,俨然成为解决企业管理瓶颈的“芝麻开门”式魔咒。然而,当企业真正开始推行平衡计分卡时才会发现困难重重。现实中有不少企业,推行平衡计分卡不但没有使问题迎刃而解,反而又会陷入新的泥沼,进退两难。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难道这种西方工具真的在中国水土不服?实际上,稍微深入分析一下便可明白,有的问题不
期刊
马悦的办公室里摆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此人为中国人便后清洁方式的进步做出过贡献—马悦。”他希望在他百年以后,人们提起马悦,能以他墓志铭上的内容评价他。  马悦是谁?他是将奥普带向正轨后,毅然离开奥普的人。他是离开奥普后,抱着墓碑进入洁身器行业的人。   马悦的人生经历离不开两样产品,浴霸和洁身器。成功地把浴霸引入千家万户的卫生间后,他又计划把洁身器卖给还不习惯使用这项产品的国人。马悦好像一直在兴
期刊
管理学家:Web1.0时代和Web 2.0时代的网络营销有什么不同?  刘东明:Web1.0是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单向性传输信息,而受众被动接受,Web2.0时代到来以后,受众手握鼠标,可以选择内容,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导致我们要去讨好受众,做一些受众想听想看的东西。原先媒体为王的时代,我们通过向媒体购买猎枪,朝受众打出一些很痛苦的子弹,像脑白金这样的广告可以轮播,对受众来说,必须去看,是一种痛
期刊
  
期刊
栏目主编王圆圆:  “升级”(upgrade)绝对是近几年的流行词之一。电脑硬件要升级,软件也要升级;普通客户要升级为VIP,VIP则要升级为SVIP;民事案件稍不留意就会升级为刑事案件,企业官司则可能升级为外交纠纷……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标志,能创造出一个“品牌”似乎已经达到了极致境界,它也需要升级吗?与时俱进,对存在于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必需的。
期刊
随着“核心竞争力”成为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界最流行的名词,普拉哈拉德也一跃成为管理学界最知名的战略思想家之一。他的《竞争大未来》(又名《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金字塔底层的财富》(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 Eradicating Poverty Through Profits)和《消费者王朝》(T
期刊
2004年,W. 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两位教授在《蓝海战略》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蓝海战略”一词。他们认为,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重新审视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  2009年,W. 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两位教授进一步论述,蓝海战略的成败取决于三项战略主张能否很好的发展和匹
期刊
第一,健康管理企业的第一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即使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需要顾及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健康管理行业,挑战已经不仅仅是如何平衡创造利润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在赢利和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出现矛盾的时候,健康管理企业需要把后者放在第一位。  第二,以提供
期刊
《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说,红海比喻“已有竞争的市场空间”,蓝海则是“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  那么蓝海究竟在哪里呢?就体检行业来说, 2008年,全国共有5744家体检中心,似乎到处是一片红海。然而,来自台湾的美兆集团(美兆集团国际健康管理机构)北京上海总经理戴明哲却认为,从健康管理角度来说,体检行业还是蓝海。  其依据在于:以新的理念看体检,体检行业大有可为,可以甩脱价格战,比拼广告。从不同角度
期刊
刘建森非常享受他目前所在的位置。“这个工作很适合我,能发挥所长,原来的精力也没有白费,一切都用上了。我既有管理的经验,也知道信息化能做哪些东西。”刘建森说。  徐工集团是一个赛马的舞台,他是目前为止飞进徐工职位最高的一位高管。从上市公司总裁、创业公司的一把手,再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部长,这其中的转换,刘建森觉得没什么。因为领导给予他工作很大的支持,而有关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他又有自己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