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活生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老师的怀疑与感叹
  
  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在习作课上出了一道“第一次
  ”的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做。短短的两节课。除去老师的作文指导时间,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儿子一气呵成写了三页多纸。下课交作文时,老师左看右瞧产生疑问:“别的孩子写的都是‘豆腐干’,他怎么出现三个多页?是不是抄的?仿的?”
   课后,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让他说说作文内容,儿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老师让他说说作文是怎么写的,他向老师介绍了自己在家和爸爸栽花的过程。老师听完后举起习作本,对全班同学感叹地说:“这是来自生活的长篇大作啊!建议同学们课后看一看!”
  
  二、“长篇大作”来自生活
  
  老师在开家长会时向全班同学家长推荐了我儿子的“长篇大作”,还请我介绍经验。我的经验主要是让孩子多参与生活,有趣地参与生活。“长篇大作”材料是这样得来的:
  双休日,我选择了两只花盆,和儿子每人一只,让他跟我学栽花:我们先在花盆的底孔处垫上瓦片,在盆底加少量粗土,然后装上培养土,栽上菊花,栽后浇足水,放在阴凉处培养两天。在每一个环节,我都是在我的那盆先做一遍,再告诉儿子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让他在他的那盆做一下。做后让他说一说为什么那样做,再把做的说的想的写一写。比如。菊花属于喜光的花卉,栽过几天后可以移到阳光照射处培养;浇水时不干不浇,浇就浇透;施肥淡点不要浓等。我还让儿子及时记下菊花的生长变化;我们还比一比,看谁的长得好。当菊花刚开的那天,儿子欣喜若狂。趴在地上尽情地看,尽情地闻,还照了几张照,有的贴在笔记的文字旁,有的贴在床头,还有的拿到同学面前“吹”……在他的习作中,他也承认他的那盆花开得没有爸爸栽的那盆好……
  
  三、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习水平,观察是学会写作的第一要则,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如何让孩子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感知外界变化的心灵从而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呢?教给孩子的观察方法是重要途径之一。我曾教给孩子以下一些观察方法,如:情感投入法、有序观察法、全面细致法、全程观察法、近景特写法、捕捉特点法、开发五官法、思维参与法、举一反三法、巧用对比法、结合联想法、想象观察法、细节观察法、察言观察法、静态观察法、动态观察侧面了解法、透视观察法、以时观察法、转移观察法、限量观察法、分布观察法、分类观察法、寻根溯源法、点面结合法、地点转移法、形象特征观察法、围绕中心法、分门别类法、总分观察法、重点观察法、详细观察法、连带观察法、对比观察法、横比观察法、纵比观察法、反复观察法、机遇观察法、分析一综合法、专题观察法等等(详见丁骥良、吴运友的《语文学习方法博览》第209—23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6)。
  我要求孩子观察后及时写观察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要求孩子学会做目录。尽可能地把同一类内容显示在目录上,以便以后用时搜索。孩子日积月累的观察与记录,便成了作文的源源活水。
  
  四、“长篇大作”带来的思考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多年,每当看到孩子们习作时那种焦头烂额、左右为难、厌倦不堪的神情,每当看到孩子们一篇篇空洞、贫乏、模仿的习作,每当看到家长和老师们对孩子参与生活的过多限制……都非常担心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们失去乐趣,失去能力,失去创造,失去智慧,失去个性。失去明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综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孕育习作。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当具备一双慧眼,让孩子懂得生活。走向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让孩子的习作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长出茁壮的叶。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其他文献
“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应引领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干部,不断学习,树立理想,修身养德,提高境界,以使每个优秀学生干部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  案例分析  我担任50名硕士研究生的班主任。50名研究生按照专业型硕士(学制2年)和学术型硕士(学制3年)两个培养类型分成两个班级,一个党支部。学期伊始,踏实文
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高采烈地带给我们一个好消息:手工制作第一轮比赛,他赢了一位最重要的对手徐营小朋友,获得参加晋级赛的资格,而徐营小朋友只能通过复活赛晋级了。  那个叫徐营的小朋友,与儿子同在一个兴趣班学习手工制作,也是做手工的高手。同样的爱好和技能,让儿子和徐营成为要好的朋友。虽然在第一轮比赛中败给了儿子,但徐营肯定能在复活赛中获得晋级机会,因为他的实力我是知道的,并不弱。  仅过了一天,儿子比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熟知诗句的基础上,引导细读,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掌握“吟”与“晖”的写法与含义。  2.通过捕捉诗句中隐含的画面,引导学会观察细节,揣摩人物内心,借助“慈母”、“游子”的形象,把握诗句的情感内涵并尝试表达。  3.通过阅读迁移,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发现细微之处的温暖,认识到母爱无处不在与悄无声息的特点,并初步了解这首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捕捉
一、趣味赏读,感受日记之魅力    在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材中,学生通过范例《日记二则》,初步接触了日记。日记中写的故事感人至深,但是它无法吸引孩子对日记这种题材本身发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走进日记王国呢?我的秘诀是:读珍藏,走近日记。我从教以来有一个习惯,喜欢收集每一届学生的日记,把它们装订成册珍藏。学写日记前,我总是精心挑选其中的几篇,不亦乐乎地朗读给学生听。鲁叶平的《洗澡》,金丽丽的
编者按:2012年5月,受浙江省教育厅派遣,一支由19名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浙江教育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专题研修。该团深入印第安纳州与弗吉尼亚州8所不同类型的高中和5所高校,以及3家提供课程资源的社会机构,调查获取了较为翔实的资料,总结和探讨了美国高中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展开了建设性的思考。本栏目将陆续刊发他们在美国高中课程建设与实施、高中生
2018年11月12日,我们敬爱的孙喜亭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痛失学术的引路人和治学榜样,痛失人生的引路人和做人楷模,痛失生活的引路人和良师挚爱。但他的教育思想、人格力量和给我们的关爱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一、本科毕业论文使我与老师结下不解之缘  在北师大读本科时,我们上过许多老师的课,孙老师给学前教育专业讲授马列论教育的课,没有给我们上课。但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也初步了解孙老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立人”。要“立人”先“立课”。教师在课堂中“立”下的是什么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被“立”成怎样的人。换句简单的话说,教师在课堂中播下的是什么种,在学生身上就会结出什么果。因此,教师要用思想来立课,立下有灵魂、有深远影响的课,学生才能被“立”成有灵魂、有思想的一代新人。  那么,怎样上出有灵魂的课?    一、在课的教学设计上,追求主题鲜明    在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
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887年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杨桥巷17号,后来因世事变动,冰心的祖父——当时的单人谢銮恩买下这间老屋。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  13岁的少年,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大字便拂袖而去,何等潇洒,又是何等离经叛道!至此,便已不难看出这将足个不凡的男子。  15岁的少年在新式大学堂如饥似渴地接受各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与学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11套试卷、12道试题涉及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比去年的7道题有所增加。纵观这些探究题,无论外在考查形式,还是内在本质特点,都渐趋稳定、成熟,概括地说,表现为以下特点:    1、鼓励个性化解读,关注“你”的看法    近一两年来,探究题不再只是要求考生简单地分析文章在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更加强了考查“你”(考生)的思考。考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类题目考查“对作品
一、题型分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共18套题,呈现多元格局,就作文题而言,可谓花样迭出、异彩纷呈。现在对18道作文题作一番回顾,分其类,撮其要,指其优劣,评其得失,并以此为基础展望未来作文题的发展趋向。下面给18道作文题进行大体分类。  人生话题类。这类作文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心灵的体验和思考,在2007年作文题中占了多数。主题有关爱(全国卷II有感于丛飞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