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另外,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出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自然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灌输创新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理念
一、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一)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改革的背景
从电子技术的发展角度来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正处于从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时期,信息产生、传输、发送、接收和处理等过程都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由此也产生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不断深入,各种家用电器、广播电视、电子玩具等都处于持续更新中,应用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集成电器规模越来越大、元件使用率越来越高,变化日新月异。但是目前我国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和培训方面还有所欠缺,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学改革力度。
(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另外,电子行业属于高新技术,正处于迅速崛起阶段,劳动力需求大幅度提升,但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比较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通过对2016年北京等地的几十家电子信息行业用人单位调查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教学缺乏、没能跟上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因此可以总结出,通过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必须加强创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创新理念融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具有四个特性,主要包括:第一,课程体系的跨学种性。应用电子技术是教育学和工学相结合的产物,其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和师范技能两个领域。第二,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与电子类学科联系密切,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现代电子科技的综合性特征。第三,实践教学具有双重性特征。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夯实工学基础,强化师范技能,突出应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将师范教育与电子信息类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实用性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筹,克服实践教學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和师范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应该注重师范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并重,强调二者相结合,避免出现过渡偏倚一方。第二,注重电子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电子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培养学生使用现代电子技术的能力。第三,加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的专业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加强创新理念的融入力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认识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应该坚持一定的指导思想,应该根据该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情况进行设计。本文提出“职业和技能”、“课内和课外”、“基础、综合和创新”等内容相结合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技能实践教学和师范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每个方面又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训两个环节,前一个环节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后一个环节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二者都需要通过学校统一开设相应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的自身隋况,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参与到校外实践活动中,包括科技发明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短期培训班、电子技能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自觉将创新思维运用于专业学习中。“基础、综合和创新”三个环节根据自身特点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有机的统一,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型体系结构。
首先从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其课内实践内容包括:第一,基础技能实践层以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涵盖各种理论课程,比如仪器设备运作规律说明课等。第二,专业技能实践层以具体实践课程内容为主,训练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比如电源模块设计等,从而为创新设计层奠定基础。第三,创新设计层,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要体现创新性,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设计相应的选修模块,从而让学生能够尽快接触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课外实训内容包括:第一,兴趣爱好层,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电子科技活动,开展电子科技小发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更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综合训练层,通过组织各种电子科技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自觉树立创新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带动理论水平的提升。第三,创新研究层,开展专门的电子科技培训,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科技竞赛,引导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电子科技项目,通过项目激励更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其次从师资师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分析,其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一方面,课内实践第一层级是基本师范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涵板书、演讲、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层级是技能训练层,将应用电子技术融入到专业师范技能培训中,要求学生能够试讲相应的知识,自主开展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研究,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等技能;第三层级是综合素质训练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能力,比如教学实习,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术前沿,加强思考,快速掌握教学能力。另外一方面,课外实践主要以学生参加师范技能培训班、参与师范技能比赛等形式为主,利用培训班和比赛的正面激励作用,展现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思维,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具备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保障措施
创新理念融入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来自于高职院校、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认为应该加强保障措施建设,从而确保这一教学模式能够顺利进行,详细来说主要包括:
第一,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教师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的关键和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该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中青年教师投入到实践教学和企业参观锻炼中,提升教师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其次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带动全职教师的实践水平,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第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应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兴建电子创新培训基地,通过这一载体融入创新理念,将创新意识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中。学校应该加强校企的合作,建立教学工厂,改善校内实验环境,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要求,从而实现生产和实习车间的统一,保证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该与有实力的电子技术企业开展联合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建设基地模式来为提供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生产训练基地,让学生快速适应职场的需求,参与到各个不同层次的训练中。高职院校的实训一般可以按照滚动模式开展,通过实训来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就业。
第三,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教材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的基础保障,由于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应该加强教材建设力度。本文认为应该整合我国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编写实训教材,尊重“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实训教程应该来自于实践,高职院校在编制教材时应该邀请电子技术企业专业人士,更为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要求电子技术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创新思想融入到实践教材中,帮助学生从模仿向创新转变,以创新带动技术能力的提升,更为适应职场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理念
