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a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计疑问。设计疑问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将其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人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学生预习提纲,指导他们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的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
  
  2、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例,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
  
  3、实践能力培养。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这里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想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发展,人的认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教师要掌握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用切合实际的新思想去教育学生。新的课程已经改革了品德教育的内容,其内容是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总之,教师的工作重点从重育智轻育人转移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教会学生做人上来。班主任肩负着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任,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兴趣是学生个人的内在学习品质,是学习的内驱力。学习兴趣对学生个性品质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之大,是任何学习品质难以取代的。尤其是在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今天,要真正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但是,由于政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加上传统课堂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应试教育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很多学生感觉政治课堂
语文教学中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结合《古诗三首》的教学,谈谈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美激智的尝试。      一、青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
现代学校教育普遍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时有什么感受,期望学生产生和发展与学校、教师、同学积极合作的态度。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列于知识、魄力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初中思品课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
这哥们如愿以偿的收获了面试邀请,看他给我描述时的神态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就此可以说明那份投资分析报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面试时HR总监问了几个问题把他问蒙圈了。  HR总监:“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什么,什么书名,作者是谁?”  他回答说了书中的几个观点,然后又说作者确实想不起来了。  HR总监:“平时看科幻电影吗?”  他回答: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看电影。—多么冠冕堂皇的回答啊。  HR总监又问:
袁贵仁部长在最近召开的第十八届美学大会上指出,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有一种宽阔、平和的心胸,美育的作用不可或缺。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的地理学科,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美育任务,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本文以揽括日月星辰、山川地貌等内容的自然地理为例,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作点浅议。    一、秩序与和谐的宇宙美    达·芬奇说过“美是自然的一种作
【摘 要】 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主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设置和谐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和谐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和谐 英语课堂 构建    和谐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协调、有序发展的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共识,和谐思想已是我国各行各业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于构建和谐课堂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但如何把和谐思想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课程目标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顺应这些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不仅要启用新教材,改变现在的教学行为,而且还应改变对备课的传统认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只有站在新课程资源等更高的视角去准备教学,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促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措施,使课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形式,使原本“安静”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热闹”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反思: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形式主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时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多种设想或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喜欢猎奇,喜欢幻想,这些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求异思维的基础。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培育生态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