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老房子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日,我们全家将乔迁新居。我对新房子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可是一想到即将与相伴十一年的老房子分别,几分伤感涌上心头……
  妈妈和我站在老房子的门口,揽着我的肩膀说:“就要离开这座老房子了,但生活的幸福不是你住的房子有多大、多豪华,而是里面的爱有多少!”是啊,这座老房子承载着我的幸福童年,我的努力求学,爸爸妈妈的陪伴关爱……这些都是我最甜蜜的记忆。
  我拿起手机,慢慢走进老房子,我要一一拍下老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将它们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你看,客厅东面的照片墙,充满着幸福的味道:帅气的新郎和美丽的新娘,那是爸爸妈妈浪漫生活的开始;床上的小女孩正在哇哇大哭,那是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我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宝宝,那是我可爱的妹妹……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在这座老房子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穿过客厅,来到我的书房,这里别有一番天地。细心的妈妈在我每年生日时,都在门框貼上一条细细的彩纸,比较后总是会抱着我开心地说:“哈哈,我的小桐桐又长高喽!”然后搂着我,亲了又亲。时间就像指间划过的细沙,现在的我已从一个五十厘米的小婴儿长成了一米五的大女孩了,也可以完全搂住我亲爱的妈妈了。
  “咔嚓、咔嚓……”我不断按动着快门,小书桌、小床、小书柜……我有太多的不舍,但是,在生活的道路上毕竟还要前行,不能停滞。再见了,老房子,在人生的记忆中,你永远都是我曾经停留的一处港湾!
  (指导教师:刘玉明)
其他文献
有哪个人能从小鸭的黄蹼里发现春、看懂春?当读到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时,我惊叹了;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春之怀古》中那句——春“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娇嫩而细腻的春,能悄悄写入小鸭的黄蹼,这到底是谁的杰作?  这不仅仅是苏轼、张晓风的“生花妙笔”,更是自然的神笔把万物都涂上了春的颜色、春的感觉。其实,这个时候,万物都被注满了春,注满了爱,每一个角落总会有像“小鸭黄蹼”一样的东西——这样、
自从鸡被人类驯化以来,就兢兢业业地为人类服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鸡却受到了不公的对待,最终都成为了桌上的美味。  公鸡,一天到晚为人类服务,每天早晨都准时为人类打鸣,结果却成了“鸡公煲”;母鸡,一天到晚为人类服务,天天为人类下蛋,甚至风雨无阻,结果成了“老母鸡汤”。  更有甚者,居然编造出种种贬低鸡的词语,什么“鸡鸣狗盗”,意思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其实,在我看来,鸡鸣是正当工作,狗盗才是犯罪
“唰——唰——唰——”前方隐隐约约又传来环卫工人扫地的声音。  晨光中,我看到了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可以天天见到的环卫工人。每次我从他们身边走过,看见他们戴着白色手套,手拿簸箕和扫把,穿着一身厚重的衣服,不停地挥动着扫把,把枯枝败叶、果皮纸屑等垃圾扫进簸箕里……在那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的是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一份洁净,一份美丽。  环卫工人不仅勤劳,还有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
【考场真题】  题目: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幸福是生病时,额头上爷爷那双温暖的大手;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暖暖话语……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把事件写具体,能以文字画面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赢得读者的共鸣。  【考题解读】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写起来难度不大;而且题目中提示了多种选材思路——吃饭、照顾、劝说……这样,有利
来到泰山脚下,我望着高耸入云的泰山,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征服它。然后我便兴冲冲地朝山顶“进军”了。剛开始还体力充沛,并不觉得累,一路上可以悠闲地欣赏着泰山的壮丽与神秘。看到路边有缓缓流过的小溪,还有刻在石头上的字,我的兴致更浓了,时而采几朵路边的小花;时而聆听水流的“音乐”;时而学几声小鸟的鸣叫;时而回过头来向大家报告我发现的“新大陆”……好不逍遥自在!  然而好景不长,山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路也明
一年级,我们都还很小。刚来到学校,就兴奋地到处乱跑,年轻的你,用柔弱却坚强的臂膀撑起了我们一年四班的美好。  二年级,在你一年的摸索中,我们共建了一个美好的“家”。那时我们经历了第一届“春之声”诗朗诵比赛,你别出心裁,选择了我们的诗歌,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得到了一等奖时激动的心情。那时的二年四班,有你真好!  三年级,在你的鼓励下,我站在了升旗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在台上,你却在台下。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自
午后,在拉着窗帘的房间里,我时不时的站起身来,拿起课本看一眼,嘴里念念有词。  这一篇课文,我读了一上午仍无法全部背诵下来,气恼的我真想把书给扔了。妈妈过来问了好几次,看到我一直没有进展,也忍不住批评我不用心,这更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恨恨地关上门,踢着书架撒气。踢累了的我再走到书桌前坐下,看着书上那长长的一串文字,越发烦躁。瞬間,书上的文字也忽然变成了一群蚂蚁,在我眼前爬来爬去,让人觉得脑瓜疼。  
听,  是什么声音?  原来是琅琅的读书声。  听,  是什么声音?  原来是老师悦耳的讲课声。  听,  是什么声音?  原来是同学们热烈的议论声。  听,  是什么声音?  原来是同学们的写字声。  听,  是什么声音?  哦,原来是下课铃响声。   (指导教師:杨少芸)
从前,乡下也有很多热闹事,我记忆最深的,除了唱大戏和吹糖人,再就是乡间书场。  阿信家和我家門挨门,阿信三天两头在书场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或说哭;准能把乡亲们的魂勾到书里去。只可惜,阿信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口饭吃,父母把阿信送到外地学说书。阿信勤奋,脑子又灵,很快就学成了。我们村在山旮旯里,书场上有了品古论今的阿信,乡亲们的乡村生活就热闹多了。那些时光里,每到夏季,
一陣阵喧闹的锣鼓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演员们化着浓妆,头戴镶嵌着珍珠的五彩头饰,身穿五颜六色的戏服,在简陋的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  这个戏台再普通不过了,四角立着四根长柱子,撑起了一块防雨布,下面一盏简易的灯。虽然戏台简陋,但观众的掌声源源不断,演员们随着锣鼓声,演绎着经典的角色:魂游月宫的唐王,梦斩泾河龙王的魏征,地府进献西瓜的刘全,西天取经的唐僧……锣鼓声夹杂着浑厚的土味唱腔,像漫天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