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教师都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由于体育课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有针对性地、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
1 通过体育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必要的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按教师指定的队形和顺序排队、不争不挤,可以培养学生整齐、遵守纪律等集体观念;领取器材时要互相礼让,在使用器材时要爱护器材,收拾器材时要按教师规定的次序小心轻放,这样就很自然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
2 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戏等,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体育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把握好德育渗透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达到育人目的。如在进行队列和体操训练时,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田径中的长跑训练,可以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跳高、攀登、技巧等难度较大,耐力性较强的练习中,有些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这里有怕苦、怕脏、怕难等心理。这时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可以用英雄模范、体坛名将的优秀事迹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 依靠集体力量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往往是集体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接触频繁,彼此影响大。教师应重视集体力量的作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4 结合体育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游戏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比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虽然,教材中的游戏都富有教育意义,但是教师在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从而进一步强化游戏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如做投掷游戏时把投掷目标假设为敌人的军事目标,把攀登平衡游戏中的“插红旗”、“过独木桥”、“爬上顶峰”和对抗负重游戏中的“支援前线”、“抢险队”等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目的。
5 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偶发事件是经常会有的。一旦出现偶发事件,教师都要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德育教育。如长跑中有位同学鞋掉了,仍然坚持跑完全程,就应及时表扬。倘若发生无意碰撞和踩掉鞋子等现象,要教育学生主动使用“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6 发挥体育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意志品德教育
体育运动,特别是体育中的田径运动是一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耐挫折等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又如球类运动,是广大青少年所熟悉和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从事球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相互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对提高、锻炼学生的体质,发挥体能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体育项目中还有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对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自控能力,提高美学欣赏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这些活动,又都能体现对学生意志锻炼的价值。如我校与鹿胎山较近,利用这一天然优势,我们就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登山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不怕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乐观精神,登上山顶后,还可以欣赏家乡美丽的山水风光,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采取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
体育课上开展的大部分活动,如队列队形的练习、举行篮球比赛、排球赛、接力赛跑等项目,都要求学生队员紧密配合、携手作战,这期间最能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前、活动中,应抓住时机,针对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及时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如正确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等等,使学生逐步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效的竞赛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和懈怠将直接影响到集体这一大局,集体荣誉又是每一位成员的荣誉。儿童的心理理论指出: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这一心理特征为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了教育契机。例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春季运动会,每个自然班成立一个代表队,各班都选派了一些“精兵强将”参战。虽然真正的比赛只有两天,但各代表队小成员为迎战运动会,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前则坚持了一月甚至数月的训练,一段时间下来,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加强了班与班之间的友谊和本班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为集体荣誉而力争上游的精神。
1 通过体育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必要的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按教师指定的队形和顺序排队、不争不挤,可以培养学生整齐、遵守纪律等集体观念;领取器材时要互相礼让,在使用器材时要爱护器材,收拾器材时要按教师规定的次序小心轻放,这样就很自然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
2 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戏等,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体育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把握好德育渗透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达到育人目的。如在进行队列和体操训练时,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田径中的长跑训练,可以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跳高、攀登、技巧等难度较大,耐力性较强的练习中,有些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这里有怕苦、怕脏、怕难等心理。这时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可以用英雄模范、体坛名将的优秀事迹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 依靠集体力量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往往是集体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接触频繁,彼此影响大。教师应重视集体力量的作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4 结合体育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游戏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比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虽然,教材中的游戏都富有教育意义,但是教师在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从而进一步强化游戏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如做投掷游戏时把投掷目标假设为敌人的军事目标,把攀登平衡游戏中的“插红旗”、“过独木桥”、“爬上顶峰”和对抗负重游戏中的“支援前线”、“抢险队”等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目的。
5 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偶发事件是经常会有的。一旦出现偶发事件,教师都要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德育教育。如长跑中有位同学鞋掉了,仍然坚持跑完全程,就应及时表扬。倘若发生无意碰撞和踩掉鞋子等现象,要教育学生主动使用“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6 发挥体育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意志品德教育
体育运动,特别是体育中的田径运动是一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耐挫折等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又如球类运动,是广大青少年所熟悉和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从事球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相互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对提高、锻炼学生的体质,发挥体能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体育项目中还有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对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自控能力,提高美学欣赏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这些活动,又都能体现对学生意志锻炼的价值。如我校与鹿胎山较近,利用这一天然优势,我们就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登山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不怕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乐观精神,登上山顶后,还可以欣赏家乡美丽的山水风光,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采取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
体育课上开展的大部分活动,如队列队形的练习、举行篮球比赛、排球赛、接力赛跑等项目,都要求学生队员紧密配合、携手作战,这期间最能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前、活动中,应抓住时机,针对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及时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如正确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等等,使学生逐步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效的竞赛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和懈怠将直接影响到集体这一大局,集体荣誉又是每一位成员的荣誉。儿童的心理理论指出: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这一心理特征为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了教育契机。例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春季运动会,每个自然班成立一个代表队,各班都选派了一些“精兵强将”参战。虽然真正的比赛只有两天,但各代表队小成员为迎战运动会,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前则坚持了一月甚至数月的训练,一段时间下来,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加强了班与班之间的友谊和本班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为集体荣誉而力争上游的精神。