一、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一)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改革的背景
从电子技术的发展角度来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正处于从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时期,信息产生、传输、发送、接收和处理等过程都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由此也产生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不断深入,各种家用电器、广播电视、电子玩具等都处于持续更新中,应用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集成电器规模越来越大、元件使用率越来越高,变化日新月异。但是目前我国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和培训方面还有所欠缺,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学改革力度。
(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另外,电子行业属于高新技术,正处于迅速崛起阶段,劳动力需求大幅度提升,但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比较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通过对2016年北京等地的几十家电子信息行业用人单位调查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教学缺乏、没能跟上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因此可以总结出,通过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必须加强创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创新理念融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具有四个特性,主要包括:第一,课程体系的跨学种性。应用电子技术是教育学和工学相结合的产物,其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和师范技能两个领域。第二,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与电子类学科联系密切,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现代电子科技的综合性特征。第三,实践教学具有双重性特征。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夯实工学基础,强化师范技能,突出应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将师范教育与电子信息类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实用性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筹,克服实践教學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和师范职业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应该注重师范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并重,强调二者相结合,避免出现过渡偏倚一方。第二,注重电子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电子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培养学生使用现代电子技术的能力。第三,加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的专业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加强创新理念的融入力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认识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应该坚持一定的指导思想,应该根据该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情况进行设计。本文提出“职业和技能”、“课内和课外”、“基础、综合和创新”等内容相结合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技能实践教学和师范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每个方面又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训两个环节,前一个环节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后一个环节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二者都需要通过学校统一开设相应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的自身隋况,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参与到校外实践活动中,包括科技发明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短期培训班、电子技能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自觉将创新思维运用于专业学习中。“基础、综合和创新”三个环节根据自身特点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有机的统一,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型体系结构。
首先从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其课内实践内容包括:第一,基础技能实践层以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涵盖各种理论课程,比如仪器设备运作规律说明课等。第二,专业技能实践层以具体实践课程内容为主,训练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比如电源模块设计等,从而为创新设计层奠定基础。第三,创新设计层,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要体现创新性,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设计相应的选修模块,从而让学生能够尽快接触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课外实训内容包括:第一,兴趣爱好层,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电子科技活动,开展电子科技小发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更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综合训练层,通过组织各种电子科技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自觉树立创新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带动理论水平的提升。第三,创新研究层,开展专门的电子科技培训,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科技竞赛,引导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电子科技项目,通过项目激励更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其次从师资师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分析,其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一方面,课内实践第一层级是基本师范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涵板书、演讲、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层级是技能训练层,将应用电子技术融入到专业师范技能培训中,要求学生能够试讲相应的知识,自主开展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研究,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等技能;第三层级是综合素质训练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能力,比如教学实习,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术前沿,加强思考,快速掌握教学能力。另外一方面,课外实践主要以学生参加师范技能培训班、参与师范技能比赛等形式为主,利用培训班和比赛的正面激励作用,展现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思维,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具备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保障措施
创新理念融入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来自于高职院校、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认为应该加强保障措施建设,从而确保这一教学模式能够顺利进行,详细来说主要包括:
第一,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教师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的关键和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该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中青年教师投入到实践教学和企业参观锻炼中,提升教师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其次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带动全职教师的实践水平,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第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应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兴建电子创新培训基地,通过这一载体融入创新理念,将创新意识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中。学校应该加强校企的合作,建立教学工厂,改善校内实验环境,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要求,从而实现生产和实习车间的统一,保证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该与有实力的电子技术企业开展联合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建设基地模式来为提供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生产训练基地,让学生快速适应职场的需求,参与到各个不同层次的训练中。高职院校的实训一般可以按照滚动模式开展,通过实训来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就业。
第三,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教材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的基础保障,由于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应该加强教材建设力度。本文认为应该整合我国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编写实训教材,尊重“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实训教程应该来自于实践,高职院校在编制教材时应该邀请电子技术企业专业人士,更为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要求电子技术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创新思想融入到实践教材中,帮助学生从模仿向创新转变,以创新带动技术能力的提升,更为适应职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